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组织工程是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将种子细胞与生物载体材料复合后进行培养,形成新的功能组织,来恢复、替代和提高伤失组织的功能。组织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有:种子细胞,细胞外支架材料,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相互作用关系。骨组织工程是组织工程中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对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细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学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在体外或在体内制造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修复损伤组织和改善其功能的一门交叉学科[1]。骨组织工程学是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中专门从事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研究的一个分支,处于组织构建与缺损修复的最前沿。由于骨组织具有相对单一的组织成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基本含义是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在体外构建具有生物功能的人工物,用于修复组织缺损,替代失去功能或衰竭的组织、器官的部分或全部功能[1]。最先用组织工程这一名词的学者是Woter和他的同事们[2]。目前组织工程有了很大的发展,尤以骨的再造及骨缺损修复领域的研究为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成为组织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一般认为,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关键组成部分,现将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分述如下。1种子细胞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生物反应器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阐述生物反应器对组织工程学发展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生物反应器研究的发展方向。方法 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近年来生物反应器在组织工程中应用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结果 生物反应器极大地推动了组织工程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步。成为组织工程中的四大关键环节之一。结论 生物反应器是组织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发展方向应是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贯穿于整个组织工程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回顾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组织工程学是根据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应用正常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的组织细胞与生物材料相结合 ,在体外或体内构建组织、器官或其生物性替代物 ,以维持、修复、再生或改善损伤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一门科学。组织工程学是在多学科交融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组织工程学的研究与发展需要吸收生物学、现代医学、材料与工程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需要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合作研究。因此 ,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可以带动一个国家多种相关交叉学科甚至生命科学的整体发展。组织工程的研究 ,还将促进相关高技术产业的渗透发展 ,可以…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1 概念和原理1.1 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它涉及材料学、工程学及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组织工程”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1987年正式确立,定义为: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在正确认识哺乳动物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和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功能和形态生物替代物的学科。1.2 组织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体外培养扩增的、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种子细胞(seed cell)与可降解生物材料(biodegradable polymer)相结合形成…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组织工程学是骨科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1988年.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对组织工程作出如下定义;应用工程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认识哺乳动物正常和病理组织与器官的结构功能关系.并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替代物.以恢复、维持或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组织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将体外培养的高浓度组织细胞.吸附于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可被人体逐步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上进行扩增.  相似文献   

8.
1987年提出组织工程学概念以来,部分再造的组织或器官已经开始或即将进入临床应用,然而,组织工程产品的产业化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特别是常规细胞培养方法不能满足实验室研究和临床需要时,如何大规模获得具有再生活力的种子细胞已经成为当前组织工程研究所面临的关键性瓶颈问题之一。近年来,应用旋转生物反应器以及微载体技术进行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大规模培养逐渐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进展较快。有望应用该技术解决这个瓶颈。1微载体技术种子细胞基本都是贴壁细胞,其在载体上良好黏附生长并保持分化及功能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特别…  相似文献   

9.
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工程材料学和临床医学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组织工程学最基本的思路是在体外将分离的种子细胞接种到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载体支架上,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组织或器官。从组织工程学的观点来看,人工皮肤主要有三类:①表皮替代物,即培养表皮片;②真皮替代物,即胶原凝胶、胶原海绵合成膜、  相似文献   

10.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TE)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分支。它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能修复和改善损伤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是一个综合细胞生物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和移植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1)种子细胞;(2)细胞外基质替代物支架材料;(3)组织工程化组织对各种病损组织替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恒压持续快速扩张的可行性。方法用白色小家猪12只(17.5±2.71kg)、长方形硅胶扩张器(180ml)24只作持续快速扩张术(CTE)和常规间断扩张术(ITE)对比研究。结果CTE组6天完成扩张,ITE组27天完成扩张,两组扩张囊内平均实际液体量、扩张囊外皮肤总面积和皮肤回缩率相同(P>0.05)。CTE组的皮肤净增面积和皮肤组织扩张率小于ITE组(P<0.01);CTE组皮肤移行面积明显大于ITE组(P<0.01)。结论恒压持续扩张术具有速度快的优势和某些与ITE相似的性质,可用于局部皮肤病变或缺损的修复,但广泛性皮肤病的治疗仍应选择常规间断扩张术  相似文献   

12.
扩张后皮肤软组织收缩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扩张后皮肤软组织的收缩机理。方法 用白色小家猪制作皮肤扩张动物模型,扩张后采集组织标本,作组织收缩率测量和病理学观察。结果 真皮和纤维包膜是导致收缩率增加的主要部位。扩张后皮肤软组织中弹力纤维、肌成纤维细胞增生,肌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平滑肌肌动蛋白明显增加。结论 弹力纤维、肌成纤维细胞、多种细胞内平滑肌肌动蛋白增加是引起组织收缩特性增强的主要原因。结果提示,扩张后皮瓣保持一定张力有利于对抗组织回缩。  相似文献   

13.
Biotechnology and tissue engineering have broad applications over several medical disciplines. The advances in the fields of biotechnology and tissue engineering offer new possibilities in the repair or regeneration of tissue lost to disease or injury. Consequently, a major portion of the research effort has focused on applications in orthopaedics with emph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for developing bone, articular cartilage, ligaments, tendons and nerve. Tissue engineering represent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solving some of the most demanding medical problems, particularly the creation of new tissues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living organism. These new technical approaches include strategies in using new synthetic polymer formulations and various alternatives in tissue regeneration.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the possible impact of biomolecular medicine in areas critical to the future of hand surgery, including tissue replacement, tissue regeneration, wound healing, and bone, tendon, cartilage, ligament and nerve repair.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应用组织瓣移位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0月采用组织瓣移位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84例,创面处理,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临床应用8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组织瓣移位是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多种组织移植修复组织缺损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移植在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1年11月~2004年9月,应用14种78块组织瓣游离移植和(或)组合组织移植,修复四肢与颌面部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69例.其中男53例,女16例,年龄18~56岁,平均31岁.部位:足踝部皮肤缺损5例,小腿皮肤缺损22例,手部、前臂皮肤缺损和手指再造36例,尺、桡骨缺损3例,面部肿瘤切除致软组织缺损2例,下颌骨及口底皮肤缺损1例.开放创面55例,其中感染创面16例,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6例;无菌创面14例.皮瓣切取范围2.0 cm×1.5 cm~43.0 cm×12.0 cm,骨移植长度10~15 cm.均为择期手术,其中延期组织移植8例. 结果术后发生动脉危象2例,静脉危象2例.移植组织全部成活76块,部分成活2块,行皮片移植后愈合.修复创面Ⅰ期愈合52例;Ⅱ期愈合13例,愈合时间20~30 d;化脓性感染4例,愈合时间3~11个月.指再造骨愈合时间6~8周,腓骨移植骨愈合时间4~6个月.修复后功能、外形均满意,各种组织移植供区无功能障碍. 结论组织移植与组合组织移植可使复杂创面修复一期完成,且效果好,虽风险较高,仍是修复足、小腿、面颈、手部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微型组织瓣在手外科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回顾性研究应用微型组织和部组织缺损的治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0种微型组织瓣移位或移植修复手部皮肤、骨、关节缺损102例。结果 随访1 ̄18年,皮瓣全部存活、外形良好,手指屈伸功能尚可,痛、温、触觉恢复;骨愈合时间3 ̄4个月,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疗程短、疗效好。凡手指、虎口外皮肝缺损合并骨、关节、肌妥外露者,应争取一期应用微型皮瓣修复;腕舟骨骨折不  相似文献   

17.
胆管癌新鲜组织标本库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的医疗优势,摸索一套合理的操作方法,有计划地建立胆管癌新鲜组织标本库,为系统开展胆道肿瘤研究做好准备。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以胆道肿瘤为主要诊断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的手术标本21例,包括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和(或)癌旁组织,将切取的组织块分割后装入编号的灭菌贮藏管,迅速放入液氮转移罐,深低温冰柜保存。全部组织标本均经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予以鉴定,并取其中部分组织使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鉴定以判断组织成分的完整性。结果21例标本中肝内胆管癌4例,肝门胆管癌6例,肝外胆管癌7例,壶腹癌4例。由于肿瘤标本大小不同,所切取的组织块数目各异;因手术难度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组织留取平均时间为(47.60±43.87)min。所取组织经Trizol试剂提取后,可见离心管底部沉淀的呈黄白薄片状的R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得出其A260/A280=1.6~1.8,总RNA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见明显的28s和18s条带,而且28s条带的亮度大约是18s的2倍;2例超过2h的标本的A260/A280<1.6,且电泳显示28s和18s条带不清、消失及拖尾。结论人类遗传资源库的建设是开展疾病相关基因研究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实验建立的胆管癌组织标本留取操作流程可保证标本库质量。标本的留取必须在知情同意和保证留有足够的用于病理诊断的组织前提下,由有经验的相对固定的医护人员完成;标本离体时间应掌握在1h之内,应常规将标本分割多管保存。  相似文献   

18.
Tissue factor 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Price GC  Thompson SA  Kam PC 《Anaesthesia》2004,59(5):483-492
The classical 'cascade/waterfall' hypothesis formulated to explain in vitro coagulation organised the amplification processes into 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pathways. Recent molecular biology and clinical data indicate that tissue factor/factor-VII interaction is the primary cellular initiator of coagulation in vivo. The process of blood coagulation is divided into an initiation phase followed by a propagation phase. The discovery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further supports the revised theory of coagulation. Tissue factor is also a signalling receptor. Recent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blood-borne tissue factor has an important procoagulant function in sepsis, atherosclerosis and cancer, and other functions beyond haemostasis such as immune function and metastases.  相似文献   

19.
组织库建立与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自1995年3月,作者开始建立组织库。组织移植物采自各类骨科手术切除的无菌、无瘤组织,和血管病、创伤性截肢的无污染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包装切取下的组织移植物,置于-30℃冷冻箱低温保存。使用前对骨关节移植物给予去除骨髓、温盐水冲洗、表面脱钙等处理。自1995年6月至1997年12月骨库共向临床供应同种异体骨移植物89份,其中40份用于本院临床各类植骨38例,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