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癫痫是阵发性脑电活动异常,其基础是神经元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受体功能异常及神经异常微神经环路的形成导致异常超同步化放电,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将患者发作全过程与患者脑电信号同步记录并存储,可同步观察患者发作症状和脑电图,棘波检出率高,既可长时间同步记录脑电与录像,又可识别伪差,大大提高了癫痫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脑电图在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中的价值以及发作期与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对定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外科致痫灶切除并取得EngelⅠ治疗结果的难治性癫痫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包括临床发作表现、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神经心理检查,术中采用皮层脑电图监测切除范围。重点分析头皮脑电图结果的定位意义。结果①非侵袭性脑电图经过合理操作即规范化脑电图检查法明显提高了异常放电的检出率,脑电图定位与影像学病灶并不完全吻合;②发作期异常放电的定侧定位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发作间期异常放电;③发作间期异常放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发作期。结论非侵袭性脑电图的规范性操作对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作期与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对定侧定位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s)致癫痫发作患者的头皮脑电图(EEG)及皮层电图(ECoG)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08年9月来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选择手术病理报告为CAs或伽玛刀术及未经手术的磁共振(MRI)报告中为CAs的病例,并对其进行的术前长程头皮EEG发作间期异常放电(IED)及发作期放电(ID)的波形特点与起始部位和术中ECoG上放电波形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头皮电极IED病灶相应部位示棘波、棘-慢波发放5例,同ECoG IED定位相一致,定位不一致者3例,其中远隔部位甚至病灶对侧尖-慢波发放1例;头皮电极ID 6例中5例与ECoG定位相一致,1例能定侧,但定位有差距(棘波灶位于ECOG定位的后方)。结论CAs致癫痫发作患者EEG,头皮EEG的IED棘、尖波,棘(尖)-慢波波形多见,且表现范围较ECOG上的IED广泛;头皮EEG的ID表现以阵发快波节律为主,定位意义不如ECOG上的IED波形。经过由皮层到头皮的传导,不论是IED还是ID异常放电形式均可能发生改变,当头皮EEG的IED与ID同时为局限性与病灶位置相一致时,其定位可靠性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埋藏电极脑电图(intracranialelectroencephalogram,iEEG)在难治性婴儿痉挛症(intractableinfantile spasms,IIS)外科中的应用。方法无创检查定位困难的IIS 18例,采用双侧颅内硬膜下电极,其中14例同时在颅外安装头皮电极,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根据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分析iEEG监测对IIS的定位价值,并与头皮脑电图(scale electroencephalogram,sEEG)对比其特点。结果在iEEG上仅7例脑电图特征同sEEG,表现为典型高度失律或变异失律,其余11例未见失律,为后半球异常或局灶、单侧发放。iEEG定位9例为单侧局灶起源,5例明确为双侧起源但以一侧优势,4例难辨别。14例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疗效按Engel的标准评定,效果优良(EngelⅠ+Ⅱ级)为78.6%(11/14),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颅内埋藏电极脑电图能使无创检查定位困难的77.8%的IIS准确定位并获得满意手术疗效。sEEG上出现的高度失律并非真正的全脑性放电,iEEG发作期记录到皮层恒定的局灶改变提示症状性或隐源性IS的可能,其痫灶起源于皮层。  相似文献   

5.
宋杰  季庆  史焕昌 《医学综述》2006,12(17):1079-1081
精确地定位致痫灶是癫痫外科手术治疗的前提。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灶定位系统为临床精确定位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在临床上与诱发电位、脑磁图等结合应用可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另外,偶极子定位技术还可精确性判断起源性电位活动,提高癫痫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致痫灶的定位及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对25例病人进行电生理学、CT、MRI及ECT检查,确定手术方案,术中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致痫灶。结果:本组病人癫痫停止发作14例(56%),药物控制良好10例(40%),无效1例。无严重神经功能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皮层脑电图监测有利于准确定位致痫灶,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脑电图及脑皮质电图对致痫灶定位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6年9月以来在ECoG监测下对36例癫痫病人的致痫灶进行定位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996年9月~1998年4月在我院行致痫灶切除的病人共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3.5~40岁,平均21.5岁。病程3周~18年,平均2.7年,36例中大发作17例、大发作合并复杂部分发作9例、单纯部分发作4例、复杂部分发作6例。发作频率为7次/d~3次/月。36例均作脑CT扫描,有异常者28例,其中颅内占位性病变23例、脑软化5例、8例正常。上述病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颅磁共振形态测量结合长程视频脑电图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方法 以万宁市中医院放射科2018年12月-2020年4月收治的120例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磁共振形态测量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比较头颅磁共振形态测量和长程视频脑电图的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癫痫诊断阳性率的一致性以...  相似文献   

10.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定位致癫痫灶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颅内埋置电极脑电图(iEEG)监测定位致痫灶的意义和安全性。方法头皮脑电图(sEEG)监测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癫痫患者27倒。采用颅内硬膜下和/或脑内电极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根据术中癫痫放电的表现,术后病理结果,疗效和脑电图复查结果分析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18例埋置硬膜下电极,7例联合应用硬膜下电极和深度电极,2例埋置深部电极,颅内电极埋置1—6d,平均3.1d,脑电监测24—140h,平均70h。根据癫痫发作初始期iEEG23例患者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那些无创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的患者iEE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项光恒  徐华梓  徐晖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3):101-103,111
目的 探讨脊柱定位尺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因胸腰椎疾病行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93例,其中胸腰椎骨折42例,胸腰椎椎管内占位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41例.患者均采用克氏针或脊椎定位框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定位.记录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定位时间、C臂透视次数、定位节段及定位准确率.结果 脊椎定位框定位法组与克氏针定位法组的定位时间分别为1.63±0.93、3.00±1.49min,透视次数分别为1.25±0.49、1.68±0.73次, 脊椎定位框定位法少于克氏针定位法(P<0.01); 定位准确率分别为 97.5%、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椎定位框联合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胸腰椎手术术前定位在脊柱微创手术中,特别是多节段后路手术,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尝试在CT引导下能用于肺脏微小病变术前定位的材料,不污染病变组织,能够被术者用手触知,能够适用于胸腔镜手术。方法将明胶和琼脂分别溶于蒸馏水,配制成一定的浓度,加入适量的碘海醇或硫酸钡;将以上材料组成的组合分别注入活体大白兔肺脏。于注射后即刻和更长时间内观察在肺内形成结节的情况。处死大白兔后,肉眼观察和用手触知结节,观察结节的硬度,并对结节周围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0%明胶和2%、3%的琼脂不易在肺内凝结,不能形成结节或形成的结节硬度不够和局限性不好。5%的琼脂+硫酸钡,可在肺内形成形态固定,边界清晰,位置固定,质地坚硬的高密度结节,并能够在肺内长期存留,病理学检查提示对肺组织无明显影响。结论在CT引导下用5%的琼脂混合适量的硫酸钡粉末用于肺内微小病变的术前定位,在术中能被触知,在透视下能被观察到,并可以长时间(≤6天)在肺内存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标记肺部小结节这项新的定位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四只试验猪在经皮建立肺部小结节模型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将CT扫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利用体表标记物进行注册,固定有万能适配器的穿刺针在导航仪的指引下穿刺到小结节模型注入亚甲蓝进行定位,并用胸腔镜切除肺部小结节。结果:共建立肺部小结节模型20个,在CT上20个小结节模型直径为(15.2±0.3)mm。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所有小结节模型均被成功定位和切除。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可在术前对肺部小结节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4.
王万虎  毛文艺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55-2356
癫痫发作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不同年龄阶段其致痫因素不同,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期本症状多见,但临床上我们发现老年人也不少见,本文就我院近5年间≥60岁老人痫性发作156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6例痫性发作患者中男113例(占72.44%),女43例(占27.56%);年龄范围60岁~84岁,其中60岁~69岁72例,70岁~79岁53例,80岁~89岁31例。1.2脑电图描记方法采用日本三荣IA97型脑电图仪记录,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头皮电极,于清醒、安静状态下行单、双极加蝶骨电极描记,记录时间不少于20min。2结果2.1病因本组156例中病因明确者127例(81.41%),其中脑血管病82例(52.56%),包括脑梗死56例、脑出血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血管畸型1例;脑肿瘤18例(11.5%);脑萎缩10例(6.14%);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术后7例(4.4%);脑外伤6例(3.85%);CO中毒2例(1.92%);尿毒症1例(0.64%);颅内感染1例(0.64%);原因不明者29例(18.59%)。2.2临床特点2.2.1发作时间本组病例均除外原有癫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肺小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对95例经多层螺旋CT检出肺小结节或磨玻璃样变(GGO)的患者根据术前定位引导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5例,常规CT轴位扫描引导穿刺)和MPR组(40例,利用MPR技术对肺内结节穿刺术前定位),评估两组定位穿刺与手术情况,并评价定位成功率。结果两组病灶至胸膜距离、胸腔镜肺结节楔形切除手术时间、失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常规组相比,MPR组套管针调整次数、穿刺次数明显少,穿刺时间显著短(P<0.05)。与常规组相比,MPR组轻度气胸发生率、肺内出血率明显低(P<0.05),定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 MPR技术可直观显示穿刺定位路径,减少穿刺过程的调整次数、所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对肺小结节术前定位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输出道造口术前定位对患者术后造口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作者医院2010-03/2014-02月因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和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治疗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术前由造口治疗师、手术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造口定位,对照组由手术医生在术中进行定位造口。术后随访6个月,对患者的造口情况、生活质量进行记录并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造口并发症、对造口的适应性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回肠术前造口定位可有效减少造口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对造口的适应性,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症士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脑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36名住院神经症士兵进行了调查,同时进行了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与新兵常模及军男组常模相比,神经症士兵各因子分值均高于常模(P〈0.05),且主要集中在强迫、焦虑、抑郁、偏执、人际关系、躯体化各因子上;神经症士兵异常脑电图15例,异常率为41.7%,与正常人群脑电图异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症士兵中异常脑电图组在焦虑、抑郁、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值均高于正常脑电图组(P〈0.05)。结论神经症士兵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且脑电图改变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脑电分析对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梅 《医学综述》2007,13(23):1831-1833
儿童处于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却对麻醉的主观反应力很差,故客观的麻醉深度监测就成为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及降低麻醉对儿童神经系统及心理发育损伤的关键。脑电图具有反映意识活动及无创性的优势,是检测麻醉深度中有潜力的方法。系统回顾脑电图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成就及进展,比较时阈分析、频阈分析、人工神经网络、麻醉趋势、定量药物脑电图监测等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展望今后其应用于麻醉深度监测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超声、CT、MRI 99mTe-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4例手术治疗的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声,CT、99mTc-MIBI双时相显像、MRI诊断符合率各为91%(20/22)、73%(11/15)、94%(15/16)、100%(4/4).结论 超声,CT、99mTc-MIBI双时相显像、MRI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超声和99mTc-MIBI核素显像应作为首选的术前定位检查方法,若条件允许可以行其它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改变并探讨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3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83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脑电图异常51例,异常率为61%.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弥漫性改变。结论提示慢性酒精中毒对脑功能的损害是弥漫性的,脑电图检测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