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的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各种柱色谱技术对头花蓼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色谱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头花蓼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酸(4-hydroxy-3,5-dimethoxybenzoic acid;1);儿茶酚(catechol;2);5, 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4H-chromen-4-one;3);3, 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5-di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4);原儿茶酸乙酯(ethyl protocatechuate;5);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6);没食子酸(gallic acid;7);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8);槲皮素(quercetin;9);槲皮苷(quercitrin;10);陆地棉苷(hirsutine, 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1);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e-2"-gallate;12);芦丁(rutin;13).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头花蓼中同时分离没食子酸和短叶苏木酚酸。方法:对头花蓼水提粉末的正丁醇粗提物进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以乙酸乙酯-正丁醇-0.44%醋酸水(3∶1∶5)为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主机转速860r.min-1,流速2.0mL·min-1,检测波长272nm,进样量1.07g。结果:在该条件下经一步分离可得到纯度为99.7%,97.5%的2种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红外、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分别为没食子酸和短叶苏木酚酸,其中短叶苏木酚酸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适合于头花蓼中有效成分的研究和单体的提取制备。  相似文献   

3.
头花蓼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Ham ex D.Don.)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4个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Ⅰ)、槲皮苷(quercitrin,Ⅱ、陆地棉苷(hirsutine,Ⅲ)、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quercetin 3-rhamnoside 2"-gallate,Ⅳ)。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头花蓼的化学成分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头花蓼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反相硅胶及MCI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头花蓼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由头花蓼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基-1,3-二醇(1),(24R)-cycloart-25-ene-3β,24-diol(2),大黄素(3),胡萝卜苷(4),1-O-丁基-β-D-吡喃甘露糖苷(5),2-O-丁基-β-D-呋喃果糖苷(6),2-O-丁基-α-D-呋喃果糖苷(7)。结论:化合物1,3,5,6为从头花蓼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7为从蓼科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头花蓼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志军  戚进  朱丹妮  余伯阳 《中药材》2008,31(7):995-998
目的:对头花蓼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为阐明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试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该植物全草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原儿茶酸(2),没食子酸乙酯(3),山柰酚(4),槲皮素(5),槲皮苷(6),阿魏酸二十四烷酯(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β-胡萝卜苷(9)和β-谷甾醇(10)。在药理活性研究中,化合物1~6在不同的药理模型中均显示了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化合物3和7是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4和9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6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这也是首次对该植物的单体成分进行药理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蓖麻Ricinus commun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蓖麻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蓖麻三甘油酯(1)、3-乙酰氧基-油桐酸(2)、豆甾醇(3)、蓖麻碱(4)、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5)、没食子酸(6)、油桐酸(7)、短叶苏木酚酸乙酯(8)、9-hydroxytridecyl docosanoate(9)、羽扇豆醇(10)、木犀草素(11)、棕榈酸(12)、二十八烷醇(13)、正十八烷(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蓖麻三甘油酯,化合物2、3、5~12和14为首次从蓖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篱蓼Fallopia dumetorum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C18-ODS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进行系统分离纯化,结合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等波谱数据和文献对照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从篱蓼地下部分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肉桂酸甲酯(1)、反式-4-甲氧基肉桂酸(2)、methyl gallate 3-O-β-D-glucopyranoside(3)、smilaside J(4)、lapathoside A(5)、vanicoside B(6)、hedyotisol A(7)、表儿茶酚(8)、红花素(9)、木犀草素(10)、槲皮素(11)、异槲皮苷(quercetin 3-O-β-D-glucopyranoside,12)、槲皮素-3-O-β-D-木糖苷(quercetin 3-O-β-D-xylopyranoside,13)、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蓼科何首乌属植物篱蓼Fallopia dumetos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以80%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篱蓼地上部分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1),大黄素甲醚(2),槲皮素(3),木犀草素(4),5"-methoxyhydnocarpin(5),对羟基苯甲酸乙酯(6),原儿茶酸(7),(2S,3S,4R)-鞘氨醇-(2'R)-Δ5',6'(E)-2'-羟基正二十四碳酰胺(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篱蓼中主要含有黄酮及蒽醌类成分,其中化合物5,7,8为首次从何首乌属植物中分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泽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秦友沐  吴艳萍  欧杜哈  蒋建勤 《中草药》2018,49(7):1520-1524
目的研究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正、反相硅胶柱,MCI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泽漆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6个化合物,包括4个萜类化合物:泽漆内酯戊(1)、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3-酮(2)、齐墩果酸(3)、白桦脂酸(4);6个酚性化合物:苯甲酸(5)、没食子酸乙酯(6)、3,3′,4,4′-四羟基联苯(7)、短叶苏木酚(8)、6-羟基-7,8-二氧亚甲基香豆素(9)、3,3′-二甲氧基鞣花酸(10);5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11)、3′-甲氧基木犀草素(12)、金丝桃苷(13)、柚皮素-7-0-β-D-葡萄糖苷(14)、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5)及1个甾体化合物:3β-羟基-胆甾-5-烯(16)。结论化合物7~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14~15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头花蓼中水溶性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方法 头花蓼水提干燥粉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法去蛋白、H2O2脱色,逆向流水透析得多糖精制品。经多糖水解、衍生化后用GC、GC-MS分析。结果 确定头花蓼水溶性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中以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结论 GC和GC-MS这两种方法简便、灵敏,可以准确测定出头花蓼多糖中所含有的各种单糖。  相似文献   

11.
孙佳  梅朝叶  向文英  杨武  黄勇  陈思颖  董莉  席晓岚 《中草药》2016,47(18):3248-3254
目的考察头花蓼有效组分在大鼠粪便和胆汁中的代谢转化。方法以头花蓼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UHPLC-ESI-Q-TOF-MS联用技术,结合Metabolite ToolsTM、质量亏损过滤(MDF)等代谢产物分析技术,系统分析头花蓼有效组分在大鼠粪便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体内共检出4个原型成分和26个代谢产物,其中粪便、胆汁分别有12、19个成分(含交叉成分),代谢产物主要以槲皮素葡萄糖醛酸化、甲基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代谢产物为主。结论建立的高分辨质谱方法可以分析头花蓼有效组分在大鼠粪便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初步阐明了头花蓼有效组分的体内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头花蓼提取物中具有抗淋球菌活性有效部位的成分。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头花蓼提取物的不同部位对淋球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UPLC-TOF-MS对头花蓼提取物中具有抗淋球菌作用的有效部位进行鉴别。结果头花蓼醇提取物经特定的大孔树脂洗脱所获得的洗脱物中,35%甲醇洗脱物(部位F3)中含有可水解鞣质(三没食子酰葡萄糖),该部位具有良好的抗淋球菌作用。F2、F4~6有微弱的抑菌作用,而其他部位无抑菌作用。结论头花蓼提取物的35%甲醇洗脱物具有良好的抗淋球菌作用,其主要成分为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可能为头花蓼抗淋球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对头花蓼种子发芽的影响,为头花蓼种子发芽率检验及田间播种提供参考。方法:考察温度、培养方式以及盐胁迫对头花蓼种子发芽的影响,用培养皿法培养种子,统计发芽率。结果:头花蓼种子于15℃发芽率最高;在盐胁迫条件下,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低盐条件下,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光培养比暗培养发芽率高,纸间比纸上发芽率高。结论:头花蓼种子发芽率检验时应选择15℃,有光照条件、双层滤纸纸间培养方式进行,在发芽试验进行20 d时,计算种子发芽势。头花蓼种子播种时,播种育苗田盐浓度不能高于1~2 g/L,过高影响头花蓼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头花蓼PolygonumcapitatumBuch.-Ham.exD.Don种子发芽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不同温度和黑暗条件下的发芽试验以及浸种处理发芽试验,观察统计其发芽所需时间、发芽持续时间、发芽势、发芽率。结果头花蓼种子在10~35℃下都能发芽;10~30℃下都能发芽完全;20℃、25℃时,观察的4项指标都无显著差异,并出现最短的发芽时间(4d)和最高发芽率(93.3%)。光照能使发芽时间缩短4天,发芽势提高50.6%,但不影响发芽率。浸种处理会降低头花蓼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特别是温水浸种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20~25℃是头花蓼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发芽期间给予光照能极显著缩短发芽时间和提高发芽势。浸种处理对头花蓼种子的萌发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簇花清风藤Sabia fasciculata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簇花清风藤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7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3-氧代-12-烯-28-齐墩果酸甲酯(1)、白桦脂醇(2)、3-氧-Δ11, 13(18)-齐墩果二烯(3)、齐墩果酸(4)、imberic acid (5)、拟人参皂苷RP16)、竹节参苷IVa(7);3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8)、芦丁(9)、mutabiloside(10);3个生物碱:5-氧阿朴啡碱(11)、N-p-阿魏酰酪胺(12)、N-反式香豆酰酪胺(13);2个甾体类化合物:β-谷甾醇(14)、β-胡萝卜苷(15)。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6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梁娟  李胜华  陈超群 《中草药》2014,45(7):919-923
目的 研究龙胆科植物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干燥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川东獐牙菜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1)、齐墩果酸(2)、5-羧基-3, 4-二氢-1H-2-苯并吡喃-1-酮(3)、3β, 12β-二羟基-孕烷-16-烯-20-酮(4)、当药黄素(5)、日当药黄素(6)、异金雀花素(7)、6-去甲氧基-7-甲基茵陈色原酮(8)、3-乙酰氧基-28-羟基-12-烯-乌苏烷(9)、龙胆苦苷(10)、N-正二十五烷-2-羧基苯甲酰胺(11)、4-O-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苷(12)、槲皮素- 3-O-β-D-木糖-(1→2)-β-D-半乳糖苷(13)、8-表金吉苷(14)、3, 5-二咖啡酰奎宁酸(15)、2-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陈玉  胡昀  贺红武  胡鑫  杨光忠 《中草药》2013,44(24):3429-3434
目的 研究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纯化竹叶椒树皮的化学成分,并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竹叶椒树皮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降白屈菜红碱(1)、得卡瑞花椒碱(2)、6-丙酮基-N-甲基-二氢得卡瑞花椒碱(3)、arnottianamide(4)、platydesmine(5)、4-甲氧基-1-甲基-2-喹诺酮(6)、β-[(3-甲氧基-1, 3-二氧正丙基)胺基]苯丙酸甲酯(7)、3-O-阿魏酰基奎尼酸甲酯(8)、去-4′, 4″-O-二甲基表望春花素(9)、柄果花椒素A(10)、竹叶椒素B(11)。结论 化合物1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竹叶椒素B,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叶江海  李继新  徐君  张敬杰  潘炉台 《中草药》2018,49(13):2972-2977
目的研究黔产细锥香茶菜Isodon coet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细锥香茶菜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亚麻酸甲酯(4)、油酸-1,3-甘油二酯(5)、熊果酸(6)、齐墩果酸(7)、3β-羟基-乌索-20-烯-28-酸(8)、白桦脂酸(9)、苦参黄素(10)、山楂酸(11)、2α羟基-熊果酸(12)、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13)、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14)、2α,3α,24-三羟基-12-烯-28-熊果酸(15)、芒柄花素(16)、大黄素(17)、尿嘧啶(18)、蔗糖(19)。结论化合物2、4、5、9、11、13~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7、19为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拟缺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李火云  焦珂  张鹏  龚盛昭  孙永  吴继洲 《中草药》2014,45(2):154-160
目的对拟缺香茶菜Isodon excis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拟缺香茶菜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5-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5-(4-hydroxyphenyl)pent-1-en-3-one(1)、2α,3α,24-三羟基-11-烯-乌苏-28,13β-内酯(2)、腺花香茶菜素(3)、2α,3α,24-三羟基乌苏酸(4)、2α,3α-二羟基乌苏酸(5)、2α,3β,24-三羟基乌苏酸(6)、3′,4′,5-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7)、2α,3α-二羟基齐墩果酸(8)、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酸(9)、无羁萜(10)、尾叶香茶菜丙素(11)、鄂西香茶菜素(12)、大锥香茶菜甲素(13)、1α,14β,20-三羟基-7,20-环氧-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14)、肾形香茶菜丙素(15)、kamebacetal A(16)、木犀草素(17)、胡麻素(18)、熊果酸(19)、β-谷甾醇(20)、阿魏酸(21)、3,4-二羟基桂皮醛(22)、3-吲哚甲醛(23)、十七烷酸(2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拟缺香茶菜酮,化合物3~16及22~2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林建斌  赵立春  郭建忠  刘力  况燚  杨胜祥 《中草药》2016,47(11):1841-1844
目的研究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荞麦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1)、对羟基苯甲酸(2)、对羟基苯甲醛(3)、3,4-二羟基苯甲酸(4)、琥珀酸(5)、咖啡酸(6)、咖啡酸甲酯(7)、木犀草素(8)、苜蓿素(9)、槲皮素(10)、afzelin A(11)、2α,3β,29-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12)、yarumic acid(13)和3α-hydroxy-urs-12,15-dien(14)。结论化合物2、3和6~9为首次从金荞麦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4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