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西宁地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lntervention,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对比。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发病在6小时以内的AM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右侧桡动脉组(46例)和右侧股动脉组(56例),两组比较急诊PCI各操作时间、包括导管到位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1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各种并发症。结果:右侧桡动脉组导管到位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1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右侧股动脉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右侧股动脉组相比较少。结论:与右侧股动脉途径相比,经右侧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不增加操作时间。且并发症少、创伤小,可避免股动脉途径的一些致命并发症,患者依从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延迟PCI对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97例,根据是否行延迟PCI术分为阿组(PCI组和非PCI组),两组患者均于人院即刻、心梗后7天左右、6个月左有检测血浆中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分别于AMI后两周、心梗后6个月左行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窀舒张术期容积(EDV)。对比PCI组和非PCI组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和NT~proBNP的动态变化.、结果6个月后PCI组的NT—pmBNP较非PCI组低(P〈0.01);PCI组的EF值明显高于非PCI组(P〈0.05),非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明显大于PCI组(P〈0.05),结论延迟PCI能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132例,术中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依据术中SpO2水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SpO2<90%,n=64)和对照组(SpO2≥90%,n=68)。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术后四周两组间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6个月时的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较对照组多[(1.9±0.9)vs(1.2±0.8),P<0.05)],前降支为梗死相关血管的比例多于对照组(62.6% vs 41.2%,P<0.05);术后4周观察组的LVESV、LVEDV较对照组高,LVEF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个月时的6 MWT距离较对照组短,且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PCI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是评价A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一种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护理风险预警模型,评估应用临床护理工作的效果。 方法 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文献回顾,结合急诊PCI术的临床观察重点,初步构建护理风险事件为猝死发生、出血危险、深静脉血栓形成、非计划性拔管四种类型,制订护理评估量表并实施相应的预防策略,匹配专科的护理内涵。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诊断为AMI行急诊PCI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测等病情观察,备好急救设备与药品及健康教育等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通过评估量表进行相应的危险分层并落实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猝死发生、出血危险、深静脉血栓形成、非计划性拔管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急诊PCI术后护理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可靠性高,不仅规范急诊PCI术后护理量化评估指标,同时减少心脏重症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6-09-2009-03 62例急性AMI患者36 h内行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急诊PCI成功。手术成功率96.7%,临床成功率96.7%。发病6 h内行急诊PCI的患者中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发病6 h后行急诊PCI的患者(χ2=11.970,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行PCI术手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高,死亡率、并发症少;有效缩短手术前时间中远期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罗助荣  盖晓波  林毅 《人民军医》2006,49(8):461-46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AMI 65例分为直接PCI组35例,静脉溶栓成功组30例,比较2组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住院及随访期间,2组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直接PCI治疗是AMI早期再灌注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心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对于术后CRP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症入院的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45)与晚期治疗组(n=39),早期治疗组于急症入院即刻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晚期治疗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测定PCI术前、术后3dCRP水平;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早期治疗组术前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而术后无差异;早期治疗组术后3d的CRP水平明显低于晚期组;两组术后住院期间MACE事件有明显差异,而随访3个月期间则无差异。结论AMI患者入院时尽早应用替罗非班对急症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l分级,降低CRP水平,减少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期涡流状态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检查者25例(正常对照组)和AMI患者30例(AMI组),分别对健康检查者和AMI患者PCI术前、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三个心动周期标准三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分析左心室收缩期涡流横径、纵径、横向、纵向位置及最大向量速度,比较涡流在正常对照组、AMI组术前、术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早期涡流纵径增大[分别为(27.08±4.37)和(21.64±5.41)min,P<0.05],最大向量速度减小[分别为(25.23±8.42)和(32.83±12.23)cm/s,P<0.05]。术后1个月AMI组涡流流量、强度、最大向量速度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健康成人左心室收缩期涡流遵循一定的规律,AMI患者左室收缩期涡流不规则,导致能量的损耗,PCI术后患者的涡流状态有所改善。VFM技术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PCI术前、术后心腔内血流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期涡流状态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检查者25例(正常对照组)和AMI患者30例(AMI组),分别对健康检查者和AMI患者PCI术前、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三个心动周期标准三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分析左心室收缩期涡流横径、纵径、横向、纵向位置及最大向量速度,比较涡流在正常对照组、AMI组术前、术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早期涡流纵径增大[分别为(27.08±4.37)和(21.64±5.41)min,P〈0.05],最大向量速度减小[分别为(25.23±8.42)和(32.83±12.23)cm/s,P〈0.05]。术后1个月AMI组涡流流量、强度、最大向量速度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健康成人左心室收缩期涡流遵循一定的规律,AMI患者左室收缩期涡流不规则,导致能量的损耗,PCI术后患者的涡流状态有所改善。VFM技术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PCI术前、术后心腔内血流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9-05~2011-05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年龄45~80(60.7±7.5)岁,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未溶栓。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2),两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 000~10 000 U。替罗非班组PCI术前第10~30分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厂,每瓶5 mg/100 mL)10μg/kg(3 min注完),然后以0.15μg/(kg.min)静滴维持36 h~72 h。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情况(TIMI分级),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94.7%(36/38),对照组75%(24/32)(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5.3%(2/38),对照组25%(8/32)(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0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收集在IABP支持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IABP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IABP治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可使患者的心率、血压趋于稳定,即刻病情改善率为50%。30d、3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41.7%,47.2%。结论应用IABP支持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陈威  贺红艳  计达  沈洪 《武警医学》2012,23(9):787-790
 目的 观察优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急诊路径管理对血管再通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5-01至2011-12共113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急诊血管再通治疗情况及时间截点。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路径管理下,患者急诊静脉溶栓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逐年变化情况,及急诊静脉溶栓联合PCI治疗(易化PCI治疗)和直接PCI对临床的影响,分析患者发病-来诊时间、来诊-静脉溶栓时间(门-针时间)和来诊-急诊PCI时间(门-球时间)变化情况。自2004年进一步优化管理路径,取消心内科会诊,加强了时间截点管理等措施,分析优化前后变化情况。结果 急诊PCI患者人数逐年增加,2004年急诊PCI患者人数开始多于静脉溶栓人数;患者发病-来诊时间17年间变化不大,患者来诊-静脉溶栓时间和来诊-急诊PCI时间2004年后有明显缩短。 易化PCI不能降低住院病死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路径的实施,逐年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诊至救治时间,可以挽救濒死心肌,对急诊临床工作有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易化PCI较直接PCI相比不能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116例进行急诊PCI,其中急性前壁、前间壁心梗68例,急性下壁心梗46例,急性前壁并下壁心梗2例;合并严重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12例,依Grenuzig’s法行PCI,必要时置入冠脉内支架。结果:本组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者66例,单支病变50例。73支前降支、44支右冠及8支回旋支靶血管行PCI;38例二处以上同时行PCI。成功109例,失败7例;94例患者同时植入支架117枚。1例未能通过病变。术后院内死亡4人,其中3例死于心衰、休克,1例死于室颤。随访2-93月大多数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是一项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对高危的心梗患者尤应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处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经急诊绿色通道(急诊一导管室或CCU室)人院的AMI患者与经传统通道(门诊一病房一导管室或CCU室)人院的患者,比较血运重建及预后的优劣。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就诊的AMI患者共105例。经急诊绿色通道人院的患者64例,与经传统通道入院的患者41例进行对照.探讨两组血运重建及预后的优劣。结果急诊绿色通道组血运重建的时间,PCI组为(98.6±6.26)min,溶栓组为(45.25±5.68)min,经传统通道PCI组为(142.6±7.76)min,溶栓组为(71.68±6.02)min,急诊绿色通道组的AMI患者相比较传统通道组,具有更少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急诊绿色通道转运AMI患者,具有更快的血运重建时间及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最优化药物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内及远期存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6年2月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3 238例AMI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及家族史、临床检查及诊断、合并症及并发症、治疗方法、院内存活情况及病死原因,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其远期存活情况及病死原因。结果本研究中3 238例AMI患者院内病死率为5.8%,其中,药物治疗组患者病死率(26.6%)高于手术组(2.5%);急诊PCI手术组患者病死率(3.5%)高于择期PCI手术组(2.0%)。非心因性是院内病死的首要原因(31.7%),其次是心源性休克(30.2%)。Killips分级、年龄、白细胞水平、室颤、心源性休克是药物治疗组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Killips分级、年龄、入院血糖、入院肌钙蛋白、室颤、未使用ACEI/ARB是急诊PCI组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PCI/CABG史、入院肌酐、室颤、Gensini积分、心源性休克是择期PCI的独立危险因素。2 046例患者获得随访,药物治疗组随访病死率(34.3%)明显高于急诊PCI组(4.6%)和择期PCI组(5.3%);急诊PCI组和择期PCI组随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MI患者,及早行PCI能够提高其在院及远期存活率,应重视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针对老年、女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加强宣教,有助于及早识别AMI,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80 mg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预实行PCI术的100例AMI患者为AMI组,根据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术后每天20 mg,n=34)、B组(术后每天40 mg,n=33)、C组(术前80 mg+术后每天40 mg,n=33),另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术前、术后1、3 d与对照组入院时血清PCT、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入院时PCT、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1、3 d C组患者PCT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5);AMI各组患者术后1 d 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C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5);AMI患者血清PCT峰值与hs-CRP峰值呈正相关(r=0.368,P=0.026)。结论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AMI患者血清PCT和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出现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 ,探讨其治疗及预防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176例AMI患者行直接PCI,其中 5 6例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类型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发病后至冠脉再通时间的关系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梗死范围大小的关系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 AMI后 6h内行直接PCI术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MI后 6~ 2 4h行直接PCI术者 (P <0 .0 1)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多支血管病变者高于单支血管病变者 (P <0 .0 5 ) ;再灌注后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 :下壁心肌梗死者明显高于前壁心肌梗死者 (P <0 .0 1)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梗死范围大小无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AMI直接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 ,正确的预防和处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闫静  刘萍  张丽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284-128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近1年来105例急诊PCI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护操作的关键及护理要点。结果:经PCI治疗105例患者,成功率为95.5%,平均随访1年,2例出现再狭窄,其余患者情况良好,10例再发心绞痛但造影证实为非原发心肌梗死血管病变。结论:AMI患者PCI术的关键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护士与医生的默契配合,准确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技术配合及严密监护、术后的精心护理,都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