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从1979年12月至1998年11月共安置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8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见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54.05岁。见度房室传导阻滞62例,11度11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病窦综合征17例,全部患者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前均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反复发生阿斯综合征30例,有晕厥史12例。1.2电极导管植入途径经左侧锁骨下静脉53例,右侧锁骨下静脉6例,经左侧头静脉18例,经右侧头静脉3例.左侧顿外静脉和右侧预外静脉各1例。起搏器埋值部位为左锁骨下区对例,右锁骨下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10例147例次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Ⅲ°房室传导阻滞、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三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伴有严重症状(包括阿-斯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在荧光屏透视下经静脉插入后固定在左心室腔的顶端,全组均能有效起搏。67例起搏器安装已5年以上,42例安装2年以  相似文献   

3.
1981~1996年辽宁鞍钢铁东医院共安置VVI起搏器治疗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93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本组93例,男68例,女25例,年龄16~82岁,平均47.5岁。临床诊断心脏病16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缺血性心脏病32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5例,不明原因16例。心律失常类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9例,双束支传导阻滞6例,三支阻滞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6例(其中快-慢综合征4例)。首次埋置81例,更换12例。安置起搏器类型均为VVI起搏器,进口起搏器76例,国产17例,其中具有程控功能48例。导管电极均为单极,早期采用平头形30根,伞形21根,锚形42根。起搏电极插管途径经头静脉42例,经颈外静脉插管3例,经锁前下静脉穿刺插管48例。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性 ,5 4岁。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 4年 (起搏器Pinnacle86 19B ,VVI型 )。半年前因晕厥经心电监测确诊为室速和室颤。服用乙胺碘呋酮每日 0 2 ,半年未再发生晕厥。停药2 0d后突然发生阿斯氏综合征入院。确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室颤。于 2 0 0 0年 12月 31日植入抗快速心律失常起搏除颤器 (ICD) 72 2 3CX型号。电极导线为经静脉植入式除颤器电极 6 942型 (均为medtrovic公司产品 )。植入方法 :电极导线经左锁骨下腔静脉穿刺法送至右室心尖部。电极导线远端 (…  相似文献   

5.
1993~ 2 0 0 0年 ,我科共安装起搏器 16 2例 ,其中 137例为急诊起搏。其护理要求高 ,只有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 ,才能提高起搏术的成功率。1 临床资料在 16 2例起搏中 ,患者年龄 2 0~ 73岁 ,急性起搏的 137例中 ,110例因大面积心肌梗塞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并心源性休克 ,病情危重不能搬动 ,在非X线透视下 ,于床旁经静脉临时起搏成功。 2 7例患者因病窦综合症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阿斯综合征或反复黑蒙现象 ,但不具备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条件 ,在X线透视下经静脉临时起搏 ,而后安装永久起搏器 ,2例在返回病房出现电极脱落 ,1例重返导管…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近2年多来应用国产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30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随访结果。其中8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2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年龄为26~75(平均52)岁,使用按需型起搏器者28例,固定频率型起搏器者2例,心内膜电极安置经路:29例由头静脉插入,1例由颈外静脉插入。经随访结果有10例更换过脉冲发生器,主要原因为电源提前耗绝;其他并发症为心内膜电极移位、导线折断、脉冲发生器功能异常、局部感染及创口裂开等,但均较少见。最后认为国产埋藏式起搏器的质景尚能符合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但需进一步提高质量,特别是电源的寿限。  相似文献   

7.
临时起搏是用双电极导管经周围静脉送到右心室,电极接触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永久心内起搏器置入术是将脉冲发生器植入体内进行心脏起搏的技术,用于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50次/min)的患者.将电极导管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等送到右心室或右心房接触心内膜,起搏器埋藏于皮下,适用于长期起搏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邵红  车贤达  屈百鸣  吴立萱 《浙江医学》2004,26(4):264-265,278
目的探讨经右颈内静脉穿刺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安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各种病因所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Ⅱ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均采取经右颈内静脉穿刺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其中29例作为治疗措施,21例为预防措施.结果行治疗性应用的29例中,20例患者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后顺利度过危险期,待病因治疗有效、缓慢性心律失常好转后撤除临时起搏;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泵衰竭而死亡2例;接受了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7例.预防应用21例中,顺利地行房颤复律、血液透析及外科手术治疗19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例.结论经右颈内静脉穿刺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方法简便,成功率高,起搏电极稳定,在抢救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值得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251例次埋藏式起搏器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起搏器治疗的主要适应症。主要并发症为电极脱位、感染及起搏器综合征。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疾患和心衰。  相似文献   

10.
王娇  袁冬敏 《中外医疗》2011,30(7):160-161
总结本科对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进行螺旋(主动固定)电极植入起搏器治疗的观察及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一般护理、健康宣教和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心电监护,进行健康宣教,严防电极脱位,并做好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和渗血等。结果9例均经锁骨下静脉成功地将螺旋电极送到理想位置,起搏功能、感知功能和阈值均正常,病人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1984~1995年共安置生理性起搏器34例,其中心房按需起搏器(AAI)26例,房室全能型起搏器(DDD)8例。植入起搏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途径27例、经头静脉途径7例。结果发生并发症6例(17.6%),心房时针11~2点范围均为心房电极植入的满意位置,术中行电极导管考验对降低电极脱位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应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病人159例,共安置按需型起搏器200例次。应用佩带式者31例,埋置式128例。其中以冠心病、慢性心肌炎和心肌病伴有阿—斯综合征发作者居多。心电图表现为三度或莫氏Ⅱ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双侧束支阻滞等。结果在31例应用佩带式起搏者中,有6例于手术后数天至一年内因起搏失势而死亡,均发生在开展心脏起搏工作的早期;12例可停用心脏起搏治疗,13例因需继续起搏治疗而更换埋藏式心脏起搏器。128例应用埋置式起搏者中,有6例于起搏治疗后2个月~3年之间死亡。术后并发症有心内膜电极早期或晚期脱位,皮囊感染和裂开,电极导线折断,脉冲发生器脱疆,按需功能失常及电能过早耗竭等。本文最后对心脏起搏治疗的并发症,适应症及随访工作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此外,对Q—T延长综合征并发扭转型室速的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病例中埋置可调式按需起搏器等问题亦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评价置入永久双腔起搏器经腋静脉送入心房心室电极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35例病窦和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接受了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心房及心室电极均在X线透视指导下,直接穿刺腋静脉送入。结果:35例患者永久起搏器均顺利置入,所有心房及心室电极均成功地经腋静脉送入,住院期间无血胸、气胸及静脉狭窄、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2年,无电极脱位、电极断裂、局部感染和静脉狭窄、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置入永久双腔起搏器经腋静脉送入心内电极安拿、可靠,且可能优于经锁骨下静脉和经头静脉径路。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92年8月~1994年7月采用锁骨下径路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导引技术, 为25例患者安装了永久起搏器,现将操作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25例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41~83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6例,有症状的三束支阻滞及Ⅰ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起搏器均为单电极V V I型。  相似文献   

15.
人工心脏起搏是心脏疾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进展,它可通过电流作用兴奋心肌,控制心搏频率,改善心脏排出功能,维持适当血压。主要术式为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通过导管鞘将电极导管进入右心室,电极尖端固定于右心尖。适于窦房结或房室病变而引起的心率过缓或反复出现晕厥现象或阿斯综合征,伴有低血压等,经药物治疗或安置临时起搏器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6.
临时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挽救了大批因心脏停搏,重度房室传导阻滞造成阿斯综合征发作的病人。由于穿刺部位的不同,起搏成功所需的时间不一。如经静脉心内膜起搏,经食管心房起搏,经胸壁穿刺直接心脏起搏等,以后者最快捷。本文  相似文献   

17.
63例次永久起搏器更换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更换原因及更换术并发症的防治对策,并探讨旧电极的处理方法.方法 更换术病人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龄74岁±8岁(56~94)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1例,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6例.单腔起搏器49例,双腔起搏器8例,起搏器平均使用时间9.25(2~15)年.共更换63例次,其中更换电极13例次.结果 起搏器更换术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自然耗竭57例次,电池提前耗竭2例,电极导线不全断裂2例,囊袋感染2例.更换术并发症9例,分别为囊袋血肿4例,电极脱位3例,废弃电极脱入右室2例.更换起搏器时起搏阈值[(0.77±0.40)V]比初次植入时的阚值[(0.60±0.21)V]明显高(P<0.01).更换时的电极阻抗[(854±136)Ω]、R波振幅[(12±4)mV]与植入时[(828±176)Ωn、(12±4)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起搏器更换主要原因为电池自然耗竭.经测试大部分心室电极可以继续使用.起搏器更换术严重的并发症是废弃电极脱入右室,正确的电极处理方法可以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82例埋藏式心脏起搏病人随访结果,其中7例已更换了1次脉冲发生器,1例因感染而撤除起搏系统。82例中随访最长者7年6个月,最短40天。现存活69例,死亡12例,疑与起搏器故障有关1例,多数因原发病致心衰、室颤死亡。安起搏器后只有1例SSS合并Q—T延长,扭转室速者,术后又复发引起阿斯征发作,其余原有晕厥及阿斯征者均未再发作。最后对起搏器进行随访的重要性,SSS病人安置起搏器术后发生房颤、慢性持久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应更换何种起搏器,SSS合并Q—T延长的治疗,起器囊袋感染的处理,头静脉畸形等分别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熊宁  陈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576-1578
目的:讨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处理策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1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室传导阻滞1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或3 s以上长间歇14例.结果:121例中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气胸1例,囊袋内积血及血肿5例,起搏器囊袋感染5例(1例合并囊袋血肿),电极导线脱位2例,导线尾端与脉冲发生器连接不紧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上肢深静脉血栓1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治愈或缓解.结论:深入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及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近期我院安装 1例MedtronicSVVl1 0 3型永久起搏器时 ,因导线电极固定较难 ,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女患 ,80岁。因Ⅲ°房室传导阻滞 ,住院期间发作 2次阿斯综合征 ,经静脉泵注异丙肾上腺素 5 μg/min ,心室率在 4 0~ 5 0次 /分 ,同时决定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静脉选取右锁骨下静脉 ,穿刺顺利 ,顺针心插入丁型导引钢丝 ,在透视下顺利进入锁骨下静脉和下腔静脉 ,沿引导钢丝插入扩张管和套管。拔出扩张管和导引钢丝 ,立即插入电极导线 ,当时电极导线选用翼状头。通过三尖瓣口顺利 ,但电极难以嵌入肌小梁 ,其中二次似电极已固定 ,但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