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及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以膝关节支具外固定。结果手术时间40~67 min,平均48 min。12例均随访12~1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腘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Lysholm膝节功能评分(93.6±4.7)分。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空心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近期效果。方法:采用膝后正中切口,经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分开腓肠肌入路,复位后行空心螺钉固定。结果:本组获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骨折均得到复位,术后3~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前后稳定恢复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膝关节后侧切口应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可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9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6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者4例。结果随访7~18个月,平均13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治疗效果以随访患者伤肢局部功能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价标准,优:30例,良:5例,无差者。所有骨折在愈合过程中无移位现象发生,功能均不少于正常肢体的90%,全部患者术后伤口无感染,亦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发生。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25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5例,前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2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优3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无关节感染、骨折块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后交叉韧带损伤,撕脱的骨块一旦移位,非手术治疗一般难以复位,且易发生骨不愈合[1]。因此对有移位的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应尽早手术复位内固定进行修复,以达到交叉韧带重建中的解剖重建和等长重建,达到骨-骨愈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2]。为了更好的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后,在ACL重建定位器引导下,在胫骨结节内侧由关节外向关节内骨折床边缘钻取两个骨隧道,使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结果:本组病人均得到随访,时间4个月至2年,术后3个月,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无膝关节不稳现象。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平均96.5分,Lachman实验及前抽屉实验均为阴性,15例屈伸活动无受限,1例存在活动受限。结论:关节镜下使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不需要取出固定物等优点,可有效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膝后又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10月间共收治的27例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用可吸收螺钉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均获得随防,时间8个月~2年,平均1.5年,优15例、良7例、可5例、差0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为临床满意疗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23例,收到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23例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9~58岁,平均(30.1±2.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0例,摔伤10例,扭伤3例。全部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12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手术时间为伤后8h~3天。术前均予行膝关节正侧位片及三维重建CT,了解撕脱骨片的大小,决定可吸收螺钉的数量、直径和长度。2方法采用可吸收螺钉及相关配套手术器械。患者俯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4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术后随访7~24月,平均随访时间15月。根据主观标准(患者的主观症状描述)和客观标准(抽屉试验,X线检查)进行评价。结果膝关节功能的主观标准评价满意率为93%,客观标准评价满意率为100%。结论可吸收螺钉在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中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无需第二次手术将其取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18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问题。方法:分析18例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根据骨折片大小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结果:18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经平均8.5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膝关节节后内侧切口具有操作简便,暴露充分,损伤小的优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内固定,解剖复位,积极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膝后下小切口Othocord线缝合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8例患者,确诊新鲜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的撕脱骨折,采用膝后下小切口切开复位Othocord线缝合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骨折块,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进行主观评价,患者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膝关节X线检查的结果为客观评价指标。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均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骨折无移位且愈合良好,主观评价优良率为94.4%,客观评价满意率为100%。结论经膝后下小切口切开复位Othocord线缝合后交叉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微创、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观察经关节镜下经膝后外侧附加入口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4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35例患者为闭合性骨折,借助于间接复位技术,经骨折两端皮下隧道的构建,应用经关节镜下经膝后外侧附加入口复位内固定技术来进行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临床价值以及安全性。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全部患者伤口均于一期愈合,患者骨折未延迟愈合和畸形愈合,其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利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予以疗效的评判,有30例患者为优,有10例患者良。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关节镜下经膝后外侧附加入口复位内固定技术来治疗,所获疗效有效且显著,不仅可保护患者皮肤软组织,有效减轻骨折端血供所产生的破坏,同时还便于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术治疗36例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4-55岁,平均32.6岁,根据骨折的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护支固定,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8周所有骨折均愈合,切口均I级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6±8.9,所有患者对术后恢复情况均表示满意。结论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可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23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均在麻醉下行骨折解剖复位,根据骨片大小选择1枚或多枚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获得随访23例病例,无一例发生感染及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并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可吸收,无需再次手术取出,节省再次手术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是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钢丝内固定治疗膝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治疗的12例膝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3例,陈旧性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结果 11例获随访,时间0.5~3年,膝关节稳定,功能恢复良好,无膝关节撞击症和膝关节不稳定.结论 膝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