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氧液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 4 7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 2 2例与治疗组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高氧液 ) 2 5例 ,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率 2 4 0 0 % ,总有效率 76 0 0 % ,较对照组 ( 0 0 0 % ,2 7 5 7%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P <0 0 1)。结论 高氧液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和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30例,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5.17、4.32、3.63,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χ2=35.29,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巾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随机复合对照讲究,对照组40例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两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TCD(彩色经颅多普勒)检查颅内外椎动脉血流速度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住院和门诊病例共60例。随机抽取其中30例为给西比灵治疗的治疗组,另30例为给眩晕停治疗的双盲对照组。治疗后3-6周复查经颅多普勒(TCD),比较用药前后双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平均流速(Vm)和收缩峰值(Vs)的变化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3-6周复查TCD,双椎、基底动脉的Vm,Vs值改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各血管的Vm,Vs值变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患者好发的一组临床症状群 ,常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 ,短时间者持续数秒钟 ,长时间者可导致椎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近年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6 0例并进行合理的护理 ,取得良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0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2 6例 ,女 34例 ;年龄 40~ 6 7岁 ,平均年龄 5 3.3± 12 .4岁.2 诊断标准 :依据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标准 ,并参照游国雄等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2 .1 西医治疗 :低分子… 相似文献
7.
8.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眩晕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类患者6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以中老年人为多见 ,病因比较复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以下简称 VBI)是引起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为 :眩晕发作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部分病人有视物旋转或自身倾倒感 ,不能活动 ,不敢睁眼 ;部分病人伴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近年来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 31例 VBI型眩晕进行治疗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门诊病人 31例中 ,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 4 3~ 73岁 ,病程最短 2小时 ,最长 2年。其中伴高血压 13例 ,伴糖尿病 8例 ,伴动脉粥样硬化 5例…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人,治疗组用葛根素注射液500mg加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43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74.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2.
张腾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VBI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煎服,疗程15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VBI有利于中西药发挥协同作用而取得较好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常反复发作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我们自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2年3月 ,采用葛根素治疗本病 30例 ,并设 2 7例作对照观察 ,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5 7例为门诊病人 ,治疗前均行 TCD检查 ,符合文献所例的诊断标准 [1 ] ,且排除颅内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耳源眩晕 ,将眩晕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 :头晕 ;中度 :头晕、颈部酸痛、上臂麻木 ,伴恶心 ;重度 :视物旋转伴呕吐。将 5 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例中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39~ 70岁 ,平均 5 6 .5… 相似文献
14.
楼旭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9):86-8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起到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腾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31):58-5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 I)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VB I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煎服,疗程1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VB I有利于中西药发挥协同作用而取得较好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清眩颗粒治疗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导致中老年人眩晕的主要疾病,VBI性眩晕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VBI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机能退化,最终导致脑梗死、脑萎缩、痴呆。VBI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我们运用清眩颗粒治疗VBI性眩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5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天麻素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天麻素治疗组总有效率88.6%,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麻素能迅速有效地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95例,将治疗组用丁咯地尔治疗与对照组用维脑路通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56例(58.95%),总有效率90.53%;对照组显效38例(40.00%),总有效率70.5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咯地尔为一种组织胺类似药,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外周血管扩张作用,能改善微循环,特别是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等症,又能抑制组织胺释放,使用是安全的,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根中提出的一种黄酮苷.用于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晕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