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中药茶多酚、MTAD、52.5 g/L次氯酸钠抑制根管壁粪肠球菌生物膜的能力,并分析中药茶多酚作为根管冲洗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孔板滴定法检测茶多酚,MTAD和52.5 g/L次氯酸钠液对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琼脂扩散实验检测3种抗菌剂对粪肠球菌的抑菌圈。通过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3周和6周的模型,分别用茶多酚、MTAD和52.5 g/L次氯酸钠液对粪肠球菌感染后的根管进行处理,然后对根管壁生物膜中的细菌生存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这3种根管冲洗液抗粪肠球菌生物膜的能力。结果:MIC、MBC和琼脂扩散实验显示:3组冲洗剂对粪肠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在粪肠球菌感染根管3周的生物膜中,MTAD和次氯酸钠液可以完全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膜,茶多酚处理后虽仍有粪肠球菌生长,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处理组的细菌生存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粪肠球菌感染根管6周的生物膜中,次氯酸钠液可以完全抑制细菌生长,茶多酚和MTAD作用后仍有活菌生长,但与对照组相比,细菌生存数均显示了8个log值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2.5 g/L次氯酸钠液具有很强的抑制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作用,而茶多酚和MTAD也具有一定的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牙本质表面粪肠球菌粘附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牙本质片42个,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置于0.1%纳米银溶液、1.313%次氯酸钠溶液和生理盐水内浸泡30min后,于200μL粪肠球菌悬液中培养1h,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表面形态和粪肠球菌粘附情况,荧光显微镜分析牙本质表面粘附的粪肠球菌数量并拍照记录,Image pro plus 6.0软件计算粪肠球菌总菌数、活菌数和活菌百分比。结果:0.1%纳米银溶液组和生理盐水组牙本质表面形态清晰无破坏,1.313%次氯酸钠溶液组牙本质溶融坍塌,胶原溶解破坏。牙本质经0.1%纳米银溶液处理后,其表面粘附的粪肠球菌总菌数、活菌数和活菌百分比均低于1.313%次氯酸钠溶液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0.1%纳米银溶液可有效减少粪肠球菌对牙本质的粘附,对牙本质表面形态无明显破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多菌种生物膜中粪肠球菌的杀菌作用.方法:用粪肠球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以及具核梭杆菌构建多菌种生物膜85 个.分别用0.1%(12~15 nm、100 nm)纳米银悬浊液以及2%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然后通过q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粪肠球菌的活菌量和粪肠球菌的细菌总量.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细菌样本临界循环数(Ct).结果:各个实验组使用和不使用PMA之间粪肠球菌的细菌计数有着差别(P=0.000);将3 个实验组使用和不使用PMA qPCR检测到的Ct值的差值进行比较:纳米银(12~15 nm)实验组最大,纳米银(100 nm)实验组次之,次氯酸钠实验组最小(P<0.05).结论:纳米银对于多菌种生物膜中的粪肠球菌有着较强的杀菌作用,直径较小的纳米银杀菌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纳米银对牙本质表面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杀菌作用,为探寻新型有效的根管消毒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备牙本质片309个,随机分成3组,在牙本质表面形成粪肠球菌生物膜后,分别用0.1%纳米银溶液、1.313%次氯酸钠溶液和0.9%氯化钠溶液处理.3组分别于处理0(即处理前)、1、6、12、24 h时取出样本,应用活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作用下不同根管冲洗剂组合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杀灭效果。方法:取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样本90个,随机分为6组(n=15),其中5个样本用于基线对照,10个样本分别按相应分组处理,A组:25 g/L次氯酸钠液液+20 g/L洗必泰液;B组:25 g/L次氯酸钠液+30 m L/L过氧化氢液;C组:10 g/L次氯酸钠液+20 g/L洗必泰液;D组:10 g/L次氯酸钠液+30 m L/L过氧化氢液;E组:52.5 g/L次氯酸钠液阳性对照;F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处理前后从样本的根管壁表面采样,并钻取不同深度牙本质进行细菌培养和计数。结果:A、B、C、D、E组根管壁表面及不同深度牙本质的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F组(P<0.05);对各层牙本质的细菌清除率,A组高于B、C、D组(P<0.05),与E组相比,除200~300μm深度处明显降低(P<0.05)外,其他各层与E组相当(P>0.05);C组对不同深度牙本质层的细菌清除率均在90%以上,低于A、E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B、D组在各不同深度牙本质层的细菌清除率基本相当(P>0.05),低于其他各实验组和E组(P<0.05)。结论:超声辅助下用25 g/L次氯酸钠液联合20 g/L洗必泰液冲洗根管,能有效杀灭根管内的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制根管润滑剂与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液组合对体外建立的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的清洁效果.方法:80个新鲜拔除的单根管牙随机分为8组,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预备过程中各组样本分别使用自制根管润滑剂配合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液(5 g/L、25 g/L、52.5吕/L)3组、Glyde凝胶配合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液3组(为阳性对照)、过氧化氢液加生理盐水、蒸馏水(均为阴性对照)润滑、冲洗根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壁玷污层、碎屑及细菌去除情况,并将样本根中1/3分为10个区采用单盲法分别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过氧化氢液配合生理盐水组,单纯蒸馏水组外,各润滑剂与次氯酸钠液配合组均能完全去除根中根管壁表面的粪肠球菌,两种润滑剂配合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液与过氧化氰液+生理盐水组和单纯蒸馏水组相比,均能有效地去除碎屑和玷污层(P<0.05);两组润滑剂在去除玷污层方面组间相差不显著(P>0.05),次氯酸钠液各浓度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但对碎屑的去除效果则随次氯酸钠浓度升高效果越好,不同浓度间相差显著(P<0.05).结论:本实验室研制的根管润滑剂与52.5 g/L次氯酸钠液组合能有效去除根中根管壁玷污层和细菌.  相似文献   

7.
将180根感染粪肠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的牙胶尖随机分为12组(n=15),分别用强酸性电解质水、5.25%次氯酸钠处理1min,杀菌率75.22%~79.97%,处理5 min,杀菌率97.68% ~99.59%;生理盐水组杀菌率3.55% ~4.05% (P <0.05).强酸性电解水和次氯酸钠作用5 min的杀菌效果优于1 min(P <0.05).由此得出结论,强酸性电解质水作用5 min就可以有效地消毒牙胶尖.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碱性条件对生物膜状态粪肠球菌的影响。方法:制备粪肠球菌生物膜,分别用pH值为7、9和11的TSB培养液作用2 h后,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变化。结果:pH值由7升到9时,生物膜内、中、外各层活菌比例虽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H值11时,各层活菌比例虽然均较pH值为7和9时明显减少(P<0.05),但仍有大量活菌存在。结论:粪肠球菌对碱性环境具有强的耐受性,pH值为7~9时,对生物膜状态粪肠球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纳米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掺氮纳米二氧化钛对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方法:将粪肠球菌在MBECTMP&G Assay中培养24 h,构建粪肠球菌感染模型,扫描电镜观察MBECTMP&G Assay上粪肠球菌感染情况。应用MBECTMP&G Assay以连续稀释法检测纳米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掺氮纳米二氧化钛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扫描电镜下见粪肠球菌在MBECTM P&G Assay上形成生物膜。纳米银对粪肠球菌的MIC和MBEC分别为62.5 mg/L和1 000 mg/L,载银纳米二氧化钛MIC为64 g/L,但在所用浓度范围内均不能清除生物膜细菌,即未测得MBEC;掺氮纳米二氧化钛的MIC、MBEC均未测得;次氯酸钠的MIC和MBEC分别为6.56 g/L和13.13 g/L。结论:纳米银对粪肠球菌有较强抗菌作用,能清除粪肠球菌生物膜;粪肠球菌对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和掺氮纳米二氧化钛有较强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毒力因子明胶酶E(gelE)在饥饿期及药物作用后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建立对数期、稳定期、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模型,分别以1%、2.5%、5.25%次氯酸钠溶液作用于各时期粪肠球菌生物膜后,用Real-time PCR对gelE的基因表达相对量进行检测。结果:gelE基因表达相对量,饥饿期高于稳定期及对数期(P<0.05);用药后,3个期gelE基因表达相对量,5.25%次氯酸钠溶液组低于2.5%次氯酸钠溶液组和1%次氯酸钠溶液组(P<0.05)。结论: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毒力因子gelE较对数期及稳定期表达增强。次氯酸钠浓度依赖性可抑制粪肠球菌毒力因子gelE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