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421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后仍有症状反复的原因及发生率。统计发生率为13.7%,与传统剖腹胆囊切除术相近;然而,因胆囊外疾病的漏诊而引起术后症状复现,良性病变11例,恶性3例,与剖腹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探查腹腔病变显困难,所以要重视术前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3.
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再手术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和治疗选择,探讨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再手术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胆囊切除术后3年内因胆道原因再次手术病例31例的临床表现、再手术原因和方法。结果本组再手术原因依次为胆总管继发结石(16例),出现"小胆囊"或"再生胆囊"(9例),胆道损伤(4例)和胆瘘(2例);分别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小胆囊"或"再生胆囊"切除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腹腔引流术。30例治愈,1例死于肝肾功能衰竭。结论强调胆囊切除术的风险性,加强术者责任心,熟悉解剖,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术后放置引流等措施可降低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结核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再手术的可能性及预防方法。回顾总结骨结核共2000例中复发的病人160例,资料完整的120例,包括脊柱结核90例、四肢结核30例。结果120例再次手术、118例治愈、2例瘫痪病人症状好转。120例骨结核均行灶清或灶清、减压、植骨固定术,术后卧床3个月,随访2年至15年未见复发。结论骨结核手术失败后,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再次手术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并可从中总结经验,积极预防,避免初次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的胆囊床大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3年18例胆囊切除后胆囊床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因腹腔内出血,1例右肝管损伤,2例胆总管狭窄,4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5例因胆囊管遗留过长形成"小胆囊",3例形成残留小胆囊或称再生胆囊.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常见原因胆囊解剖不熟悉、术中止血不彻底、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暴露术野不清等. 相似文献
6.
分析24例胆囊切除(胆切)术后早期再手术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其中胆管横断损伤3例,胆漏8例,腹腔内出血7例,胆总管残余结石5例,胃癌漏诊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于术后2周内再手术治疗,23例痊愈,1例死亡。提示胆切术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手术,术者的责任心、操作技巧及术后的严密观察、适当的运用辅助检查均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而行胆囊切除术的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症状消失 ,然而仍有少数患者术后有症状或新的主诉 ,因此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作为胆囊切除术后的较常见的病症之一 ,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报告了我院自2 0 0 0~ 2 0 0 2年收治的 3 6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并分析原因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年龄 19~ 79岁 ,其中女 2 8例 ,男 8例。1.2 临床表现 术前均有胆囊炎、胆石症的典型病史、体征及经B超或 (和 )CT证实 ,术后经常规病理证实 ;术后出现腹痛 3 4例 ,其中绞痛 11例 ,钝痛 11例 ,胀痛 10例 ,隐痛 2例。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病变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7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25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病变的原因、类型、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 25例均行再次手术。切除过长胆囊管或小胆囊,其中胆囊管或小胆囊内残余结石21例,残余胆囊合并有胆总管结石2例,加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另2例为残余胆囊。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无肿瘤及恶性变。结论首次手术前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合理掌握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术中辨清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三管之间的关系,术中仔细探查,规范切除胆囊是预防胆囊残余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方法,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选取4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总胆红素水平、转氨酶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腹腔引流情况、生长抑素的使用情况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共有3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7.5%,其中15例为胆管损伤,12例为胆漏,3例为腹内出血;经统计调查发现,胆管损伤与总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转氨酶水平、患者年龄、术后有无使用生长抑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自身特点、医师术中操作等均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应加强术中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0.
胆囊切除是诸多疾病必需的手术方式之一,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极为常见。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指少数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仍有上腹部疼痛不适,或类似术前胆绞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若手术指征明确,操作细致,则85%以上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尚有15%的患者或多或少持续存在术前的症状。引起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原因比较复杂,常见原因归纳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赵宝勤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8):705-706
目的 介绍复发疝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探讨复发疝的复发原因、预防和再手术方法。方法 2l例患者采用Marlex疝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12例应用菊花型补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2l例中除l例79岁高龄伴肺气肿、前列腺肥大患者复发外,余均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术中确切固定好平片和网塞以及术后解除导致高腹压的病因是预防疝复发的关键。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复发疝、尤其是老年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告五例经CT扫描证实发生于同一部位的再发脑出血,并对其再发出血的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经病理证实的直肠平滑肌肉瘤5例,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便秘、肛门部不适、便血以及直肠粘膜下半球形肿块。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对本病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意义,并强调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手术)为其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以二尖瓣病变为基础的42例老年风心病与同期42例青中年风心病作临床对比分析。老年风心病特点为:临床表现轻、风湿活动隐匿。有风湿史、心尖部Ⅱ级以上舒张期杂音、风湿再活动、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分别为38.3%、19%、7.1%和2.4%;患者均有一种以上的合并症和并发症;房颤、其它心律失常和脑栓塞发生率高为92.8%与11.9%;强心甙中毒和精神症状较多见为14.3%与7.1%;本文通过3例手术后疗效观察指出:促使老年风心死亡率下降的一个因素是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42例脑膜瘤作了临床病理分析,39例为良性脑膜瘤,2例为恶性脑膜烟,1例考虑有潜在恶性的脑膜瘤。良性脑膜瘤中有4例复发,恶性脑膜瘤中1例1年半内复发3次,恶性脑膜瘤诊断比较困难。现对其诊断标准及复发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直肠平滑肌肿瘤临床分析(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8例直肠平滑肌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表现主要为便秘,肛门部不适和疼痛,便血及直肠粘膜下半球形肿块,提出直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标准,并强调直肠平滑肉瘤的首选手术方式为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甲状腺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喉返神经 (RLN)损伤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 2 2 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主要分析RLN损伤与组织病理、术式、RLN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的关系。结果 RLN损伤率为 5 .3 % ,其中永久性损伤率为0 .88% ,与组织病理程度明显有关 (P <0 .0 1 ) ,亦与术式有关 (P <0 .0 5) ,还与RLN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有关 (P <0 .0 5)。结论 术中明确找到RLN并加以保护 ,将会降低RLN损伤率 相似文献
18.
小儿隐睾89例诊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隐睾的合理诊治方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89例小儿隐睾症,对其中16例<2岁和3例B超发现睾丸体积过小的3例患儿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每次1500U肌肉注射,每周2次,总剂量15000U。对经HCG治疗失败以及年龄>2岁的患儿采用手术治疗。结果:9例患儿HCG治疗1个疗程后睾丸降至阴囊;7例经HCG治疗睾丸未降至阴囊,但睾丸比注射前增大。经手术治疗的患儿中76例1次手术完成,3例分2次手术,睾丸缺如1例;3例睾丸过小的患者尽管睾丸未降到阴囊,但是睾丸比注射前明显增大;本组中未发现癌变,无睾丸坏死及睾丸切除,无睾丸回缩等并发症。结论: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有效治疗小儿隐睾、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桥本氏病手术治疗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28例桥本氏病诊断和外科手术经验教训。本病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时诊断很困难,手术方式要慎重选择。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活检对帮助鉴别诊断和指导术式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