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报告患者男,64岁。患2型糖尿病5年,开始口服降糖药,后因血糖控制不理想采用口服降糖药加注射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每次12 U,每晚皮下注射1次,血糖控制尚可。6个月后自行停用胰岛素,但单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3个月后再次联合重组人胰岛素治疗,用量用法同前。在使用2个月注射重组人胰岛素后,患者出现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口唇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35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体重下降、口干、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查血糖高,住院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出院后血糖控制尚可,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红肿、疼痛,自服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遂来我院。发病后体重下降约20kg,既往患有"高脂血症"病史1年多,间断药物治疗。实验室检查:测随机血糖15.6mol/L,经实验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高,空腹胰岛素正常,试餐后胰岛B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血糖控制前后血胰岛素水平变化的研究,探讨初发Ⅱ型糖尿病患高血糖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推测其胰岛素敏感性。方法 对54例初发Ⅱ型糖尿病患按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分别对其血糖控制前后空腹及餐后二小时血清胰岛素值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肥胖组血糖控制后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值下降,非肥胖组血糖控制后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无变化。结论 推测Ⅱ型糖尿病患患病初期血糖控制后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血糖控制对保护胰岛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严重烧伤患者血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4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h、3d、10d抽血测定脂联素和CRP水平。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清脂联素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CR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可拮抗烧伤后机体呈现的高炎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张雅茹 《人民军医》2010,(10):785-785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75岁。15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控制饮食,适度锻炼,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阿卡波糖等,血糖水平控制理想。1年前因老伴去世情绪波动较大,之后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并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治疗,后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改用胰岛素(诺和灵)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与血糖水平的关系,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1月间1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常规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结果 低氧血症、肠功能障碍、ALT、AST、血肌酐、尿素氮、肌钙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钙水平与血糖有相关性(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感染、全身炎症反应、多脏器功能不全和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可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双峰型胰岛素释放曲线(IRC)出现的原因。方法 以63例双峰型IRC2型糖尿病患者为双峰组、18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并计算稳态模型指标。结果 两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1 h胰岛素、空腹C-肽、1 h C-肽、Homa-1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 h血糖、1 h血糖、2 h血糖、3 h血糖、0.5 h胰岛素、2 h胰岛素、3 h胰岛素、0.5 hC-肽、2 h C-肽、3 hC-肽、血糖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双峰组>对照组,△C-P30/△G30:双峰组<对照组。结论 双峰组患者胰岛第一分泌相过度代偿,0.5 h胰岛素形成假性峰值而导致血糖增高,胰岛第二分泌相形成正常峰值,此组患者应为糖耐量受损。  相似文献   

8.
董威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65-966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疗法治疗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是否达到蜜月期.方法:对48例空腹血糖>11.1 mmol/L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停药后的血糖情况.结果:治疗2~3个月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达到良好控制,且逐渐停用胰岛素后不需服用任何药物.结论:对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短期用胰岛素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且停药后可诱发较长时间(1~5年)的蜜月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大于70岁、病程大于5年、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组20例,甘精胰岛素每晚皮下注射1次,联合那格列奈餐前5分钟口服;B组:预混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70/30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A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优于B组(P〈0.01),A组1例轻微低血糖,B组调整过程中出现8例低血糖。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通过减轻糖毒性可以改变糖尿病并发症的自然病程,具有持久益处,现在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尽早、尽可能使血糖达标及恢复B细胞功能,应尽早启用胰岛素治疗。本临床研究通过对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显示:胰岛素强化治疗降糖效果确切,能改善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门冬胰岛素30(Asp30)属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之一,它的分泌模式更接近人的生理状态,本研究通过比较Asp30每日3次皮下注射与采用在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基础之上,三餐前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两种方案对血糖控制情况,了解门冬胰岛素30(Asp30)控制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临床就诊时不论1型还是2糖尿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功能损害。尽管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多种胰岛素治疗可以较好的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对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会产生有利影响,但所产生影响的时间、强度、对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各个环节作用的强弱等,尚无定论。干细胞具备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使其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潜在来源。将一定数量的干细胞通过动脉介入途径注入到胰腺等组织中,干细胞就会在胰腺组织微环境的诱导下分化增殖为胰岛样细胞,替代损伤的胰岛β细胞合成胰岛素等功能,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美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研讨会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学毅 《人民军医》1999,42(3):160-162
第1届中美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研讨会于1998年9月24~2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美两国约10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1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此项研究是由美国、加拿大10个医疗中心联合进行的。目的是想了解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否有益于减少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型糖尿病1441例随机分为:(1)常规组:每日注射2次胰岛素,自我监测血糖(SMBG)至少2次/d,每3个月复查1次;(2)强化组:使用胰岛素泵或每日注射3次以上胰岛素,SMBG>4次/d,每月复查1次。强化组的目标是餐前血糖3.9~6.7mmol/L,餐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9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3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入组患者根据体重(按BMI〉28为肥胖组、BMI〉24为超重组、BMI≤24为正常体重组)和年龄(≤40岁、41~50岁、≥51岁)将患者各分成3组,入院次日即开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前后均抽血查FPG、2HPG、HbA1C、FINS,治疗结束后对治疗前后及各组间的数据在SPSS1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周后大部分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第二周开始即有12例患者胰岛素开始减量,第3周陆续有52例患者胰岛素被动减量,至第3周结束时所有患者FPG、2HPG均控制良好,但仍有16例患者胰岛素无法减量,16例均为肥胖组患者。胰岛功能均有恢复,但以正常体重组和≤40岁年龄组效果更佳。胰岛素抵抗均有改善,但以肥胖组和≥51岁年龄组改善明显。结论: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良好控制有深远影响,并且越年轻、越接近标准体重治疗效果越好,而随体重的增加血糖控制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 ,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β细胞功能缺乏。糖毒性和脂毒性是诱发和加重 β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过去 ,胰岛素是 2型糖尿病治疗的最后手段 ,近年来这种观念己逐渐发生改变 ,目前国外正积极探讨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 ,已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本研究旨在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对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按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选择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 ,入选标准是空腹血糖 (FBG)≥ 12mmol/L ,无急、慢性并发症 ,从未接受降糖药、调脂药…  相似文献   

16.
肖磊  刘晓敏  姚丽  高雅辉  艾星 《武警医学》2020,31(10):885-887
 目的 分析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对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泌尿外科住院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空腹血糖≥8 mmmol/L或餐后2 h 血糖≥12 mmmol/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依据FGM实时葡萄糖值及图谱每日多次调整胰岛素量,对照组每日多次指血糖监测(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MMBG)。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和术后第1、2、3天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有1例、对照组有2例未完成观察。观察组日人均调整血糖次数(2.20±0.77)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0±0.45)次。两组术后第1、2天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血糖达标时间[(4.72±2.39)d、(2.59±1.1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6.21±2.46)d、(3.57±1.23)d],术后第1、2日观察组血糖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第2、3天血糖达标率(48.3%、7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9%、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M对围术期应用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MMBG,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7岁,因心悸5年,气短、水肿1月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心悸,无气喘、胸痛和胸闷,伴怕热、多汗、手抖。曾就医诊断为"心动过速",治疗效果不佳。3年前间断出现劳累后下肢水肿,休息后好转。  相似文献   

18.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骑自行车时不慎摔伤左肘关节入住我院治疗.入院诊断:左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1年前被诊断为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长期规律服用"二甲双胍"、"万苏平"、"拜糖平"、"复方降压片"等药物,血压控制平稳,未严格定期监测血糖.患者入院次日测空腹血糖10.25 mmol/L,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考虑患者血糖偏高,不适宜即刻手术,经调整口服降糖药剂量并加用胰岛素后,血糖摔制满意,于伤后10 d行左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顺利,1周后带药出院.  相似文献   

19.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骑自行车时不慎摔伤左肘关节入住我院治疗.入院诊断:左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1年前被诊断为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长期规律服用"二甲双胍"、"万苏平"、"拜糖平"、"复方降压片"等药物,血压控制平稳,未严格定期监测血糖.患者入院次日测空腹血糖10.25 mmol/L,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考虑患者血糖偏高,不适宜即刻手术,经调整口服降糖药剂量并加用胰岛素后,血糖摔制满意,于伤后10 d行左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顺利,1周后带药出院.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骑自行车时不慎摔伤左肘关节入住我院治疗.入院诊断:左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1年前被诊断为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长期规律服用"二甲双胍"、"万苏平"、"拜糖平"、"复方降压片"等药物,血压控制平稳,未严格定期监测血糖.患者入院次日测空腹血糖10.25 mmol/L,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考虑患者血糖偏高,不适宜即刻手术,经调整口服降糖药剂量并加用胰岛素后,血糖摔制满意,于伤后10 d行左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顺利,1周后带药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