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评价菏泽市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0年麻疹监测与控制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0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85例.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d内报告率为73.81%,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64.33%,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8.14%.麻疹确诊病例412例.麻疹发病呈散发,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确诊病例中,4~8月份发病的占约占全年病例总数的87.86%;≤3岁共300例,占72.82%,无免疫史者占25.00%.结论 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口市2008~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1年海口市4个区上报麻疹监测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评价监测系统主要运转指标及相关资料。结果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逐年提高,2008~2011年的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33.1/10万,个案调查及时率从2008年的94.3%提高到2011年的100.0%,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从2008年的64.5%提高到2011年的100.0%,合格标本采集率从2008年的3.6%提高到2011年的85.5%,个案调查资料48h内专病录入从2008年的97.1%提高到2011年的100.0%;确诊病例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8/10万;发病构成以8月~14岁为主,占总数的50.0%;病例呈散发,以3~7月发病为主,共发26例,占总发病72.7%;流动人口发病占66.6%,无麻疹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77.8%。结论 2008~2011年海口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应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工作质量和人群免疫水平,切实加强流动人口麻疹防控,以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菏泽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42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381例)多16.01%.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天内报告率为91.18%,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为87.56%,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8月龄-7岁儿童有麻疹免疫史者为40.79%%.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6.33%.麻疹确诊病例为380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1~5月份.麻疹发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8月龄~7岁年龄组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8.16%、21.05%.结论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实际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疫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加强适龄人群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工作,继续落实应急补充免疫的各项技术措施,继续加强麻疹监测与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县麻疹疑似病例监测与流行现状,为当地麻疹预防控制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县级麻疹监测数据库数据,统计麻疹血清学监测、病毒学监测结果和麻疹流行特点。结果 2009-2013年分别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0例、19例、4例、10例、83例,合计166例,各年度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67/10万、2.14/10万、0.46/10万、1.16/10万、9.56/10万。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率为64.46%,麻疹Ig M阳性率为56.07%,5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2株H1a基因型麻疹病毒。确诊134例麻疹病例,<4岁年龄组的构成比为63.43%;散居儿童是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占62.93%。第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为81.76%,第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为73.47%。结论某县当地存在麻疹病毒传播,病例以散发为主,麻疹野病毒为H1a基因型,麻疹监测工作的指标有待改善。8月龄~4岁儿童麻疹免疫接种率较低,2013年发病数明显增加,各预防接种单位要缩短服务周期,提高适龄儿童的及时免疫率,做好易感人群的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加大卫生宣传工作力度。麻疹监测工作要重点提高标本采集率、排除病例的发病率等,以达到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并总结全省消除麻疹工作进展状况.方法对全省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消除麻疹措施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2011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18/10万,较2010年下降92.41%,为历史最低水平.许昌、郑州、信阳、漯河、平顶山5个地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62.13%.年龄别发病率以<1岁组最高(6.57/10万),其次是1岁组、6岁组、4岁组和2岁组.全省2011年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0.69/10万,疑似麻疹病例48h内完整调查率98.12%,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96.96%,血清学检测结果7日内报告率99.23%,麻疹暴发2起,其血清学确诊率和采集病原学标本的起数占暴发总起数的百分比均为100%.结论全省消除麻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应继续做好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和重点地区集中查漏补种,切实提高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做好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9年以来麻疹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1年通过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和监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河南省2009~2011年分别报告麻疹确诊病例9203例、2250例和169例,<8月龄病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0.81%、27.78%和34.32%,≥15岁病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1.19%、13.24%和13.61%;8月龄~14岁病例中,有免疫史者所占比例分别是36.03%、41.91%和51.72%.近三年麻疹排除病例发病率分别为1.35/10万、0.94/10万、0.71/10万,麻疹疑似病例48h内完整调查率为90.45%、92.05%、97.97%,散发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分别为63.27%、78.57%、96.74%,实验室结果7d内反馈率分别为61.16%、78.53%、99.14%.结论河南省2009~2011年麻疹病例数和发病率显著降低的同时,小年龄组病例和成人病例所占比例增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建议通过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提高常规免疫工作质量来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种率,尤其是第一针及时接种率;积极推动育龄期妇女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同时做好麻疹病例的精细化管理,防止传染源扩散.自2009年麻疹专病报告管理系统使用以来,近三年麻疹监测系统的监测水平逐步提高,2011年监测系统的及时性和特异性指标都大于9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9~2013年珠海市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运转情况,为加强麻疹监测工作,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珠海市疑似麻疹病例(Measles-1ike Illnesses,MLIs)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MSS运转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09~2013年珠海市共报告MLIs 384例,其中191例为麻疹。2009~2013年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依次为0.94/10万、1.54/10万、3.01/10万、1.92/10万、3.99/10万。2009~2013年48小时内完整个案调查率依次为29.48%、83.33%、96.15%、100%、99.39%。2009~2013年散发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依次为25.64%、71.43%、89.80%、97.62%、96.20%。结论珠海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逐年提高,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需继续切实提高MSS运转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保定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和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999-2005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评价.结果 1999-2005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747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多3.43%,其中确诊1178例.疑似麻疹病例的及时报告、调查、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为87.81%、97.02%、92.22%.在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28.61%、31.75%、39.64%,3~5月发病占71.05%.1999-2005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98%.结论 保定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良好,近几年麻疹发病率有回升趋势.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问题需进行免疫策略的研究.除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外,重点地区应开展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对麻疹流行毒株进行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客观评价我市麻疹监测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从相关系统导出、整理和核实数据,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市2011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4例,均为排除病例,排除病例发病率为4.31/10万,疾控中心48小时及时调查率为100%,合格标本采集率为100%,采样后3天内送检率为100%,病例最终分类率为100%,2011年我市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9.97%.结论通过降低其他人群发病率,减少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8月龄婴儿和≥15岁成人为主的麻疹疫苗免疫空白人群,提高我市麻疹监测的敏感性,做好流动人口的麻疹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玉溪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做好麻疹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05年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分析。结果玉溪市2003~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03例比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212例多91例,病例以低年龄为主,7岁以下病例占69.6%;通过实验室确诊184例、排除56例,临床符合病例10例。结果显示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度高于传染病报告系统,个隶调查质量有明显改善,主要监测指标已达较高水平,麻疹病例标本采集率和血清学诊断率明显提高。结论玉溪市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在逐步提高。今后应继续做好麻疹监测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质量,消除麻疹免疫空白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近年来番禺区麻疹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数1504例,年均发病率为120.37/100万,其中2010年确诊麻疹病例数10例,2011年确诊麻疹病例数1例,发病率跟前5年比较急剧下降,从2006年的最高发病率(368.31/100万)降至2011年的0.56/100万。4~8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比较密集的市桥街、大石、南村和石基镇。麻疹病例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5.78%;病例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72.80%。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广州市番禺区在2006年、2007年及2008年进行了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2009年及201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化免疫活动,历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结论通过2006年、2007年及2008年的查漏补种和2009-2010年两轮的强化,麻疹疫情迅速得到遏制,在保持较高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实施麻疹的查漏补种及初始强化是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减少易感人群的比例和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林其汉  蔡和宋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52-1354,1362
-目的通过对2006~2012年三明市麻疹流行特征及麻疹防控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三明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2年三明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99例,年平均发病率2.17/10万。〈15岁病例占58.90%,年龄别发病率以0岁最高,为21.85/10万;9岁、10~14岁次之,发病率分别为10.38/10万、10.13/10万;病例以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居多。399例病例中,无免疫史80.20%,免疫史不详5.51%。2009年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措施后,人群IgG抗体阳性率、GMT水平显著升高,麻疹年平均发病率较强化前下降97.83%。2006—2012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排除发病率由0.91/10万上升2.48/10万,血清标本采集率由33.03%上升100%,实验室确诊比例由16.49%上升100%。结论扩大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盈江县实施消除麻疹策略及措施效果。方法统计分析麻疹免疫及疫情监测资料。结果 2006-2011年麻疹计划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95%;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逐年升高,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system,MSS)运转良好,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1.74%,疫情逐年下降,2010-2011年无麻疹病例报告。结论盈江县建立了牢固的麻疹免疫屏障,连续2年达到了消除麻疹状态,基本实现了国家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诺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统一的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Epiinfo软件分析监测结果。结果海南省213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550例,确诊麻疹病例2130例,确诊率为83.5%,年均发病率为5.3/10万,病死率为0.05%。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均大于大疫情报告数,采集疑似病例血标本1121例,采集率为44.0%,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1.1%,风疹IgM阳性率15.6%。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暴发点同时存在。3~7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占85.3%,其中8月龄~6岁占48.0%,7~15岁占37.3%;无麻疹疫苗(简称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3.3%。结论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保持较高敏感性,21302~2006年海南省麻疹发病处于低流行水平,无MV免疫史的少年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泉州市麻疹在“消除阶段”(2006—2011年)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麻疹防制对策,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发病监测资料和防制对策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1年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晋江(6/10万),最低的是永春(O.16/10万)。发病高峰后移或消平。病例主要以外地户籍人口为主,占56%。发病年龄有呈双向位移的趋势,〈8月龄组和≥15岁组的人群所占比例增高。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是发病的主体。发病前7~21d去过医院的病例占57%。结论通过消除麻疹免疫空白人群,强化麻疹疫情应急处理能力.控制医院感染等综合防控措施,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Case-based surveillance measles data was defined according t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uidelines. A total of 511 measles cases were studied from 2011 to 2015 in Southern Darfur State, Sudan and 58.1% of cases were confirmed from Nyala city. About 43.4% of cases were males, 56.6% of cases were female, and 47.7% were children under five years old. Similarity, within February to June, the cases increased by 8.0% in children vaccinated through measles campaign, and 5.3% in children that used child vaccination card and 78.7% in unvaccinated one. The epidemiologically linked (EPI-Linked) measles cases declined from 2011 to 2015; consequently, Measles still remain to be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south Darfur state, Sudan.  相似文献   

17.
<正>Case‐based surveillance measles data was defined according t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guidelines.A total of 511 measles cases were studied from 2011 to 2015 in Southern Darfur State,Sudan and 58.1%of cases were confirmed from Nyala city.About 43.4%of cases were males,56.6%of cases were female,and 47.7%were children under five years old.Similarity,within February to June,the cases increased by 8.0%in children vaccinated through measles campaign,an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近年来鲤城区麻疹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鲤城区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数116例,年均发病率为6.55/10万,其中2009~2010年确诊麻疹病例数2例,发病率较前5年比较急剧下降,从2007年的最高发病率18.44/10万,降至2009~2010年的0.39/10万;发病呈现2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3~8月份,第二个高峰在12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的江南街道和浮桥街道,在0~1岁组和20~30岁组发病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免疫规划监测系统共报告确诊病例数123例,其中流动占52.03%,无免疫史或不详占91.87%,流动人口病例的免疫率明显低于本地人口。结论:麻疹监测系统较网络直报系统敏感,影响我区麻疹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是易感者的积累、流动人口的聚集、常规免疫和入托入学查验证后的补种工作不够落实,经过2008年的查漏补种和2009~2010年两轮的强化,麻疹疫情迅速得到遏制,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是实现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五华县2009~ 2012年发热出疹病例实验室监测结果,了解五华县麻疹和风疹发病情况.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捕获法(ELISA)检测发热出疹病例的血清标本中麻疹、风疹IgM抗体,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共检测发热出疹病例血清标本27例,麻疹IgM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为3.70%o,风疹IgM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为37.04%,发热出疹病例发病高峰在每年3~6月份,仅2011年有1例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发病率为0~0.08/10万.结论 五华县2009~2012年发热出疹病例以风疹为主,麻疹发病率达到1/100万以下的消除麻疹目标,但仍需加强对发热出疹病例进行监测,为消除麻疹、预防控制风疹提供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