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动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生殖道感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3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6区1县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对18~50岁的流动育龄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问卷调查、妇科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共检查106 568名符合条件的流动妇女,其中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率为16.15%;滴虫性阴道炎的患病率为12.66%;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病率为4.52%;宫颈炎的患病率为1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学历、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避孕方法使用对阴道炎、宫颈炎的患病率有影响。大专和本科及以上的对象患病风险较低,农民的患病风险较高,月收入1500~1599元者患病风险较高。与使用避孕套的对象相比,未避孕和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对象,其阴道炎患病风险均有所增加,OR值分别为1.19(95%CI:1.09~1.30)、1.93(95%CI:1.81~2.07),但使用避孕套的对象患宫颈炎的风险较高。结论:应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流动育龄妇女的阴道炎和宫颈炎患病率,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为文盲或小学、职业为农民、月收入在1500~1599元的对象,应加大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2.
张皖云 《健康必读》2008,7(10):60-60
目的了解盘龙区山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糜烂关系。方法对我区山区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检及实验室检查。结论宫颈糜烂的发生与年龄、生育状况、避孕方法等有关,常见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感染不是主要原因。结果引起宫颈糜烂的因素仍需长期随诊,而且治疗方面不需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社区开展生殖道感染宣教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干预对已婚育龄妇女性传播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上海市徐汇区4个街道一定数量的居委会,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的计划生育服务基础上实施性传播生殖道感染宣教和筛查诊疗服务,对照组只开展常规的计划生育服务,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殖道感染状况的变化。结果:性传播生殖道感染(淋病、滴虫性阴道炎及非淋菌性尿道炎)总的患病率在干预实施前后干预组分别为13.23%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别为9.80%和1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组性传播生殖道感染新发病比例低于对照组(OR=0.57,95%C:I 0.38~0.86);干预后安全套使用频度的提高对降低生殖道感染有积极作用(OR=0.32,95%CI:0.15~0.69)。结论:计划生育系统在社区进行的宣教和服务综合干预能够降低已婚育龄妇女性传播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咸宁市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s)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调查1826名已婚育龄妇女,采用统一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RTI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RTIs患者675例,总患病率为36.97%,其中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患病率分别为26.78%、16.76%、7.17%、3.89%,附件炎、衣原体感染、淋病、尖锐湿疣的患病率分别为2.08%、1.97%、0.11%、0.05%。RTIs患者中53.19%(359/675)人自我报告有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月收入1500元、年龄30~39岁、宫内节育器避孕、既往生殖道感染史、生育胎数≥3、混用洗外阴的用具为RTIs的危险因素,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为保护因素。结论:已婚育龄妇女RTIs患病率较高。RTI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RTI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方法:2005年6月青岛市城阳区妇幼保健所在《生殖道感染干预研究》中对478例农村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和体格检查,了解其生殖道感染情况及求医环境。结果:478例农村育龄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10.3%、18.4%、11.5%、4.4%,且有些病原体存在交叉感染。妇女患病率较高,就医环境不合格。结论:重视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筛查工作,改善基层卫生机构条件,加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的宣传教育,及时给予明确诊断与有效治疗,以防止感染扩散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性阴道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女常见病。我们对不育妇女与正常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7.
1993例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有关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并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细菌性阴道病的危险因素为怀孕次数多(OR=1.44)、年龄(OR=1.14)、丈夫有性伴(OR=2.41)、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等自觉症状(OR=1.50)。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为初次性生活年龄小(OR=1.25)。滴虫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为经济状况(OR=1.22)、生殖道感染知识知晓情况(OR=2.30)、年龄(OR=1.33)、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等自觉症状(OR=2.10)。宫颈糜烂的危险因素为怀孕次数多(OR=1.29)。结论:妇女RTI有多种危险因素,卫生习惯、孕次、夫妇双方的文化程度、年龄、丈夫有性伴等是云南部分地区农村妇女RT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女性下生殖道常见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84-2086
女性下生殖道常见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这是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3种阴道炎。根据国内资料表明,常见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高达50%左右。即每2名妇女中有1人程度不等地患有常见生殖道感染。而最终痊愈的感染不足5%。因此,探讨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密云县西田各庄镇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7年密云县西田各庄镇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现状,探求降低其生殖道感染发病率的对策.方法 对密云县西田各庄镇2 948名妇女进行阴道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查出滴虫性阴道炎144例,患病率为4.9%;念珠菌性阴道炎19例,患病率为0.6%;细菌性阴道病573例,患病率为19.4%;老年性阴道炎56例,患病率为1.9%;宫颈糜烂1 085例,患病率为36.8%;宫颈腺囊肿239例,患病率为8.1%;宫颈肥大453例,患病率为15.4%;宫颈息肉75例,患病率为2.5%.其中两种以上感染1 770例,占66.9%.妇女生殖道感染主要发生在31~50岁,占76.0%,阴道病792例,占30.0%,其中滴虫性阴道炎占18.2%,细菌性阴道病占72.3%,念珠菌阴道炎占2.4%,老年性阴道炎占7.1%.细菌性阴道病与其它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50.67,P<0.05);宫颈疾病共1 852例,占70.0%,宫颈糜烂占36.8%,其它的慢性宫颈炎占41.4%.宫颈糜烂1度糜烂与其它宫颈疾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29.73,P<0.05).以宫颈炎发病率较高,阴道病次之.结论 加强生殖道感染的宣传工作,重视普查普治工作,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提倡男性参与治疗,可真正降低生殖道感染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蒋汝刚  付翔  周静  刘惠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25-1828
目的:了解咸宁市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s)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1 636例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RTI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RTIs患者625例,总患病率为38.20%,其中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患病率分别为25.98%、15.95%、8.01%、4.16%,附件炎、衣原体感染、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患病率分别为2.20%、2.08%、0.18%、0.12%、0.06%。RTIs患者中,54.88%(343/625)自我报告有生殖道感染的症状,45.12%(282/625)自我报告无任何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月收入<1 500元、年龄30~39岁、节育环避孕、既往生殖道感染史、生育胎数≥3、混用洗外阴的用具为RTIs的危险因素,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为保护因素。结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RTI患病率较高。RTI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RTI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盐田区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现状,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盐田区育龄妇女900例,进行问卷调查、常规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深圳市盐田区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70.44%,其中盆腔炎患病率1.24%;附件炎患病率为2.33%;慢性宫颈炎患病率25.00%;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0.5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病率39.11%;其他阴道炎患病率7.44%。结论:深圳市盐田区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为明显,人工流产次数为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1 657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长沙市阴道炎的患病情况 ,探讨简便有效的细菌性阴道病 (BV)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 16 5 7份阴道分泌物进行滴虫、霉菌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查 ,并对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及细菌评分。 结果  16 5 7份阴道分泌物中 ,检出 BV5 73例 (34.6 4 %) ,滴虫性阴道炎及霉菌性阴道炎检出率分别为 4 .76 %及10 .0 8%,BV合并滴虫和 /或霉菌感染比率为 2 .96 %。细菌评分与 BV呈明显的相关 (P<0 .0 0 0 1)。 结论 长沙市区妇女中 BV患病率远远高于滴虫性和霉菌性阴道炎 ,且 BV常伴有滴虫和 /或霉菌的感染。提示临床工作中应常规开展 BV的检查 ,以提供及时准确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13.
1 240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 为了解生殖道支原体在晚期孕妇、育龄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淋球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962例晚期孕妇、85例育龄妇女、9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和103例淋球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宫颈拭子标本进行了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结果 在晚期孕妇、育龄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淋球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生殖道支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4.16%、3.52%、11.1l%和13.59%。结论 生殖道支原体在晚期孕妇、育龄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淋球菌性阴道炎妇女中均有一定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苗族、仡佬族)在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现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和生殖道感染与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贵州省正安县谢坝乡、柿坪乡苗族、仡佬族共200例在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关数据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州省苗族、仡佬族200例在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总携带率为30.5%,其中74例苗族在婚妇女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分别为4.05%、10.81%和9.5%,126例仡佬族在婚妇女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分别为5.56%、11.9%和16.67%。同时检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8例,占4.0%。结论:本次调查显示苗族和仡佬族在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24.32%、34.13%)较高,应引起重视。单因素分析发现,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文化水平、经济状况、避孕措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507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女性患者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状况。方法:选择507例患者进行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尖锐湿疣、淋病、沙眼衣原体、梅毒、盆腔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生殖道一种病原体感染者330例,占65.09%;两种感染者147例,占28.99%;3种以上感染者30例,占5.92%。以21~40岁患病最多。结论:普及生殖道感染的防治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生殖道感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社区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山东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社区干预试点,探索农村开展RTI综合防治的模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妇科体检、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基线调查,对检查出惠有生殖道感染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系统治疗、定期检查,同时进行卫生知识宣教等干预,一年后对该人群进行复查.结果干预后对生殖道感染知识由干预前的57.7%提高为干预后的92.8%,避孕套有预防疾病作用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3.7%提高为干预后的93.1%;RTI患病率由干预前的52.6%下降为干预后的33.33%,下降了30.6%.其中,念珠茵性阴道病下降了80.2%,细菌性阴道病下降了28.0%,宫颈炎下降了77.8%.结论经过一年的综合措施干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卫生知识有明显提高,RTI患病率明显下降、生殖健康水平得到改善.实践表明基层领导参与、以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依托、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医疗服务资源整合、提高服务质量、宣教和防治相结合,对农村社区RTI防治是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589名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几种病原菌的检测,了解河北省任丘地区妇女阴道病感染情况,协助临床更全面地做好妇女健康检查作。方法2013年3—7月到华北石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妇科检查的589名妇女,采用常规方法对其589份阴道分泌物进行滴虫、真菌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查,并对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光学显微镜镜检。结果589例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中发现各种不同异常120例,占20.37%。其中BV(细菌性阴道炎)36例,占6.11%;真菌性阴道炎62例,占10.5%;滴虫性阴道炎10例,占1.70%。20—45岁妇女中,阴道分泌物异常者112例,占异常病例的93.3%(112/120);在清洁度为I至Ⅱ度的分泌物中,检出异常者为40例,检出率为14.49%;清洁度为Ⅲ至Ⅳ度的异常检出率为25.56%。结论该地区育龄期妇女阴道感染率较高,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较细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均要高;不宜根据标本的清洁度来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阴道炎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其好发于育龄妇女,在阴道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容易反复发作,其会导致很多妇科疾病的发生,包括妇科肿瘤、异位妊娠、术后感染、泌尿系感染、输卵管炎、盆腔炎、不孕症等,因此治疗必须及时、有效,否则会转化为带菌者或慢性感染,造成病情迁延不愈,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目前细菌性阴道炎治疗多以对乳酸杆菌进行保护,对厌氧菌进行抑制为治疗原则,而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根治效果不佳。本文从细菌性阴道炎发病机制出发,对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含西医治疗(硝基咪唑类药物、乳杆菌活菌制剂等)、中医治疗(中药辨证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范文燕  汪鑫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5019-5021
目的: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s)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育龄妇女RTIs总患病率为66.02,宫颈炎、阴道炎、附件炎患病率依次为57.43、18.62、7.40。育龄妇女一种病原体感染率为19.60,两种病原体感染率为2.00,尚无三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病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职业为非农民、输卵管已结扎、不良卫生习惯、丈夫近期外出、丈夫有尿路感染史是生殖道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并出现混合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