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4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术前不能排除胰头癌,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发生胰漏1例,其余恢复顺利,效果良好。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困难,应与胰头癌鉴别。对不能排除胰头癌或出现胆管,胰管及十二指肠梗阻,顽固性疼痛时,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方法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其中24例因胰腺占位而进行胰十二指肠手术切除的患者病历,做出诊治方法的总结。结果:24例患者经手术勘察均发现肿块处于胰头位置,并与周围组织相粘连,有2例患者与门静脉粘连,尚可剥离,术后经判定为慢性胰腺炎。结论:此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患者上腹疼痛,其主要的检查诊断是依照影像学进行检查。对于症状表现较轻未出现胆或胰管梗阻的患者,可以通过内科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梗阻患者及无法解除恶性病变的患者,应实行手术治疗,手术形式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而定,通常以采取十二指肠的切除手术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胰头或钩突部的肿块型不典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在临床症状、体征、B超、以及CT、ERCP等检查都很相似,鉴别困难[1].尽管近年来超声内镜的发展提高了诊断率,但目前尚难普及.我院自1995年2月~2006年3月收治胰头肿块型胰腺炎21例,现将其诊治总结如下,与同道磋商.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临床诊断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有酗酒史7例,有胆石症6例,有急性胰腺炎病史2例;上腹不适或疼痛14例,阻塞性黄疸11例;术前均误诊为胰头癌.术中均行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仅行胆道"T"管引流术6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或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行改良Puestow术4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13例,减轻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难与胰头癌鉴别,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有助于正确诊断,术中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有效方法,鉴别时应注意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并存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肿块型胰腺炎常常被误诊为胰头癌,在治疗上,不得不采用许多复杂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而言,既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也在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正是由于两者在病史、体征、影像学上有许多相识之处,术前及术中都难以明确诊断,误诊率高达40%以上。两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Diagnosisandtreatmentofhymatoidpancreatitisattheheadofpancreas傅侃达孙嵩乐任学群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亦称沟部胰腺炎(GroovePanereatitis),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临床诊断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水平及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问题。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胰头型慢性胰腺炎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酒精性10例,胆原性8例,诱因不明3例;上腹不适或疼痛18例,阻塞性黄疸16例,幽门梗阻1例;术前明确诊断仅2例,怀疑胰头癌19例。术中活组织学检查15例,术后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胰管空肠吻合术2例,胆囊切除或胆肠引流术8例,手术探查活检5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7例,减轻8例,无变化5例,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5天并发大出血,腹腔感染和切口裂开死亡1例。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难与胰头癌鉴别,术中需作活组织学检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需慎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头部慢性团块型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策略。方法:分析2002年5月~2008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8例确诊为胰头部慢性团块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CT、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影像表现,结合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影像学所见,全部病例的CT影像发现胰头部的低密度肿块;5例患者的ERCP发现胆道明显扩张,3例患者的主胰管扩张,2例十二指肠第二段存在炎性狭窄,活检病理报告为慢性炎症;全部病例MRCP的T1相胰头部肿块为低密度,而T2相则表现为轻度高密度表现。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3例行胆肠吻合术,2例行内镜逆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支架术,随访1~5年,均生存。结论:CT、ERCP与MRCP影像的联合判读是临床诊断慢性团块型胰腺炎的较准确的方法,并为之与胰头癌的鉴别提供帮助。临床上,对于胰头部慢性团块型胰腺炎的治疗应当针对其不同病期所出现的合并症而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8岁,已婚。因“上腹部反复疼痛8年”入院。8年前因暴食饮酒后,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治疗10天后症状消失。此后,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每年约5~6次。入院前2周,饮酒后再次出现上腹疼痛。收入我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6.8℃,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稍有压痛,无反跳痛,全腹平软,腹部未扪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反复发作性上腹痛2个月,皮肤巩膜黄染15d入院。既往患者饮酒史15年,每日饮酒约0.25kg。辅助检查:腹部超声、CT平扫及三期增强均发现胰头部局限性肿块,肿块直径为3.5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总结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IP)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3例AIP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AIP中,中位年龄4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疼痛不适,梗阻性黄疸及体重下降。胰腺弥漫性增大及局限性增大各6例,胰体尾假性囊肿及胰腺结石各1例,胰管扩张4例。胰腺外器官受累9例(胆管病变8例、胆囊病变7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脾静脉变细4例、干燥综合征及溃疡性结肠炎各1例)。7例行血免疫标志物检查,IgG升高5例,类风湿因子( RF)及抗核抗体( ANA)升高各3例。8例被误诊而行手术治疗。经激素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AIP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无特异临床表现,易与胰腺癌及胆管癌混淆,误诊率高。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AlP的诊治,避免因误诊而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陈树寰 《海南医学》2012,23(9):84-86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相关病变检查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定位诊断灵敏性、特异性、正确率分别为100%(6/6)、0%(0/1)、85.7%(6/7);超声定性诊断全部错误(7/7,100%);6例误诊为胰头癌,1例误诊为Vater壶腹周围癌。对胰头部肿块伴随病变胆囊肿大、胆总管和主胰管扩张诊断全部正确(7/7,100%);主胰管结石诊断正确率为75%(3/4);胆囊结石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定位诊断正确率较高,定性诊断困难,容易误诊为胰头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柴胡舒肝散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珐:选取8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100mg,每日3次,米曲菌胰酶片340mg,每日3次。治疗组应用柴胡舒肝散每日1剂水煎,连续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腹痛、饱胀、恶心、胃肠胀气及脂肪泻等症状的变化,并作疗效评价分析。治疗前后以ELISA法测定血清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而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尤其是对于中度、重度患者症状改善更为显著,治疗组各种症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CCK水平明显低于照组。结论:中药柴胡舒肝散可能通过降低血浆CCK的水平改善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昌松  周文浩  龚光 《吉林医学》2010,31(20):3196-319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30例患者,经过常规的Whipple术式治疗,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胰漏4例,胆漏3例,发生率为26.7%,住院时间为(14.9±5.3)d;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组30例患者,胰腺空肠吻合口狭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住院时间为(8.4±3.0)d;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31-34
目的 观察与比较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DC)高剂量恒量腹腔注射、DDC递增法腹腔注射、二丁基二氯化锡(DBTC)一次性尾静脉注射三种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大鼠造模方法。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对照组)、DDC高剂量恒量腹腔注射组(DDC恒量组)、DDC递增法腹腔注射组(DDC递增组)、DBTC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组(DBTC组)。采取相应的造模措施,4周后处理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淀粉酶,ELISA法检测透明质酸,HE染色及Masson染色检测胰腺组织病理学,并进行病理评分和纤维化评分。结果DBTC组大鼠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三组造模组血淀粉酶、透明质酸、病理评分、纤维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DDC恒量组与DDC递增组相比组间无差异,DBTC组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 DBTC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法造模的大鼠胰腺纤维化最显著,比较符合人类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慢性胰腺炎(CP)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至2004年间收治的30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B超、CT、MRI、ERCP、MRCP中一项或数项检查确诊;胆源性疾病是其主要病因;其中20例行药物治疗,5例腹痛无缓解转为内镜或手术治疗.内镜治疗者6例,手术治疗者9例.结论B超、CT、ERCP、MRCP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CP的早期诊断.内镜治疗是1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其疼痛缓解率与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7.
范玉华  路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10-111,11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178例非手术SAP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WBC)、肌酐(C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血清白蛋白(ALB)、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UAMY)和并发症与SAP早期死亡有关(P〈0.05),而年龄、性别、心率、呼吸、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因素与SAP早期死亡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Cr、BUN、FBG及并发症是SAP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Cr、BUN、FBG水平升高及并发症的发生是SAP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SAP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徐峰  王喜艳 《海南医学》2009,20(12):30-3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体液隔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89例SA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结果分成死亡组和治愈组;统计两组患者入院后前三天体液隔离量以及体液隔离正平衡持续时间并分析其特点。结果死亡组和治愈组在48小时体液隔离量分别为7963.1±1348.6 ml和4401.9±1381.3 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和治愈组体液隔离正平衡持续时间分别为7.8±2.8天和4.5±2.4天,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体液隔离程度愈重、持续时间愈长,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外周血清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复发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住院治疗的103例胰腺癌患者和68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且进一步分析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分期、TNM分期、复发转移、总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表达水平[(5.76±0.49)mg/L]明显高于胰腺炎患者[(0.44±0.08)mg/L](P<0.001),且临床分期越高,D-二聚体表达水平越高(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P=0.002)、T分期(P=0.005)、远处转移相关(P=0.001)相关。D-二聚体低表达组中位OS(24个月)明显长于高表达组(13个月)(P=0.024)。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表达水平(P<0.001)、临床分期(P=0.001)、T分期(P=0.044)、远处转移(P=0.023)均影响胰腺癌总生存期。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P=0.001)、临床分期(P=0.002)是影响胰腺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预测胰腺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