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柴胡在临床上是一味既可用于实证,又可用于虚证的药物。配伍时若能把握“和”与“升”字,则可充分地发挥它的治疗作用。余不揣浅陋,将学习心得粗谈如下:一柴胡善治百病,配伍贵在“和”字:柴胡得春气较早,秉少阳之气所生。具有发汗解表之性能。如张元素说:“柴胡气味俱轻,阳也,少阳经药,苦寒以发散表热。”可是,就其解表而言,并非通过发散使汗出而解,而是通过柴胡之“和”性,使气机调畅,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和  相似文献   

2.
1配葛根,解血清热“柴胡主时病内外热不解。”有和解退热之功,对于外感发热有透表泄热之效。《伤寒六书》中柴葛解肌汤,以柴胡配葛根解肌清热;羌活、白芷助柴葛解肌表,并除诸痛;黄芩、石膏清邪郁所化之热;桔梗宣肺;芍药、甘草和营泄热,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之证。2配枳、生事,疏表透邪少阳经病偏于半表之证.而症见寒热往来、头痛、耳聋目赤、胸胁满痛等证。治宜祛邪外透.方用柴胡仅橘汤。3配秦究,驱民散邪外受风邪.失治传里.耗报阴血.因虚而致的民劳病。症见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期热之劳热骨蒸之证。治宜…  相似文献   

3.
柴胡不治狭义伤寒少阳经病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不治狭义伤寒少阳经病证日本东京都冈田医院冈田研吉长春中医学院郭秀梅【关键词】柴胡,伤寒,少阳经病柴胡的和解法,及伤寒三日邪入少阳,必用小柴胡汤,可以说这是《伤寒论》的金科玉律。在此笔者贸然提出柴胡不治狭义伤寒少阳经病证,必贻离经叛道之消。然而,这...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临床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10 1条曰 :“伤寒中风 ,有柴胡证 ,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汪苓友曰 :“柴胡证者 ,谓邪入少阳 ,在半表半里之间也。但见一证 ,谓或口苦 ,或咽干目眩 ,或耳聋无闻 ,或胁下硬满 ,或呕不能食 ,往来寒热等便宜与柴胡证。故曰 :呕而发热者 ,小柴胡汤主之 ,不必待其证候全具也。”《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曰 :“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为柴胡证。即未作里实 ,医便以药下之 ,若柴胡证仍在者 ,虽下之不为逆 ,可复与柴胡汤和解之。”徐大椿在《伤寒约编》中曰 :“柴胡为枢机之剂 ,凡邪气不全在表 ,未全入里者 ,皆可用 ,故证不必悉具 ,而方亦有…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1],由柴胡、半夏、黄芩、人参、生姜、大枣、甘草组成,虽专为少阳经证而设,但由于它能调和肝脾、疏通气血、和解表里内外,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有“能治百病”之誉.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妇女月经病,也取得了满意疗效,兹择3例报道如下. 1 痛经  相似文献   

6.
一、表里双解大黄不具解表功用,仲景将大黄伍入解表或和解剂中,表里双解,使邪从表里同去。桂枝加大黄汤和大柴胡汤是其代表。《伤寒·太阴病》篇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加大黄汤乃桂枝汤倍芍药加大黄而成,用于太阳病误下,表证未解,而邪陷阳明。方中桂枝汤解未解之表,“加大黄以润胃通结而除其大实之痛,此双解表里法也”(柯韵伯)。仲景虽将其列入太阴病篇,实属太阳阳明同病。大柴胡汤见于《伤寒·太阳病》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相似文献   

7.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原文第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曰:"《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本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仲景用此方治疗太阳外证未罢,邪已入少阳之证,柯韵伯谓之"为双解两阳之轻剂".本方既能调和营卫气血,又能和解表里,疏利肝胆,临证治疗范围颇广,应用机会亦甚多.  相似文献   

8.
伍鸿基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0):427-428
太少并病发热首见《伤寒论》所述 ,原为太阳中风发热 ,失于温散 ,或素体腠理疏松 ,表证未罢而病邪又入少阳半表里 ,正邪分争 ,引动胆经郁热 ,上迫心神 ,横逆犯胃 ,出现以发热为主症 ,伴微恶寒、自汗、头项强痛、支节烦疼、眩冒、微呕、心下支结等一系列症状的六经辨证称谓。在临诊中小儿发热属太少并病者时有所见 ,且颇具自身特点 ,故笔者在此略议如下。1 发病较频 高于成人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 ,《伤寒论》出于太阳篇 ,柯韵伯谓其为“和解表里之总方”,可见本方原可治太阳病 ,如《伤寒论》 99条“身热恶风 ,颈项强 ,胁下满 ,手足温而渴者…  相似文献   

9.
和解之剂     
《光明中医》2014,(5):1086-1086
小柴胡汤属性:柴胡八两半夏半升人参甘草黄芩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邪在表者可汗,邪在里者不可汗也;邪在表者可吐,邪在里者不可吐也;邪在里者可下,邪在表者不可下也。须知此之所谓半表半里者,乃在阴阳交界之所,阳经将尽,乎欲入太阴,营卫不和,阴阳交战,并非谓表里受邪,若大柴胡可表可下例也。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原载仲景《伤寒论》内,为治少阳经症的主方。如“太阳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此四症为小柴胡汤的主症。又曰,“有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说明在临床实践中,只要见到一个主症,就可用小柴胡汤。而收到满意的效果。实践体会,不但能治少阳症,还有使邪气还表的作用。如邪在太阳,表邪因误治而入少阳,踞于半表半里,表现小柴胡汤症,若太阳余邪未尽,服小柴胡汤后,邪气仍还表,复现太阳症。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第103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历代医家对本条的解释众说纷纭。如对“有柴胡证”,有的认为是指“邪气在表里之间”(如成无己);有的认为是指“少阳病”(如尤在泾);也有医家认为是指“柴胡正证”(如刘栋);还有医家认为是“言往来寒热”一证(如郑重光)。我认为这些看法是欠完整或欠妥的。因为从《伤寒论》的有关原文来看,“柴胡证”当包括少阳病的主证、阳微结和热入血室。少阳病的主证,是邪入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运,经气不利,邪气在表里之间,或主要在表里之间(如101、232、233条),病属热证。阳微结是太阳表证未解,邪热刚入阳明,热结尚浅所致,邪气一半在表(太阳),一半在里(阳明),与少阳病的主证邪气在表里之间或主要在表里之间是不同的。但与少阳病却同属半表半里热证。热入血室,是妇女在  相似文献   

12.
防风,古代名“屏风”(见《名医别录》) ,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为“风药中之润剂”。临床随证配伍,具有不同的作用,兹琐志之。能发汗,又能止汗“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 ,“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 ,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 ;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防风…  相似文献   

13.
<正>柴胡桂枝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原方由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减其半量合方而成,该方既有和解少阳、解肌发表之功,又有外和营卫、内调气血之效,可治营卫气血经脉不通之病。方中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两方合用,可使人体表里内外、脏腑经络畅通,一气周流,阴阳平衡,以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故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4.
刘铭君  唐方 《河南中医》2007,27(10):9-10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107条,由柴胡、半夏、党参、龙骨、牡蛎、桂枝、大黄、铅丹、茯苓、黄芩、生姜、红枣等12味药组成。用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从本质上分析,该证仍属于少阳病范畴,只是其临床病证的表现更加复杂而已。所以,其主治之方,由小柴胡汤加味而成,是表里同治、邪正同治的和解之方。  相似文献   

15.
四、大柴胡温方意及用法(附小柴胡加芒稍踢) 少阳有表复有里.少阳之表,少阳经也;少阳之里,三焦胆府也.表里并重大柴意.大柴胡治少阳病,表里并重者也.本经自病乃蕴发.此乃本经自病,由伏邪而然,与太阳病汗出不澈,余邪留恋少阳者,轻重不同.世人但知小柴胡为少阳主方,不知大柴胡乃少阳正法也.少阳之里亦有异.少阳之里,乃三焦胆府,与阳明胃府之里实有异,惟胆胃同降,固亦相近,殊途同归,但轻重有不同,深浅为各异耳.既是少阳之里而非阳明之里,则知本方实不当有大黄.叔和谓:无大黄恐不成大柴胡,乃未之思耳.又小柴胡治表复有里,其见症中之胸胁痞满即里实也,惟较此为轻耳.郁郁微烦心下急.小柴症具呕不止.如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鞕满等症具,用小柴胡而呕仍不止,且增郁烦心下急诸象,故知其邪势鸱张,病由蕴发,非余邪留恋可比,表不和而里热结,非大柴胡不能为功矣.二三下后症仍存.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柴  相似文献   

16.
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确立的六经病证,是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各种证候。因此,明确六经病证病位是正确认识六经病证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键之一。笔者认为历代注家对少阳经病的病位的解释不妥,现特提出异议,愿和同道商榷。一、历代注家对少阳病病位的认识自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以来,历代医家对少阳病病位问题都一致倡导半表半里说;但其内容有所差异,大体上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少阳病居于太阳阳明之间。如成无己曰:“邪在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二)少阳病居于太阳太阴之间。如《医宗金鉴》曰:“少阳主春,其气半出地外,半在地中,人身之气亦如之,故主半表半里也。半表者,谓在外之太阳也;半里者,谓在内之太阴也。”(三)少阳病居于躯壳脏腑之间。如方有执曰:“往来寒热者,邪入躯壳之里、脏腑之外,两界之隙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临床治验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柴胡汤出于《伤寒论》,仲景用其为治疗少阳病之主方。方中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大枣、生姜七味药组成,具有升清降浊,清热透邪,和解表里的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对病邪在半表半里诸症,尝以本方随证加减,屡获疗效。现举治验四则,仅供参阅。胆囊炎:汤××,女,42岁。1981年5月11日初诊:右侧脘胁疼痛1周,呈持续性加剧。恶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剂之一。柯琴称之为“和解表里之总方”.后世医家亦推其为和剂之首。仲景虽未明言小柴胡汤是和剂,但在《伤寒论》中谓其可和里以解表。如《伤寒论》233条说:“阳明  相似文献   

19.
赵阳  陈明 《环球中医药》2022,(10):1907-1910
《伤寒论》中“柴胡证”指代小柴胡汤证,当下柴胡证多被视作少阳病方证,是明清医家在金元药物归经理论的指导下,接受“错简重订论”,对柴胡证重新解读的结果。本文认为,柴胡证是太阳病的重要证型,《伤寒论》将小柴胡汤列于太阳病篇集中论述,体现了张仲景的伤寒传变思想,即太阳病失治后,病邪由表入里,病性由寒转热,太阳病将渐趋阳明病的传变规律。柴胡证病位集中在胁下,以胸胁苦满为主症,主要病机为表寒里热、邪结胁下,治以清热解表护中,是太阳病向阳明病过渡的典型方证。如今,小柴胡汤被列于少阳病篇研读,是后世不断发展仲景学说,丰富其应用的具体体现。小柴胡汤寒热并施、表里同治、补虚祛邪、协调阴阳,一方之中概八纲,具有广泛的临床用途。  相似文献   

20.
小柴胡汤和法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为邪犯少阳 ,致少阳枢机不利而设 ,历来被认为是和法的代表方 ,因为它可以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柯韵伯称之为“少阳枢机之剂 ,和解表里之总方”。小柴胡汤被称为和法代表方 ,仅仅是因为它可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邪吗 ?伤寒论中 ,小柴胡汤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本文从小柴胡汤的功效和组成入手 ,探讨小柴胡汤与和法的关系。1 小柴胡汤的组成与功效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 96条 ,原文指出 :“伤寒五、六日 ,中风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胁下痞硬 ,或心下悸、小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