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40例Ⅰ、Ⅱ期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值与正常参照值〔1〕的比较。结果显示:Ⅰ期高血压病人55%以上nSBP、nDBP、SBP与DBP负荷值、n/dS-BP与DBP比值超过正常参照值上限,而Ⅱ期高血压病人55%以上10项ABPM参数值均超过正常参照值;高血压病人SBP与DBP昼夜波动呈相对持续性增高,失去了正常血压者夜间血压较白昼血压明显下降的节律性。为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及预测和预防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来观察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以及血压的变化与肾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方法 对76例肾性高血压患者及4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检测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结果 肾性高血压组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对于max-minSBP、max-minDBP、d-nSBP、d-nDBP值,在肾性高血压组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常老年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24hABP)波动规律及范围,老年人24hABP参数的正常参照值。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120例正常老年人和100列老年高血压病Ⅰ、Ⅱ期患者的动态高血压。结果:正常老年人与老年高血压病Ⅰ、Ⅱ期患者昼夜血压波动规律明显不同,两者24hABP各参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老年人24hABP均值范围:98.1 ̄134.9/  相似文献   

4.
乌拉地尔在颅脑手术麻醉拔管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例(ASAⅠ-Ⅱ)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Ⅰ组(n=20)和Ⅱ组(n=20)。Ⅰ组在拔管前5min静注乌拉地尔05mg/kg,监测SBP、DBP、HR及RPP。结果:Ⅰ组和Ⅱ组拔管时各参数相比,除心率外其它各参数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乌拉地尔能有效地预防拔管引起的高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BPM检测了30例血压正常者和110例EH各期思考的ABP值;并对EHⅠ-Ⅱ期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表明:血压正常者和EHⅠ-Ⅱ期患者具有相似的血压昼在变化;EHⅢ期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甚至消失;血压正常者、EHⅠ-Ⅱ期及Ⅲ期三组间非杓型者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EHⅠ-Ⅱ期患者的ABP均值和血压负荷值的大部分参数分别与IVST、LVPWT、LVMD呈显著正相关(P<0.05)。ABPM的信息与EH的TOD显著相关,可预测EH的TOD。提示在降低ABP均值的同时,需降低血压负荷值,并调整血压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6.
用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服拉西地平1次/d,4-6mg/次,治疗4周降低血压的显效率67.5%,总有效率92.5%,其中Ⅰ期,Ⅱ期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Ⅲ期,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下降3.77和3.02,24h动态血压监测证实拉西地平可降低白天及夜间的平均SBP,DBP和MAP;同时降低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无靶器官损害者51例,并靶器官损害者68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显示,无靶器官损伤者血压流动曲线与正常人相似,基本呈“勺型者”(dipper)心脑器官损害者的nSBP,nDBP及nSBP/nSBP,nDBP/dDBP较无靶器官损害者明显增高,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1)。肾脏损害者其24hSBP,24hDBP,dSB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靶器官损害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方法:将1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无靶器官损害)51例,B组(心脏损害)35例,C组(脑损害)18例,D组(肾脏损害)15例。观察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和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与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与舒张压(nDBP);夜间/白昼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nSBP/dSB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压异常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40例异常者37例(92.5%)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32例(80.0%),血压波动较大者19例(47.5%),其中多数合并存在MSBP、MDBP升高;低血压状态5例(12.5%),血压正常3例(7.5%),结论 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等,与ACV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失血性休克代偿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下36例无失血性休克表现的外伤性脾破裂,异丙嗪0.5mgkg-1,哌替啶1mgkg-1静脉滴注后随机分成2组,Ⅰ组(n=17),切皮前氨胺酮0.5mgkg-1静脉滴注;Ⅱ组(n=19),不加氯胺酮进行对照。连续监测麻醉前后SBP、DBP、MAP、HR、SPO2、ECG。结果:Ⅱ组SBP、DBP、MAP下降显著(P<0.01),HR代偿性增加(P<0.05)。Ⅰ组BP、HR变化不大。组间对照,术中BP两组差异性极显著(P<0.01),HR无差异性(P>0.05)。结论:提示阈下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能产生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可用于休克代偿期的病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在全麻诱导期应用时病人的心血管反应。方法60例非心脏手术气管插管全麻病人,随机分3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时分别静注艾司洛尔1mg/kg(Ⅰ组)、2mg/kg(Ⅱ组)及对照组(Ⅲ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记录给药前、插管前、插管后1、2、3、5、10min的HR、SBP、DBP。结果插管前后Ⅰ、Ⅱ组与Ⅲ组比较,HR、SBP、DB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与Ⅱ组比较,插管前HR、DBP,插管后DB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前应用1mg/kg的艾司洛尔,能有效缓解气管插管时病人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应用24小时非创伤性动态血压仪(ABPM)对102例老年受试者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同正常血压组昼夜节律基本相似,前二者收缩压(SBP)昼夜节律无显著变化,ISH组舒张压(DBP)昼夜节律显著减弱(P<0.001),而24小时平均SBP高于原发性高血压和正常组(P<0.001),24小时平均DBP前二者相差不显著(P>0.05),而与正常比较差异很显著(P<0.01)。提示治疗中应注意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恰当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应用24小时非创伤性动态血压仪(ABPM)对102例老年受试者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同正常血压组昼夜节律基本相似,前二者收缩压(SBP)昼夜节律无显著变化,ISH组舒张压(DBP)昼夜节律显著减弱(P〈0.001),而24小时平均SBP高于原发性高血压和正常组(P〈0.001),24小时平均DBP前二者相差不显著(P〉0.05),而与正常比较差异很显著(P〈  相似文献   

14.
动态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ABPM检测了108例EH各期患者的ABP值,比较它们与现有的动态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符合率,结果发现:EHI-Ⅲ期患者的动态血压值与White等提出的“清醒血压>18.6/12.0kPa及睡眠血压>16.0/10.6kPa的总读数>40%”为动态高血压标准的符合率最高。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采用张维忠等协作研究的ABP正常参照值(血压均值),并同时结合White标准可作为动态高血压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年龄在 60岁以上 ,血压持续或非同日 3次以上超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SBP≥ 140mmHg及 /或DBP≥ 90mmHg)者 ,称为老年人高血压。根据血压值可将其分成二类 :①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ISH) :SBP≥ 140mmHg、DBP <90mmHg ,约占 4 5 % ,其脉压差常 >80mmHg ;②混合型 ,即收缩ˉ舒张期高血压 ,约占 5 5 %。近年来 ,老年人高血压受到国内外更多的重视 ,这是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多 ,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 ,据统计 ,在 60岁以上达 1/3,65岁以上者达 1/2 ,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在威胁生命健康主要疾病中的脑卒中…  相似文献   

16.
张欣玲 《黑龙江医学》2002,26(9):726-727
1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1 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血压判别标准 :正常成年人 (SBP) <18.7/ 12kPa ,成年人高血压 (SBP) >2 1.3/ 12 17kPa。临界高血压 ,指血压值在上述二者之间。在绝大多数患者中 ,高血压原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约有 5 %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 ,故称为继发性高血压。1 2 高血压病的分期Ⅰ期有高血压症状无心、脑、肾等器质性改变者 ;Ⅱ期高血压并有心、脑、肾等器质性损伤 ,如左心室肥大或眼底动脉扭曲等 ;Ⅲ期高血压合并心、脑、肾等器质性损伤 ,及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 ,视…  相似文献   

17.
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夜间血压高值等,它们与脑血管发病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100例脑血管病(CVO)患者,并设有对照组,其中脑出血16例,脑血栓形成45例,腔隙梗塞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脑动脉粥样硬化20例,ABPM监测结果表示:100例VCD患者ABPM异常者92例(92%)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者88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酶免疫法测定100例老年高血压病和正常对照组30倒尿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以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正常(A组)47例,异常(B组)53例。 B组的 24 h收缩压(S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收缩压负荷(SBP-L)、舒张压负荷(DBP-L)均明显高于A组(P<0.05或<0.01),且B组的尿Tf、Alb、IgG、NAG、RBP显著升高(均为P<0.01)。结果表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患者夜间血压持续在较高的水平,具有较高的血压负荷,故肾脏损害严重。了解血压节律的变化,对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MP)对中青年正常血压及高血压分级的诊断参数以及24h血压波动规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20例正常中青年人及17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ABP)。根据WHO/ISH标准进行分级,172例中,高血压Ⅰ级52例,Ⅱ级60例,Ⅲ级60例,将24hABPM提供的血压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血压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血压组与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血压变异性的频谱分析技术在测定机体对外界交感反应性生理功能中的应用,在正常大鼠和慢性应激性高血压模型大鼠用蜂鸣噪声激起一种急性的应激状态,用短时动脉收缩压变异性(SBPV)、动脉舒张压变异性(DBPV)的功率谱分析定量测定应激时心血管循环系统交感神经的活动水平。结果:应激时两组大鼠SBPV和DBPV的低频段(LF)功率谱值都呈显著性增加。此外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在安静时其SBPV和DBPV的LF功率谱值显著高于正常大鼠,且对急性应激有夸大的反应。这些结果表明SBPV、DBPV的频谱分析能敏感地反映应激时交感神经的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