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占所有妊娠的2.0%~3.5%。常不可避免的发展为早产,是早产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早产的30%~40%。为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减少新生儿病死率,通常早考虑使用宫缩抑制剂来适当延长孕周,同时给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因此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是处理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临床处理及妊娠结果。方法对19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宫缩抑制剂抑制宫缩,抗生素预防感染,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适当保胎治疗可延长孕周2-28d,孕周〈34周围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34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4周围生儿死亡率高于≥34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是引起早产和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未足月胎膜早破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孕龄,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可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未足月双胎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将40例未足月双胎胎膜早破患者设为治疗组,选取同期40例未足月单胎胎膜早破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时间、胎膜破前宫缩发生率、破膜至终止妊娠时间、终止妊娠孕周、促胎肺成熟时间≥48 h、使用宫缩抑制剂、早产、剖宫产、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为导致患者出现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临床处理中较为棘手、出现早产率较高和新生儿预后困难,应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预防未足月双胎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4.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是指胎膜早破发生在妊娠28周以后,不足37周者,在所有妊娠中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2%,30%~40%的早产与未足月胎膜早破有关.孕期越小围生儿预后越差,胎膜早破可导致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期待治疗法是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处理原则.在此期间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降低宫内感染,预防宫缩,增加胎儿的氧供及营养物质,延长孕周,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非常重要.若根据具体情况,充分估计和权衡期待治疗或立即终止妊娠的利弊,严密母儿监护、有效治疗,精心护理可减少早产及改善早产儿预后,提高了孕妇及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胎膜在临产前破裂称为胎膜早破(PROM).妊娠满37周后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0%,妊娠不满37周的胎膜早破即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0%~3.5%.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抗生素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单一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产妇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6.0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00%)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2.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对抗生素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妊娠质量,改善母婴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处理、预防.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161例孕28-36+6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35-36+6周新生儿并发症比孕28-34+6周并发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积极预防胎膜早破因素,破膜后采用宫缩抑制剂、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抗生素等延长孕周至35周以上,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产发生率、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不同类型早产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组别孕产妇(未足月胎膜早破组301例、未足月分娩组234例、医源性早产组193例)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09—2013年早产率逐年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源性早产组产妇年龄、剖宫产率、Apgar评分异常率及并发症明显高于未足月分娩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而孕周、胎儿出生体质量低于未足月分娩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3组早产中经产妇和未进行过产前检查者明显高于初产妇和接受过产检者(P<0.01),医源性早产组经产妇和未进行过产前检查的早产发生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未足月分娩组(P<0.05)。医源性早产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占67.36%(130/193),胎盘因素占15.54%(30/193),胎儿因素占7.77%(15/193),其他占9.33%(18/193)。结论早产率逐年增加,其中医源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早产发生率增高的重要因素,而减少医源性早产对降低早产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崔艳双  刘增佑  王伟  邓善文 《中外医疗》2013,32(5):31-31,3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16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78%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存在易发因素,孕28~33+6周的新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孕34~36+6周者。结论对孕龄28周以上胎膜早破者,选择期待治疗可以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临床处理方法及预后影响.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未足月的胎膜早破患者24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28~34周围产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孕周>34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妊娠28~34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病例宜加强孕期宣教,加强抑制宫缩、促肺成熟、预防感染等治疗,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个体优质化护理的措施.方法 通过对3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病例回顾,分析优质个体化护理的作用和效果.结果 孕妇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对医嘱的依从性,3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自然分娩19例,剖宫产11例,新生儿存活率100%.结论 3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通过优质个体化护理,对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减少早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产生了明显、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程宝珠 《中外医疗》2016,(15):106-107
目的:探讨未足月(也即孕周处于28周与34周之间)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相关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2012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8例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分娩方式以及围产儿的基本情况等。结果阴道炎是最为常见的胎膜早破的诱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是2 h~16 d,平均是(6.2+1.3) d;两种分娩方式下,该组围产儿的A p-g a r评分相比,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由于P>0.05);针对孕周处于28周与30周的孕产妇和孕周处于31周与34周的孕产妇,这两组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相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由于P<0.05)。结论要及时地借助于期待疗法对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患者进行治疗,在孕产妇破膜后,医务人员要适时给予其适量的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药物,以使孕产妇的潜伏期能够有效延长到孕30周以上,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在产科是棘手问题。在我国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产和胎膜早破经常同时存在 ,但胎膜早破后使早产的处理变得复杂化。据报道[1] ,Romero统计 2 7%~ 4 6 %的早产是先由胎膜早破引起 ,如不予处理 ,5 0 %孕妇将在 2 4小时内早产 ,90 %将在 1周内分娩。所以预防早产 ,恰当地处理胎膜早破及早产 ,将可减少围产儿死亡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4年 1月~ 1998年 6月我院孕2 8~ 36周胎膜早破早产孕妇 139例 ,占早产总数的34 92 % ,占胎膜早破总数的 4 0 4 % ,占总分娩数的1 2 7%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结局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 10 1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发生于 34孕周前的新生儿窒息率、RDS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发生在 35~ 36孕周者。对 <34孕周发生胎膜早破 ,使用宫缩抑制剂、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及抗生素预防感染 ,可延长孕龄 ,减少围生儿并发症 ,增加成活率。结论 积极恰当处理胎膜早破合并早产 ,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于我院产科接受治疗并进行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对象,共132例,调查发生胎膜早破的主要影响因素、保胎治疗效果、分娩方式及围产儿情况。结果在引起未足月孕妇发生胎膜早破的因素中,主要因素为引产流产史、胎位异常、阴道炎,分别占27.27%、18.94%、13.64%。孕28~34周围产儿Apgar评分〈7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围产儿死亡例数分别为18例、19例、8例、13例、13例、1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孕周≥34周围产儿,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54例孕28~34周围产儿中,治疗组为29例,未治疗组为25例,治疗组Apgar评分〈7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围产儿死亡例数分别为5例、5例、1例、1例,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13例、12例、6例、8例,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引产流产史、胎位异常及阴道炎,当孕妇孕周〈34周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宫缩抑制剂及抗感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0~2006年期间120例未足月胎膜待产妇进行监测宫内感染、胎儿状况、宫缩和胎肺成熟度情况,并予心理护理、一般护理、会阴部护理等。结果:胎膜早破引起早产,其孕周越小,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能延长孕周,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功保胎的40 例<23 周无生机的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03 年1月-2015 年1 月在该院就诊12~23 周无生机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成功保胎者40 例。入组患者均排除宫口已扩张、宫颈机能不全、子宫畸形、已明确诊断宫内感染者及继续妊娠危及母婴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患者。明确诊断入组后予常规阴道病原微生物培养,根据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治疗及宫缩抑制剂治疗,动态监测感染指标及B 超宫内胎儿情况。结果40 例中33 例均在2 周内胎膜早破愈合,6 例在4 周内愈合,1 例至孕36周未愈合。28~34 周早产5 例,34~36 周早产9 例,36 周以后分娩者26 例。羊水培养1 例大肠杆菌阳性,胎盘病理检查有11 例有不同程度中性粒细胞浸润。随访40 例新生儿至今均无明显不良预后。结论无生机的未足月胎膜早破,须综合分析病情充分估计期待治疗或立即终止妊娠的利弊,患者充分知情理解选择下积极治疗,对部分无生机的早胎膜早破保胎治疗仍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14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63.4%未足月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2周与孕32~37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孕32~34周与孕34~37周的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28~34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比明显高于孕34~37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孕28~34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宜采取保胎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选择合适分娩时机能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1~36^+6周二组作比较分析。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主要为感染和流产、引产史及胎位异常。不同孕周的二组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而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提高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胎膜早破439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延  黄宇  陈廉 《四川医学》2003,24(8):775-776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439例胎膜早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中,感染占首位(52%),早产胎膜早破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胎膜早破者尤其是早产胎膜早破者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结论应积极预防感染因素引起胎膜早破的发生,尽可能减少易发因素。胎膜早破的治疗包括正确使用宫缩抑制剂,合理应用抗生素,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选择适当的分娩时机和恰当的分娩方式。根据不同孕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方案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