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是系指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为3~8 分,由外伤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或在手术后,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这是患者预后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重型颅脑损伤后MODS的发生越早,涉及器官越多,患者死亡率就越高.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治各种感染的发生;加强全身器官系统的功能监测和支持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MODS救治成功率,减少临床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报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36例。30例在伤后24小时内行颅脑损伤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术前均经CT诊断。作者结合文献对颅脑损伤后发生MODS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了讨论。认为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MODS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对该病的早期防治。正确的营养代谢支持、有效地控制感染、恢复氧交换、确保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量是治疗MODS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严重多发伤的外科救治体会。方法:回颐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全身多发伤的救治情况。结果:随访3月至1年,恢复良好35例,中等残废15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0例。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且神志昏迷患者,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尤其对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应早期明确诊断,关注脑损伤过程中,进行多学科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抢救措施。回顾分析 5 0例重型颅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5 0例中经抢救休克和颅内手术治疗 ,死亡 10例 ( 2 0 % )。作者体会 ,掌握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早期诊断、抢救措施及时 ,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煤矿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MODS提供帮助.方法 对1995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MODS的发生率为7.82%,肺、胃肠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其次为脑、心、肾、肝脏,病死率为59.37%,且病死率与受累器官的个数密切相关.结论 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低、高龄、低氧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MODS的重要原因.煤矿重型颅脑损伤并发MODS病死率高,预后差.加强院前急救、避免诱因和早期预防是降低MODS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28例早期气管切开手术指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0):922-92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的相关因素 ,并提出气管切开手术指征 ,以提高该类病例呼吸道并发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 2 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行一般治疗、原发伤、合并伤治疗的同时 ,着重分析气管切开术前准备 ;气管切开的直接原因 ;气管切开术后处理 ,并视不同情况行机械通气 ( MV)治疗。结果 :死亡 1 2例 ,病死率 42 .86%。死于颅脑损伤、脑疝 9例 ,死于并发症 3例。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损伤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并提出早期气管切开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积极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全身状况、损伤类型、并发症、治疗方法等因素对于MODS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高龄、合并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等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GCS较低、广泛脑挫裂伤、有合并伤、发生脑疝等伤情较重的患者,并发感染的患者,以及大量输血患者MODS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高龄、合并慢性器官衰竭、GCS较低、广泛脑挫裂伤、有合并伤、脑疝发生、并发感染、大量输血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足够重视,预防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4%,治疗组抢救成功率为95.0%,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分析基层医院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212例重症的病例进行分析及总结.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受伤原因较多,多为车祸伤,病危急、重.早期处理并及时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健.对颅脑损伤合并伤采取综合处理及积极的对症治疗,对患者的恢复及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并在基层县级医院对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性命、提高抢救率、降低伤残率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其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其救治经验,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分析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抢救措施、手术方式及预后状况。结果 本组病例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和高处坠落伤,损伤类型最常见为硬膜下血肿,其次为硬膜外血肿和脑挫裂伤。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锥体束征和瞳孔改变。采用手术、药物等综合疗法。本组治愈、好转70例(62.5%),死亡42例(37.5%)。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减压、术中妥善脑保护、维持有效的脑灌注压、加强术后的监护和防治并发症,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改善其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ICU胰岛素强化治疗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1~2005年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为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常规组)进行研究。结果强化组在治疗期间血糖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死亡率、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而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常规组。结论高血糖可增加重症颅脑损伤死亡率、感染率、MODS发生率及增加住院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预后。  相似文献   

12.
辜玉刚  李志立 《西部医学》2010,22(9):1669-1670,1673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5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手术治疗342例,非手术治疗210例。治疗效果良好370例(67.0%),中度伤残8例(6.7%),严重伤残16例(2.9%),死亡158例(28.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取决于颅脑损伤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并与合并伤密切相关。尽快明确诊断,针对威胁生命的主要原因施治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处理的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618例。对轻型和中型颅脑损伤主要采用保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一旦有手术指征者,立即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组135例,非手术组483例。治愈486例,好转70例,植物生存者4例,死亡58例,手术后死亡16例,手术死亡率为11.9%。结论:颅脑损伤的现场、院前急救、神经外科专科处理是一个连锁关系,必须加强各个环节,尤其是现场与院前急救十分关键,良好的专科治疗是救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周仪  朱为娅  刘伟 《河北医学》2004,10(12):1113-1115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中线移位、基底池压闭和脑肿胀分别观察,结合临床病情( GCSS), 研究预后相关性关系.结果:中线移位和结构基底池压闭者、弥漫性脑肿胀, 脑损伤程度严重.结论:CT是早期诊断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CT扫描进行诊断,确诊后实施脱水治疗、高压氧治疗、亚低温等治疗,观察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经手术治疗,35例(29.2%)死亡,6例(5.0%)植物生存,22例(18.3%)重度残疾,26例(21.7%)轻度残疾,31例(25.8%)恢复良好。结论:弥漫性脑肿胀的CT影像表现主要为第3脑室和基底池变小、闭塞,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手术、脱水、亚低温、大剂量激素等治疗措施,以提高急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李映良  夏佐中  梁平  翟暄 《四川医学》2002,23(7):664-665
目的 探讨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152例。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103例(极重型39例),其中颅内血肿45例,占43.69%。中型颅脑损伤49例。手术治疗95例,非手术治疗57例。其中125例随访6月至3年,48例有脑软化灶,其中10例与同侧脑室相通,5例确诊为外伤性癫痫。10例死亡,病死率6.58%。结论 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严重、变化快、及早确立诊断、抢救生命以及选择及时恰当的治疗方案对提高生存数量和生存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救治。方法对我院1990年6月~1998年6月收治的136例老年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治疗结果,恢复良好64例(47%),中残15例(11%),重残11例(8%),植物状态0,死亡46例(33%)。结论老年患者伤前多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器官功能减弱,颅脑损伤的类型、病理和临床经过与其它年龄组有较明显差异。及时诊断和处理、加强内科疗法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43-44
目的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的风险因素,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对相关因素建立COX生存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为61.2%,患者年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损伤类型、CT分级、脑疝、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COX生存风险比例模型显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类型及CT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雪  王振杰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8):1320-1322
目的 分析总结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和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3例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13例脑挫裂伤严重,出现颅内血肿伴有颅内压增高或脑疝者,给予钻孔血肿引流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其中去骨瓣减压者6例;2例外伤后单纯出现脑梗塞者,及时行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外伤后栓子形成所致,行积极的溶栓介入治疗;对于8例病情稳定,脑挫裂伤较轻或颅内血肿较小,无显著颅内压增高的脑梗塞者,实施内科保守治疗。本组所有患者均积极给予钙离子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等药物治疗;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时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后期积极补液;并早期行高压氧和康复治疗。实行个体化综合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在23例颅脑损伤后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经过积极抢救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价,恢复良好14例,轻残6例,重残1例,死亡2例。其中死于创伤失血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 结论 早期预防和诊断,及时发现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个体化综合性治疗能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4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潜  李光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2):1255-1256,1259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PH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46例PHI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距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类型与PHI发生的关系,PHI部位分布情况及治疗、预后等因素分析PHI的临床特点。结果:颅脑原发损伤越重,伤后首次CT抢救时间越早,PHI的发生率越高;PHI类型中,颅内血肿25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痊愈和恢复良好20例,轻残12例,重残8例,病死6例。结论:对于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尤其伤后2 h以内首次CT检查者,要在之后的6 h内行CT复查,以便及时发现PH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