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诸葛启钏  钟鸣 《浙江医学》2000,22(4):225-226
岩尖斜坡区脑膜瘤通常指位于上2/3斜坡和内听道以内岩骨嵴的脑膜瘤 ,由于位置深 ,周围神经和血管结构复杂 ,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 ;七十年代手术死亡率高达50% ,手术全切除率极低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于80% [1]。随着神经放射和颅底显微外科的发展 ,肿瘤全切除率提高到43%~86.7% ,手术死亡率下降到0~9%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在39%~57% [2 ,3]。笔者1996年12月~1998年5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岩尖斜坡脑膜瘤8例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男5例 ,女3例 ;年龄48~61岁 ,平均53岁。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2.
岩斜坡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徐松柏 《吉林医学》2007,28(9):1059-1061
岩斜坡脑膜瘤通常是指起源于斜坡上2/3和起于岩骨斜坡连接处的三叉神经内侧的脑膜瘤[1].由于其位置深在,周围神经和血管结构复杂,使得其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危险大.据报道,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于50%[1,2].并且由于该肿瘤临床少见,只约占后颅窝脑膜瘤的5%~8%[2],使得神经外科医师对治疗此病的经验不足,导致对岩斜坡脑膜瘤的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随着神经放射学和颅底显微外科学的发展,目前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已由挽救患者的生命到保留重要神经功能的方向发展.即最大限度的减少脑干及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这对神经外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对岩斜坡区脑膜瘤的显微治疗中有关的显微解剖、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等进行综述性分析,旨在为指导岩斜坡区脑膜瘤的治疗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科1997年8月~2006年3月经显微切除19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岩骨乙状窦前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3种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63.2%),5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娴熟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坡区脑膜瘤的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岩尖斜坡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1例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Ⅰ型5例,主要向中颅窝生长(包括海绵窦);Ⅱ型4例,主要向后颅窝生长;Ⅲ型12例,骑跨岩骨分别向中、后颅窝生长。额颞开颅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肿瘤5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肿瘤4例,乙状窦前入路10例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Ⅰ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Ⅱ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Ⅲ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结论:Ⅰ、Ⅱ型多数能全切除,术后效果良好;若Ⅰ型岩斜坡脑膜瘤侵犯海绵窦则难以全切除,术后容易并发动眼神经损伤。Ⅲ型岩斜坡脑膜瘤全切除非常困难,乙状窦前入路是Ⅲ型岩斜坡脑膜瘤最佳的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肿瘤(脑膜瘤、胶质瘤)的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我院2006-01~2013-01间共收治颅内肿瘤患者18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此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率95.3%,平均输血量(286±180)ml,恢复良好率98.3%。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术后病残率。  相似文献   

6.
许成杰 《当代医学》2010,16(19):114-115
目的分析总结听神经瘤的特点,改进治疗方法,提高面神经保留率,预防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对98例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听神经瘤全切除率68%,次全切除率32%,面神经保留率59%,并发颅内感染2例,死亡1例,死亡率1%。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听神经瘤有效和安全的方法,熟练手术技巧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和保护颅神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黄常坚  岑远光 《海南医学》2012,23(13):65-68
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切除方法、手术要点、并发症的预防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的蝶骨嵴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全切23例(SimpsonⅠ~Ⅱ级)占74.2%,8例大部分切除(SimpsonⅢ~Ⅳ级)占25.8%。并发症发生率为19.4%,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重要神经组织的关系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熟悉术区显微解剖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蝶骨嵴脑膜瘤全切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丘脑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丘脑胶质瘤患者146例,其中76例行神经导航系统下丘脑胶质瘤显微外科切除术(观察组),70例行常规手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部分切除率分别为72.4%(55/76)、23.7%(18/76)和3.9%(3/76),对照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部分切除率分别为30.0%(21/70)、54.3%(38/70)和15.7%(11/70),观察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肿瘤次全切除率和部分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4%(17/76)和55.7%(39/7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丘脑胶质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少,肿瘤全切除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邱乃锡  许作奎 《广东医学》2006,27(2):243-244
目的 总结岩斜坡区胆脂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8例岩斜坡区胆脂瘤患者均采取全麻下枕下乙状窭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其中有6例术中采用内镜辅助。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1例,13例出现颅神经一过性受损症状,均于3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是岩斜坡区胆脂瘤全切除的保证,神经内镜辅助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迟秀梅  周晶 《吉林医学》2010,31(2):268-269
<正>颅底中央区脑膜瘤是指基底起源于蝶骨嵴内侧1/3部分、鞍结节、前床突、鞍隔、鞍背、海绵窦、岩骨尖部、斜坡等位于颅底中心部位的脑膜瘤[1]。由于肿瘤位置深在,周围结构复杂,患者的死亡率高、手术后并发症多。我科自2006年6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大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入路及切除方式,对我科近10年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2例大型内侧型蝶骨嵴膜瘤进行回顾研究。结果:全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1例死亡。提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只要选择合适手术入路,熟练肿瘤切除技巧,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包裹大动脉的颅底中央区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对包裹重要脑动脉的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颧弓入路手术治疗 9例颅底中央区巨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 ,肿瘤位于前床突、鞍结节、鞍隔、海绵窦区、岩骨尖及斜坡等广泛区域并完全包裹 1支以上的脑动脉。结果  6例脑膜瘤获得了全切除 ,3例脑膜瘤获得次全切除 ,1例的精神症状及记忆力减退症状加重 ,2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 ,无手术死亡 ;随访 12月至 8年 ,1例术后 4 1月肿瘤复发。结论 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显微外科技术应用 ,大多数颅底中央区包裹重要脑动脉的巨大脑膜瘤可以获得成功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颅窝脑膜瘤的诊断要点、手术入路及术中注意事项等。 方法 回顾性分析 手术治疗的42例后颅窝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9例,近全切22例,部分切除 11例,术后行r-刀治疗25例,术后神经症状改善27例,无改善8例,加重及出现新的颅神经障碍3例,死亡3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有5例肿瘤复发。结论 后颅窝脑膜瘤全切除率偏低,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根据肿瘤不同位置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后颅窝; 脑膜瘤 ;显微外科  相似文献   

14.
梁超 《重庆医学》2012,41(30):3223-3225
岩斜区位于颞骨岩部背面与枕骨斜坡部的岩斜裂汇合处,从岩骨尖至颈静脉孔。内侧至斜坡中线,外侧至第Ⅴ、Ⅶ和Ⅷ脑神经,上缘为鞍背,下缘为颈静脉孔水平;下方为枕骨大孔区[1]。岩斜区脑膜瘤由于位置深,毗邻重要解剖结构,很难实现肿瘤全切除,且有较高的术后致残率,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岩斜区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7例病例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方法 和术后治疗。结果: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除1例术后遗留动眼神经麻痹外,其余病例的颅神经损伤均在半年后基本恢复。结论:岩斜区巨大神经纤维瘤采用经颞下岩骨入路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其它入路,掌握颅底解剖知识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07例颅内脑膜瘤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07例脑膜瘤,借助于显微外科技术,提高了手术全切除率,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良性脑膜瘤的术后复发率仅为6.38%。对于难以全切除的重要功能区的肿瘤以保全脑功能为主,术后定期复查,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在颅底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8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根据肿瘤所在部位采用一侧或双侧额部入路,改良翼点入路,耳后岩骨小脑幕入路等手术途径分析予以切除,术中应用Diomed60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并结合显微外科技术,结果 全切14例,次全切4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施行颅底脑膜瘤手术提高了肿瘤全切率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切除方法、手术要点、并发症的预防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1例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的蝶骨嵴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全切23例(Simpson Ⅰ~Ⅱ级)占74.2%,8例大部分切除(SimpsonⅢ~Ⅳ级)占25.8%.并发症发生率为19.4%,无死亡病例.结论 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重要神经组织的关系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熟悉术区显微解剖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蝶骨嵴脑膜瘤全切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0 引言 脑膜瘤为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大脑镰旁脑膜瘤发病率占脑膜瘤的11%,居脑膜瘤发病率的第3位[1]. 由于其位置特殊,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膜瘤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07例脑膜瘤,借助于显微外科技术,提高了手术全切除率,减少对脑沮织的损伤。良性脑膜瘤的术后复发卒仅为6.38%。对于难以全切除的重要功能区的肿瘤以保全脑动能为主,术后定期复查,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