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形隐球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很多。本文报道应用Okeke[Br.JBiomedSet.1995;52(4):321]改良的White荚膜染色法,检查脑脊液新形隐球菌的结果。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2例经墨汁负染色等确诊的脑脊液新形隐球菌保留标本。2.染色液A.25mg/ml刚果红水溶液(可长期存放)。B.0.15mol/L盐酸。C.稀释石炭酸复红(萋纳氏抗酸染色第1液1份加蒸馏水9份)。3.染色方法取一接种环A液置玻片上,再沾取一接种环经离心沉淀的脑脊液沉渣,与A液混和,并涂成薄膜,微温干后过火焰固定。冷却后在薄膜上加B液,在红色变为蓝色后,吸水纸…  相似文献   

2.
肖海鹏  陈晓云 《新医学》2000,31(8):502-504
题 目 A型题 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 格雷夫斯病最有意义的诊断体征是:A. 甲状腺血管杂音;B. 手、舌震颤;C. 心率加快,第一心音亢进及二尖瓣收缩期杂音;D. 甲状腺肿大;E. 突眼。 2. 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致白细胞减少,其停药指征是:A. 白细胞少于 4×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 1.5×109/L;B. 白细胞少于3×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 1.5×109/L;C. 白细胞少于2×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 1×109/L;D. 白细胞少于 3.5×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 1×109/L;E. 白细胞少于 2.5×109/L,…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和血液中同时检出新型隐球菌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我们从1例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液中同时检出Cyptococcusneoformans(新型隐球菌),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40岁。因反复头痛、低热伴恶心、呕吐,于2003年2月25日入院。体温38.2℃,血常规检查:WBC10.7×109/L,N0.82,L0.18,Hbl02g/L。脑脊液检查:无色透明,蛋白0.40g/L,葡萄糖2.8mmol/L,白细胞总数5×106/L。墨汁涂片找到隐球菌,脑脊液培养和血培养均分离出纯培养新型隐球菌。由于患者病情加重,家属拒绝治疗,出院。2细菌学鉴定以无菌手续抽取患者血液10ml注入Bact/Alert120血液培养仪血液增菌专用培养基,培养48h显示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结果特点,提高对疾病的实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08年8月至2013年3月期间明确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46例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包括脑脊液常规+细胞学、脑脊液生化、隐球菌二项(墨汁染色+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及隐球菌培养等。结果首次脑脊液常规:80%以上呈无色透明,96%的病例蛋白定性不超过(2+),白细胞计数72%呈轻中度增高,白细胞分类单个核比例20%~96%不等,中位数为68%。墨汁染色:37例(占80%)第1次送检即找到隐球菌。13例做了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其中12例第1次送检即阳性,1例第3次才出现阳性(同时第3次镜下才发现隐球菌)。24例做了细胞学检查,18例呈混合细胞反应型,6例呈淋巴-单核细胞反应型,21例镜下发现隐球菌。脑脊液生化:总蛋白(TP)均值(1.29±0.79) g/L ;葡萄糖(GLU)均值(1.81±1.12) mmol/L ;氯化物(Cl-)均值(116±7) mmol/L ;乳酸(LAC)均值(44±18)mg/dL ;腺苷脱氨酶(ADA)均值(3.9±1.9)U/L。16例做了隐球菌培养,7例阳性。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规、生化、细胞学、墨汁染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及隐球菌培养等多项同时检测可提高隐球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肿瘤科医生诊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减少误诊提供帮助。方法 12例恶性肿瘤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均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和肿瘤脱落细胞检查、脑脊液涂片和培养查隐球菌、脑CT扫描。7例病人用两性霉素B治疗,5例病人用氟康唑治疗。结果 脑脊液压力增高10例(10/12)、细胞数增高9例(9/12)、蛋白质增高6例(G/12)、糖及氯化物降低8例(8/12)。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10例(10/12)、脑脊液培齐检出隐球菌12例(12/12)。脑CT扫描显示脑室扩张且无肿瘤占位征象5例(5/12)、脑CT扫描未见异常改变7例(7/12)。12例中死亡7例,死亡率(7/12)58.3%;治愈5例,治愈率(5/12)41.7%。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恶性肿瘤病人合并感染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病情重,死亡率高,应引起肿瘤科医生高度重视。凡临床上出现发热、颅高压症、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都要想到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M)死亡原因并讨论降低死亡的对策。方法对我院1965—2005年确诊为隐球菌脑膜炎84例中住院期间死亡40例(47.6%)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主要症状体征依次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发热、瞳孔不等大、视乳头水肿以及意识障碍。(2)脑脊液改变:颅内压增高39例中〉3.92kPa24例(61.5%);墨汁涂片,32/34例阳性(94.1%):隐球菌培养16/19例阳性(84.2%)。(3)用两性霉素B或大蒜液治疗。少数病例加用5-氟胞嘧啶或氟康唑。结论抓住主要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检查,及时明确诊断。尽快使用足量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或氟康唑联合治疗,多途径给药。可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许文雄  淦伟强  严颖  张晓红  谢奇峰 《新医学》2012,43(10):703-706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病原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负荷量与治疗效果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计数与临床转归关系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之和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为分界点,分为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低量)组31例和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高量)组21例,比较抗真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阴转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抗真菌治疗后低量组的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为52%,高量组的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量组治愈率48%,好转率23%,总有效率71%:高量组治愈率14%,好转率14%,总有效率29%,两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病原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者相比于≥2125个/ml者,抗真菌治疗后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高,临床转归好,脑脊液隐球菌负荷量是评估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的一个实用、便捷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更正     
ABO亚型又称 ABO变异型 ,包括 A亚型和 B亚型 ,且目前检出的 B亚型较 A亚型少。笔者最近在无偿献血者中发现了屠×和张× 2例 B亚型 ,其血清学特征分别符合 Bx和 Bm。材料与方法1 试剂 所用抗 A、抗 B血清由吉林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抗 A+ B血清由美国 Digast公司提供 ,抗 H血清由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 ,Ac、Bc、Oc由本血库自行配制。2 方法2 .1 献血者血型鉴定2 .2 吸收放散试验 :分别取屠×和张×洗涤后的压积 RBC与等量抗 B血清混合 ,4℃吸收 1小时 ,洗涤后经 5 6℃热放散 ,取放散液分别与 Bc反应[1] 。2 .3 唾液血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变化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分为A、B2组,合并高血压者116例归入A组,无合并者102例归入B组。对比2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 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在A组为31.9%,显著高于B组的14.7%(P〈0.05)。血清肌酸激酶峰值A组为(18±10)×10^2U/L,B组为(13±10)×10^2U/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A组为(1.5±0.8)×10^2U/L,B组为(1.2±0.9)×10^2U/L,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发生率:A组为83.6%,B组为26.5%,差异有显著性(P〈0.01);收缩压下降:A组为(36±16)mmHg,B组为(14±10)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功能分级构成比:属心功能Ⅰ级患者在A组和B组分别占42.2%和58.8%;心功能Ⅱ级患者例数2组相似;心功能Ⅲ级以上A组为28.5%,高于B组的12.7%,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发生率、住院率及病死率均高于B组。结论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血压正常者高,近期预后差,故高血压是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产妇腰硬联合麻醉纵向体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林  何虹  黄唯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348-3349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时,三种纵向体位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患者120例.ASAⅠ~Ⅱ级,无麻醉禁忌证或体位性低血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头低足高15°.B组水平卧位,C组头高足低150,麻醉前按5mL/kg预充输液,常规吸氧3L/min,然后施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部位为L3/4,0.75%布比卡因1.4mL混合1.6mL脑脊液,推注时间30s,注药后按0.25mL/(kg·min)补液。观察注药前、注药后各个时间点的SBP、DBP、HR、SpO2、麻醉平面变化情况以及血压下降幅度〉20%时麻黄素干预情况。结果:B组SBP、DBP下降及心率上升幅度比A、C组显著(P〈0.05);B组需要麻黄素提升血压的频度比A、C组显著(P〈0.01):B组无痛觉麻醉平面≥74发生率较A、C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采取头高足低或头低足高住并采用0.75%布比卡因1.4mL+1.6mL脑脊液这一种配方行腰硬联合麻醉,较水平卧位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作者于1997年从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血液及脑脊液中同时分离培养出新型隐球菌,现报道如下。1 病历例1,男45岁,因头痛呕吐半月入院。体查:体温37℃,血压150/105mmHg,慢性病容,神清合作,肝脾未扪及,心肺正常,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颈有明显抵抗感。头颅CT无病理性改变。血象:白细胞9.6×109/L,嗜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4,血红蛋白99g/L。脑脊液:毛玻璃样,潘氏试验阳性,细胞总数700×106/L,白细胞670×106/L,嗜中性粒细胞0.51,淋巴细胞0.49,葡萄糖1.01mmol/L,Cl-93.4mmol/L,墨汁染色疑似新型隐球菌,同时行血液…  相似文献   

12.
缺乏警惕误诊误治--1例隐球菌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患者男,36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月余就诊于本市某医院,当时查体温39℃,颈强直.腰椎穿刺测脑压力3.43 kPa;查脑脊液白色混浊,有核细胞数360×106/L,中性粒细胞占0.35,淋巴细胞占0.65,蛋白0.5 g/L,糖2.2 mmol/L,氯化物101 mmol/L,涂片未找到结核杆菌、隐球菌.  相似文献   

13.
谭琳  谢瑜  周挚 《临床荟萃》2009,24(5):396-398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免疫学指标CD4^+细胞计数与外周血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未经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检测免疫功能指标(CD4^+细胞)和全血细胞计数。遵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3年诊断标准,对86例感染HIV/AIDs患者按照CD4^+计数从低到高分为A、B、C组。对其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的计数,与CD4^+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CD4^+计数的下降,Hb、WBC、PLT呈明显下降趋势,A组和B组的Hb、WBC和PLT明显低于C组,A组又低于B组,Hb(95.4±9.9)g/L和(106.4±6.3)g/L vs(115.6±1.2)g/L;WBC(1.8±0.3)×10^9/L和(2.8±1.1)×100/L vs(3.7±0.3)×100/L;PLT(48.4±9.7)×10^9/L和(65.3±7.3)×10^9/LVS(87.3±10.2)×10^9/L(均P〈0.01);贫血、WBC减少的发生率A组和B组大于C组,A组又大于B组,61.5%、21.8%VS6.7%和64.1%、25.0%VS6.7%(均P〈0.01);PLT减少发生率则A组和B组大于C组,38.5%、15.6%VS6.7%(均P〈0.05)。不同CD4^+分组中贫血形态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细胞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与CD4^+细胞计数同样功能,作为衡量患者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冷藏可导致库血质量发生变化,因而对使用库血存在不同看法。我科曾对4℃保存库血的红细胞数等30项质量指标作动态观察,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和方法1.ide源技300ml全血加75mlACD保养液分别采集分装A、B、O、AB四种血4±2C冰箱保存,于采血当天和每间隔一周各取双份标本测定,取四种血型平均值。1.2仪器和方法Corning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作生化指标检测;Corning902/925钾钠氢分析仪(美国)作血浆Na 、K 、CI-离子测定;Corning168血气分析仪(美国)作血气分析;MOdelPC-604/601血球计数议(日本)作血球计数;FJ-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水平与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了2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脑脊液涂片找隐球的阳性率为48.8 %。治疗中A组10例 ,单用二性霉素B ,3例治愈 ,3例好转 ,4例死亡 ,治愈率为30 % ,有效率为60 % ;B组6例 ,用二性霉素B联合5 -氟胞嘧啶治疗 ,4例治愈 ,2例好转 ,治愈率为66.7 % ,好转率100 % ;C组5例 ,单用氟康唑 ,1例治愈 ,1例好转 ,2例死亡 ,治愈率20 % ,有效率为60 %。经统计学处理后 ,B组与A、C组相比 ,治愈率、有效率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 隐球菌抗原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有助于提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水平;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有助于提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2月至12月本院门诊、住院病人随机抽样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按FBS分A、B二组。各35例.A组FBS<7 mmool/L,年龄62±9.9岁,病程2±0.9年;B组FBS≥7 mmol/L。年龄64.6±7.1岁.病程5.1±4.8年。  相似文献   

17.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俊凤 《临床荟萃》2001,16(9):412-412
新型隐球菌是引起人类中枢神经系统霉菌感染的最常见菌株。在脑脊液中检出病原菌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确诊的最可靠证据。本院对 32份脑脊液分别采用涂片墨汁染色法、细胞学伊红美蓝 -姬姆萨染色法和细胞学墨汁染色法检测新型隐球菌 ,并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 ,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的采集 所有 32份脑脊液均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腰椎穿刺术后留取。用普通无菌试管留置待检。1.2 病原学检测方法  1涂片墨汁染色法 :取脑脊液 3.0~5 .0 ml置于普通试管中 ,以 2 0 0 0 r/min,离心 10分钟后弃去上清液 ,将沉淀物置于洁净玻片上…  相似文献   

18.
我们参考了有关资料设计了一种溴酚益-乙酸法测定脑脊液总蛋白的方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①721型分光光度计.②磷酸氢二钠-枸橼酸缓冲液:0.1mmol/L枸椽酸被1000ml加入0.2mol/LNa1HPO4液20ml,调整pH2.1。③1mmol/LBPB液:取澳酚蓝0.6g9溶解于10ml0.1mmol/LNa0H液中,然后再加蒸馏水至1000ml。④100g/LBroj35液。⑤显色剂:分别取试剂②、③、④为200、200、30ml再加入无水乙醇200ml,然后加蒸馏水至l000ml.③0.sg/L蛋白标准波:取白蛋白、球蛋白标准液或已知浓度质技血清用生理盐水稀择而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对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结果: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均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最常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初次脑脊液镜检确诊仅7例,需反复腰穿取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确诊11例。未经抗真菌治疗4例均死亡,抗真菌治疗14例、治愈7例、好转3例、死亡4例。其中二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4例、治愈3例、好转1例。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常易误漏诊,反复行脑脊液涂片以及同时行真菌培养可提高诊断率。二性霉素B鞘内及静脉同时给药联合氟康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我院 1992~ 2 0 0 2年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 2 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脑脊液涂片均在住院期间查见新型隐球菌。其中第 1次腰穿就检出隐球菌 9例 ,第 2次腰穿检出隐球菌 12例 ,第 3次腰穿检出隐球菌 5例 ,第 5次腰穿检出隐球菌 1例。本组全部呈亚急性或慢性发病 ,入院时病程最短者 15 d,最长 8个月。确诊伴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19例 (70 % ) ,其中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6例 ,脑肿瘤 2例 ,肺部肿瘤 2例 ,陈旧性肺结核 3例 ,糖尿病 2例 ,SL E2例 ,艾滋病 1例 ,肾炎 1例 ;无基础疾病 8例 (30 % )。所有病例均有头痛 ,2 1例为轻、中度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