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和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评价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食管癌患者46例,均在18F-FDG PET/CT检查前1周内行MSCT检查,并在18F-FDGPET/CT检查后1周内接受手术治疗,切除组织均行病理检查.采用16层MSCT增强扫描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颈、胸和上腹部,分别观察食管癌原发病灶、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及转移淋巴结组数,其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18F-FDG PET/CT和增强MS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46例食管癌中位于上胸段6例,中胸段32例,下胸段8例.手术清除326组淋巴结,病理检查证实其中83组内有肿瘤转移.18F-FDG PET/CT与增强MS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69/83),96.3%(234/243),92.9%(303/326),88.5%(69/78),94.4%(234/248)与72.3%(60/83),98.4%(239/243),91.7%(299/326),93.7%(60/64),91.2%(239/262).2种方法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余诊断效能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诊断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方面,18F-FDG PET/CT与增强MSCT的灵敏度分别为79.2%(19/24)与54.2%(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尤其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高于增强MSCT,但MSCT增强扫描对于发现18F-FDG PET/CT显像阴性的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两者结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肾结石并发肾盂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肾结石并发肾盂癌的B超及多层螺旋CT资料,并将二者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结果 B超检查术前有6例漏诊并发肾盂癌,检查漏诊率42.8%(6/14);而多层螺旋CT术前13例诊断明确,仅有1例漏诊,检查准确率达92.8%(13/14)。结论与超声相比,16层多层螺旋CT能显著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故可作为肾结石并发肾盂癌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增强扫描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强化扫描评价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35例食管癌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安射力(320mg/100ml)90ml,注射速度2.5ml/s,延迟55s扫描),扫描范围从舌骨水平至肝下缘,将原始数据重建为层厚1.25mm,层间隔1mm,应用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图像后处理。CT扫描以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短径大于5mm、其余区域淋巴结及腹腔淋巴结短径大于10mm为转移标准统计。淋巴结分组按照Korst提出的食管癌淋巴结简化分组标准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切除组织均经病理证实。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MSCT在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35例食管癌患者中鳞癌33例,腺癌1例,鳞腺癌1例,手术共清除淋巴结318枚,病理证实66枚有转移。MSCT共诊断淋巴结转移74枚,正确诊断56枚转移淋巴结,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4.8%、92.9%、91.2%。结论MSCT强化扫描发现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可为临床术前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优化CT扫描方案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华丹  刘炜  金征宇  赵玉沛  廖泉  张太平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08-1111
目的:分析优化CT扫描方案对于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90名低血糖症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CT扫描后7天内81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前随机选择45名患者接受常规组CT扫描方案检查,另45名患者接受改良组扫描方案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将CT诊断结果包括影像学诊断为真阳性的肿瘤大小及肿瘤-胰腺CT值差进行组间比较,并评价两种不同扫描方案的定位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常规组(男/女为16/29,平均年龄40.2岁)中4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4例经病理诊断为胰岛素瘤。后者中共16例术前经CT增强检查准确定位。常规组图像的医师间一致性kappa值为0.57),肿瘤直径(18.6±6.5)mm,动脉期肿瘤/胰腺CT值差(52.5±26.2)HU。常规CT术前定位诊断胰岛素瘤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50%(20/40)、47.1%(16/34)、66.7%(4/6)、88.9%(16/18)、18.2%(4/22)。改良组(男/女为18/27,平均年龄47.3岁)中41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6例经病理诊断为胰岛素瘤。34例经术前CT增强检查正确诊断为胰岛素瘤。改良组图像的医师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77,肿瘤直径为(12.6±4.6)mm,两组间肿瘤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动脉期肿瘤/胰腺实质CT值差异为(74.5±28.2)HU,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5.1%(39/41)、94.4%(34/36)、100%(5/5)、100%(34/34)、71.4%(5/7)。结论:改良后的多层螺旋扫描方案可以帮助更准确及敏感的进行胰岛素瘤定位诊断,对于胰岛素瘤的手术治疗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经胃镜组织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胃癌的螺旋CT表现主要为胃壁增厚,胃壁多层结构破坏,胃腔内或外软组织肿块,伴有溃疡、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增强后病变胃壁异常强化,术前CT正确分期43例(93%)。结论16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的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对指导胃癌手术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癌术前应用CT增强扫描与胆道重建技术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对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区胆管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增强扫描检查,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术分期、分型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联合胆道重建技术术前分型准确率为85.48%,T分期准确率为87.10%,N分期准确率为74.19%,M分期准确率为91.94%。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胆道重建技术对肝门区胆管癌术前分期、分型评估具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肝门胆管癌及邻近结构侵犯的价值.方法 分析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分析肝门胆管癌的大体类型及邻近结构侵犯情况,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比较,评价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结果 ①病变表现为肿块型18例, 管壁浸润型9例, 结节型2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100%;②根据Bismuth-Corlette胆管受侵犯分型法,术前诊断准确率为79.3%;③肝门血管受侵犯诊断准确率为59%;④肝门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50%.结论 多层螺旋CT在显示肝门部肿块大小、范围,沿胆管壁浸润方面,诊断价值较高;而显示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方面诊断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经胃镜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在术前4d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MSCT增强扫描对胃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和71%。结论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及胃周浸润诊断较准确,并对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64排螺旋CT对两种胃癌淋巴结分期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在两种胃癌淋巴结分期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术前作64排螺旋CT检查且经住院手术证实的资料齐全的56例连续性胃癌病例。设定胃周和胃外淋巴结短轴径≥5mm为肿大淋巴结,由两位高年资医师独立对CT图像进行评估,对淋巴结进行计数,并分别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和日本胃癌规约(GRGCS)分期方法进行分期。评价在不同分期条件下,64排螺旋CT术前对胃癌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56例胃癌,手术共清除淋巴结322枚,短轴径≥5mm的淋巴结共计256枚,其中转移为阳性的淋巴结210枚;64排螺旋CT扫描对全部短轴径≥5mm的淋巴结的显示率为94%(240/256),检测出的阳性淋巴结百分率为95%(200/210)。对于胃壁旁组和血管旁组的肿大淋巴结,CT显示率和准确率较高。N分期的总体准确性,采用GRGCS方法为80%,UICC方法为77%。其中过高分期在GRGCS方法中的发生率为14%(8/56),在UICC方法中的发生率为9%(5/56);过低分期在GRGCS方法中的发生率为6%(3/56),在UICC方法中的发生率为14%(8/56)。两种N分期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能够较为全面和准确地观察胃癌淋巴结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对于N分期的总体准确性较高,采用GRGCS和UICC分期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显示淋巴结肿大对患者预后的意义及其影响.方法 搜集单中心69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分析术前MSCT扫描显示淋巴结肿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度为8.2%,淋巴结转移率为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多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5例,术前行MS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扫描,再运用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胃癌原发部位、外周浸润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MSCT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均发现胃部原发病灶并获得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较满意的诊断率。结论MSCT多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以揭示胃癌原发部位、外周浸润及远处转移情况,对胃癌的诊断、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MSCT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可对癌肿侵犯胃壁的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浸润以及远处转移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MSCT多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一次性获取多方面信息,可取代胃癌术前评估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常规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的40例结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病理证实结直肠癌40例(其中盲肠癌6例,升结肠癌3例,横结肠癌3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1例,直肠癌22例),多层螺旋CT检出了全部结直肠癌,敏感性为100%,总的分期准确率为80%(32/40),B期分期准确率为83.3%(15/18),C期分期准确率为66.7%(8/12),肿瘤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6/34)和50%(2/4),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12/20)和90%(9/1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可以有效地显示结直肠癌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确定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侵犯范围、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等,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并进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周淋巴结大小与是否转移及N分期的关系。方法76例胃癌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N分期。对胃周淋巴结标本行病理检查,全部用光镜确定有无癌组织转移,然后分析淋巴结大小与有无转移间的关系及其对N分期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对N分期评价总的准确性为71.05%。术后标本淋巴结中直径≤1 cm和>1 cm的两类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22.20%和50.74%。结论多排螺旋CT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很高,但N分期中关于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定,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结肠癌术前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58例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31~78岁,平均(49.58±14.28)岁。对术前MSCT检测到的腹腔可疑转移淋巴结进行分析,分别以淋巴结短径、相对强化值及综合上述2种参数等作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并采用Kappa检验对MSCT诊断及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后发现,以淋巴结短径≥8 mm、相对强化值≥50 HU及短径≥5 mm且相对强化值≥30 HU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时MSCT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相对较好(κ分别为0.809、0.764、0.786)。在不同的腹腔淋巴结分布区域,上述3种诊断标准用于肠旁淋巴结组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分别为0.816、0.802、0.800),用在肠系膜中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组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κ分别为0.631、0.673、0.574及0.527、0.626、0.502)。结论 MSCT可根据淋巴结大小、强化差值等参数对结肠癌病人术前淋巴结转移做出判断,从而为评估临床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结直肠癌MSCT资料,所有病例均做多平面重组(MPR),部分病例加做曲面重组(CPR)、表面遮盖法重组(SSD) 、仿真结肠镜成像(CTVC)、透明重建(Raysum),将MSCT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SCT对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为100%,定性准确率100%;对肿瘤向邻近组织侵犯诊断准确率为82.9%(29/35),腹部脏器转移诊断准确率为100%(7/7),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为71%(22/31)而特异性为100%.结论 MSCT扫描结合多种重建技术能明确结直肠癌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D-CDFI)在腹段食管癌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对46例食管癌患者和40例正常人食管进行了检查,总结了正常食管声像图特征及食管癌超声表现,并对其声像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6例食管癌均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食管壁增厚1.3~2.5 cm,病变范围长度3.7~8.3 cm。其中,中段19例、下段27例。食管贲门癌5例,食管旁、贲门旁淋巴结转移6例,大血管周围淋巴结转移9例,肝脏转移5例。结论:2D-CDFI在腹段食管癌诊断及分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肠癌术后低张充气多层面CT(multi-slice CT,MS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13例胃肠癌术后1-72月患者行MSCT检查,并对采集资料进行后处理分析。结果:113例胃肠癌术后患者中发现术后并发症42例,复发转移71例,对复发诊断的准确率为100%;CT可见复发局部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管腔狭窄,淋巴结增大、远处转移。结论:低张、胃肠充气MSCT多期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对胃肠癌术后并发症与肿瘤复发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胃肠癌术后的随访诊断中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螺旋CT(SCT)征象与癌组织中Cox-2、nm23表达间的关系。方法44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均行S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术后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Cox-2、nm23表达情况,用SPSS12.0软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SCT对食管癌有无邻近结构受侵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8.6%(39/44)和90.9%(40/44),与手术病理对照一致性好(P<0.0001);(2)Cox-2阳性表达率79.5%(35/44),与SCT征象上癌肿长度、邻近结构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3)nm23阳性表达率68.2%(30/44),与SCT征象上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4)Cox-2阳性表达和nm23低表达共同促进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结论SCT扫描能较全面地显示食管癌影像学特征,SCT征象与Cox-2、nm23异常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