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肠镜、共聚焦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直肠息肉早期癌变应用IT刀、HOOK刀进行ESE治疗。结果9例直肠息肉早期癌变全部完整挖除,所有挖除病变术后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中出血量平均60ml,发生ESE穿孔3例,均经金属夹夹闭修补成功。结论ESE是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病理类型及在不同解剖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搜集一般临床资料并计算息肉检出率.将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分析<50、50~60,60~70,≥70岁患者的息肉检出情况;计算各种病理类型息肉的比例及在各解剖部位的分布;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息肉伴发癌变的情况.结果 2010年共行结肠镜检查7117例,内镜下诊断息肉2614例,内镜下息肉检出率36.74%,患者男女比例2.1:1(1760:854),年龄2~92岁,平均59.3岁.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息肉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7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最高达55.24%.对息肉病理类型进行的分析显示,组织学诊断为息肉患者1372例,2058枚息肉.腺瘤性息肉在结直肠息肉中占84.16%(1732/2058),其中管状腺瘤占75.35%(1305/1732).对息肉解剖部位进行的分析显示,1287枚(62.54%)息肉位于左半结肠和直肠,771枚(37.46%)位于右半结肠;腺瘤中1039枚(59.99%)和非肿瘤性息肉中249枚(76.39%)均分布于左半结肠和直肠.在息肉的恶变情况病理变化方向,7.0%(96例)的患者在发现息肉时已伴发癌变,腺瘤占癌变息肉总数的96.9%,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达43.33%.结论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镜检查最常见的阳性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岁以上人群是结直肠息肉的筛查重点.在结肠镜检时应对结肠进行完整检查,重点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结直肠息肉的主要类型是腺瘤,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对内镜下诊断为息肉的病变均应进行组织学检查,明确性质,警惕癌变.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息肉是泛指管腔黏膜表面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按部位可分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及结肠息肉。以结肠、直肠为主要发病部位。一直以来,息肉被视为癌前病变,1~2 cm者癌变概率0.9%,>2 cm者可达8.2%[1]。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增生性与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一般癌变概率低,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高,可达30%~58%。为防止消化道息肉的癌变,需行手术切除。以往需外科剖腹手术治疗,增  相似文献   

4.
大肠息肉679例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 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在3 680例肠镜检查者中,发现大肠息肉679例,其中男468例,女211例,检出率18.45%; 好发年龄以30~69岁为主,占80.41%;炎性、增生性、腺瘤性、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33.87%、32.11%、31.37%、1.77%、0.59%;息肉部位分别为直肠34.18%、乙状结肠23.12% 、降结肠14.96%、横结肠12.13%、升结肠11.49%、盲肠4.11%.679例大肠息肉患者中有30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4.42%.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分别为5.88%、4.21 %、23.08%.息肉直径≤1.0 cm,无癌变发生;1.1~1.9 cm息肉,癌变率4.24%;≥2.0 c m息肉,癌变率21.37%.结论 3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年龄大于50 岁为危险因素,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常见;左半结肠、直径≥2.0 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 ;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切除,并应建立良好的随访机制,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5.
132例大肠息肉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好发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及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病理类型及癌变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检查患者1030例,检出大肠息肉132例,检出率12.8%,其中男性78例,女性54例;好发年龄50~69岁,占59.1%;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各占63.8%、23.7%、8.9%和3.6%;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4.0%、升结肠9.8%、横结肠6.7%、降结肠4.5%、乙状结肠33.9%、直肠41.1%。132例患者中,便血46例,21例息肉直径大于1.5cm者皆有便血;有4例发生癌变,癌变率3.0%,癌变息肉平均直径2.8cm。结论:5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息肉直径较大及局灶癌变者易出血,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左半结肠、直径≥2.0cm息肉容易癌变;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6.
550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内镜下治疗及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550 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内镜下治疗及1~20 年随访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4.0% ,50 岁以上患者占 49.1% ,单发性息肉 420 例,多发性息肉 130 例,好发部位为乙状结肠和直肠(50.5% )。病理诊断以腺瘤性息肉(42.2% )和炎性息肉(40.04% )最多,息肉的异型增生发生率为14.2% ,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为 12.1% ,结肠癌伴息肉的发生率为 2.9% 。对544 例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息肉治疗,息肉的复发及再发率为55.4% ,平均复发时间为 32 个月。随访检出4 例息肉癌变,分别在术后第 3、5、10、20 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腺瘤性息肉癌变(APC)的MRI增强表现特点.方法 观察8例直肠腺瘤性息肉(AP)和APC共10枚病灶的MRI冠、矢、轴多方位增强扫描图像,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10枚直肠AP中,带蒂9枚,宽基底1枚;管状腺瘤1枚,绒毛-管状腺瘤4枚,绒毛-管状腺瘤伴局部癌变5枚.5枚AP增强扫描均呈“三环”状强化;5枚APC中4枚呈“煎蛋”样强化,1枚呈“铺路石”样强化.结论 直肠APC MRI增强扫描呈现“煎蛋”样强化,是否为APC的特征表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结肠息肉癌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更好地认识癌变息肉的临床特点 ,找出与癌变息肉相关的因素 ,为临床初步判断息肉的性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整理连续 4年内资料完整可用的结肠息肉病例 ,分析性别、年龄、息肉部位、数目、是否有蒂、黏膜情况、是否分叶、病理类型、息肉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等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癌变与未癌变息肉在大小、黏膜情况、不典型增生程度、病理类型、是否分叶状等因素方面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逐步Logistic分析显示与癌变息肉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息肉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黏膜情况、是否有蒂及病理类型。结论 息肉越大、病理为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黏膜有糜烂甚至溃疡、亚蒂或无蒂是与癌变息肉独立相关的因素 ,以上因素符合的越多则该息肉为恶性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9.
黑斑息肉综合征中Axin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Axin在结直肠腺癌、结直肠腺瘤、黑斑息肉综合征(PJS)息肉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PJS息肉演变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手术中切除的正常结直肠黏膜、PJS息肉、结直肠腺瘤息肉和结直肠腺癌组织标本各32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不同组织中Axin蛋白的表达与分布;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织(各16份)标本中Axin mRNA的表达,并比较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上述各种组织中,Axin蛋白阳性表达均位于胞质,阳性表达强度以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最强,结直肠腺癌组织最弱,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RT-PCR所得产物电泳后经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得到各组织中Axin基因积分光密度值(IOD)/内参IOD值(Axin IOD/GAPDH IOD):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为0.991±0.120,PJS息肉组织为0.794±0.119,结直肠腺瘤组织为0.598±0.116,结直肠腺癌组织为0.313±0.087,不同组织的Axin 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结直肠黏膜、PJS息肉、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组织中Ax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依次减弱趋势,与其病理改变程度呈负性相关,PJS息肉中Axin的表达变化可能是PJS发生和演变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的一位战友前不久在体检中被发现存在大肠息肉。他因听说大肠息肉会癌变而忧心忡忡。请问,大肠息肉都会癌变吗?81736部队陈子强陈子强同志:大肠息肉是大肠粘膜内向肠腔中隆起的、像紫葡萄样的肿物。大肠内只有一个息肉者称为单发性息肉,有两个以上者称为多发性息肉;多得像葡萄串那样的息肉,称为息肉病(比较少见)。那么,大肠息肉究竟会不会发生癌变呢?对于这个问题,既不能简单地说“会”,也不能笼统地回答“不会”,因为这与息肉的类型密切相关。大肠息肉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腺瘤,有可能发生癌变,叫做肿瘤性息肉;还有一类基本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结直肠息肉患者与结直肠检查未见异常者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分析研究其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入选22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153例同期住院肠镜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血脂水平、血糖、体重指数.拟探讨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50.6%(114/225),高于对照组的34.5%(53/153),(x2值=1.198,P>0.05),其TG、TC、LDL-C、血糖、BMI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3.327、5.256、3.146、3.850、3.666,P=<0.01).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组间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之间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半结肠、直肠高血脂发生率高于右半结肠,左右多发者高于上述二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值=1.469,P=0.480.男性血脂异常高于女性,但无显著差异(x2=0.40 P=0.523)在六个因素中甘油三脂和BMI与结直肠息肉有密切的关系,回归系数为1.006和0.122,甘油三脂和BMID的OR值分别为2.735,和1.129,P<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与结直肠息肉相关,高TG血症和BMI与结直肠息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息肉与癌的密切关系正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一般认为息肉的癌变率为1~3%。Minq等报告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达40%,甚至有“腺癌——癌顺序”理论。因此及时治疗消化道息肉对防止癌变有一定临床意义,现将我科使用内镜微波凝固治疗息肉28例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肖萧  聂川  栾琰  金茜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0):1129-1130
便血为大肠息肉的主要症状,幼年性息肉便血率最高,这是因为幼年性息肉多发生于儿童,便血是其就诊的主要原因,而幼年性息肉间质增生,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又是表面糜烂及溃疡形成均易出血,甚至出现消瘦、贫血等,从而影响生长发育。高频电结肠、直肠息肉切除术切除息肉效果可靠,病人痛苦小,是治疗结肠息肉的首选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1月我中心使用结肠镜治疗208例结肠或直肠息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飞行员胃增生性息肉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方法:选择Hp阳性胃增生性息肉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规范根除Hp三联治疗和法莫替丁治疗,并于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胃镜和组织学检查,以观察息肉变化和黏膜炎症情况。结果:试验组随着Hp根除和胃黏膜炎症积分减少,息肉分别于24月内基本消失,对照组息肉无变化。结论:Hp与飞行员胃增生性息肉有一定关系,其机制与胃黏膜炎症密切相关,所以,根除Hp有利于治疗胃增生性息肉和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Scan染色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广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477医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2例经病理确诊为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对息肉行i-Scan染色+放大内镜检查,行EMR治疗,留取完整标本送病理检查,创面均给予钛夹封闭。结果本组102例患者共检出150枚息肉,直径为0.8~2.0 cm,均为广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148枚,术后1个月复查见病变部位黏膜光滑,未见息肉及病变黏膜残留;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枚,未追加外科手术,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他处转移。结论依据i-Scan染色预测息肉的组织学病理较确切,腺瘤性息肉系癌前病变,行EMR可完整切除息肉,减少息肉的复发,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变,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直肠息肉以便鲜血为主要症状 ,由于可发展为直肠癌 ,因此一旦发现 ,应立即治疗。以往治疗方法有药物注射、圈套、电切、手术切除等 ,各有利弊及适应证。本组 60例直肠息肉患者 ,年龄跨度大 ,息肉以广基占多数 ,通过直肠镜应用YAG激光炭化与气化息肉组织 ,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治疗 ,一次治愈者占本组病例的 90 %。说明应用Nd∶YAG激光治疗直肠息肉具有方便、安全、患者痛苦小、疗效好、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应用Nd∶YAG激光治疗直肠息肉的临床体会@沈光荣$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银川市750004 @郭涛$宁…  相似文献   

17.
大肠多发炎性息肉的X线特征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后的大肠多发性息肉的X线特征及其进一步发展趋向。材料和方法对58例大肠多发性息肉的X线表现特征与临床、病理及内窥镜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大肠多发炎性息肉全部由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而来,其中肉芽肿性息肉32例;纤维性息肉19例;腺瘤性息肉5例;腺瘤性息肉伴少许癌细胞浸润2例。结论(1)大肠多发炎性息肉是由于慢性炎症刺激所致的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及腺体组织增生混合而成,少数可发生恶变;(2)在大肠慢性炎症中,以溃疡性结肠炎最易导致多发炎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形成;(3)X线双重造影检查显示除典型慢性炎症征象外,多发息肉形似“蟾蜍皮”或“蜂窝状”结肠双对比征象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患者共351枚结直肠息肉行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其中214枚扁平和65枚亚蒂息肉仅行APC治疗,72枚有蒂息肉电切治疗后用APC处理息肉残端。结果本组病例全部临床治愈。2例患者出现无症状的局部黏膜下气肿,78例患者出现短暂腹痛,未行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A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结直肠息肉治疗方法,副反应少,操作简便,尤其是在扁平、广基息肉的治疗中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CO2激光治疗慢性宫颈疾患1760例陈小秋 郭涛 陈文革 沈光荣目的:观察CO2激光治疗慢性宫颈疾患的疗效。方法:慢性宫颈炎患者1760例,年龄23~55岁,平均36岁。病程1~5年。合并息肉214例,其中合并单个息肉158例,2个40例,3个及3个以上16例。息肉直径多为02~10cm,最大为2cm×7cm,脱出阴道外。息肉呈长圆形、舌形,色红,表面光滑,质地软稍脆,易出血。合并宫颈腺囊肿450例,单个319例,多个131例,最多达5个以上。所有患者均经常规阴道分泌物及宫颈刮片检查,排除癌变。合并有急性炎症、阴道滴虫、霉菌感染等合并症时,待其治愈后再进行宫颈激光治…  相似文献   

20.
做直肠结肠活检或息肉切除术后即行双对比钡灌肠检查,在表浅粘膜活检或手术部位可显示环状溃疡,作者报告3例。例1,女32岁,因Crohn's病做双对比钡灌肠检查,末端回肠有一8cm狭窄区,直肠乙状结肠有4个环状溃疡,4天前做过乙状结肠镜检,直肠粘膜活检未见炎症或肉芽肿证据。例2女,66岁,因结肠癌行乙状结肠切除6个月来做随访钡灌肠检查,在肛环以上7与10cm处见2个小环状溃疡,3天前做过结肠镜检,切除2个小息肉,部位与溃疡位置吻合。例3男,77岁,双对比钡灌肠示肛环以上5cm直肠有一环状溃疡,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