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53和MDM2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47例石蜡包埋胃癌组织制成组织阵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53和MDM2蛋白表达,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两个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对应分析.结果:p53与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0%(16/47)和42.5%(20/47).p53蛋白与MDM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2).结论:p53突变是胃癌发生发展中重要的一步,MDM2可能在胃癌的恶性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53的选择性剪接异构体与双微基因2(MDM2)、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N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两步法)方法检测p53的五种选择性剪接异构体和MDM2、PTEN在胃癌组织和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胃组织中均未检测到三种p53异构体p53γ、Δ133p53β、Δ133p53γ的mRNA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Δ133p53表达阳性率高,p53β表达阳性率低,MDM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低(P均<0.01)。Spearman’s相关性分析显示,Δ133p53和MDM2,p53β和PTEN在胃癌中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408,P=0.025;r=0.413,P=0.02);Δ133p53和PTEN,p53β和MDM2在胃癌中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67,P=0.009;r=-0.480,P=0.007)。结论Δ133p53、p53β通过调节p53活性,并以p53为中介,影响了PTEN-MDM2-p53网络环路中PTEN、MDM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DM2蛋白、p5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分析MDM2、p53的表达与肺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探讨p53 -MDM2通路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1例肺腺癌组织中PCNA、MDM2、p53的表达,同时通过TUNEL法检测肺腺癌细胞凋亡,对增殖和凋亡进行定量.结果 MDM2、p5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1.71% (13/41),53.66% (22/41);原发灶≥3.0 cm者,p53表达较高,MDM2较低.p53高表达与PCNA有关,与凋亡标记指数(AU)无关.MDM2的表达与PCNA和ALI无关.MDM2表达与突变型p53表达存在相关性(r=-0.54,P<0.05).结论 MDM2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是肺腺癌高度恶性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鼠双微粒体-2基因(MDM2)靶向小分子干扰RNA (siRNA)质粒,研究其对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MDM2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siRNA-MDM2 (siMDM2),建立裸鼠荷瘤模型,分别给予阴性对照质粒和siMDM2质粒处理.监测肿瘤生长变化,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DM2及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正态分布数据的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 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转染siMDM2-1和siMDM2-2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增长受到明显抑制,抑瘤率分别为60.6%和54.6%.RT-PCR和Westem blot结果示MDM2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下调,而p5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上调.与空白组比较,转染siMDM2-1和siMDM2-2组的MDM2mRNA表达分别下调62.8%和61.5%,MDM2蛋白表达分别下调60.7%和59.5%;p53 mRNA表达分别上调47.1%和45.6%,p53蛋白表达分别上调45.9%和4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5.099、47.860、17.676和235.770,P值均<0.01).结论 siRNA沉默MDM2基因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形成,可能与其在体内有效下调MDM2和上调p53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okemon蛋白与P14ARF-MDM2-p53通路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NSCLC患者为NSCLC组。同时,将癌旁正常支气管断端组织29例及肺炎组织25例分别作为支气管对照组和肺泡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中Pokemon、P14ARF、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及各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Pokemon、MDM2、p53蛋白在NSCLC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支气管对照组和肺泡对照组(P值均<0.01),P14ARF蛋白在NSCLC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支气管对照组和肺泡对照组(χ^2=25.39,P<0.01)。p53和MDM2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相关(P=0.02、0.03)。在NSCLC组中,Pokemon与P14AR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r=-0.58,P<0.05),P14ARF与MDM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r=-0.51,P<0.05),MDM2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86,P<0.05)。结论Pokemon通过P14ARF-MDM2-p53通路在NSCLC发病过程中发挥癌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pORF5质粒蛋白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与MDM2-p53通路的关系,为阐明沙眼衣原体致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ORF5质粒蛋白以不同时间的刺激TNF-α预处理的HeLa细胞,采用Hoechst 33342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53的表达水平以及鼠双微体2(MDM2)的磷酸化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MDM2在细胞内的定位;分别经MDM2抑制剂Nutlin3a预处理Hela细胞1 h,pORF5质粒蛋白刺激HeLa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分析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及MDM2磷酸化水平。结果 pORF5质粒蛋白能使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率降低29%;p53蛋白的表达与pORF5浓度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当pORF5浓度达10μg/mL时,p53的表达水平随pORF5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pORF5刺激Hela细胞8 h后p53表达开始下调,并且随时间的延长,p53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pORF5质粒蛋白刺激HeLa细胞15 min后,MDM2开始发生磷酸化反应,30 min达到峰值;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显示pORF5质粒蛋白可促进MDM2发生核转位;MDM2抑制剂Nutlin3a能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并能促进细胞凋亡,Nutlin3a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约11%(P0.05)。结论 pORF5质粒蛋白通过激活MDM2-p53通路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和降低Bax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肝炎病毒包括甲、乙、丙、丁、戊型等肝炎病毒 ,而研究最多的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p5 3是肿瘤抑制基因 ,编码p5 3蛋白直接诱导基因的表达并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肝炎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也作用于肝细胞 ,引起肝脏的损害。肝炎病毒与p5 3互相作用 ,导致肝细胞病变 ,特别是肿瘤的发生。一、p5 3的结构和功能p5 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 ,又称为基因组卫士 ,在DNA损害时 ,在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这种条件下 ,p5 3抑制细胞周期或诱导凋亡。p5 3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分为 4个区 ,其中 2个区最重要 :序列特异DNA结合区、氨…  相似文献   

8.
肿瘤抑制因子p21/waf1与肝炎病毒复制与表达的调节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0 引言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p21/wafl在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以及癌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肝炎病毒,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不仅引起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肝炎病毒感染靶细胞之后,在细胞内对于细胞正常的调节机制产生严重干扰,这是肝炎病毒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肝炎病毒蛋白对于p21/wafl的异常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肿瘤抑制基因p53过度表达及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重庆地区肝细胞癌 p53突变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 p53突变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一种敏感的 ARF 免疫组化和 PCR、银染 PCR-SSCP 方法检测本地区38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过度表达及点突变.结果 16例有P53蛋白过度表达(41.2%),7例有 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点突变(18.4%),2例249位密码子外第7外显子点突变.9例 p53基因有突变的肝癌中8例 P53蛋白阳性,两者符合率为88.9%.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和点突变与 HCC 分化和转移有关.本组 HCC p53基因突变率与该地区黄曲霉素(AFB1)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分布一致.结论该结果提示 p53基因突变与 AFB1和 HBV 等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其中 AFB1主要与 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特异型突变有关,而 HBV 可能在散发型突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p53蛋白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对肿瘤生物学行为以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影响。利用血清学指标检测60例HCC的HBV感染情况,采用抗生蛋白链霉素-过氧化酶法(S-P)检测癌组织中突变p53蛋白的表达。38例HBV感染HCC中突变p53蛋白的表达率为73.68%(28/38),22例非HBV感染表达率为45.45%(10/22),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在HCC中,HBV感染与肿瘤的Edmondson分级、AFP值增高、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以及转氨酶增高相关(P<0.05)。HBV的感染可能与p53基因的突变共同作用导致HCC的发生及发展。同时检测以上二种指标可以为认识HCC的生物学特性,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细胞之后,首先要借助肝细胞中的一些成分完成其复制和表达的生活周期,主要是肝细胞中的一些调节蛋白与这2种肝炎病毒调节基因序列之间的结合,并对于肝炎病毒的复制和表达过程进行调节,肝细胞中一些特有的调节蛋白在肝炎病毒的生活周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也是肝炎病毒相对嗜肝细胞特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同样,肝炎病毒的蛋白,或者通过与肝细胞蛋白之间的直接结合,或者通过与DNA的结合以及肝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影响肝细胞的基因表达类型和基因表达水平,或者改变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时空规律,影响肝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生长分化、信号转导、恶性转化等过程.这是HBV和HCV感染肝细胞之后引起慢性肝脏疾病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在成军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的领导下,建立了筛选肝炎病毒调节基因结合蛋白的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肝炎病毒蛋白、肝细胞蛋白的结合蛋白的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肝炎病毒蛋白反式调节肝细胞基因的抑制性消减杂交和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技术等,系统研究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有新的发现.本专题研究中所发表的这些重要文章,对于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肝炎病毒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对HepG2细胞泛素蛋白链接酶(MDM2)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和增殖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装载靶向MDM2基因小干扰RNA(siRNA)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此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株,以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组作对照;采用RT-PCR检测MDM2,p53,Bcl2和p21基因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转染siRNA MDM2后的HepG2细胞MDM2和Bcl2基因表达明显减低,而p53和p21基因表达被明显增强,与空白组比差异具有显著性。siRNA MDM2明显抑制了HepG2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同时使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但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组未出现基因的表达变化和增殖抑制及凋亡。结论 siRNA MDM2可明显抑制HepG2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减弱肿瘤细胞迁移力。可能与抑制MDM2,增强p53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郭洁  沈志祥  谭诗云 《山东医药》2003,43(10):12-1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3 6例正常结肠组织、 2 8例结肠腺瘤及 42例结肠癌组织中凋亡调控蛋白P53、 MDM2 、 P1 4 ARF三者的表达。P53和 MDM2 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 P <0 .0 5 ) ,P1 4 ARF在结肠腺瘤和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结肠组织 ( P<0 .0 5 )。P53和 MDM2 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 ( P >0 .0 5 ) ,而 P1 4 ARF在低分化及 C期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及 A期结肠癌 (P <0 .0 5 )。三者的相关分析提示 ,P53与 MDM2 之间为正相关 ( r =0 .63 3 9) ,与 P1 4 ARF之间为负相关 ( r =-0 .9169) ,MDM2 与 P1 4 ARF之间亦存在负相关 ,但相关不显著 ( r=- 0 .3 2 68)。认为 P53、 MDM2 和 P1 4 ARF在人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结肠癌的多种生物学行为有关 ,三者联检的协同表达可作为结肠癌辅助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1 P16INK4A-CDKs-RB和P19ARF-MDM2-P53的相互制约关系 鼠双微体(MDM2)基因,最初由Donna Geroge及其合作者在自发肿瘤鼠Balb/c3T3成纤维细胞系中鉴定出来. MDM2具有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穿梭的功能,人类的MDM2定位于染色体12q13-14,MDM2的(1)区内具有核定位(NLS)与核输出(NES)序列,利用其NLS序列与细胞核内的P53相结合,然后利用其NES信号,将P53运到胞浆,再通过其自身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使P53蛋白泛素化而降解.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TP53突变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大陆地区,约有50% HCC患者携带TP53突变,最常见的是黄曲霉毒素导致的R249S突变。MDM2和p14ARF是TP53通路的两个重要调节因子,近来研究显示MDM2扩增和p14ARF纯合性缺失/启动子甲基化也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有越来越多关于TP53通路改变在HCC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本文重点介绍了TP53通路分子遗传学改变(包括TP53突变、MDM2扩增和p14ARF纯合性缺失/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不同p53状态胃癌细胞对其p53蛋白表达、生长抑制率、细胞周期与凋亡率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3种不同p53状态胃癌细胞,即含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wild-type)、含突变型p53基因的细胞(mutant-type)、含空载质粒即p53基因缺失的细胞(vector-cell)。48 h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53蛋白在3种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测定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3种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rAd-p53感染3种胃癌细胞48 h后p53蛋白表达阳性,对照组p53基因缺失的胃癌细胞无表达,对照组含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和含突变型p53基因的细胞弱表达。rAd-p53对3种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而与细胞内在的p53状态无关。含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含突变型p53基因的细胞和p53基因缺失的细胞感染rAd-p53后诱导G2/M期阻滞与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2.5、3.6、3.2倍。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3种不同p53状态胃癌细胞改变细胞内在的p53状态,p53蛋白表达、生长抑制率、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均与细胞内在的p53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p15蛋白和MDM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良、恶性子宫内膜肿物组织中表达,研究其与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及三者在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提取各个实验组的单细胞悬液,利用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结合法,分别检测子宫系列病变组织p15、MDM2表达情况.结果 从子宫肌瘤到子宫内膜癌,p15的表达量有明显进行性增高(P<0.01).而p15过度表达时(FI>1.30)5年生存率很低.两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DM2的表达在子宫内膜样癌为48.28% 、非子宫内膜样癌为41.5%,都明显低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性刮宫标本的60.2%(P<0.01).结论 p15、MDM2蛋白表达异常可成为子宫内膜癌危险性评估、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和复发判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对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1,他引:5  
0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的一种,HBV DNA长度为3.2 kh,具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分别编码HBV的表面抗原蛋白,核心/e抗原,X蛋白以及HBV DNA的聚合酶。此外,HBV DN结构中还有4段启动子、2段增强子以及与HBV DNA复制过程密切相关的顺向重复序列1、2(DR1、DR2)等。感染肝细胞之后,HBV对于肝细胞的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不仅是HBV蛋白对于肝细胞中信号转导的影响,还包括肝细胞蛋白与HBV DNA调节序列的结合及其调节。但是,HBV蛋白对于肝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是HBV感染  相似文献   

19.
0 引言nur77又称为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基因B(nerve growth factor-induced gene B,NGFI-B),是一种细胞核孤生受体(orphan nuclear receptor)转录因子蛋白,在多种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引起的各种类型的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通过肝炎病毒蛋白对于细胞内正常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干扰,Nur77是肝炎病毒蛋白作用的靶分子之一. 肝炎病毒蛋白对于Nur77转录因子蛋白正常调节功能的干扰,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细胞之后,肝炎病毒蛋白的表达对与肝细胞中正常的信号转导通路产生显著的影响.肝炎病毒蛋白对于肝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势必影响肝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生长以及细胞的恶性转化等环节.因为这些细胞的基本的生命活动现象,都与细胞正常的信号转导有关.肝炎病毒蛋白对肝细胞信号调节的影响,一方面通过蛋白一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另一方面也通过对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而实现.因此,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肝炎病毒蛋白结合的蛋白基因进行研究,利用基因差异表达技术对肝炎病毒蛋白反式调节的靶基因进行筛选,阐明肝炎病毒蛋白表达时,能够上调和下调的靶基因类型,对于深入研究肝细胞获得肝炎病毒基因表达之后信号转导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在内科传染病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成军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的领导下,建立了筛选肝炎病毒调节基因结合蛋白的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肝炎病毒蛋白、肝细胞蛋白的结合蛋白的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肝炎病毒蛋白反式调节肝细胞基因的抑制性消减杂交和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技术等,系统研究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有新的发现.本专题研究中所发表的这些重要文章,对于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肝炎病毒对肝细胞正常信号转导的影响,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