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按诊是指医生用双手按摸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来测知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积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进行诊断的方法。古代医家在切脉的同时,也采用按诊来诊断疾病。按诊时病人宜平卧,医生站在病人右侧,通过轻手循抚、中手寻扪、重手按压等不同手法,对患者进行诊察,此三种手法犹如诊脉的浮中沉。2、按诊的第一项是按肌肤,包括按尺肤和按肌表。尺肤是指从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可通过诊察此处皮肤的缓急、滑涩、寒热情况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内经》中把这种按尺肤的诊断方法叫作“诊尺”。3、按肌表首先是根据肌表冷暖,诊察病人的寒热,…  相似文献   

2.
1.切诊包括“脉诊”与“按诊”。脉诊是指医者用手指触按病人一定部位的浅表动脉,据脉搏跳动情况,对所患疾病进行诊断,是中医学的一种独特诊法,玄奥而神秘。2.按诊是医生用双手按摸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来测知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积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以诊断疾病的方法。6.寸口诊脉、分寸、关、尺三部,据《难经》之说,左手寸、关、尺三部所主脏腑为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右手寸、关、尺三部所主脏腑为肺、大肠/脾、胃/肾、命门。3.古代医家对脉诊颇为重视,但也指出脉诊有一定的局限性,需配合望、闻、问三诊,做到“四诊合参”,才能…  相似文献   

3.
1脉诊概说1.1诊脉方法1.1.1布指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1.1.2运指①举法:指医生的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又称为"浮取"。②按法:指医生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又称为"沉取"。  相似文献   

4.
诊脉,这是中医特有的一种诊病手段。《内经》谓“按其脉,知其病”、“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后世医家都将脉诊做为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把诊脉做为中医的代名词,所谓“大方脉医生”、“小方脉医生”。自《难经》首创“独取寸口”诊脉法以来,历代医家对脉诊也多有创见。仅据《中国医籍提要》载自晋·王叔和《脉经》始,至清·周学海的《脉简补义》止,仅脉学专著就有16部之多。可见,前人对脉诊的重视。但由于“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历代医家对脉诊的认识也多有不同。现就个人的学习体会,试对脉诊略做探析。  相似文献   

5.
诊脉,这是中医特有的一种诊病手段。《内经》谓“按其脉,知其病”、“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后世医家都将脉诊做为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把诊脉做为中医的代名词,所谓“大方脉医生”、“小方脉医生”。自《难经》首创“独取寸口”诊脉法以来,历代医家对脉诊也多有创见。仅据《中国医籍提要》载自晋·王叔和《脉经》始,至清·周学海的《脉简补义》止,仅脉学专著就有16部之多。可见,前人对脉诊的重视。但由于“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历代医家对脉诊的认识也多有不同。现就个人的学习体会,试对脉诊略做探析。  相似文献   

6.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标志性诊法,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预后的重要依据。自古脉诊研究著作甚多,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之叹。清代旴江医家黄宫绣是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学识渊博,精通医理,通晓各家,熟谙岐黄,尤善脉学,著脉学专著《脉理求真》,主张治病必先明脉理、识药性,提出“持脉之道,贵在活泼”的诊脉原则。围绕黄宫绣主张诊脉应灵活变通这一思想对黄氏脉学进行了探讨,在对黄宫绣其人、其书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以文献研究法对其著作中关于脉诊的部分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系统地从诊脉部位、胃气的判别、脉象主病3个方面分析了黄宫绣的“活泼”脉法,从而阐释了黄氏脉诊主张诊脉部位的多样性,判别胃气的灵活性与脉象主病的机动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黄宫绣在诊脉部位上提倡以临床实际为准,对脉诊中胃气有无的判断,认为既不能固守《脉经》以关脉候胃气的主张,也不能固守时令生克,而应以脉象的和缓从容为依据;在临床运用中应将脉象进行分类归纳,注重相兼脉象及独见脉,脉真从脉,症真从症,不宜拘泥;在重视脉诊的同时强调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7.
切脉趣谈     
诊察疾病的“拿手好戏” 切脉,也称脉诊、把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更是中医通过扪脉象了解病情变化的“拿手好戏”。在电视连续剧《神医喜来乐》里,就连深闺小姐未婚先孕,也躲不过喜来乐及其徒弟“按三指”之发现。祖国医学认为,人的脉象因随心脏搏动而产生,与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与否和气血的  相似文献   

8.
寸口脉脏腑配位的创立是在天、地、人三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脏腑在人体所在位置及寸口诊脉部位的上下对应原则,结合部位阴阳属性的划分及同气相求的归类方法,推演而形成的诊察脏腑病证的诊断方法.该诊脉方法的产生,主要依赖于模式推演,其实践基础尚待进一步考证.研究寸口脉脏腑配位的推演方法,不仅对于中医临床诊断,而且对于脉诊的客观化研究,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常规诊察方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在保持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较以往教材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笔者在脉诊的教学中体会,尚有以下几处内容值得商榷,以确保学生对脉诊理解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晓倪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5,12(4):16-16
1 胸胁脘腹是脏腑所在,先知其部位所属,问病人所苦,便知病在何处。询问胸部的异常感觉,主要可以了解心肺的病变;问胁部可以了解肝胆及其经脉的病变;问胄部主要可以诊察胄腑疾病的寒热虚实;问腹部可以诊察脾、肠、膀胱、胞宫及太阴、厥阴、冲任等经脉的病变。  相似文献   

11.
我们去医院,常可看到中医师将食、中、无名三指按在病人手腕处诊脉,民间也有戏言谓中医的三根手指如探照灯一般,能把病情探清.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异常脉的记载,有反关脉和斜飞脉两种。笔者在临床切诊中发现另有三种异常脉,认为值得引起注意,故介绍如下,供参考。1.不全反关脉。脉管在尺部以上分为两支,一支位于正常部位,另一支斜向腕后成为反关脉,而位于正常部位的一支比较细(示意图一)。多为一侧,偶有双侧者。在这种异常  相似文献   

13.
切脉趣谈     
中医看病,免不了要先摸摸患者手腕部的脉搏,俗称切脉,亦称脉诊,切诊。切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医辨证的“拿手好戏”。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按三指”,常能相当准确地判断患者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  相似文献   

14.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寸口脉法一枝独秀。该脉法始见于《黄帝内经》,后《难经》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现代解剖学证实,寸口脉为桡动脉的一段,绝大多数人皆可按中医言明之寸口位置触及桡动脉的搏动,并按照掌后高骨即桡骨茎突定位寸、关、尺,但也有桡动脉畸形如反关脉、斜飞脉、双管脉等。试从解剖入手,分析寸口脉的生理性解剖位置变异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壮医的脉诊是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而逐步发展形成的,它独具特色,且具有实用价值,广泛被壮医所应用,从而成为壮医临床上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壮医脉诊与中医脉诊既各有特点,又有一定的联系。1壮医脉诊与中医脉诊诊脉部位的比较古代壮医主要有两种诊脉方法。一种是流传于柳州、河池地区一带壮族民间的三指四肢脉诊法,在手臂、胭窝等部位的支脉候脏腑的病变,前臂中部候头、心、心包,前臂内侧候咽喉,前臂外侧候颈胸;下肢腘窝外侧候腰、肾、腿,下肢腘窝内侧候小肠、膀胱、睾丸,下肢腘窝中部候胃、大肠。另一种是流传于左、右江地区的单指脉诊法,脉…  相似文献   

16.
脉诊,又称切脉,我们平常又叫“摸脉”。它是医生用手指切按病人寸口即掌侧桡骨动脉的部位,以了解病情变化的中医特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难经》脉之"轻重" "浮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难经>中自一难至二十难,对脉诊方法的发挥颇有成就,其中对于脉之"轻重"、"浮沉"论述甚详,为后世脉诊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仅就浮沉诊法,平脉、病脉之浮沉及后世发挥等有关内容阐述如下: 1 以轻重知浮沉 <难经*五难>提出:"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难经评注>曰:"脉有轻重,诊脉下指之轻重非言脉之轻重."可见,这里的"轻重"所指的是切脉指力的不同,也即诊脉的指法之一.而"浮沉"指的是脉搏呈现部位深浅的不同,是对脉位的概括,如十八难说:"浮者,脉在肉上行."又如四难所说:"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等,都说明了这一点.那么究竟"轻重"、"浮沉"关系如何呢?根据上述内容,参与四难所云:"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可以认为,所谓"浮",其指力包括"三菽之重"和"六菽之重";而"沉"的指力即应包括"十二菽之重"及"按之至骨"2种;所谓"脉在中"者指的是"九菽之重".因此,"轻重"是探求"浮沉"的方法,"浮沉"是"轻重"的诊察结果.可以看出,<难经>中浮、沉是相对概念,实际上概括了5种不同深浅脉位的脉象.  相似文献   

18.
晓倪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4,11(10):16-16
,.上气是指肺气不得宣散,上逆于候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的表现。 2.短气指呼吸气急而短,不蔑以是,难J-x挤粥,,从喘而不抬肩,喉中无痰鸣声。多由肺气不足或痰饮阻肺所致。3.少气又称气微,指呼吸微弱,短赤声低,虚虚怜4.呢逆(哆):此由胃气上逆,从咽部冲出,发出一恰,多因诸虚不足,是身体虚弱的表现。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可据呢声的长短、高低和间歇时间不同,以诊察疾病之寒热虚实。 5.新病闻呢,其声有力,多属寒邢或热邢客于胃;久病闻呢.声低气恰,为胃绝之韭。新病闻呢,连续有声,音亢而短,多属实热;呢声丁氏沉而长,音弱无为。良久一声。多属虚…  相似文献   

19.
<内经>非常重视脉诊在针灸中的作用,因为脉诊是诊察患者的病位,确定疾病的性质,了解患者体内脏腑气血盛衰活动情况,从而获得辨证依据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针灸临床工作中,脉诊是针灸医生获得正确辨证、立法、处方配穴和确定针刺手法的必要条件.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特别强调"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一样,如果在针灸临床中忽视诊脉,或诊脉不认真,那辨证、立法、处方配穴和相应的针刺手法就有可能不正确,甚至与真实脉象所反应的病证性质相反,以致犯"虚虚实实"的错误,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20.
脉诊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徵象之一,三指诊脉几乎成为中医学的标帜.它属于中医诊断方法"四诊"之一,虽说是居于四诊之末,但应当说是最重要的,从诊察方法上讲,它是唯一直接接触到病人人体的技术,从起源发展上讲它与中医学的历史几乎一样的悠久,它既反映了中医理论特点又是中医理论用于临床实践的一项具体方法,是中医医师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