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调查脐血巨细胞病毒(CMV)抗体IgG、IgM阳性的发生率,并进一步研究阳性患儿尿巨细胞病毒DNA(CMV-DNA)水平,为临床对高危患儿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调查2010年10月-2011年3月在医院分娩的350例新生儿脐血CMV抗体IgG和IgM的阳性例数,并进一步检测2组抗体阳性的患儿在0、1、3月时的CMV-DNA水平,分析其排毒情况.结果 350例新生几中,共检测出CMV抗体IgG阳性例数212例占60.6%,IgM阳性例数17例占4.9%,IgG阳性组患儿在0、1、3月龄时的CMV-DNA水平>上限的分别为:41、33、40例;IgM阳性组患儿在0、1、3月龄时的CMV-DNA水平>上限的分别为:8、4、3例.结论 脐血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患儿,尿巨细胞病毒DNA检出率较高,体内CMV复制活跃,应加强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姚敏  马增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09-4110
目的:探讨FQ-PCR产前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Q-PCR对23例疑似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同时对孕妇CMV-DNA拷贝数的高低与发生垂直传播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5例胎儿绒毛组织CMV-DNA阳性,阳性率为21.7%(5/23),CMV-DNA平均为(4.56×106±3.53×106)copies/ml;18例羊水标本阴性,CMV-DNA<25copies/ml,新生儿血、尿液CMV-DNA均阴性,产后临床追踪观察3年,无CMV感染迹象。孕妇感染CMV-DNA拷贝数的几何均数为6.6323±1.2793时,有可能发生垂直传播(t=42.99,P<0.01)。结论:FQ-PCR产前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结果可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新生儿脐带血中人巨细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IgG抗体和gB基因,了解新生儿HCMV感染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产妇年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Ⅰ)IgG抗体阳性、孕周与HCMV先天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6月期间,某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健康产妇所娩新生儿脐带血,共178例.采用ELISA法检测脐带血血清是否存在HCMVIgG和HSV-Ⅰ IgG抗体,巢式PCR检测HCMV gB基因.结果 产妇HCMVIgG阳性率为99.44% (177/178);产妇HSV-Ⅰ IgG阳性率为83.71% (149/178);新生儿脐血HCMVgB阳性率为32.02% (57/178);产妇年龄和HSV-Ⅰ IgG抗体阳性不是发生HCMV先天性传播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早产和过期产儿,应该加强其HCMV先天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入院治疗的孕中期胎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孕妇78例,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CMV感染胎儿的超声表现及其准确率,全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胎儿出生后均进行尿CMV-DNA及与血清CMV-IgM抗体检查,对78例胎儿期CMV感染的新生儿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入院治疗的孕中期CMV感染孕妇78例,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CMV感染胎儿的超声表现及其准确率,全部HCMV感染胎儿出生后均进行尿CMV-DNA及与血清CMV-IgM抗体检查,对78例胎儿期CMV感染的新生儿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78例孕妇孕中期CMV感染超声检测出19例胎儿异常,主要包括:脑室周围和脑室钙化、脑室扩大、囊形成、小脑损伤、肝脾肿大;新生儿出生后有3例呈现血清CMV特异性抗体阳性,41例感染新生儿有临床表现,经治疗后痊愈35例痊愈率85.37%;78例新生儿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1例听力障碍与3例小脑畸形新生儿未恢复;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治疗前。结论新生儿胎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尿CMV-DNA定量检测与血清CMV-IgM抗体是实验室诊断依据,超声可作为辅助诊断;应用更昔洛韦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新生儿行母乳喂养对患儿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杨凌示范区医院出生的3 549例新生儿进行唾液CMV感染筛查,将其中出现阳性感染但无临床症状的新生儿40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在6个月时间内的CMV-DNA载量变化、生长发育情况及血常规、肝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第1、3、6个月内的CMV-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乳汁中的CMV-DNA载量、各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及血常规、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已经出现CMV阳性感染但无临床症状的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患儿的CMV-DNA的载量升高,生长发育基本正常,无其他继发性感染发生,但并不能说明CMV感染阳性的产妇对新生儿的喂养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内病毒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依据,以便及时治疗。【方法】对3年中住院新生儿进行EB病毒检测并对26例阳性病人分析。【结果】677例标本中检测到26例患儿EB衣壳抗原(VCA)抗体阳性,发生率3.9%,其中巨细胞病毒(CMV) EB病毒(EBV)阳性1人,单纯疱疹病毒(HSV) EBV阳性2人,孕母EB病毒抗体阳性者5例。【结论】新生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造成先天性畸形、生长发育落后,重者致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在宫内感染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Q-PCR检测142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16.2)高于HBsAg的阳性率(9.85),P<0.01;血清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1.0(16/39),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的阳性率6.80(7/103),P<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应用FQ-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监测乙型肝炎发生宫内感染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检测方法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1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的检验数据及临床资料,比较乳汁中CMV-DNA定量检测与患儿黄疸的关系;以尿CMV-DNA定量检测为标准,与血CMV-DNA定量及血CMV-IgM检测比较;比较CMV-DNA检测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婴儿巨细胞肝炎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大及伴随症状;乳汁CMV-DNA阳性患儿TB、DB较高(P<0.05);与尿CMV-DNA比较,血CMV-DNA定量及血CMV-IgM检测的阳性率较低(P<0.05);CMV-DNA检测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对判断该疾病严重程度的指导意义不大。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以黄疸最常见;诊断需结合临床及多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及限制酶分析,病毒分离和特异性抗体测定检测孕妇外周血,脐带血及死胎组织巨细胞病毒(HCMV)。结果367名孕妇中,孕早、中、晚期HCMV阳性率分别为8.6%、1.6%及7.0%。nPCR检出率(4.9%)高于病毒分离(3.0%,P<0.025)。6份nPCR阳性母血中,3份配对脐血nPCR也阳性,母—脐传播率为50%(3/6)。28例死胎组织中,发现一死胎肺组织nPCR DNA阳性。提示:nPCR能提高诊断HCMV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孕妇及胎儿/新生儿HCMV感染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黄疸新生儿与母乳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配对检测本院新生儿科2004年5月~2006年5月323例晚期黄疸患儿血和其母乳CMV-DNA含量,并检测血常规和肝功能,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新生儿血阳性者104例,阳性率为32.2%;母乳阳性者254例,阳性率为78.6%。②和吸食阴性母乳者相比,吸食感染母乳的患儿更容易感染CMV(χ2=15.88,P<0.01)。③母乳CMV含量对患儿是否感染CMV没有显著性意义(t=1.028,P>0.05)。④早产儿较足月儿更容易感染CMV(χ2=9.29,P<0.01)。结论:母乳CMV感染可能是导致新生儿晚期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HBV父婴垂直传播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父亲血HBV-DNA的不同载量水平对其新生儿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 对161例HBsAg阳性的父亲及其新生儿(母亲血清HBVM全阴性或仅HBsAb阳性及HBV-DNA均为阴性)HB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ELISA检测HBVM,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结果 (1)父亲血HBV-DNA载量水平与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χ~2=64.117,P=0.000).父亲血HBV-DNA≥1.0×107 copies/ml组新生儿的HBV父婴垂直传播水平显著高于<1.0×107 copies/ml组(χ~2=71.539,P=0.000);(2)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父亲其新生儿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2,P=0.009).结论 父亲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是否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密切相关,随血清HBV-DNA载量增加而上升,并存在影响传播的浓度界面;父亲血清HBV-DNA 1.0×107 copies/ml及HBeAg阳性是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分布及溶血三项试验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1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送检的262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液标本及Rh阴性或O型的产妇脐带血标本,用微柱凝胶检测卡进行包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在内的溶血三项试验,并对检测出的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在262例标本中,其中82例为母婴血型不合,有51例经检测为新生儿溶血病(HDN)阳性,阳性率高达62.12%。在51例经检测为HDN阳性者中,51例放散抗体试验均为阳性,44例游离抗体试验阳性,14例直抗试验阳性。在82例血型不合的标本中,ABO HDN阳性率达73.13%;Rh HDN阳性率达13.33%,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7例ABO系统不合标本中,其中A型阳性率达80.65%;B型阳性率达69.44%,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Rh系统不合标本中,Rh C均为HDN阴性;Rh D阳性率达14.28%,Rh E阳性率达20.00%。经比较,三者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溶血三项试验中,敏感度最高的是抗体释放试验,可为临床上新生儿溶血的判定提供有力依据。在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其发生概率明显高于Rh不合,Rh D不合引起的溶血发生概率较Rh C以及Rh E高,而A型血患儿则较B型血患儿发生溶血的概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宫内TORCH感染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胎龄37~42周,脐血或外周血检查TORCH系列抗体一项或多项IgM(+),母亲在产前筛查或产时监测TORCH系列抗体一项或多项同种病原体IgM(+)的新生儿作为感染组,同期检查母亲及新生儿脐血或外周血TORCH感染均为阴性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48~72 h、12~14 d、26~28 d测查NBNA评分。 结果 新生儿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弓形虫感染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最高为1.48%,弓形虫感染率最低为0.12%;各时间段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组新生儿NB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弓形虫和疱疹病毒感染组新生儿NBNA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感染组间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感染组,新生儿NBNA评分在三个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内TORCH 感染会影响新生儿行为神经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蔡月娥 《中国医师杂志》2000,2(5):269-270,273
为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母儿的影响,采用ELISA法对1818例早、中、晚孕期孕妇进行HCMV病原体血清学监测,并对部分感染者的羊水、胎盘组织、脐血等采用PCR方法监测HCMV-DNA,同时采用B超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发现早、中晚期孕妇中有78例为活动性感染(4.3%),并发胎膜早破和早产17例。新生儿先天感染22例(28.21%),2例 流产、4例畸形、13例头颅B超异常,9只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