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证气道通畅是抢救和复苏的最重要环节和最基本前提,危重症患者因治疗需要,往往早期即建立人工气道,因此人工气道的管理成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气道的管理,包括如何开放气道、人工气道的选择、气道的护理、并发症的防治等,是保证气道通畅和救治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华英 《现代保健》2012,(16):69-70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是抢救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有效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经鼻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等.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EICU 成功救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数百例,护理干预措施在人工气道的有效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合理、有效、积极的护理措施在保证有效的通气功能、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将笔者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越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0):153-154
在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首要环节,因此,人工气道的有效建立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人工气道既是保证气道开放、防止气道不通畅或被阻塞的主要措施,也是连接患者和呼吸机的唯一途径。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气道的护理工作对能否成功抢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在工作中的几点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ICU收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呼吸功能监测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人工氯道被广泛应用。因为维持呼吸道通畅是保证有足够通气和换气量的前提,是心肺复苏成功后生命支持的基础,也是维护重要器官功能的基本保障。临床上将经病人口或鼻腔进行气管插管或直接行气管切开置入导管的方法称为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为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因此,封人工气道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救治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晓红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234-1235
人工气道的目的 是改善通气、纠正缺氧;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气道通畅;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护气道,防止误吸.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气道护理的目的 主要是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因此,人工气道的有效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加强人工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护理措施,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研究进展和临床护理经验,从气囊的管理、保持人工气道通畅、人工气道感染的管理等方面来阐述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7.
朱惠洁 《医疗装备》2010,23(11):8-8
近年来随着无锡市人民医院的壮大,PICU收治的重症患儿也日益增多,部分重症患儿因治疗所需,必须早期建立人工气道,保证通畅的气道是抢救和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为了争分夺秒赢得病人抢救的黄金时机,气管插管则是实现这一保证的重要措施。PICU常用的插管方式为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这两种插管方式在PICU应用时各有利弊,现就两种插管方式在操作时间、留管时间及主要优缺点上作一下简单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呼吸机支持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需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32例病人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术中注意密切配合,术后加强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套管管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操作时间为9~20 min,最多1例术中出血20 ml,2例病人出现造口处少量皮下气肿,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用时短,创伤小,术后出血少,感染少,拔管后瘢痕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总结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3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等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结论: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损伤小、并发症少、出血量少、易止血等特点,可以作为危重痛并凝血障碍患者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气道评估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将166例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按是否行早期气道评估分为早期评估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因病情变化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时,由值班医生进行首次气管插管,并在插管前采用喉镜观察分级评估气道;早期评估组患者入急诊科时即由值班医生采用改良的Mallampati分级及甲颏距离测量进行早期气道评估。记录两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例数、气管插管时间、预估为困难气道的例数、预估为困难气道首次插管成功的例数、气管插管失败需行紧急气管造口的例数、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达转送的间隔时间、急诊科内死亡例数。结果两组气管插管时间、预估为困难气道率、气管插管失败需要行紧急气管造口置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评估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和预估为困难气道首次插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4%(59/85)比40.0%(32,80)、80.0%(28/35)比32.3%(10/31)],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达转送的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89.5±23.2)min比(110.4±48.2)min],急诊科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2%(7/85)比18.8%(1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早期对患者进行气道评估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提高急诊困难气道患者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稳定,及早达到安全转送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