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与低钠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亦红 《山东医药》2009,49(4):52-53
选择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8例,测定其血清钠含量变化。发现脑出血量〉30ml患者的低钠血症发生率高于出血量〈30ml者(P〈0.05),年龄〉60岁低钠血症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者(P〈0.01)。认为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低钠血症发生率与病情轻重、年龄大小有密切关系。对高龄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低钠血症的发生以减少内环境紊乱。  相似文献   

2.
2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探讨急性脑出血对心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20例入院急性脑出血患者常规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后,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8例心电图异常者中179例(95.21%)为重症患者,32例正常心电图患者中只有1例(3.12%)为中重型病人;188例心电图异常的201例次心电图异常中小脑出血(6.5%)、蛛网膜下腔出血(8.5%)的心电图异常显著少于壳核(35.3%)、丘脑(24.9%)、脑叶出血(19.9%)的心电图异常(x^2=6.65,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心电图异常者绝大部分为中、重症患者,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出血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4例脑血管病人(38例脑梗死,36例脑出血)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通过抗凝,标记,溶血加入PBS振荡上EPICS流式细胞仪直接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脑出血患者急性期(1W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不同损伤部位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为基底节区〉脑干〉额叶〉顶叶〉颞叶〉小脑〉枕叶,且出血量或梗死面积越大免疫功能下降越显著。结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存在严重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变性质(梗死或出血)不是决定性因素,而可能取决于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脑血管病人急性期提高其免疫功能对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耐信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士义 《山东医药》2005,45(19):67-68
2003年2月~2005年2月,我院应用耐信预防脑血管病发作后应激性溃疡,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脑血管病患者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43~78(57±3)岁。脑出血21例,其中基底节出血14例,丘脑3例,皮质下3例,脑干1例;脑梗死23例,梗死部位为基底节19例,皮质下3例,丘脑4例,其他2例。全部病例均于发病24~48h行颅脑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且病变面积较大和(或)靠近中线,全脑症状重,有较大可能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低钠血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SIADH )和脑耗盐综合征 (CSWS)。现就近 2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SIADH和CSWS作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 1 SIADH组 11例 ,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62~ 78岁 ,平均73 8± 4 2岁 ;经头颅CT诊断 ,脑出血 6例 ,脑梗死 5例。脑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 3例 ,丘脑 2例 ,脑干 1例。出血量 <3 0ml 2例 ,3 0~ 5 0ml 3例 ,>0ml 1例。脑梗死部位为基底节 2例 ,丘脑 2例 ,大面积脑叶梗死 1例 ,合并高血压 7例 ,糖尿病 2例 ,冠心病 2例。1 1 1 临床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血管病急性期常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其中低钠血症发生率为16.5%。据报道,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脑梗死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分别为35.5%、33.3%和5.3%。一旦发生低钠血症,病死率增高14.3%。随着血钠水平的降低,严重低钠血症患者会迅速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和癫痫发作。这些症状有时与进展性脑血管病相似,若不及时监测、鉴别和处理,将产生严重不良后果。过去认为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分布、相关因素及与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改变等其他微小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连续住院的10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磁共振研究。记录脑微出血的病灶数量、部位、有无腔隙性脑梗死灶、脑白质改变及其程度。依据有无脑微出血分为脑微出血组(62例)和无脑微出血组(44例)。结果脑微出血组患者病灶分布于皮质及皮质下(50.7%)、基底节及丘脑(34.1%)、脑干(9.0%)、小脑(6.2%);脑微出血组患者男性多,高血压及既往脑梗死发生率高(P<0.05);脑微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有腔隙性脑梗死(OR=7.188,P<0.001)及脑白质病变(OR=19.847,P<0.001)。结论脑微出血是严重的易于出血的脑微小血管病变,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微出血组(46例)和无脑微出血组(44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46例中,脑出血27例,发生脑微出血19例;脑梗死51例,发生脑微出血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2例,发生脑微出血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OR=8.853,95%CI=1.712~45.803,P=0.009)、入院收缩压(OR=1.716,95%CI=1.206~2.441,P=0.003)、腔隙性脑梗死分级(OR=7.745,95%CI=2.645~22.672,P=0.000)。结论脑出血、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入院收缩压、腔隙性脑梗死分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MB)患者后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将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CMB组38例和无CMB组71例,对其进行前瞻性研究,给予梯度回波T_2~*WI或磁敏感加权成像,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平均随访(9.5±3.7)个月。结果与无CMB组比较,CMB组脑梗死和脑出血两者兼有,单纯脑出血比例明显升高(7.9%vs 1.4%,P<0.05;10.5%vs 0,P<0.01)。CMB组共检出CMB 153个。在随访中,1 6例患者再发脑卒中,包括11例脑梗死,5例脑出血。5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例服用阿司匹林,2例接受抗凝治疗。CMB组有2例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与CMB部位相同。结论 CMB是脑微小血管病变特征之一;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后期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CMB对脑卒中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者抗凝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S)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按照是否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分为两组,其中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非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MS发生率、急性脑血管病与MS各指标的相关性及不同代谢紊乱程度患者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MS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MS患者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TG、TC、LDL、SBP、DBP与急性脑血管病呈正相关,HDL与急性脑血管病呈负相关;不同程度代谢紊乱患者间脑梗死和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与MS存在相关性,为了有效防治脑血管病,必须做好机体代谢控制,降低血压、血糖,控制体质量,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辉  刘绪宏  俞集会 《山东医药》2010,50(25):76-77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PLT)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6例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49例,其他脑梗死107例)和10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11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PLT显著降低,MPV、PDW显著增大(P均〈0.01),恢复期MPV、PDW仍显著增大(P〈0.01);与其他脑梗死者比较,大面积脑梗死者MPV、PDW显著增大(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PLT、MPV、PDW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脑血管病急性期PLT减少与其大量消耗有关,MPV、PDW增大提示脑血管病变程度严重,必须立即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正>脑心综合征(cardio-cerebral syndrome,CCS)是指在急性脑病中,特别是在脑卒中、急性颅脑外伤中,病变累及丘脑下部、脑干和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常伴有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改变[1]。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脑出血合并CCS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2]。2008年  相似文献   

13.
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死患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脑梗死部位与SMI的关系,并对SMI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146例既往无冠心病史的老年脑梗死患SMI的发生率、脑梗死部位与SMI的关系、脑梗死病情轻重与SMI的关系及SMI患的心电图演变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脑梗死患SMI的发生率为58.9%;脑干及丘脑部位的病变SMI的发生率最高,基底节区及皮层次之;80.2%的SMI患心电图的异常随着脑梗死病情的好转而完全恢复正常;发生SMI的老年脑梗死患预后差。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易伴发SMI,两互相影响病情和预后。对脑梗死患早期检出SMI,能改善脑梗死患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临床检测与预后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5例患有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成像和头颅 CT 确诊,并同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5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69例,异常率为65.7%。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57例,心电图异常36例(63.2%);脑出血患者48例,心电图异常33例(68.8%)。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 T 波改变、ST-T 改变、心律失常、QT 间期延长、明显 U 波、异常 Q 波等,且与病变部位有关。丘脑发生病变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发生病变的患者。在36例心电图正常患者中,死亡2例(5.6%);在69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死亡9例(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意识障碍患者68例,心电图异常33例(48.5%);存在意识障碍患者37例,心电图异常31例(83.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心电图异常率,并且异常类型较多。心电图变化可作为初步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液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NO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分别测定25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和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入院3d内的NO含量。结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病人血液NO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液NO含量又较脑梗死病人高(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存在高水平的血液NO含量,脑血管病人NO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NO可能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施俊峰  任占云 《山东医药》2010,50(41):101-101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l)作为中枢神经损伤后修复的药物用于急性脑梗死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病已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GMl用于急性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发生率、类型、有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防止误诊。方法除外引起癫痫的其他脑部和代谢障碍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多发性脑梗塞后,每例均经头部CT、MRI或DSA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观察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54例,首发癫痫表现的发生率为3.04%(321054),各病种发生率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06%(562),脑出血2.46%(11445),脑梗塞2.43%(16547)(其中脑栓塞1.05%,脑血栓形成1.38%,)。癫痫发作的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部为全身性发作,脑出血和脑梗塞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病变大小有关。脑出血和脑梗塞合并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死亡率可能较高。结论:首发癫痫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为3.04%,发生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高。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和病变大小有关,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为多。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出血268例脑心综合征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学东  唐小凤  王波  魏东 《心脏杂志》2006,18(3):351-353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8例脑出血的患者按出血部位分为3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急性期查血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对68例条件允许基底节出血的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动态监测。结果脑出血患者出血早期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vs17%,P<0.05),脑干和丘脑出血心电图异常率(81%)显著高于基底节出血(41%)和脑叶出血(35%,均P<0.05)。动态观察表明,3 d内心肌酶谱最高,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脑出血患者出血早期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心电图异常率显著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出血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山东医药》2011,51(43):76-7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2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部位、出血量等指标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结果本组58例(20.86%)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单纯基底节脑出血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及丘脑、脑叶、脑干出血者,脑出血量〉30ml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出血量≤30ml者;并上消化道出血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无上消化道出血者(P〈0.05、0.01)。结论出血破入脑室或位于丘脑、脑干及出血量〉30ml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可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使用替罗非班是否可减少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40例脑梗死溶栓后低出血风险的患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51例静脉溶栓后使用替罗非班为暴露组,89例静脉溶栓后未使用替罗非班为非暴露组。比较2组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早期症状改善率、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发病90d预后的差异。结果:暴露组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暴露组(P=0.011),早期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P<0.001),2组患者出血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暴露组90d预后显著好于非暴露组(P=0.037)。结论:对于溶栓后低出血风险脑梗死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可减少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能促进早期症状恢复并改善长期预后,不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