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按WF分类,弥漫型淋巴瘤28例(82.4%),滤胞型淋巴瘤6例(17.6%)。免疫组化染色证明,B细胞性淋巴瘤32例(94.1%),T细胞性淋巴瘤2例(5.9%),其中1例原发于胃,UCHL、MTI、CD3阳性,为多形细胞性淋巴瘤,另1例原发于小肠,UCHL1、CD3阳性,为混合细胞性淋巴瘤。组织学观察,滤胞中心细胞来源者最多见,其中弥漫型大细胞性淋巴瘤发病率最高(18例,52.9%),无裂细胞性淋巴瘤占44.1%。  相似文献   

2.
乳腺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乳腺淋巴瘤的病理改变及免疫学特点,讨论其诊断标准。 方法 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对石蜡切片采用ABC法进行免疫标记。 结果 4例原发性淋巴瘤中2例为裂-无裂混合细胞型,2例为裂细胞型。4例均可观察到淋巴上皮损害。免疫组化染色LCA、L26全部阳性,UCHL1,均阴性,证实为B细胞来源。1例继发性淋巴瘤为B细胞性,无裂细胞型。结论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与粘  相似文献   

3.
谢芳  康苏娅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6):630-630,660
分析8例少见了的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和临床表现特点,7例为B淋巴细胞性1例为组织细胞性。并对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脾脏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免疫表型分型。方法 复习4例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用SP法行L26、CD45RO、CD79a、CD43、Kappa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4例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按最新版WHO分类,1例为大B细胞性,3例为小B细胞性。免疫组化:126弥漫阳性,CD79a弥漫阳性,CK45RO灶性阳性,CD43灶性阳性,Kappa弥漫阳性。结论 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少见,其诊断应从严;预后较继发性脾淋巴瘤为好。  相似文献   

5.
6.
结外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2例结外原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原发部位以肠道,特别是小肠最多见(42.3%),肠道高发与EBV感染密切相关。组织学显示弥漫型(D)淋巴瘤45例,以弥漫性大无裂细胞性最多见(46.2%),滤泡型(F)7例,D/F为6.4:1。根据国际分类方案中,中度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最高,占82.7%。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行S-P法免疫组化Vimentin、CD34、SMA、Desmin、NF、S-100、EMA等标记物标记26例GIST。结果:26例GIST中,良性7例,恶性10例,低度恶性9例;发生于胃14例,小肠5例,回盲部2例,大肠和直肠5例;免疫组化Vimentin、CD34在瘤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2%和84.6%),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标记物SMA、S-100呈散在细胞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和15.4%),而NF、EMA、Desmin均呈阴性表达。结论:GIST是一种源于原始间充质细胞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可伴有神经源性或/和肌源性分化,组织学上常以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为主,具有类似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的形态;临床手术切除前不易诊断,病理组织形态上易误诊为其它类型梭形细胞肿瘤;CD34和Vimentin对本瘤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临床诊治和预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1999年手术治疗的NHL41例。结果 胃14例,小肠11例,结肠16例。B超、CT和胃肠造影阳性率分别为82%,76%和83%;内窥镜活检确诊率93%。临床分期IE期14例,ⅡE期27例。组织分类低度恶性28例,中度恶性12例,高度恶性1例。胃、小肠和结肠肿瘤手术切除依次为100%,91%和89%。单纯手术14例,术后化疗27例。1,3和5a生存率分别为95%,76%和63%。肿瘤大小、组织分类、临床分期和术后化疗不同,其预后差异显(P<0.01,P<0.01,P<0.05和P<0.01)。结论 ①内窥镜活检对本病具有较高的确诊价值;②对于早期局限性胃肠道NHL首选手术治疗,而术后化疗对于预防肿瘤的复发可能起一定作用;③患预后可能与肿瘤大小、组织分类、临床分期和术后化疗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11.
杨影  陈力  樊映川 《四川医学》2011,32(12):1914-1916
目的探讨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例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其病理学特征。结果①B细胞淋巴瘤为多,T细胞淋巴瘤〈1/3,②B淋巴细胞型,临床表现通常为上下睑的内、外侧,眼眶前部或泪腺区可扪及边界清楚,周围不光滑、质地中等无痛性包块;T淋巴细胞型病情发展可以非常急,与眼眶蜂窝织炎难以鉴别;亦可表现为慢性,似炎性假瘤;(3)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的CT密度和MRI信号表现无特异性;(多非何杰金B小淋巴细胞型弥漫性淋巴瘤是眼眶淋巴瘤常见的病理类型。结论对于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来说,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要尽早病理活检做鉴别诊断,尽量避免误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2.
13.
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病理分型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霆 《四川医学》2001,22(8):775-778
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 (NHL)是累及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病理学上表现出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细胞的克隆性增殖。NHL可分为许多组织学亚型 ,各型的治疗和预后不同 ,正确的分型是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随着病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近年来对 NHL的认识和治疗有了较大进展。1  NHL病理分型的历史回顾和新进展NHL分类中较重要的有 2次 ,即 :196 6年的Rappaport分类 ;1994年“修订的欧美淋巴瘤分类(revised european- american lymphoma classification,REAL分类 )”。Rappaport分类…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8岁。因间断性无痛性肉眼血尿8个月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部心、肺、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CT示左肾占位性病变。术中见左肾中下极有一7.0cm×6.0cm×4.0cm肿物,质硬。临床诊断:左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52例胃肠道类癌进行8种多肽/胺类神经内分泌激素,2种上皮细胞性标记物的研究,结果:胃肠原位激素胰多肽,生长抑素,蛙皮素,胃泌素,五羟色胺较多表达于组织形态分化好的类型,血管活性肽的表达随肿瘤组织形态分化降低而上升显著(15.0%,25.0%,58.3%P〈0.05),并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P〈0.05),异位激素降钙素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肿瘤组织形态分化较低的类型(2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16例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占同期非何杰金淋巴瘤住院病人的12.6%。发病年龄3-12岁,男女之经4.3:1。发病至确诊时间2周至4月。临床主要表现阵发性腹痛,腹块,反复肠套叠,消瘦及呕吐,便血等。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原发肿瘤位于胃1例,小肠8例,大肠7例。16例均施行外科手术,肿瘤完全切除12例,姑息性手术4例。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腺淋巴瘤组织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角蛋白及抗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以ABC免疫组化方法对涎腺腺淋巴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腺淋巴瘤的上皮成分由两层构成。内层细胞呈高柱状,主要对低分子量角蛋白抗体阳性,与正常涎腺导管的管腔衬里上皮细胞表现相似,外层细胞呈立方状,主要对高分子量角蛋白抗体强阳性,与正常涎腺导管的外周基底细胞的反应相仿。认为两层上皮细胞来源不同。肿瘤的淋巴成分对于抗肌动蛋白抗体阳性,与淋巴结的表现相似,且在胚胎腮腺的淋巴结中发现腺管及腺泡上皮。推论其淋巴成分可能来自原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10年来收治恶性淋巴瘤173例,其中胃肠道淋巴瘤68例,占39.3%.而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11例占16.2%,现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31~75岁,男女比例为8:3.病变多位于空、回肠,可有结肠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为主,部分患者并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无患者伴有乳糜泻.内镜下3例患者表现为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6例,肿块4例.4例曾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45RO(+)、CD3(+)、CD30(-).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部分结合术后化疗.3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不伴有乳糜泻是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之一.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常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该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 1 979~ 1 999年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 7例误诊病例 ,结合文献复习 ,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放疗或化疗联合治疗 ,随访 1~ 2 0年 ,其中因肿瘤复发死亡 5例 ,缓解 1例 ,治愈 1例。结论 :如能认真分析误诊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则能减少误诊误治 ,多数病例靠术后病理检查诊断。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辅以放疗或化疗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分析8例少见的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和临床表现特点,7例为B淋巴细胞性,1例为组织细胞性。并对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