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变化情况,为其周围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内-中膜正常组20例(A组)、内-中膜增厚组20例(B组)和单发斑块组20例(C组),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双侧颈总动脉距窦部近心端2 cm处,常规测量内中膜厚度(IMT)。采用ET技术自动跟踪颈总动脉的运动,检测以下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系数(β)、顺应性(AC)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分析这些指标在糖尿病各组之间及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性。结果糖尿病组IMT、Ep、β及PWV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的Ep、β及PWVβ又高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B、C组又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两组间Ep、β、PWVβ、A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可早期反映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改变,并能在IMT增厚之前对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做出预测,有利于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T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的弹性功能。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轻中度)70例,正常健康组50例。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颈总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各项指标: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僵硬度(β)、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各组颈总动脉参数:Eρ、β、AC、AI、PWV差异显著(P〈0.05),IMT数值有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肱动脉参数比较:Eρ、β、AI差异显著(P〈0.05),PWV、AC、IMT数值有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股动脉参数比较:Eρ、β、PWV、AI、IMT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Eρ、β与IMT有良好相关性(r=0.512,P〈0.05;r=0.482,P〈0.05),随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加,Eρ、β增加,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弹性功能减退,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弹性。方法以M型超声测定52例高血压患者和40名健康受检者的颈总动脉硬度指数β、扩张性系数(DC)、顺应性(AC)及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等弹性参数指标,并分析这些指标与患者年龄、血压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β、EP明显增高(均P〈0.01),DC、AC明显降低(均P〈0.05);年龄、脉压(PP)、IMT分别与β、EP成正相关,与DC、AC成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M型超声是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一种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Tracking技术在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组)和32例正常妊娠晚期妇女(对照组)进行双侧颈总动脉血管弹性指标(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膨大指数AI)及内中膜厚度(IMT)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疾病组双侧颈总动脉Ep、β、PWVβ及AI较对照组升高,疾病组AC较对照组减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管弹性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检测无颈动脉硬化超声诊断指征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及功能。方法:筛选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者(三高组)30例,高血压患者20例,高脂血症患者20例,糖尿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及国人正常值,应用ET技术测量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及顺应性(AC),脉搏波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所得参数间进行比较。结果:三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三高患者β、Ep、PWVβ、AI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AC较正常组降低,P〈0.01。三高组与国人组相比,β、Ep、PWVβ、AI明显增高,P〈0.01,AC较国人组降低,P〈0.01。三高组与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及高血糖组相比,β、Ep增高,P〈0.01;PWVβ、AI增高,P〈0.05;AC较各组降低,P〈0.01。结论:①研究表明:三高患者颈动脉β、Eρ、AI及PWV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C明显降低,各项参考值的改变说明三高患者动脉弹性、顺应性下降,硬化程度增加。②应用ET技术在超声确诊颈动脉硬化之前准确定量评价三高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旨在寻找动脉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为临床早期预防大动脉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 racking)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SLE)颈总动脉弹性功能改变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T技术测量SLE病人22例及32例正常人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和对照组上述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IMT、β、Ep、AC、AI、PWVβ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C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ET技术可客观准确反映颈动脉血管的弹性变化,为临床早期预防及干预性药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前后颈动脉弹性变化特征。方法选择确诊的原发性甲减患者60例,采用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并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参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血管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脉搏波增大指数(AI)等参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β、Eρ、PWVβ值明显降低,AC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MT、AI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甲减治疗前后TSH的变化与β、Eρ、PWVβ的变化呈正相关(r=0.486、r=0.513、r=0.526,P〈0.05),与AC呈负相关(r=-0.427,P〈0.05)。结论原发性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补充治疗可改善血管弹性。ET技术可作为甲状腺素治疗疗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ROC曲线分析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E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颈总动脉弹性的评价作用.方法 T2DM 60例,正常对照印例,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膨大系数(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初步确定颈动脉硬化ET参数诊断截断值.结果 T2DM组颈动脉β,Ep,PWVβ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AC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AI差别不明显(P>0.05);ROC分析β,Ep,PWVβ,A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5,0.86,0.77,建议分别以β8.50,Ep108.5 kPa,PWVβ6.65 m/s,Ac 0.76 mm2/kPa作为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诊断截断值.结论 糖尿病动脉弹性下降发生在内中膜(IMT)增厚之前,其中以β,Ep,PWVβ作为T2DM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参数评价的准确性较高,AC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吸烟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并行颈动脉ET技术(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选择非吸烟者38例,吸烟者45例,检测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生化指标、血清抵抗素水平,并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1)吸烟组Ep、β、AI及PWVβ均高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抵抗素水平与β、P、PWVβ呈正相关关系(r=0.346,P=0.003;r=0.305,P=-0.009)。结论吸烟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β、PWVβ有相关性,三者均是早期发现动脉弹性病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在酒精性心肌损害患者颈总动脉弹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正常对照人群作为A组(对照组),67例酒精性心肌损害患者根据饮酒量分为3组:B组(20例,少量饮酒组),C组(25例,中等量饮酒组),D组(22例,大量饮酒组)。比较各组间应用ET技术获得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和脉冲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B、C、D组Ep、β、PWVβ值较A组高,AC值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饮酒量的不断增加,Ep、β、PWVβ值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技术能准确评价酒精性心肌损害患者颈总动脉的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张艳梅  杨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6):457-458,461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在评价腔隙性脑梗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attach,TIA)患者早期颈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腔隙性脑梗塞患者60例,TIA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ET技术评估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僵硬度参数(stiffness parameter,β)、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conducting velocity,PWVβ)和增大指数(augment index,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塞组的Ep、β、PWVβ及AI较正常对照组及TIA组显著增高(P<0.05,)AC明显减低(P<0.05)。TIA组除β高于正常对照组外(P<0.05),其余弹性功能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ET技术有助于早期评价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弹性参数在评价主动与被动吸烟者颈动脉硬化早期改变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检测主动吸烟者36例、被动吸烟者34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的颈动脉血管弹性参数: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与常规二维超声测量的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最大内径(Ds)和颈动脉最小内径(Dd)比较。结果主动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的IMT稍增厚、Ds 与Dd稍增大,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与被动吸烟组的β、Eρ、AI、PWV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与被动吸烟组的A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吸烟组AI、PWVβ高于被动吸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β和Eρ在主动与被动吸烟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弹性参数能在内-中膜厚度及血管管腔内径尚未出现明显改变时评估吸烟对颈动脉动脉硬化早期的影响。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均能引起颈动脉弹性的改变,主动吸烟者的改变更为显著,但被动吸烟者的早期动脉硬化改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特征。方法脑梗死组48例,正常对照组33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估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增大指数(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Ep、β、PWVβ、AI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AC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有助于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ET)技术评价晚期妊娠妇女双侧颈动脉顺应性改变的价值。方法:对正常妊娠女性35例(妊娠组)和该年龄段的非妊娠女性35例(对照组),应用ET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的硬化度(β)、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妊娠组β、Eρ、AI、PWVβ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AC降低(P0.05,P0.01)。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简便、准确地反映妊娠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新版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弹性。方法:分别对4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50.8岁)和68例正常健康者(平均年龄48.3岁)采用线阵高频探头检测静息状态下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应用新版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弹性系数(Eρ)、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指数(PWVβ)和增大指数(AI),并对肝硬化患者组上述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Eρ、β、PWVβ及IMT增高,AC降低,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硬化组的PWVβ与Eρ、β及IMT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肝硬化组AI与Eρ、β、PWVβ、AC及IMT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版E-Tracking技术客观反映了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管的改变,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文学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1617-1619,162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的价值及其与冠心病分级的关系,以期能为早期发现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冠心病组,5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ET技术测定颈动脉相关参数:颈动脉血管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1)、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B、Ep、AI、PWVB、IMT高于对照组,A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者47例,二支病变者39例,三支病变者14例,不同分支病变阳性的患者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Ep、AI、PwVB、AC、IMT各组间有所不同,β、Ep、AI、PWVp、IMT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升高,Ac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降低,存在硬化变化,冠状动脉累及分支越多颈动脉硬化程度约严重,ET技术监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可行,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早期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趋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超声技术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 technology,ET)评价男性吸烟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男性受试者,吸烟者112例,非吸烟者80例,检测各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并分析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动脉僵硬系数(Arterial stiffness coefficient,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 elastic coeffi-cient, Ep)、动脉顺应性(Artery compliance,AC)、膨大指数(Adamkiewicz index, 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结果男性吸烟者双侧颈总动脉窦部和左侧颈总动脉 IMT 较男性非吸烟者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僵硬系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增加,膨大指数(AI)及动脉顺应性(AC)下降。结论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导致脂代谢紊乱,并可导致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与早期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围绝经期妇女采用SSD-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日本A1oka公司)检查,根据左、右侧颈总动脉的图像资料得出其弹性系数(Eρ)、僵硬参数(β)和顺应性(AC)等参数,并依雌激素(E2)水平分为围绝经期E2正常组和围绝经期E2下降组,将2组病例双侧颈动脉IMT及弹性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E2正常组比较,E2下降组Ep、β明显增高(P<0.05),AC明显减小(P<0.05);E2下降组中E2水平与Ep、β、AC相关性分析提示,E2水平与Ep、β负相关(P<0.01),与AC呈正相关(P<0.01)。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准确评价围绝经期妇女颈总动脉的弹性参数,为早期发现和防治E2水平下降的围绝经期妇女的心血管疾患提供客观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