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征及其与BA发生、BA患者肺功能、病情程度以及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7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研究组,以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2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各项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分别根据临床表型、肺功能以及病情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划分为相应亚组,对比各亚组间各项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明确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各项相关生长因子的表达特征;分析各项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与各亚组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VEGF、EGF、bFGF、PDGF-AA、PDGF-BB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受检者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嗜酸粒细胞表型患者的VEGF、EGF、bFGF、PDGF-AA、PDGF-BB表达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表达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FEV1<50%患者的VEGF、EGF、bFGF、PDGF-AA、PDGF-BB表达水平与FEV1≥50%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亚组、中度亚组与重度亚组间VEGF、EGF、bFGF、PDGF-AA、PDGF-BB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VEGF、EGF、PDGF-AA表达水平与BA疾病发生间具有高度相关性,P<0.05;VEGF、EGF、bFGF、PDGF-AA、PDGF-BB与BA临床不同表型、肺功能及病情程度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EGF、b FGF、PDGF、VEGF表达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具有明显特征,并且各项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表型、肺功能以及病情程度具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高血压大鼠不同阶段心肌细胞的分布变化 ,以期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VEGF、bFGF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计算单位面积心肌组织VEGF、bFGF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VEGF、bFGF免疫细胞在Dah1S和Dah1R组大鼠的心肌细胞中均有表达 ,Dah1S组VEGF和bFGF阳性细胞数较同时期Dah1R组增多 (P <0 .0 1) ,Dah1S组VEGF、bFGF阳性细胞数自 10周起至 12周逐渐增多 (P <0 .0 1) ,Dah1R组在高血压不同时期VEGF、bFGF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VEGF、bFGF可能参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慢性肾炎患者在输注红细胞前后血清铁蛋白(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0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了输注红细胞前后SF、血清VEGF和HGF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在输注红细胞前SF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了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酶联法对3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血清CEA、SCC和VEGF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手术前食管癌患者血清CEA、SCC和VEG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手术治疗后6个月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CEA、SCC和VEGF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酶联法和化学法对31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血清IGF-Ⅰ、VEGF和TSGF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前血清IGF-...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33例ESCC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33例)中的cyclin D1、CTGF、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在mRNA和蛋白水平,ESCC组织中cyclin D1、CTGF、VEGF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ESCC组织中,上述3个生物因子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成正相关(r=0.418、0.733、0.659;P0.05)。结论 ESCC中cyclin D1、CTGF、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标志物CA12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MEI A),检测31例卵巢良性肿瘤和64例卵巢癌患者及44例健康女性血清VEGF与CA125的含量,并对26例卵巢癌患者术后VEGF和CA125进行随访监测。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与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对照组(P<0.01),晚期(Ⅲ~Ⅳ期)卵巢癌患者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P<0.01)。26例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中VEGF、CA125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VEGF、CA125与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检测其水平变化对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血清SS和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了血清生长抑素(S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肺癌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双抗体夹心ELISA对31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SS和VEGF水平测定,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血清SS和VEG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SS和VEGF呈明显正相关(r=0.6021,P<0.01)。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清SS和VEGF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指导临床实践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名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尿蛋白控制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1、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尿蛋白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GF-β1、VEGF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DN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尿蛋白,调节血清TGF-β1、VEGF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机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差异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以探讨其在胎儿出生体重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组(AGA组)、30例高出生体重儿组(LGA组)及30例低出生体重儿组(SGA组)胎盘组织中VEGF、sFlt-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LGA组胎盘组织中VEGF的表达高于AGA组,sFlt-1的表达水平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7,P<0.01)。SGA组胎盘组织中VEGF的表达低于AGA组,sFlt-1的表达水平高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P=0.04)。②胎盘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427,P<0.01),胎盘组织中sFlt-1的表达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569,P<0.01)。结论孕妇胎盘组织中VEGF及sFlt-1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胎儿出生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R IA和ELISA对6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浆ET和VEGF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浆ET和VEG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3个月,血浆ET和VEGF水平降低,但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和VEGF水平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与病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8(IL-8)水平与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等因素及化疗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采用定量ELISA方法分别检测5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与IL-8水平,其中25例经正规化疗后复查上述指标;10例对照为健康志愿者;同期还有CEA、CA125及CYFRA21-1或CEA及CA19-9两种肿瘤标志物组合检测.恶性肿瘤组化疗前血清VEGF及IL-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且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上升,但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化疗后血清VEGF及IL-8均显著下降(P< 0.01).VEGF、IL-8诊断肿瘤的阳性率高于瘤标组合并随临床分期进展而上升,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VEGF和IL-8是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有效生物学指标.动态检测VEGF和IL-8化疗前后浓度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化疗近期疗效,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措施及判断预后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改变及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后肾病好转时上述因子的变化.方法:将128例糖尿病肾病Ⅲ、Ⅳ及Ⅴ期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 PGE1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VEGF含量及TGF-β1含量.结果:糖尿病肾病时VEGF及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病Ⅲ期及Ⅳ期患者中,PGE1组治疗后VEGF、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在Ⅴ期患者中,治疗后PGE1组VEGF、TGF-β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效果不如Ⅲ期及Ⅳ期组明显;而对照组治疗后VEGF、TGF-β1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时VEGF及TGF-β1水平升高,而糖尿病肾病好转时上述因子水平下降,提示其与VEGF、TGF-β1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相关,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血清IGF-1和VEGF水平与糖尿病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血清IGF-1和VEGF水平与糖尿病足部溃疡或坏疽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定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3例糖尿病足患者血清IGF-1和VEGF水平,并与健康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足患者血清IGF-1和VEGF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因子IGF-1和VEGF是糖尿病足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IGF-1和VEGF水平低下可能是糖尿病足部溃疡经久不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大血管病变发生及病程进展过程中相关多肽生长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将40例DM2患者按不同的病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和非血管病变组进行研究。同时设置体检健康人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采用RIA测定;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oluable P-selectin,sP-selectin)、白三烯B4(leukotrieneB4,LTB4)水平均采用ELISA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DM2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大血管病变组则显著高于非血管病变组(P<0.01)。HGF水平显示大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非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大血管病变组与非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sP-selectin含量大血管病变组显著地高于非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大血管病变组则显著地高于非血管病变组(P<0.01)。LTB4水平的变化为两组DM2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大血管病变组则显著高于非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四项指标的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关系密切,其测定对DM2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9例乳腺癌、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VEGF、IGF-Ⅰ的水平,并以35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IGF-Ⅰ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IGF-Ⅰ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IGF-Ⅰ水平变化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瘦素、脂联素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1例正常人皮损中瘦素、脂联素与VEGF表达水平.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瘦素、脂联素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强阳性率分别为17.65%、17.65%和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P<0.05;χ2=13.34,P<0.05;χ2=18.9,P<0.05),相关分析表明,瘦素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P<0.05),脂联素与VEGF无相关(r=-0.02,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瘦素、脂联素及其VEGF水平的变化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可能与瘦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CA125、TGF-β1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酶联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3例EMS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hs-CRP、CA125、TGF-β1和VEGF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hs-CRP、CA125及VEG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TGF-β1水平又非常显著的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系统治疗3个月,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EMS患者血清hs-CRP、CA125、TGF-β1和VEGF水平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指导用药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了慢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ELISA检测了30例慢性肾炎患儿血清IL-18、IL-10、TNF-α和血浆VEGF含量,并与35例正常健康儿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儿在治疗前血清IL-18、IL-10、TNF-α和血浆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儿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儿血清IL-18、IL-10、TNF-α和血浆VEGF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的TGF-β1、HIF-1α及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患者的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可能性。结果 TGF-β1、HIF-1α、VEGF在150例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2.7%、59.3%和63.3%;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0.7%、22%和13.3%,三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GF-β1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TGF-β1阳性的患者比其阴性的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HIF-1α、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GF-β1、HIF-1α、VEGF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检测TGF-β1、HIF-1α、VEGF对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