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骶韧带网片悬吊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子宫脱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实行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术,实验组患者实行腹腔镜下骶韧带网片悬吊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的定量评价(POP-Q)情况,以及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的;术后的POP-Q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组患者在各个点的情况显著好于实验组的情况;实验组手术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PFDI-20)评分(0.35±0.08)分和盆底障碍影响(PFIQ-7)评分(0.28±0.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后6个月的PFDI-20(1.28±0.42)分和PFIQ-7(1.28±0.42)分的评分,且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评分(PISQ-31)的评分(95.73±32.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ISQ-31的评分(85.73±27.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下骶韧带网片悬吊治疗子宫脱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中盆腔缺陷引起的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68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 34例、B组(采用传统的修补手术治疗) 34例,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分度指示点测定值变化、主观症状改善评分(PGI-C)、盆底生活质量问卷(PFDI-20、PFIQ-7)评分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均显著的低于B组(P0. 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POP-Q分期各指示点(Aa、Ba、C、Ap、Bp)测定值、PFDI-20、PFIQ-7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PISQ-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A组患者的阴道长度(TVL)值、PISQ-12评分大于B组(P0. 05),A组患者的PGI-C评分显著的低于B组(P0. 05)。结论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较传统修补术治疗中盆腔缺陷引起的盆腔脏器脱垂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同时有利于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吴伟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728-1730
目的:探讨改良式Prolift前盆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可行性。方法:将97例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与对照组42例,实验组行改良式Prolift前盆重建术,对照组行阴道壁修补及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1年治愈率、POP-Q分度。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治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POP-Q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prolift前盆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可以恢复骨盆底的功能,手术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手术近期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配合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8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训练,实验组进行音乐疗法配合盆底康复训练。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分级、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及生命质量[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结果:干预4w后,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均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4w后,实验组POP-Q 0度比例高于对照组,而POP-QⅠ度及POP-QⅡ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患者的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音乐疗法配合盆底康复训练用于产妇中,有助于改善产妇盆底组织功能及盆腔脏器脱垂,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普罗雌烯阴道用软胶囊联合治疗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普罗雌烯阴道用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神经肌肉刺激。对比两组肌力、生活质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泌尿分度、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检测两组层粘连蛋白(LN)、松弛素(RLX)、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水平上升,且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盆腔脏器脱垂症状困扰量表20(PFID-20)评分、LN、RLX及TGF-β3水平比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PFIQ-7评分、PFID-20评分、LN、RLX及TGF-β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POP-Q分度明显好转,且观察组POP-Q分度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2019,(11):1667-1670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线性阴道悬吊术应用于脱垂子宫切除术预防阴道穹窿脱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盆腔脏器脱垂Ⅲ~Ⅳ度、以中盆腔脱垂为主的患者,共49例,采用患者知情同意自愿选择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传统组,其中研究组26人,传统组23人,传统组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者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研究组在传统组的基础上行腹腔镜下经腹膜外前腹壁线性阴道悬吊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阴道位置、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较传统组低;两组患者术后阴道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POP-Q分度中的C点位置较传统组的高;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PFIQ-7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较高;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PISQ-12评分较高,性生活质量较高。两组患者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均有差异,但差异未影响该手术的可接受性。结论腹腔镜下线性阴道悬吊术应用于脱垂子宫切除术能有效预防术后阴道穹窿脱垂,该术式可行、安全、有效,性价比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女性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常规体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力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检测患者盆底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情况。采用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均为Ⅰ~Ⅲ级,且各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等级均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患者盆底肌力达到Ⅲ级以上的比例为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OP-Q分度及尿失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与试验组POP-Q分度为0度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试验组POP-Q分度为0度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尿失禁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FIQ-7和PFDI-2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PFIQ-7和PFDI-20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PFIQ-7和PFDI-2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能明显改善PFD患者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情况,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和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实施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对照组实施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6个月的客观治愈率以及PFIQ-7、 PFDI-20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以及术后6个月的PFIQ-7、 PFDI-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客观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经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萍  唐晖  张玲 《中国妇幼保健》2023,(15):2725-2729
目的 研究新式经阴道盆腔脏器脱垂手术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对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尿道压力、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来医院诊治的POP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用新式经阴道盆腔脏器脱垂手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期3个月。检测患者的盆底肌肉收缩力,用尿失禁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道压力,用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容受阈值、肛管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肛肠动力学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收缩力评分、尿失禁评分均与治疗前相比升高,POP-Q分度中0度、Ⅰ度人数均与治疗前相比增加,Ⅱ度、Ⅲ度、Ⅳ度人数均与治疗前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联合组的盆底肌肉收缩力评分、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容受阈值、直肠感知阈值评分比对照组升高,尿失禁评分、肛管静息压评分比对照组降低,POP-Q分度中治疗后1个月的Ⅱ度人数均比对照组减少,治疗后3个月的0度、Ⅰ度人数均比对照组增多,Ⅱ度人数均比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4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5例,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并定期随访。结果:25例患者手术全部经阴道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发生。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改善。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无复发,相关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主观和客观治愈率均为100.0%。结论: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中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微创手术方法,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或子宫托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00例,根据所选取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64例)和子宫托治疗组(36例)。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中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既往有无手术史(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中盆腔器官POP-Q分度、病程、合并心脏疾病及合并肺部疾病均为影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发病年龄较大、POP-Q分度较重的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而病程较长、合并心肺部疾病的患者多选择子宫托治疗。结论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或子宫托治疗与患者的发病年龄、POP-Q分度、病程以及合并内科疾病因素有关,中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较重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而病程较长或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更倾向于子宫托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POP-Q分度为Ⅲ~Ⅳ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应用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行盆底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以POP-Q分度及电生理技术检测阴道张力、压力和盆底肌力作为客观评价指标,以阴道无肿物脱出为主观治愈指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5±4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5±7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4±1.5)天,随访3~18个月,治愈率为94.4%,主观治愈率100%。结论: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能全面重建盆底功能,手术操作安全、微创,近期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患者盆腔器官脱垂(POP)-Q评分评估的POP分度与肛提肌裂孔面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就诊的女性患者999名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POP-Q评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度评估,并行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肛提肌裂孔面积进行测量.分析POP患者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OP-Q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对子宫脱垂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LSC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LS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盆底功能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的PEDI-20、PFIQ-7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的PEDI-20、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FSFI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可显著改善子宫脱垂患者的盆底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莉  邱娜璇  焦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83-1886
目的:评价传统阴式手术及Prolift TM系统进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底器官脱垂的效果,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2例患有POP-Q分期Ⅲ期或Ⅳ期的生殖器官脱垂患者,42例施行全盆底重建术(重建组)及40例施行传统手术治疗(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以及会阴修补)(传统组)。结果:重建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0.75±15.12)min、(98.44±25.02)ml、(5.25±1.23)天,传统组分别为(95.42±16.25)min、(132.60±30.12)ml、(8.34±1.38)天,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为(4.85±1.38)天,传统组(5.05±1.4)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治愈率分别为97.62%(41/42)、95.24%(40/42)、95.00%(38/40),传统组分别为97.50%(39/40)、92.50%(37/40)、76.92%(30/39),重建组客观治愈率高于传统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lifi TM系统全盆底重建术能更好地修补缺陷,恢复盆底结构,短期疗效安全可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鲁菊英  梁新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881-3885
目的: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FD 58例中32例行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传统组),26例行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经及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重建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疗效等情况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和临床疗效,并随访其复发率及生活满意度。结果:重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分别是(75.4±20.5)min、(69.2±17.7)ml、(27.1±6.3)h、(6.7±0.3)天、2.78%;传统组分别为(138.7±18.6)min、(145.2±44.7)ml、(44.6±4.8)h、(11.4±0.4)天、9.3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及传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和76.00%。重建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26例重建组患者手术前后POP-Q指标变化评分,阴道总长度在健康状况、盆腔器官脱垂对其角色、体力、社交、个人关系、情绪及睡眠、性生活影响,脱垂严重程度等方面,术后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00~0.007)。结论: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及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治疗PFD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复发率低、技术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盆腔器官脱垂行网片盆底重建术患者80例,以POP-Q分期作为客观疗效评价指标,以盆腔器官脱垂生活质量问卷(P-QOL)量表作为主观治愈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血管损伤、尿道损伤、膀胱及直肠损伤。术后3个月定期随访,无感染、无复发、无性生活障碍,补片侵蚀发生1例经治疗后好转,肛门坠胀感1例,穿刺处及大腿区疼痛1例,术后早期尿频、尿急、排尿不尽2例。结论:网片盆底重建术用于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中老年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0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有手术指征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病程4.3年,27例均行骶棘韧带悬吊术,于手术后2个月及术后6个月~1年内随诊2次,同时行阴道盆腔检查,客观评估手术后效果,记录术后POP~Q评分,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27例患者中,23例获得完整数据,术前与术后比较客观疗效明显,POP~Q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对症治疗后均可以缓解。结论:骶棘韧带悬吊术具有手术损伤小、经济简单、手术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中老年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全盆底重建术、骶棘韧带悬吊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宁波市第七医院采取全盆底重建术(A组42例)、骶棘韧带悬吊术(B组19例)的61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术中情况和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无膀胱、直肠损伤,无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A组发生网片侵蚀1例。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日、膀胱残余尿量、术后正常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平稳时间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费用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P<0.01)。术后随访,A组盆腔器官脱垂1例复发,B组无盆腔器官脱垂复发病例。B组阴道长度大于全盆底重建组(P<0.01),最后一次随访时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评分A组高于B组(P<0.05)。结论:两者均为治疗重度POP有效、安全的方法。全盆底重建术后新发尿失禁、尿潴留不容忽视,骶棘韧带悬吊术医疗费用低、加深阴道长度、无异物侵蚀、对生活质量影响少,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