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观察组和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其手术相关指标和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等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9,P>0.05);手术成功与年龄呈负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EVF呈正相关(t=7.832,P<0.05),与性别无相关关系(t=0.892,P>0.05);>45岁的入组患者中,观察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x2=5.728,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5.372,t=5.382;P<0.05)。结论: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均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导管介入封堵具有手术创伤小的优势,在年龄>45岁的患者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房间隔缺损是小儿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且较容易根治,本文报告22例经手术证实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全组病儿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施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临床效果满意,术后无残余分流,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40例采取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缺隔患者的病例、临床资料等相关数据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时间、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律变异型情况。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5±19.0)min,平均住院时间(5.5±2.5)d,治疗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明显减缓,SDNN和SDANN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由于缺损较大,体外循环手术治疗,3例少量残余分流,2例溶血,3例头痛,均在治疗后好转。结论介入术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18周岁为年龄分界、以20mm为房间隔缺损(ASD)大小分界,比较经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术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既适宜行封堵术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99例继发孔型ASD患者,按照其年龄及房间隔缺损大小分为4组:未成年小房缺组,未成年大房缺组和成年小房缺组、成年大房缺组。其中,每组又各自按治疗方法分为介入亚组及外科亚组。分别比较每组条件下不同亚组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手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住院天数、输血量等。结果4组中每2个对应的亚组在技术成功率和残余分流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死亡病例,但外科亚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输血量方面高于介入组,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和操作时间方面均长于介入组。结论2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大小房间隔缺损患者,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而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就诊的70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在X线结合普通二维超声引导下进行ASD介入封堵术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ASD介入封堵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残余分流率、术后1个月房间隔完全封堵率、术后6个月房间隔完全封堵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3.16±8.93)min,(10.29±2.71)d,短于对照组的(79.57±9.31)min,(12.51±3.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残余分流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1个月房间隔完全封堵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6个月房间隔完全封堵率均为10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ASD介入封堵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残余分流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1个月房间隔完全封堵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系统评价房间隔缺损(ASD)经皮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对实施ASD经皮介入封堵术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右心几何形态及血流动力学、三尖瓣环运动速度方面的改变。结果患者手术前后右心几何形态、血流动力学、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均有明显变化,术后1 d与术前1 d比较及术后3个月与术后1 d和术前1 d各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皮介入封堵为中央型ASD有效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ASD介入封堵术全部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SD介入封堵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微创外科封堵术的治疗措施。方法:对3例房间隔缺损病人实施经右胸前外侧第四肋间小切口,在食道超声的引导下,经右心房置入外科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本组3例病人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恢复顺利,术后3天~5天出院,术后未发生闭合器脱落及移位。结论:房间隔缺损外科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的治疗上是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经胸部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经验,评价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房间隔缺损大小16~45 mm,手术取右胸骨旁第3或第4肋间切口3~4 cm,在心脏超声引导下送入封堵器.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检查未见分流及异常,1例45 mm的巨大房间隔缺损封堵成功.结论 经胸部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12月,符合ASD介入治疗入选标准,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患者23例。结果 23例ASD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7.0%(20/23),其中19例1次封堵成功;出现并发症4例,包括股静脉穿刺处局部血肿1例、血管假性动脉瘤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扑动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平均住院5.6±3.5d;术后患者均接受了1~6个月随访,未见分流。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成功率高,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日缩短,并发症少,经及时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尹兵  王峻松  宋世洋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908-4909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RT-3DE检测187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析缺损口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形态,并于封堵术后RT-3DE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及距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等周围组织和血管的距离。结果:RT-3DE能实时动态的显示房间隔缺损及其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其中25例缺损口的下腔静脉端未见残端回声,5例缺损口最大间距为45 mm以上,且缺损口的心房顶部端和下腔静脉未见明显残端回声,1例因缺损处为筛孔状改行外科手术。结论:RT-3DE在明确房间隔缺损的解剖位置、观察封堵器释放后的形态结构、明确残余分流的性质及原因等方面较二维超声心动图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小儿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分原发孔和继发孔缺损,对原发孔房缺多采用手术治疗,而对继发孔房缺近几年来多采用介入治疗为主。为免受小儿在介入治疗时X射线引起的不良反应,目前又推出在食道“B”超引导下经左胸小切口行小儿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我院自2004—2006年共行此手术20例,现将手术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房间隔缺损(ASD)外科手术治疗已经十分成熟,作为一个比较简单的开胸手术,目前报道病死率小于1%。但是外科手术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包括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以及与心脏表面瘢痕相关的各种难治性心律失常等。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进展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微创而且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继发孔房间隔的外科治疗和同术期的处理。方法共手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67例,其中男24例,女43例,年龄1.5~64岁;中度以上肺动脉高爪32例。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采用直接缝合、心包或涤纶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合并畸形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1~15个月,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对有肺动脉高压增加手术危险者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右侧胸骨旁第4肋间切口长3~4cm,于膈神经上方切开心包并悬吊,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将输送导管(国产)插入右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入左心房,在经左胸壁或食道超声监视下,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调整左右侧伞盘夹紧封堵ASD,用保险绳做反复牵拉试验,确认封堵伞位置合适,再做一针贯穿右房壁和伞边缘的褥式缝合固定。结果67例成功封堵,手术时间38~95min,平均46min;术后住院3~8d。术后2~24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分流。2例封堵不成功术中转开胸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论在经胸壁超声监视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岳庆雄  刘佳  周瑜 《现代保健》2012,(10):87-89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继发孔型ASD患者术前均行TTE或TEE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封堵器型号,术中应用TTE或TEE引导监测封堵器的释放。根据引导方式,分为A组30例,使用TTE引导监测;B组22例,使用TEE引导监测。术后使用TTE随访。结果:A组29例在TTE引导下介入封堵治疗成功,1例因下腔静脉缘较薄未封堵成功,成功率96.67%;B组21例在TEE引导下介入封堵治疗成功,1例因ASD过大未封堵成功,成功率95.45%。A组TTE术前检查ASD直径3~27mm,实际用封堵器大小8~36mm,B组TEE术前检查ASD直径4~36mm,实际用封堵器大小8~40mm,A组ASD直径小于B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封堵器大小小于B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D直径与封堵器大小间相关性均较好。50例随访3~6个月以上,效果良好,均无并发症。结论:依靠TTE或TEE选择封堵器、术中引导监测ASD介入封堵治疗可以顺利完成。TTE及TEE是引导ASD介入封堵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降低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病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6例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需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结果 本组无外科手术死亡病例.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5/12),不相符率58.3%(7/12)(P>0.05).术后ASD直径平均(31.0±1.0)mm,较术前诊断的(26.0±2.3)mm增大(P<0.05).术后VSD直径平均(5.0±0.8)mm,与术前诊断的(4.0±0.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 3例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结论 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郭兰敏 《山东卫生》2006,(11):54-55
房间隔缺损(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心病的7%,10%,男女发牛率为1:2-3。ASD系在胚胎发育中,闲原发房间隔吸收过多或继发间隔发育不良,导致左右心房问异常沟通所致。病理解剖上分为继发孔型(Ⅱ型)、原发孔型(1型)及静脉窦型。本只介绍最常见的(占80%左右)继发孔型ASD。  相似文献   

19.
程云阁 《家庭医生》2008,(18):12-12
朋友的女儿贝贝前段时间被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朋友非常担心,不停地向我提出问题。我发现,虽然朋友自己也翻阅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但还是有很多弄不明白的地方。他问我的问题都有代表性,也都是病人和家属很关心的问题。在这里选几个和大家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20.
成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右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全组96例患者,男41例。女55例。均使用房间隔封堵器治疗。于封堵术前、术后1、6及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V1导联R波振幅,超声心动图右室横径、右室流出道直径、右房长径、室间隔矛盾运动(PsM)发生率、肺动脉收缩期峰压均较术前明显改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后1个月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上述指标与术后6个月时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D封堵术后及短期随访中。右心结构进行性改善,主要表现在右房长径、右室横径、右室流出道直径均进行性改善。右心室的高动力循环状态术后明显减轻。自术后6个月开始,右心保持了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