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1例为观察组,同期恶性肿瘤未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有糖尿病史者占54.8%,高于对照组的28.1%(P〈0.05);观察组有冠心病史者占38.7%,高于对照组的15.6%(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5.8%,高于对照组的6.3%(P〈0.05);观察组行地塞米松治疗率29.0%,高于对照组的3.1%(P〈0.05);观察组接受输血率61.3%,高于对照组的21.9%(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治疗过程中使用地塞米松、接受输血与并发感染等,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做好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方日  颜娇贵 《河北医学》2014,(4):620-62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疾病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43例确诊的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列入实验组,取同期诊治的43例恶性肿瘤且未发生血栓并发症患者43例列入对照组,对比分析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治疗和预后。结果: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复发率高,患者生存率低;该病高发于肿瘤确诊后2个月内,治疗前红细胞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明显变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地塞米松用药、手术刺激、输血、化疗、感染等。结论:及早发现,正确诊断,积极预防、治疗血栓性疾病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恶性肿瘤合并VTE的患者177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入院的恶性肿瘤但未合并VTE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结果 VTE多发生在恶性肿瘤确诊的3月内,以肺癌最常见.高龄、合并疾病、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红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在研究组中发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感染、长期卧床、VTE病史、肿瘤压迫、接受化疗、生物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激素治疗、止血药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输血等,研究组的发生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中心静脉置管、接受激素治疗为恶性肿瘤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是恶性肿瘤合并VTE或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有冠心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接受激素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VTE,其中感染是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骨科创伤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选我院骨科近年来收治的160例患者为本次临床探究的研究对象,将创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将余下80例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从而找寻引发骨科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多部位骨折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均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的基础性疾病,观察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人数远多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耗时及术后制动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患者年龄、多部位骨折、手术耗时、术后制动时间及合并基础疾病均为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治疗前仔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对于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我院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发生VTE为分组标准,对照组患者为未发生VTE,研究组患者为发生VTE。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VTE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栓防止治疗、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使用、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 0. 05);以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VTE为因变量,以VTE既往史、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输血为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四项自变量与因变量均存在回归关系(P 0. 05)。结论 患者VTE既往史、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输血等方面与发生VTE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高龄慢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102例年龄大于75岁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及国际标准化率(INR)监测情况,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INR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75~82(78.6±2.8)岁,其中男56例,女46例。平均随访2.36±0.41年。共发生出血事件18例(17.6%),其中严重出血2例,轻微出血16例。发生出血患者血压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心力衰竭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R〉3.0出血危险性明显增加(P〈0.01)。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7例(16.7%),发生血栓栓塞患者,合并冠心痛、高血压、糖尿病及INR〈1.5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严密监测1NR情况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杨永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34-36,3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743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3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83%,经治疗处理死亡18例。年龄、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营养状况、侵人性操作、抗菌药物种类、呼吸机使用、住院时间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其中死亡组和对照组年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营养状况、抗菌药物种类、呼吸机使用、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种类是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营养状况是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合并症、治疗性操作和用药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合并症多和营养状况差的患者预后差,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将有助于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 2017 年12 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220 例。其中术后3 个月内并发VTE 的102 例 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VTE 的118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采用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分,分析危险因素与VTE 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纤维蛋 白原、D- 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手术体位、手术时间、输血史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Caprini 血栓风险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既往病史、纤维 蛋白原、D- 二聚体、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是骨科大手术患者易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骨科 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VTE 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aprini 评分可较好地评估骨科大手术患者VTE 发病的危险程度,而患者的既往病史、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是骨科大手术患者易 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主要危险因素,以预防DVT的发生。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6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2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未发生DVT者作为对照组。分析DVT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h占56.25%,手术体位为头高足低位占59.38%,恶性肿瘤占34.38%,术前有其他合并症者占65.62%,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1.00%、32.50%、19.00%、45.00%(P〈0.01或P〈0.05);观察组年龄、术后止血药剂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为DVT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导致DVT的主要危险性因素有手术时间≥1h、手术体位为头高足低位、恶性肿瘤、术后止血药剂量高,以及术前有其他合并症等。临床上应对上述因素加强预防,以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曾福仁 《当代医学》2010,16(19):15-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并发症形成的原因、治疗策略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010年已确诊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治疗组进行相应的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最易形成深静脉血栓(DVT),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74%,而对照组为51.1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发现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为低。结论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预后较差;正确诊断,积极治疗,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丽水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892例,共输注红细胞1132例次。其中输注有效962例次,无效170例次。采用二元条件Lot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输血史(x2=81.49,P=0.00)、感染(X2=33.32,P=0.00)、肝脾肿大(x2=4.81,P=0.03)和恶性肿瘤(x2=105.7,P=0.00)与红细胞输注效果有关;二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史(OR=2.41,P=0.001)和恶性肿瘤(OR=2.86,P=0.00)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有输血史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无效红细胞输注的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卵巢肿瘤手术患者的ABO和Rh(D)血型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7月313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良性344例、恶性2790例)的ABO和Rh(D)血型构成及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术中输血情况分析。结果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的ABO血型表型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卵巢肿瘤患者0型血的构成比低于良性患者(25.4%vs.31.1%,P〈0.05);良恶性卵巢肿瘤Rh(D)血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卵巢肿瘤患者术中用血率(67.5%vs.8.1%,P〈0.0001)、用血量[8(8,12)U vs.4(2,6)U.P〈0.00011均高于良性肿瘤患者。结论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生与ABO血型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非O型血可能会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风险: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在手术中接受输血的概率更高,输血量更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感染组(12例)和非感染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指标的差异,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肝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10.0%)。在年龄、术前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血量多、机械通气时间长为肝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宇  孙晓滨  史维  唐宇  奚卫东 《吉林医学》2010,31(27):4646-4648
目的:研究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相关变量对住院时间和输血量的影响,以便更好利用住院资源。方法:对91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相关变量(内镜治疗方式、治疗时机、患者年龄、发病时血压、心率、疾病性质、患者合并疾病)进行统计,研究各因子的变化与住院时间和输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单一方法止血组和钛夹联用注射止血组分别在住院时间和输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过48h行介入治疗组与24h以内介入治疗组在输血量上也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和60~80岁组间在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80岁和>80岁组间在输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收缩压>100mmHg和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输血量上少于收缩压>100mmHg和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并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性质在住院时间和输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心脑血管性合并疾病在住院时间和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镜下联合止血方案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入院时心率和血压的严格观察给予及时补液稳定生命体征和内镜治疗能减少输血量和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及其无效输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有血小板输注(platelettransfusion,PT)史血液病患者76例,共输注血小板287次,其中有效输注174例次,无效输注113例次。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比较影响患者PT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反复PT(xz=39.26,P〈0.01)、感染(x2=8.62,P〈0.01)、脾肿大(X2=29.53,P〈0.01)和活动出血(x2=4.82,P〈0.05)与无效PT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3次(OR=3.42,P=0.001),脾肿大(OR=3.01,P=0.002)是导致无效PT的独立因素。结论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脾肿大患者发生无效PT的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在新生儿支气管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支气管感染新生儿2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156例、病毒感染组56例,并选择124例新生儿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问感染性疾病中不同严重程度患儿CRP及血常规检查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对照组i组问CRP、WBC、NUET、LY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CRP出现大幅升高;细菌感染组中重症感染与普通感染CRP、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细菌感染组中CRP与WBC呈正相关(r=0.539,P〈0.05),CRP与NETU无相关性(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CRP与WBC均出现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联合血常规监测对新生儿支气管感染疾病的病原体鉴别、诊断及病情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气管镜介入相关诊疗并发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1 年12 月- 2012 年12 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介入肺脏病中心经气管镜诊治的患者113 例。按照气管镜检查时出血量的多少分为出血组和对照组。出血组定义为出血量> 100 ml,其中出血量> 300 ml 定义为大出血;对照组为出血量< 100 ml。记录患者的各种临床指标、活检情况与病理诊断结果。 结果 两组年龄和乙肝、丙肝病毒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出血量> 300 ml 的大出血组,曲霉菌感染和血管瘤是导致大出血的最危险病因。 结论 应警惕非恶性肿瘤患者活检时出血,尤其是曲霉菌感染和血管瘤。要严格气管镜的活检指征,降低大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与非限制性输血对贫血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病情预后的影响,为早产儿贫血合理输血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对86例贫血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首次输血前的具体病情及输血的红细胞压积(Hot)数值分为限制性输血组(44例)和非限制性输血组(42例)。记录患儿输血情况:每次输血前血Hot、每次输血量、总的输血量、输血次数。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限制性输血组每人总输血量明显高于非限制性输血组(t=19.82,P〈0.01),每人输血次数明显多于非限制性输血组(t=3.52,P〈0.01);限制性输血组患儿在吸氧时间、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上明显高于非限制性输血组(t=5.53,2.95,P〈0.01),机械通气使用时间长于非限制性输血组(t=2.42,P〈0.05);限制性输血组颅内出血例数、院内感染发生例数高于非限制性输血组(χ2=4.36,4.95,P〈0.05)。结论采用非限制性输血策略能及时纠正贫血,既能缩短患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吸氧时间,又可降低院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有利于病情好转与康复。输血时要权衡利弊,结合患儿病情进行科学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开腹子宫切除术后感染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例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术后感染因素。结果17例术后感染患者共检出致病菌1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2株,占70.59%;革兰氏阳性菌4株,占23.53%;真菌1株,占5.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恶性肿瘤、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贫血、住院时间在术后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β=1.119,OR=3.052)、恶性肿瘤(β=2.014,OR=7.478)、贫血(β=1.585,OR=6.063)、手术时间(β=1.010,OR=5.755)是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年龄、恶性肿瘤、贫血、手术时间是引发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