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前。先以双手拇指同时按揉两侧缺盆穴1分钟,然后用力捏拿之(右缺盆穴手法宜重),放松后再揉少时,继续捏拿。如此交替操作3次。 2.患者俯卧,医者仍以双拇指分别按揉膈俞、胃俞穴各1分钟。 3.俯卧位,医者按揉其双下肢承山穴1分钟,继而用力拿捏3次。 4.患者坐位,医者在其身后以双手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缓解择期内镜下消化道ESD术患者焦虑的作用。方法:将202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在患者人院时和术前进行常规护理和相应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前第3天开始至术晨术者以双拇指桡侧于患者印堂至额上神庭穴交替直推(开天门)约2分钟;以双拇指指腹自眉头向眉梢轻抹(推坎宫)约2分钟,以中指或拇指轻揉双侧太阳穴(运太阳)约2分钟;叩打整个头部约1分钟;拿揉患者颈项及风池穴约2分钟;按揉神门、内关,每穴3分钟;掌揉法放松背部,自上而下反复3分钟;按揉心俞3分钟,每天2次。比较2组患者术前l天的焦虑人数。结果:试验组术前1天焦虑人数少于对照组人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摩对择期内镜下ESD患者焦虑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用毫针点刺四缝穴,进针0.1-0.2寸,出针后挤出少许黄白色粘液或少许血液,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揩净,按压针孔,每周1次;(2)捏脊反复操作6遍,然后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双侧脾俞、胃俞穴1分钟,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结果56例中,显效39例,占69.6%;好转13例,占23.2%;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6%。  相似文献   

4.
一、推拿方法简介1.上肢摩按法:以双手自一侧颈部沿肩峰与肩胛区反复摩按5~10分钟,再自同侧肩峰、三角肌处向肘、腕部顺序向下,反复摩按5~10分钟。2.肩周围按法:以两手拇指对置于肩下三角肌下缘之臂臑穴处按压,逐步环转移动至臑会穴、肩贞穴、极泉穴、中府穴、云门穴处长按,反复操作3~5分钟。3.捏上臂法:以手拇指掌侧置于患者上臂外侧,其余四指置其上臂内侧青灵穴处,着力捏压1~2分钟;然后以拇指置患者上臂外侧,其余四指掌侧侧置其极泉穴下方,自上向下沿肱骨内缘逐步下移经青灵至少海穴止2~3分钟。  相似文献   

5.
笔者运用按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收效良好,现将1990—1996年经治的135例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35例中,男性76例,女性59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1个月;病程1天以内80例,3天以内43例,3天以上12例。2治疗手法2.1按揉法:医者用中指腹末端顺时针按揉中统、天枢、足三里穴,每穴按探揉100次。2.2推法:即分腹阴阳。医者用双手拇指自剑突下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50次。2.3提拿法:即提拿神厥穴。医者用拇、食、中指抓肚脐并提拿5次。2.4捏脊法:患儿俯卧,医者双拇指在下,两食指在上,将皮肤提起后,两手交替沿脊椎向上提捏,直至大椎穴,…  相似文献   

6.
王娟  任松娟 《中原医刊》2003,30(24):F004-F004
产妇分娩后发生尿潴留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1999年7月~ 2 0 0 3年 3月笔者通过对按摩子宫、小腹热敷、诱导刺激排尿无效者进行推拿及药物治疗产后尿潴留 3 2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 2例患者 ,年龄 2 5~ 3 8岁 ,病程 5~ 48小时 ,总产程最长 2 2小时 ,最短 5小时 ,平均 16小时 ,第一胎 2 9例 ,第二胎 3例。1.2 治疗方法 :①推拿疗法 :患者仰卧 ,一指禅推气海、中极 ,按揉三阴交各 2分钟 ,缓摩小腹 5分钟 ,以小腹部有温热感并向内渗透为宜 ,然后患者侧卧 ,医者以拇指按揉肾俞、八穴各 2分钟。手法由轻…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小儿神经性尿失禁取得较好疗效,将方法介绍如下。方法:取穴以中极、关元、三阴交为主穴,以肾俞、膀优俞、三焦俞、命门、太溪为配穴。主穴每次均取,配穴交替选用。针刺采用补法。中极、关元向会阴部斜刺,进针3~5分;三明交治股骨后缘进针5分~1寸;肾俞、膀眈俞、三焦俞皆直刺5分~1寸;命门、大溪直刺3~5分,留针15分钟,对不合作者可不留针,行操作手法后即出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用此方法共治疗小儿神经性尿失禁共ZI例(年龄1~9岁不等),均获痊愈。此病病机作者认为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腑…  相似文献   

8.
2001-2005年我院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对23例失眠患者进行推拿治疗,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失眠患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6~63岁;其中睡眠质量Ⅱ级7例、Ⅲ级12例、Ⅳ级3例、Ⅴ级1例。予患者镇静安眠治疗,虚证者滋阴养血、实证者疏肝清热化痰。患者俯卧位。取心俞、肝俞、胃俞、肾俞等穴,推、按、滚、揉督脉膀胱经.使肌肉放松;仰卧位点按安眠、风池、玉枕等穴,以分抹法、指梳法、拿法、搓法揉眉弓、压五经(沿印堂至百会;鱼腰至四神聪;太阳至率谷)。本组患者推拿最少5次,最多50余次,结果22例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让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施术者站其身旁,先用双手掌根着力,反复揉按推动腰背脊柱及其两侧肌肉,重点揉按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经筋5~10分钟.再用双手拇指着力,反复点揉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五脏六腑俞穴3~5遍,并重点点揉腰椎两侧肌肉及其压痛点,并揉按而拨压,促使其缓解.  相似文献   

10.
艾灸早期介入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案:成人:取普通艾条2支,同时点燃,距离穴位2~3 cm,依次悬灸中脘、关元、双侧足三里,每穴灸15 min,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易上火者加灸双涌泉穴15 min,灸后饮淡盐水150 mL。小儿:取艾条1支,点燃,距离穴位2~3 cm,灸身柱、肺俞,至潮红为度,隔日1次,连灸3次。轻型患者:取普通艾条2支,同时点燃,距离穴位2~3 cm,取背部膀胱经大杼、风门、肺俞,循经上下来回施灸,待皮肤潮红,成人再按第1条灸法施灸,小儿加灸身柱穴,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1.
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呕吐患者多见于女性,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并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状。典型患者表现为食后即吐,多数病人有较长时间的食后呕吐史,个别严重者可引起脱水、消瘦和营养不良。按摩有较好的降逆止呕作用,几次就可治愈。按摩选穴内关、攒竹、胃俞、脾俞、中脘、天突、梁丘、足三里、涌泉、印堂、太阳等。按摩方法1.拿内关、梁丘、足三里各50~100次。2.用拇指桡侧缘直推前发际至印堂100次。3.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推攒竹至两侧太阳穴30次。4.按揉胃俞、脾俞、中脘、天突、涌泉各20~30次。5.顺时针摩腹3~5分钟。按摩每天2次,症状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用毫针点刺四缝穴,进针0.1~0.2寸,出针后挤出少许黄白色粘液或少许血液,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揩净,按压针孔,每周1次;(2)捏脊反复操作6遍,然后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双侧脾俞、胃俞穴1分钟,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结果56例中,显效39例,占69.6%;好转13例,占23.2%;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6%。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分型针灸治疗不寐10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观察报告如下。男40例,女76例。年龄:17~29岁者21例;30~49岁者72例;50岁以上者13例;青壮年占总数的88%。职业:干部39例,教师14例,会计3O例,文秘工作者19例,战士14例,农民6例,脑力劳动者占总数的81%。病程:6个月以内14例;6~12个月24例;1~3年30例;3年以上38例。疗程:12次为1个疗程,最长者4个疗程,最短者6天。治疗方法:①取穴:主穴:心俞、神门、三阴交。配穴:心脾两虚者加百会、脾俞、内关;胃腑失和加胃俞、中院、足三里、公孙;肾虚者加肾俞…  相似文献   

14.
〈美〉纽约林肯医院针刺门诊部MichaelO.Smith;American Jonurnal of Acupun-cture No 2 June 1988;105~112摘要:根据中医辨证因人而异,分别在背部精选出敏感的俞穴1~3个,如肺俞、胃俞、脾俞、小肠俞、肾俞、膀胱俞等,每周针刺两次。以增强  相似文献   

15.
胃下垂是临床常见病,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采用按摩疗法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16岁。病程长者约3年,短者约半年。2治疗方法;原则上以强壮脾胃、扶中气为主。取穴:上、中、下院、天枢、胃俞、脾俞、梁门、太乙、足三里、阳陵泉、上、下巨虚、解溪、肾俞、气海等穴,手法;推、按、捏提、滚操等。21操做程序:患者俯卧、医生位于病人左侧。在足太阳膀眈经上推拿。重点按压、捏提肾俞、胃俞、隔俞等穴,此外,从能推到第一腰椎段多做向心方向平推。2.2…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几年用中药速效排石灵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胆肾结石1000余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200例,住院208例,其余992例门诊治疗。其中男533例,女167例,年龄7~72岁。病程1个月至15年。胆结石621冽,肾结石579例。2治疗方法每日服中药速效排石早晚各100Tnl。上机前服用猪蹄或油煎鸡蛋,连服12日。推按径仪:采用电极板固定刺激穴位。手柄电极推按产生共振,推中有按一方推进,使结石向出口运动。常用中院、斯门、日月、章门、肝俞、胆俞、膀眈天枢、水道穴等。每日治疗2次,每次25分钟,15日为1疗程,一般1~3疗程。3结果3…  相似文献   

17.
徐燕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59-159
目的探讨指揉二扇门减轻兼症发热、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修剪指甲,拇指甲按10次,一按一提为一次,陷入皮肤内其效更佳,后拇指腹偏峰按揉,每分钟200~300次,均按顺时针进行,速度越快越好,3d为一疗程。结果21例中有效13例,占60%,显效8例,占4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具有疏风散寒、解表通阳、安神醒脑之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用毫针点刺四缝穴,进针0.1-0.2寸,出针后挤出少许黄白色粘液或少许血液,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揩净,按压针孔,每周1次;(2)捏脊反复操作6遍,然后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双侧脾俞、胃俞穴1分钟,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结果56例中,显效39例,占69.6%;好转13例,占23.2%;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6%。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83年以来,用拇指按揉至阳、灵台两穴位的方法,治疗因胃痉挛,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引起的急性胃痛30例,均在2分钟以内疼痛缓解,止痛时间最快者只需5秒钟。方法:让患者俯卧,双手自然交错,置于头前部或额下。医者位于患者一侧,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于至阳穴和灵台穴(至阳穴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灵台穴在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至阳穴与双肩胛骨下缘相平)。在此二穴上作圆圈状按揉1~5分钟即可,用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按压时  相似文献   

20.
手法:一、按揉双内关穴:取坐位,放松肌肉。以左拇指按揉右内关穴,按摩时先轻后重,有酸胀麻木感后,继续按揉5分钟,然后用右拇指按揉左内关穴,交替进行。按摩后,可使胸闷,恶心、呕吐等症解除。二、按揉双风池穴:取坐位,以双侧拇指峰对准双风池穴,先按揉2分钟,后点按2分钟。按摩后,可使头部轻松,头痛眩晕得止。三、按揉双翳风穴:取坐位,以双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