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单抗酶联免疫法和乳胶凝集法分别测定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障碍过程中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_Ⅲ(TAT)复合物和D-二聚体水平,并将32份测试标本分为DIC、无DIC和肝损害组做比较。TAT复合物总的和在3个组中的水平均明显增加(P分别<0.01),DIC与无DI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二聚体总的和在DIC和无DIC组中的水平均明显增加(P分别<0.01),3组间差异显著(P分别<0.01)。在一些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TAT复合物和D-二聚体相关不明显(γ=-0.15,P>0.05),TAT复合物和AT_Ⅲ呈明显正相关(γ=0.52,P<0.01),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亦呈明显正相关(γ=0.60,P<0.01)。这一初步结果提示:在AL凝血障碍中,TAT复合物是凝血系统激活的敏感指标,但可能易受外源或内源AT_Ⅲ的影响;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其明显增加意味着DIC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34例肝硬化病人及20例慢性胃炎病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硬化组的FIB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D-二聚体却有着显著性差异。说明肝硬化组患者存在着纤溶过程,且有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倾向,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对DIC、恶性肿瘤、肝炎三种疾病纤溶状态的判断价值。用定量酶联吸附法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DIC、恶性肿瘤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组增高明显(P<0.001),肝炎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的测定对DIC、恶性肿瘤有临床诊断与监测的意义,而D-二聚体与肝炎之间的关系可能与肝炎的病程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导析荧光改良法对84例脑血管病(CVD)和颅内肿瘤(ICT)患者脑脊液(CSF)中脑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活性作了测定。结果表明,以CVD急性期和ICT患者的CSF-CK-BB活性有明显升高,且以出血性卒中(HCVD)的升高最为显著,其次为ICT,而缺血性卒中(ICVD)的升高则相对较低;同时CSF-CK-BB活性升高与CVD和ICT患者脑损伤的程度、范围和预后相关,而与ICT的病理性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及sIACM—1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30例MS患者血清中sICAM-1和TGF-β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NIND组相比,MS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下降,而SICAM-1水平则明显升高。动态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好转,TGF-β1水平逐渐升高,而SICAM-1水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D—二聚体对DIC前状态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在确诊DIC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47例临床病列进行了BPC,PT,TT,3P,Fbg和D-二聚体检测,当患者其它指标未有变化或变化不明显,仅有D-二聚体浓度的升高(〉0.5mg/L)时,进行跟踪检查,发现D-二聚体对及早诊断DIC有重要价值,是DIC前状态的确诊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清中栓溶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兰  宋星宇 《海南医学》1996,(1):46-47,37
栓溶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交联型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所产生的降解产物,正常人血中基本无此物,当纤溶作用增加时,血中才会大量出现,本文采用乳法对50例正常人及385例各类疾病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值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0例正常人均为阴性,而DIC、各类癌肿、死胎、妊高症及心脑血管病等,阳性率不同程度增高。本文对3例DIC患者的动态观察揭示,D-二聚体的检测是DIC时最早出现的阳性指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60例2型糖尿病(NIDDM)病人和48例健康人血浆OX-LDL和sICAM-1水平变化。③结果 NIDDM病人血浆OX-LDL,sICAM-1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7.021,11.203,P〈0.001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30例、缓解期20例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水平和IgE水平。结果,支气管叶屠 急性发期、缓解的sICAM-1水平和IgE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sICAM-1水平和IgE水平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缓解期患者sICAM-1水平和IgE水平较急性发作期明显下降。认为血液中sICAM-1与IgE参与了支气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5(IL-5)经雾化吸入后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于IL-5吸入前、吸入后2、24、48及72h分别收集8例哮喘患者和6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sICAM-1水平。结果:IL-5对正常人血清中的sICAM-1水平均无影响。哮喘患者吸入IL-5后2h sICAM-1即明显增高,48h后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由用车深吸气量-时间曲线(FIC-t曲线)测定最大吸气流量(Vimax)与用力深吸气量(FIC)的方法,并对35例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和8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行了Vimax与FIC的测定。同时用改良Black法由功能残气(FRC)位测定最大吸气口腔压(MIP)。结果表明:Vimax、FIC无论在正常组或COPD组均与MIP显著相关,二者于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COPD病情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由用力深吸气量-时间曲线(FIC-t曲线)测定最大吸气流量(V(imax))与用力深吸气量(FIC)的方法,并对35例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和8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行了V(imax)与FIC的测定,同时用改良Black法由功能残气(FRC)位测定最大吸气口腔压(MIP)。结果表明:V(imax)、FIC无论在正常组或COPD组均与MIP显著相关,二者于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旦随着COPD病情加重而降低。因此,作者认为V(imax)、FIC可作为评价吸气肌力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的溶栓作用。方法 用底物显色法和ELISA法测定肾病综合征(NS)患者应用LMWH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D-二聚体(D-D)的水平。结果 皮下注射LMWH组血浆t-PA与D-D水平明显增高,而静脉滴注LMWH组血浆t-PA与D-D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皮下注射LMWH有明显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技术,对25例IDDM患者治疗前后及40例NIDDM患者血清可溶性sIL-2R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发现:IDDM患者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下降;而NIDDM患因清sIL-2R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尿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n urine,uICAM-1)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地30例患者的uICAM-1水平进行检测,其中11例检测了强的松治疗前、后uICAM-1的变化,20例健康成人作为用。结果:患者组u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微小病变肾病uIC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肾病红细胞免疫及T细胞亚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5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性肾病者21例)红细胞免疫粘附指标(RBC-C2bR.RBC-ICR)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观察,并与正常组相比,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RBC-C3bR.CD8降低(P<0.01),RBC-ICR及CD4/CD8比值增高(P<0.01)CD3.CD4无明显改变;本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性病21例与未合并糖尿病性肾病34例比较,前者的RBC-C3bR.CD8降低RBC-ICR、CD4/CD8比值增加较后者更为明显,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红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哮喘豚鼠支气管组织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E-选择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豚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缚,地塞米松(Dex)治疗组和哮喘组,用原位杂交方法显示ICAM-1mRNA及E-选择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ICAM-1mRNA,E-选择素mRNA在正常豚鼠支气管粘膜下的小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或)支气管上皮细胞有基础表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的检删,初步分析了急性期ICVD、恢复期ICVD和伴有高血压病的ICVD与ET-1含量升高的关系。结果显示急性期和恢复期ICVD,ET-1含量虽有升高,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两伴有高血压病的ICVD,ET-1含量增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ET-1参与了ICVD,尤其伴有高血压病的ICVD的发病过程,对开辟脑血管病新的防治途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5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在肿瘤组中以胃癌最高,依次为食管癌,原发性肝癌和大肠癌,胃癌与大肠癌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9例肿瘤患者术后D-二聚体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提示动态测定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肿瘤患者的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并分析GAD抗体与糖尿病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10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GAD抗体及ICA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