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3例恶性淋巴瘤长期临床观察和随访,以结核菌素皮试,巨噬细胞吞噬率及血清铁蛋白测定作为动态监测指标.结果初步表明:①治疗前恶性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②放化疗后缓解的部分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逐步恢复;③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应用能使OT皮试反应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率提高,血清铁蛋白降低;④生物反应调节剂对恶性淋巴瘤的作用,种类不同,作用也不一样;⑤生物反应调节剂的选择必须根据实验室的指标,进行最佳的应用和组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肝癌患者162例和正常人68例进行PHA、OT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研究。表明肝癌组PHA阳性率为51.9%,OT阳性率为46.2%,均较正常人的PHA阳性率98.5%,OT阳性率97.1%为低,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病情发展,其阳性率逐渐降低。皮肤反应患者的生存率、病情变化和预后有关。反应阳性组的生存率显著地高于阴性组。提示PHA和OT皮试反应,可反应肝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国内外对癌肿的免疫治疗十分重视,主动免疫治疗是调动、增强宿主免疫监视功能的一种方法。 我院自1971年以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卡介苗和自体或异体瘤苗配合其他治疗进行临床观察, 兹将观察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新疗法而引起较大注意,并广泛用于治疗白血病、黑色素瘤、肺癌。据报导卡介苗-细胞壁骨架(BCG-CWS)治疗人类肺癌是有效的,且副作用极少,但治疗胃癌的报道极少,故本文报道1978年1月到1978年12月140例胃癌病人应用BCG-CWS 治疗的研究结果。患者胃切除后,按双盲法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化疗组、化疗合并BCG-CWS 的免疫治疗组。对照组仅施行手术,化疗组在术后一周开始化疗,免疫治疗组在术后既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治疗前鼻咽癌患者病理类型和免疫功能与血清VCA-IgA抗体的关系。 一、检测对象 1.以检测了血清VCA-IgA抗体水平的1006例治疗前鼻咽癌患者中病理分类明确的819例,作为病理类型与血清VCA-IgA抗体关系的分析对象。 2.测定234例治疗前鼻咽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活性T淋巴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率(EA-RFC)、T淋巴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率(ET-RFC)、归结核菌素(OT)皮试反应(其中208例/234例)、植物血凝  相似文献   

6.
免疫治疗已被证实为极具前景的晚期恶性实体瘤治疗方式之一。肿瘤所致免疫激活和免疫效应主要来自肿瘤抗原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相互作用,而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减弱与免疫应答通路缺陷是产生免疫逃逸的主要原因。免疫治疗通过不同途径增强抗原提呈能力,激活免疫应答及改善TME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获益。由于免疫治疗疗效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往往较高的治疗剂量才有效,但这对机体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毒性反应及诱导耐药产生。因此,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局部免疫治疗,被探索并取得了早期临床疗效。本文就几种常见的不同类型免疫药物在局部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应用特点及临床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恶性黑色素瘤根治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认为术后辅助治疗颇为需要。Banzet 等治疗117例原发黑色素瘤,认为术后加化疗减少了复发率。对播散性病变,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部分病人可取得缓解。许多作者提出化疗与免疫治疗交替使用(一般先用化疗),可能提高疗效。卡介苗可直接注入病  相似文献   

8.
人体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与过继性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生物治疗包括肿瘤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等,因其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肿瘤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方案,有必要了解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探讨免疫系统在控制人体肿瘤中的作用,例如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免疫指标(参数)反映病人的预后,指导临床的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以及判断病人对其治疗方案的反应等.我们发现人体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内能直接杀伤癌细胞,其杀伤过程的各阶段的改变均可见.这种原位杀伤活性根据肿瘤的类型不同其频率不同.这些观察为在人体内淋巴细胞杀伤癌细胞提供了直接的形态证据.这种杀伤活性的有无与病人的预后有关.进而我们对多种癌症病人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杀伤从病人自身的肿瘤组织分离出来的新鲜癌细胞进行了功能分析.使用这样一个用新鲜的淋巴细胞与自身肿瘤细胞相结合的体系进行杀伤活性测定,更接近病人的体内状态.根据肿瘤类型及转移状态的不同,5~80%的癌症患者血中淋巴细胞对自身肿瘤细胞表现出不同的杀伤活性.此活性有无与病人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例如在根治性手术时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阳性的肺癌病人,其中80%左右的病人可以存活五年以上并无复发及转移.相反,如果是没有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病人,在2年内复发或转移,并在5年内全部死亡.这提示  相似文献   

9.
肿痛免疫的理论研究近年来有重要进展,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利用非特异的免疫佐剂作为辅助疗法,至今在肿瘤治疗中,仍为人们所注目。卡介苗受到广泛重视。据美国有关机构统计,在世界各国肿瘤免疫治疗尝试中使用卡介苗者占90%以上。临床研究表明,卡介苗对急性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等各种肿瘤均有一定疗效,目前还在扩大到其它癌肿上试用。但是大量使用卡介苗  相似文献   

10.
胡岚萍  邱大胜 《肿瘤防治研究》2021,48(12):1118-112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新型疗法。免疫治疗应答模式与传统细胞毒性治疗不同,可能会表现出延迟反应、假性进展或超进展等,传统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难以识别新型治疗反应模式,从而低估免疫治疗疗效。因此,一系列针对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标准,如实体瘤免疫疗效评价标准(iRECIST)等应运而生。本文就近年来影像学在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手术是早期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手术麻醉及创伤对机体免疫功能均有影响,国内外对此已有许多研究,但以淋巴细胞功能的研究较多,巨噬细胞(以下简称Mφ)活性方面研究尚少。本文观察肝癌手术后患者Mφ活性的动态改变以及淋转水平和OT皮试反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近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的进展、转移、复发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密切相关;一些免疫治疗也给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肿瘤免疫治疗存在疗效的不确定性和一定的副作用,为了增强其疗效,肿瘤免疫治疗联合肿瘤热消融的研究开始出现.肿瘤热消融具有微创、恢复快、安全、并发症少、适形、效果可靠、可重复、费用低等优点,现已成为继手...  相似文献   

13.
以皮试反应阳性的正常人或病人的“免疫”RNA,对皮试阴性的44例淋巴网细胞瘤(何杰金氏病)与其他肿瘤病人作皮试反应传递作用的试验。用作皮试反应的为:链激酶与链道酶(streptokinase andstreptodornase 或称 Varidase),经纯化的蛋白衍生物(PPD),念珠菌提取物,腮腺炎病毒抗原,与 Trichophyton 提取物。“免疫”RNA(总 RNA)是分别从下述三个人的外周淋巴细胞或脾细胞取得的:(1)一个  相似文献   

14.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中,发现了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血清中存在抗体表明宿主能产生免疫反应。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缓解期采取的血液淋巴细胞,与治疗前的自身白血病细胞一起培养时,能发生转化,而且淋巴细胞的反应性也因用经辐射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而暂时地升高。在这两种白血病的完全缓解期内,残余的肿瘤细胞总数是小的。Mathe等首次报告急淋患儿应用免疫治疗是有效的,当由化疗诱导出现完全缓解时,应用经辐射的白血病细胞、卡介苗或两者合并使用的免疫治疗,结果免疫治疗组的中数缓解期远比对照组长。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等报告,单独使用卡介苗不能延长急淋的缓解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的深入,其表现出的一些非常规反应模式引起了肿瘤学家的注意,“假进展”作 为免疫治疗的特殊反应之一,目前被定义为在接受免疫治疗后,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肿瘤负荷增加,但随着治疗的进 行,肿瘤负荷逐渐减少,表现为治疗有效。对医生而言,如何正确识别与诊断假进展,使患者不至于过早停止治疗, 以期争取最大的临床获益是巨大的挑战。目前诊断假进展的金标准仍是病理活检,但诸如癌胚抗原、循环肿瘤 DNA 以及新兴 PET CT等相关检查对诊断假进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免疫治疗后所产生的假进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肿瘤.尽管通过积极的手术、放疗以及化疗等,肺癌的长期生存率仍然很低,甚至一些早期肺癌的患者最终也死于肿瘤的复发转移.因此,人们需要不断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肺癌治疗的有效率,其中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是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方法 .与其他肿瘤免疫治疗类似,肺癌的免疫治疗也经历了从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刺激物,如自细胞介素-2(IL-2)、胸腺肽、卡介苗(BCG)逐渐发展为肿瘤特异性疫苗.现就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用卡介苗(BCG)及厌气棒状杆菌已作了很多工作,本文对其作了简述。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目的是刺激淋巴网状内皮系统(RES)增生,从而增强其对肿瘤抗原的反应。主要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非特异性RES激活佐剂有:厌气棒状杆菌、BCG、MER(BCG或结核菌甲醇抽提物残渣)、百日咳杆菌、多核苷(Poly I/C,Poly A/U)、香菇多糖和酵母多糖。上述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中,厌气棒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模式。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并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优良前景,被视为最具有潜力抗肿瘤治疗方式之一。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免疫治疗产生了不同于传统应答模式的非常规免疫反应模式,包括假性进展、延迟反应等;同时研究证实,传统的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往往无法准确捕捉此类非常规反应,从而难以正确评估免疫治疗疗效,这为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与挑战。因此,新的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亟待建立与完善,导致一系列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被陆续提出。本文就实体瘤免疫治疗,主要是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非常规反应模式及相关疗效评价标准研究发展和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和应用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0年代中叶以来,肿瘤生物治疗已做为重要的肿瘤治疗模式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疗效。但不论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均有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以期扬长避短,发挥生物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特点与疗效。 1 肿瘤生物治疗的演进 肿瘤生物治疗是一种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疗法。上溯千余年,在中医药中就有“扶正祛邪”、“软坚散结”、“以毒攻毒”、“活血化瘀”等利用中药来治疗癌症的治则。19世纪末叶西方提出用Coley毒素治疗癌症。现代肿瘤免疫治疗概念的建立,始于1953年动物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的发现——肿瘤免疫学的诞生。此后至1983年多种非特异性生物制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免疫核糖核酸、转移因子等)的大量临床应用和通过动物实验,为人类肿瘤免疫治疗奠定了科学基础。80年代中叶,伴随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重组细胞因子的出现,第一例肿瘤病人自体CTL过继免疫治疗的问世,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有大量的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但这种治疗尚未能满意地被接受。为什么免疫治疗与临床应用尚有些矛盾?本文就此提出几个应在广泛有效治疗应用之前加以解决的基本问题。免疫病理生理问题按照免疫病理生理的观点,健康人的免疫系统都相似,但每个人的免疫障碍则各有其原因。人的免疫系统他复杂,有多方面的因素和影响,并有高度的特异性。并非所有肿瘤病人的宿主-肿瘤关系都是相同或相似的。事实上,在很多免疫治疗中可以看到治疗后的病人有不同的临床应答或反应,提示病人的免疫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