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创伤、脓毒血症、休克等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以呼吸频数、顽固性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为特点,机械通气是抢救该类患者极为有效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带来了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late peumonia,YAP),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病死率为67%。为探讨APDS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救治,现将我院近年来抢救的10例ARDS并VAP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8年6月~2001年5月共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6例.应用呼吸指数(RI)作为诊断和治疗ARDS主要指标之一,并在同期设对照组16例,均为慢性肺心病并发低氧血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I在诊断与治疗ARDS中颇有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尹明华 《河北医药》2014,(7):990-992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患者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发生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产科建档的高危妊娠孕妇60例,都给予剖宫产手术,对PaO2值与孕妇的临床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发生低氧血症12例,发生率为20.0%,其中轻度低氧血症8例,中度者3例,重度者1例。术后无低氧血症患者的手术前后PaO2对比无明显差异,而术后有低氧血症患者的手术前后PaO2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体重、吸烟、剖宫产手术时间与产次能影响高危妊娠患者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发生(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和吸烟是高危妊娠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显效率为90.0%,有效率为100%。结论高危妊娠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比较高,年龄、体重和吸烟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要积极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手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360例,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例,发生率为2.8%.96例出现电解质紊乱者有6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56例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有8例上消化道出血;术后出现低血压10例患者中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70岁以上患者160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8例.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8%,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术后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及低血压.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等引起的以呼吸窘迫、重度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系临床较常见的病死率极高的危重症[1]。足月新生儿ARDS报道较少,其高危因素与较大儿童及成人有所不同。现将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集的足月新生儿ARDS病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病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相似文献   

6.
刘东  支永乐  秦英智 《天津医药》2018,46(8):877-88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是由肺内外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目前临床对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实施俯卧位 (PP) 通气治疗需观察监测的指标仍有争议。本文通过总结1例甲型H1N1重症肺炎并发重度ARDS患者应用PP通气改善氧合的治疗过程,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29例创伤性休克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创伤性休克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129例严重多发伤并休克病例资料。结果 129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抢救成功率为74.4%,创伤死亡率为25.6%。结论严重创伤、重度休克、长时间低血压等是影响休克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早期合理的容量复苏,补充凝血因子,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和方法等均为严重多发伤伴休克救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术中低血压的发生及患者的预后转归,分析影响低血压患者预后转归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行急诊开颅术的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将术中出现低血压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4例),未出现低血压的患者为对照组(1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转归。分析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低血压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合并低氧血症对预后转归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重残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术中低血压影响患者的预后转归。分析观察组中死亡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提示术中血压下降幅度越大、低血压持续时间越长以及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病死率较高。结论在脑外伤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应保持脑灌注压,尽量缩短低血压持续时间,并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正>1 ARDS的发病机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原称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如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大手术等过程中继发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肺循环障碍性呼吸衰竭。临床特点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相似文献   

10.
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因素及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度烧伤后并发ARDS的相关因素及预防、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烧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及结果。结果5年间该院烧伤科共收治重度烧伤的成人297例,并发ARDS32例,发病率为11%;发病时间高峰为伤后4~12d;重度吸人性损伤、脓毒血症、延迟复苏等为ARDS发病的高危因素。32例中,治愈23例,死亡9例,病死率28%。结果重度烧伤后ARDS仍有较高病死率,预防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早期复苏、及早切(削)痂植皮和防治脓毒血症等综合措施。治疗关健在于早诊断和机械通气,PEEP是必不可少的通气方式,是治疗的重要内容,深度创面的手术等原发病的处理是治疗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9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全组89例,死亡22例,死亡率为25%,主要死亡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结论早期诊断,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使用呼吸机治疗,及时处理休克和多发伤等综合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145例严重胸部损伤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点为伤势严重、呼吸困难、循环紊乱、低氧血症、休克、意识障碍、死亡率高等。总死亡率17.2%(25/145),死亡主要原因早期为严重失血性休克11例(45.8%)和严重颅脑损伤8例(33.3%),后期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等6例(25%)。结论救治原则应强调争分夺秒,恢复呼吸循环稳定,降低颅内压,及早手术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提高救治水平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控速呼吸道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早期持续控速呼吸道引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两组其他治疗基本相同.结果治疗组在降低颅内压、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以及降低死亡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持续控速呼吸道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支青  朱士彬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34-3235
目的探讨有助于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相关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进行早期和后期的相关干预治疗,早期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相关急诊手术治疗,后期治疗包括排痰、镇痛、预防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呼吸功能均恢复,康复出院。结论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进行早期和后期呼吸功能恢复的干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有效避免出现各种呼吸道并发症,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创伤采取多学科一体化救治模式,对呼吸衰竭早期干预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于多发创伤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控制低氧血症发生发展(A组)与既往创伤小组救治后送入ICU监护病房(B组),比较两组ARDS的发生率、病死率、上机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与B组相比ARDS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概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机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注重多发性创伤救治的每一个环节,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控制低氧血症发生发展,ARDS发生率、病死率较前明显降低,上机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均降低,可有效改善多发创伤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胸外科收治胸部外伤并急性呼吸衰竭(ARDS)67例患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等因素的分析,讨论如何防治胸部外伤后ARDS的发生,提高胸部外伤的治愈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结果67例患者中,61例患者是由于胸部外伤本身所致连枷胸、肺广泛挫裂伤、血气胸、休克等严重损失并发ARDS,6例是由于不正确胸部外固定、未有效排痰、输液过多等医源性因素所致,60例治愈,7例死亡。结论胸部外伤的严重程度是并发ARDS的最重要因素,正确、及时的治疗方法,能减少或避免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佘恺  曾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28-1430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9例,术后并发ARDS 6例,应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用药前、用药后3d及用药后7d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肺损伤评分。结果:6例患者,均治愈。结论:大剂量氨溴索对食管癌术后ARDS及肺损伤患者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6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预防或避免其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1989年至今维普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医药学期刊,收集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案66例,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案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资料中,18~44岁的青年患者比例最高(57.14%);男性21例(58.33%),女性15例(41.67%);患者原发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比例最高(65.15%);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给药30min内(93.02%);4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6.06%。结论: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很多,且后果严重,临床医师、药师应对其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患者36例经通气治疗1~32d,平均(5.5±4.8)d,均成功脱机,并存活出院,死亡2例,病死率5.6%。结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能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和低氧血症,有效防止ARDS发生和进一步发展,是抢救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重要也是最具有疗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