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史报告住院医师 患者男性,34岁。外院肠道术后1月余,因腹壁流出肠液20d而转入我院。1995年6月,患者在当地医院以“胃溃疡”行毕式胃大部切除术。1个月后又因“急性绞窄性肠梗阻、中毒性休克”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腹腔内有脓血性积液约800ml,空肠与横结肠间有一束带压迫,全小肠顺时针扭转360°,颜色暗红。经复位、小肠切开减压后其血运明显改善,仅有约6cm长小肠血运恢复欠佳,将该段肠切除行端端吻合术。术后出现持续高热、腹胀、黄疸、肝肿大,第4天仍未排气、排便。经口服大黄液后,解出暗红粘液样稀便10余次,持续3d。术后第19天,自右下腹…  相似文献   

2.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19岁,学生,住院号408094,患者于1983年4月不明原因解红色稀便,未治疗自行缓解。1984年4月19日感到腹部不适,肠鸣,21日凌晨解红色水样便,便后昏倒在地,10分钟后清醒。于当地医院治疗期中,血便持续3周,共输血1200ml。住院期间作胃肠钡餐及钡盐灌肠照片等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此次入院前1周,腹部陷痛,次日大便红褐色,2次/日,量多,同时感乏力、心慌、头昏、眼花,面色苍白,无恶心及呕吐,饮食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病例一:患者,男性,50岁,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而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1月出现无明显诱因脐周腹痛伴恶心。往当地卫生院就诊考虑肠粘连,予以抗炎、复方承气口服治疗,腹痛逐渐加重1周后明显腹胀,腹痛剧烈难忍,伴发热(体温38℃),稀血便,而来就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方法:运用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0例患者,随访0.5年~5年,观察其疗效.结果:20例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平均排便1次/d~3次/d,大便成形,恢复排便感觉时间6d~70d,排便功能基本与正常人相同者占40%;能完全控制干便但不能很好控制稀便者占55%;不能很好控制干稀便,便次每日多于6次者占5%.术后随访0.5年~5年,排便总控制优良率达90%以上.结论:该术式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理想术式,临床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5.
杨正安  陆宏伟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02-1603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及补钾时机。方法:观察了694例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血清钾离子的变化,其中315例患者手术后48h内未补钾,仅对其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对315例患者手术后24h开始补钾;64例患者腹部外科手术中输血量超过400ml,手术后48h内未补钾。结果:除术中输血量超过400ml者外,其余患者术后24h血钾浓度均低于手术前,未补钾者术后48h血钾浓度便低于正常。术后24h开始补钾者和术中输血量超过400ml者,血清钾离子浓度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除术中输血量超过400ml者外,其余腹部外科手术后24h就应该补钾。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患者,女,26岁,教师,因肛门流液8个月,伴腹痛、血便、消瘦4个月,于1984年3月11日入我院。患者自1983年8月起从肛门流出淡黄色液体,不能自控,每日数次。10月中旬感下腹部间歇性胀痛,大便带血,色鲜红,与大便不混,且渐渐转变为绛红色稀便,每日3~4次,每次约100ml。便前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并发反复消化道大出血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观将我们临床护理2例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观察 (一)及早发现消化道出血 2例患者均无溃疡病史,其中一例在治疗(降压、抗炎、脱水、激素)过程中因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深而及时进行手术,木中清除血液50ml,术后第6天始解柏油样便,第7天解暗红色血便,反复量多,每日均便血在600ml以上,持续共9天。另一例入院后保守治疗,于入院后第10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件,31岁。因间断血便四周。加重三天,于1995年1月19日入院。患者自94年12月24日起无明显诱因解淡红色血便约200ML,呈稀水便。3小时后再次解血便200ML。在我院门诊查大便OB为(-)~( ),胃镜及纤维结镜镜均未发现异常。在入院前三天无明显诱因再次血便,查胃镜未见异常,予甲氰咪呱,立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8岁。因发热后上腹部疼痛3 d,黑便1 d入院。患者于3 d前自觉发热,体温最高达39.8℃,伴四肢肌肉酸痛,口服尼美舒利退热,1 d内共服0.3 g(50 mg/袋),退热明显,之后出现上腹部阵发性隐痛,进食后加重,次日出现排黑色成形便,量约100 g,入院当日再次排黑色稀便1次,约100g。入院后第2d排1次暗红色血便40ml。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 谭某,男,29岁,广西籍。因腹痛、腹泻10月,反复加重伴发热、血便4月,于1981年4月24日入院。 患者于1980年6月开始出现脐部隐痛,腹泻,稀糊状便,有少量粘液,每天3~7次,伴里急后重、下坠感。某院按“肠炎”治疗稍好转,此后常反复。12月初腹痛腹泻加重,12月18日突然解暗红和鲜红色血便,每次约50g,共7~8次。经治疗后,血便  相似文献   

11.
地奥司明片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片治疗混合痔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术前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手术后第1天开始连服安慰剂片;研究组30例患者在术前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手术后第1天开始连服地奥司明片。每天记录患者肛门水肿、疼痛、残便感、瘙痒、渗血、伤口愈合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肛门水肿、疼痛、瘙痒、渗血、伤口愈合总得分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奥司明片可以有效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渗血、疼痛、瘙痒、残便感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可作为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良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颅脑肿瘤手术中联合使用血液稀释法和控制性减压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颅脑肿瘤手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对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液稀释法和控制性减压法对其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平均失血量和平均输血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失血量和平均输血量分别为580±100 ml和270±65ml,对照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失血量和平均输血量分别为1368±130ml和850±92ml。治疗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失血量和平均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颅脑肿瘤手术中联合使用血液稀释法和控制性减压法可以在不影响患者正常血流动力的基础上,显著减少其手术中的失血量和输血量。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康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 picryl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2%TNBS的50%乙醇溶液一次性灌肠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康51.2、25.6、12.8g/kg三个不同剂量灌胃治疗两周,通过观察小鼠体重变化、死亡率、是否有稀便、血便及血便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以及结肠病理学改变,检测结肠康对TNB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增加明显减少、死亡率高、稀便/血便的潜伏期短和持续时间长以及结肠炎性改变;三个剂量结肠康不同程度地使小鼠的体重减轻、死亡率增加、稀便/血便潜伏期缩短和持续时间延长以及结肠的炎性病理改变得到改善。结论:结肠康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血回输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和护理对策。方法骨科手术患者63例,施行手术时应用京精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血液,经处理后形成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及随访。结果63例患者,术中回输血量500~1800 ml,平均650 ml;所有患者均无输血反应,无过敏、溶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和尿常规结果正常。均不需输入异体血。结论骨科手术中应用洗涤式自体血回输效果好、安全,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肖天保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结直肠癌工作,在中医防治直肠癌术后出现排便异常如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便质稀等方面有着丰富临床经验,认为直肠癌多因脾胃虚弱、湿毒蕴结及先天禀赋不足导致,术后放化疗多为寒凉之毒,且术后多伤及正气,正气不足则迁延不愈,脾胃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致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便质稀等。治疗上谨守病机,抓住后天之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健脾扶正化湿,或兼以驱邪,达到减少排便次数、降低便意感及实大便(促使大便成形)的目的,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54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接受输血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24人)与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对照组只输入异体血。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异体输血量,术后血常规值及输血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输入自体血732 ml,共计17 568 ml,对照组患者平均输入异体血313 ml,共计9 400 ml;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小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人产生输血过敏症状。结论应用自体血回输能有效地减少自体血丢失和异体血的输入量。自体血回输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建林  毛卫华  鲍灵发 《浙江医学》2004,26(10):723-725
目的观察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转流前经上腔静脉取血预存,术后预存血回输对患者术中转流、术后用血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6例体重大于30kg法洛四联症及82例体重大于50kg非紫绀型心脏病患者,随机(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实验组78例,在CPB转流前经上腔静脉取血预存500~1500 ml[平均(800±150.0)ml];对照组70例,CPB转流前不取血.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CPB中红细胞压积(HCT)、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术后应用库血量、血红蛋白尿发生率及胸腔引流液量(以下称胸引量).结果患者CPB中HCT实验组0.22~0.26(平均0.236±0.022),对照组0.25~0.35(平均0.280±0.036),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SaO2 73%~88%.CPB后实验组发生血红蛋白尿6例,对照组14例,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需输库血;对照组输库血300~1000ml[平均(540 90.0)ml].术后24 h胸引量实验组160~420ml[平均(258±72.0)ml]、对照组250~650ml[平均(410±85.0)ml](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患者CPB转流前经上腔静脉取血500~1500ml不影响CPB的灌注效果,可明显减少术后应用库血量.  相似文献   

18.
王从和 《吉林医学》2013,34(1):42-4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对自发性血胸、血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自发性血胸(SH)、血气胸(SH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给予电视胸腔镜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随访至今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未见复发病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13.4±29.8)ml、手术时间(82.1±16.7)min、术后胸腔引流量(167.7±23.7)ml、胸腔引流时间(2.7±0.9)d、住院时间(8.3±1.8)d等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1.5±32.3)ml、(109.7±18.4)min、(276.3±25.4)ml、(5.2±1.1)d、(13.7±2.1)d,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SH、SHP,疗效可靠,同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院近年来采用纤维结肠镜紧急诊治2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4~68岁.临床症状:大量血便,一次便血量500~1 000ml左右,伴有头晕、心悸、血压下降等症状共5例;中量血便,一次血便200~500 ml左右,共13例;粘液血便8例;果酱样大便2例.其中5例患者因大量便血而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经输血400~1 600 ml左右及止血补液等治疗24 h后仍不缓解继续便血,故采取床边结肠镜紧急检查而明确诊断.其余病例均为便血24~48 h之内行结肠镜紧急检查而确诊,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43-1344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采用Selinger,s技术进行选择性子宫供血动脉插管栓塞术,术后2448h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栓塞及清宫术。栓塞术后B超提示子宫血流较术前明显减少,清宫术中出血548h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栓塞及清宫术。栓塞术后B超提示子宫血流较术前明显减少,清宫术中出血520ml,术后3020ml,术后3050d患者恢复正常月经。结论:选择性子宫供血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