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出的标准,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28株隐球菌和念珠菌进行两性毒素B和5—氟胞嘧啶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时各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几何均值比单独用药显著降低(P<0.01);两性毒素B和5—氟胞嘧啶的协同相加作用较为明显,而且末发现有拮抗作用,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的平均值为0.8。提示两性毒素B和5—氟胞嘧啶对致病酵母主要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五环三萜类活性单体(saikosaponines,Bp3)的抗耐氟康唑白念珠菌(fluconazole-resistant candida albicans,FRCA)作用及其与氟康唑的协同作用。方法对柴胡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并对其抗菌作用明确的成分进行结构测定,确定其分子结构,得到结构明确的单体Bp3,参照(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NCCLS)标准,测定Bp3对20株FRCA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其与氟康唑的协同作用。结果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的MIC值,在20株FRCA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方式。结论结构明确的五环三萜类单体Bp3对FRC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氟康唑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法(FCM)进行念珠菌快速氟康唑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CM法检测230株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并将其检测结果与M27-A2的标准化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CM法与M27-A2标准化方法的检测氟康唑MIC结果一致率为88.9%~100%。其中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较近平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高。结论念珠菌氟康唑药物敏感性试验FCM法与标准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产生是否有适应性突变的因素.方法:选择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野生Y0109株,将其在含8 μg/ml氟康唑的沙堡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漂移试验诱导培养,计数其生长出的菌落并根据Cairns的理论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和结论:拟合出的曲线基本符合Poisson曲线分布特点,根据Cairns的适应性突变理论及判定方法,初步证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主要是因药物本身的后天诱导作用,使该敏感白念珠菌发生了适应性突变而成为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分泌性蛋白酶(Sap)活力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培养在含氟康唑浓度逐渐增加的液体培养基中,体外诱导为氟康唑耐药株;运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BSA)的方法测定了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和对氟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结果40株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均在体外被成功的诱导成为对氟康唑耐药的耐药株。耐药株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明显强于敏感株(P〈0.001)。结论白念珠菌Sap活力的增加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增加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女性阴道白色念珠菌的体外药敏情况。方法: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对50例白色念珠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50例女性阴道白色念珠菌中在体外对酮康唑和两性霉素最为敏感,敏感率为100%,氟康唑次之,敏感率为98%,而特比萘芬敏感率最低,耐药率迭26%。结论:酮康唑和两性霉素对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女性阴道疾病有较好的效果。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规范用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8.
9.
832株念珠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对本院临床送检的标本所分离的念珠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血培养用Bact/Alert血培养瓶抽血后在仪器上培养,阳性后转种沙保罗培养基,其他标本直接接种沙保罗培养基,分离纯菌用API 20C AUX进行鉴定,ATB FUNGUS进行药敏。其中氟康唑用Etest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832株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药敏结果:总敏感率由高到低是两性霉素B97.7%、制霉菌素95.4% 、5-氟胞嘧啶92.2%、酮康唑68.5%、益康唑62.5%、咪康唑53.6%;氟康唑共测33株全敏感。结论 念珠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最常见,其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氟康唑敏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FCZ)与两性霉素B(AmB)的敏感性及两药相互作用的方式. 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2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对FCZ、AmB及两药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药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定. 结果联合用药时,FCZ 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369 mg/L显著降低到0.227 mg/L,AmB 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223 mg/L显著降低到0.118 mg/L,22.73%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63.14%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13.64%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的出现.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1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组都较单独用药组有明显减少,且对HF细胞和Hep-2细胞无毒性.结论 FCZ与AmB联合较任一药物单独使用体外抗白假丝酵母菌的活性高,且具有差异毒力. 相似文献
11.
白念球功对氟康唑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念球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产生是否有适应性突变的因素。方法 选择对氟康唑敏感的白球菌野生Y0109株,将其估含8μg/ml氟康唑的沙堡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漂移试验诱导培养,计数其生长出的菌落并根据Cairns的理论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和结论:拟合出的曲线基本符合Poisson曲线分布特点,根据Cairns的适应性突变理论及判定方法,初步证实白念球菌对氟康唑耐药主要是因药物本身的后天诱导作用,使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体外抗口腔念珠菌的敏感性.[方法]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对38株临床分离的口腔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结果]38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4株,敏感34株;对伊曲康唑耐药5株,敏感33株;对特比奈芬耐药15株,敏感23株;制霉菌素均敏感.[结论]4种药物中氟康唑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但仍有耐药现象,且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存在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核型和药敏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分析1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DNA染色体核型;采用ATB FUNGUS2 INT检测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低抑菌浓度(MIC);菌种鉴定采用MicroScanWalkAway96 RY-ID快速生化鉴定板。结果:从11例患者的不同标本、不同时期分离出1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核型分析,共具有9种不同核型。1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中有2株对氟康唑耐药(MIC>128μg.mL-1),其他12株对氟康唑均敏感(MIC<8μg.mL-1)。结论:在本研究中,基因核型相同或不同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菌株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表明对氟康唑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基因核型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耐药白念珠菌主动外排泵蛋白的功能及其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微量稀释法测定4种抗真菌药物对20株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检测罗丹明分别在对氟康唑敏感和耐药的白念珠菌中的外排情况,筛选出罗丹明6G外排明显增加的耐药菌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主动外排泵基因CDRI和CDR2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加入葡萄糖提供能量后,有些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外排罗丹明6G增加,而在这些菌株中,主动外排泵基因CDR1和CDR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敏感株.结论: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与主动外排泵基因过度表达相关;测定白念珠菌中罗丹明6G的外排情况,是筛选主动外排泵基因过度表达的耐药菌株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芽管、厚膜孢子、菌膜、糖发酵等试验力法,从4386份临床标本中共检出念珠菌161株.经分类鉴定,以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所占比例为大,分别为31.2%及19.3%,且白色念珠菌与其它菌共存的检出量也最大,占56%(14/25)。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标本,以痰及阴道分泌物为多,提示阴道念珠菌感染增加了新生儿脐周感染的机会。说明孕妇合理用药,注意新生儿脐周消毒对预防新生儿念珠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将泛力克油剂用琼脂板孔中滴加法对白色念珠菌临床菌株行抑菌试验,用常用的抗真菌药物达克宁霜、克霉唑软膏、无极膏作对照。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泛力克对白色念珠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其抑菌效果明显高于达克宁霜、克霉唑软膏和无极膏(P<0.01)。 相似文献
17.
快速高效提取白色念珠菌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两种简便的白色念珠菌DNA提取方法,即纯DNA提取法和快速DNA提取法。方法以原生质体提取法为基础进行改良,两种方法均用Lyticase破壁。结果与结论纯NDA提取法提取DNA耗时6~7h,产量较高,每10~(10)个菌细胞可提取4μgDNA,且纯度高,OD_(260)OD_(280)>1.7,对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敏感,适用于各种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快速DNA提取法全过程仅需3~4h,每10~(10)个菌细胞提取1μgDNA,OD_(260):OD_(280)=1.4,不能进行核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但可用于作PCR扩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激光对念珠菌的杀菌效果。方法:应用457.9nm、632.8nm激光及CO2激光辐照经不同方式处理的念珠菌。结果:457.9nm及632.8nm激光对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杀伤效应,457.9nm70mW激光作用40min致死率最高为62.9%。在光斑直径5mm输出功率3W条件下,CO2激光对念珠菌及蜗牛酶消化后的念珠菌杀菌的最小时间为20s及10s。结论:CO2激光杀菌彻底,效果显著好于457.9nm及632.8nm激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活性现状,为选择药敏试验方法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临床送检标本用TTC-沙保罗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常规法或API20CAUX酵母样真菌鉴定试条进行鉴定;ROSCO酵母样真菌药敏药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96株白色念珠菌对特比奈酚、伊曲霉素、氟胞嘧啶、益康唑、咪康唑、克霉唑、酮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游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1.4%、47.9%、34.6%、38.7%、39.7%、27.5%、29.5%、29.5%、10.2%、2.0%。结论白色念珠菌对游霉素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对特比奈酚和伊曲霉素耐药性高,咪唑组和三唑组吡咯类近30%~40%耐药程度;提示临床不能再靠经验用药,要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