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种麻醉方法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喉罩、气管内插管及面罩吸氧三种全麻方法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比较,探讨喉罩在小儿眼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眼科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喉罩通气组(A组)、气管插管组(B组)和面罩通气组(c组),分别给予喉罩全麻,气管内插管全麻和面罩吸氧下静脉全麻。记录麻醉诱导前,插入气管导管(喉罩)时,拔出气管导管(喉罩)时的血压、心率、术中脉搏氧饱和度,及术后咽喉部疼痛和声音嘶哑情况。结果A组置入和拔出喉罩时血压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B组置入和拔出气管导管时血压、心率比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随访2例有声音嘶哑。C组SpO2〈90%的情况明显多于A组和B组。结论喉罩通气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能保证充分供氧,对喉头、气管无损伤,是小儿眼科手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Supreme喉罩和气管插管对老年乳腺癌根治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乳腺癌根治术全麻病人80例,年龄60~75岁,随机均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全麻诱导后插入Supreme喉罩/气管导管。记录一次插入成功率及所需时间;记录两组病人全麻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min(T3)、3min(T4)、5min(T5)和拔管后即刻(T6)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术中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峰压(Ppeack);观察术中误吸、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呛咳及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后的低氧血症、咽痛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L组喉罩一次插入成功率较高(P<0.05)、插入时间明显缩短(P<0.01);两组病人T1时SBP、DBP显著低于T0(P<0.05),T组病人T2、T3、T6时SBP、DBP、HR较T0显著升高(P<0.05);L组T2、T3时SBP、DBP、HR显著低于T组(P<0.05),L组T6时SBP和HR显著低于T组(P<0.05);拔除喉罩后低氧血症及咽喉痛发生率减少(P<0.01),且无呛咳病例。两组术中SpO2、PETCO2和Ppea c k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无误吸发生。结论:Supreme喉罩操作简便易行,插入/拔除操作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不引起呛咳,术后不良反应少,用于老年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优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在预防小儿全麻并发症喉痉挛中的作用,降低其喉痉挛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3岁小儿择期下腹部及四肢短小手术全身麻醉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即气管插管全麻组(A组)和对照组即非气管插管全麻组(B组),每组各90例。A、B2组均静注0.2mg/kg咪达唑仑入室,A组行全麻气管插管机控通气、B组以氯胺酮复合全麻不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观察并记录2组手术麻醉过程中喉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麻醉过程中出现4例喉痉挛,其中2例轻度、2例中度与B组发生喉痉挛6例,其中2例轻度、2例中度、2例重度比,其喉痉挛发生率和重度喉痉挛发生率明显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组(A组)能有效地降低小儿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喉痉挛的发生率,提高小儿全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双管型喉罩通气对老年全麻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双管型喉罩通气对老年全麻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麻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E组),每组30例,观察气管插管或放置喉罩后1min(T1)、5min(T2)、10min(T3),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T4)的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气道峰压(Peak)及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和喉罩时间,及有无呛咳、恶心、高血压、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L组在放置喉罩后与E组气管插管后1min(T1)、5min(T2)、10min(T3)时点EtCO2、Peak、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在拔除喉罩时(T4)的Peak低于E组,L组拔除喉罩时呛咳、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L组拔除喉罩时间短于E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论:老年全麻患者应用双管型喉罩通气,减少了气管插管引起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改善了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提高了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和喉罩通气用于乳腺癌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L组):全麻诱导后置入喉罩,插管组(M组):全麻后喉镜下气管插管维持通气,分别记录诱导前T0,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前T1,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即刻T2、之后的3min(B)、5min(T4)、15min(B)、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L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后24h咽部疼痛及不适的发生率。结果喉罩通气组循环稳定(P〈0.05),术后的咽喉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喉罩通气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明显降低由于气管插管造成的咽喉部不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upreme喉罩在压力控制通气下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择期LC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Supreme喉罩组(Supr组)和气管插管组(Tube组)各50例,即全麻诱导后插入Supreme喉罩/气管导管。比较一次插入成功率及所需时间;记录2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后的不良反应(低氧血症、喉痉挛、呛咳、咽喉痛和声音嘶哑等);机械通气后15、30、45、60 min时分别记录2组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峰压;记录2组患者插入喉罩(导管)前(T1)、插入即刻(T2)、插入喉罩(导管)后(T3)、拔除喉罩(导管)前(T4)、拔除喉罩(导管)即刻(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 Supr组喉罩一次插入成功率高于Tube组(P<0.05);插入时间和拔除喉罩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1)。2组均无误吸发生。拔除喉罩时Supr组无呛咳,Tube组拔除导管时呛咳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T2、T4时SBP、DBP、HR 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ube组T5时SBP和T3、T5时的DBP、HR均高于Supr组(P<0.05)。结论: Supreme喉罩操作简单,容易成功,插入/拔除操作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影响,术后不良反应少,可以安全用于LC。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全身麻醉手术采取合理麻醉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9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A组)45例和喉罩组(B组)45例,比较并记录两组插入气管导管或喉罩时(S1)、术中、苏醒时(S2)的心率(HR)和血压(BP)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通气效果的差异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平均心率和血压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管插管组(A组)相比,B组S1和S2期平均心率和血压波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结果表明两组通气效果无差异;术后并发症情况表明:B组躁动、咽痛、喉痉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血液循环和气道的刺激作用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病人苏醒较快,麻醉效果可靠,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双管型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急诊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急诊手术病人56例全麻下行插管通气,急性病情发作前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盲探双管型喉罩插管组和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组.记录两组患者于插管前即刻、插管中、插管后5min的SBP、DBP、HR和SpO2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插管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PLMA组为96.43%、(19.7±5.7)s和7.1%;TT组为100%、(27.9±11.3)s和39.29%.PLMA组置管时间较TT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两组置管中SBP和HR均明显升高,其中TT组较PLMA升高明显(P<0.05),5min后均逐渐降至置管前水平.一次置管成功率、DBP和SpO2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双管型喉罩置入引起心血管反应轻微.双管型喉罩通气做为急诊手术患者的通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用于全身麻醉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60例ASAⅠ级或Ⅱ级在全麻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0 min(T3)、拔管后即刻(T4)、拔管后10 min(T5)记录SBP、DBP、HR。监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气道压力,拔管时间,复苏时间,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反流、误吸、喉痉挛,胃胀气、咽部不适)。结果 气管插管组T2与T4时SBP、DBP、HR较T0时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T2、T4时气管插管组SBP、DB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其他时点两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喉罩组的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及麻醉用药量均明显少于气管插管组。气管插管组咽部不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喉罩组。结论 喉罩通气用于全麻小儿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后恢复平稳,非常适宜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和观察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200例,均为择期手术。ASAⅠ~Ⅱ级,年龄25~60岁,体重51~62kg。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IT组)100例和喉罩组(LMA组)100例,监测并记录两组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后(T2),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3)、后(T4)的SBP、DBP、HR、PETCO2,围术期呼吸道并发症等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结果两组T2、T3时的SBP、DBP、HR比较,IT组明显高于LMA组(P0.05)。两组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IT组咽喉痛、声音嘶哑、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LMA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静脉全身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麻醉效果可靠,操作简单,临床应用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环状软骨水平气道横径(MTDSA)用于小儿带套囊气管导管选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12岁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需气管插管的患儿共180例,通过年龄公式经验性选择气管导管型号,插管后根据漏气试验确定气管导管型号,同时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应用超声测量MTDSA。针对选择导管型号合适的病例,分别对MTDSA、年龄、身高、体质量与临床最适导管内径(ID)之间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并建立MTDSA与ID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再分别对超声测量法与年龄公式法选择导管的准确率进行临床验证和分析。结果与其他因素相比,MTDSA与导管ID之间的相关性更好,超声测量法确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D=0.601×MTDSA+0.015(r=0.954),超声测量法与年龄公式法的准确率分别为80%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P < 0.05)。结论超声测量MTDSA可以作为一种准确简便的方法用于指导小儿带套囊气管导管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four pediatric patients less than 4 years old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o devise a practical formula for predicting the appropriate size for an uncuffed endotracheal tube for pediatric cardiac anesthesia. Furthermore, this formula was compared with that for non-cardiac anesthesia obtained from 409 patients withou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 simpl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tube size and body length resulted in the simple predictive formula: "tube size = 0.04 x body length + 1.6" for pediatric cardiac anesthesia. This formula had the same slope and an approximately 0.3 mm larger intercept on the Y-axis compared with that for pediatric non-cardiac anesthesia. Therefore, a one-size larger endotracheal tube is more suitable for use in pediatric cardiac anesthesia than in pediatric non-cardiac anesthesia for the same body lengt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视频喉镜用于非后仰平卧位气管插管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气道管理质量的方法。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200例,记录可 能影响气管插管成功与否、插管时间、术后声音嘶哑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气管导管角度及操作 者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记录颏甲距离等解剖参数;记录插管时间、手术麻醉时间等手术信息。使用Logistic回归 模型分析首次插管失败及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的影响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气管导管的临界角 度。结果 插管失败组与插管成功组导管角度、颏甲距离及后仰下颌成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插管时间<30 s组体重、BMI较插管时间≥30 s组低(P <0.05)。发生声音嘶哑组与未发生声音嘶哑组身高、导管角 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颏甲距离[O^R=1.588,(95% CI:1.080, 2.336)]、导管角度[O^R=1.097,(95% CI:1.048,1.148)] 是首次尝试气管插管失败的影响因素。导管角度 [O^R=0.916,(95% CI:0.873,0.961)]是气管插管术后声音嘶哑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导管角度< 78.55°会增加首次插管失败风险;导管角度>84.10°会增加术后声音嘶哑风险。结论 在视频喉镜用于非后仰平卧 位气管插管中,气管导管角度同时影响插管成功率及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其作为术前可控因素,可能存在潜在 最适的气管插管塑性角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插管时七氟醚的合适浓度。方法择期小儿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手术30例。术前常规禁食禁饮。根择Dixon序贯法来确定气管插管的七氟醚浓度。在咽喉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时由同一熟练的麻醉医生行气管插管。结果气管插管时呼末七氟醚浓度的ED50为5%。结论在不用其他药物辅助时,小儿气管插管时适宜的七氟醚浓度为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改良鼻咽通气管联合插管软镜行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200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声带息肉摘除患者,年龄18 ~60岁.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患者分为A、B、C、D组,每组50例.A、B两组由高年资麻醉医生(获得执业医师证工作满5年以上)进行气管插管,C、D两组由低年资(获得执业医师证工作5年以下)麻醉医生插管.A、C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先经一侧鼻腔置入鼻咽通气管,然后使用插管软镜经鼻咽通气管进行气管插管,B、D两组麻醉诱导后直接使用插管软镜经鼻腔插管.分别记录各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首次暴露声门时间、失败例数及插管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果 插管所用时间A组短于B组、C组短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4%、82%,失败率均为2%,B、D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50%、30%,失败率分别为10%、20%,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B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鼻咽通气管联合插管软镜可以明显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联合使用时高年资与低年资麻醉医生插管时间及失败率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种判断气管插管深度的新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成年患者50例,ASA分级Ⅰ~Ⅱ级。在气管插管前,将盲探气管插管装置中的光索置入气管导管,测量套囊中点至气管导管尖端的距离。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置入同样距离的光索,根据光点位于胸骨上窝中点调整气管导管深度。记录气管导管尖端距离门齿的距离,利用纤维支气管镜测量气管导管尖端至隆突的距离。结果  气管导管尖端距离门齿和隆突的距离分别为(20.5±1.1)cm和(4.1±1.1)cm。结论  采用光索定位气管导管套囊位于胸骨上窝,有助于判断气管插管深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光导纤维镜外套柔头微创导管(ParkerFlex-Tip,Tube)(PFTT)气管插管时导管易于通过声门和减轻对组织结构损伤的机制。方法根据气道结构显露情况将175例经口插管麻醉病人分如下两组:Ⅰ组,26例,为光导纤维镜插管组,Ⅲ~Ⅳ级气道,以光导纤维镜为引导管芯(Stryker;直径2.7mm),外套PFT导管(最大内径=8.5mm)和普通导管行气管内插管,根据操作者对导管进入声门的难易程度的判断行序贯记数双向配对检验,显著性水准为2α=β=0.01;Ⅱ组,149例,为非光导纤维镜插管组,Ⅰ~Ⅱ级气道,选用PFT导管插管93例,选用普通导管插管56例。结果在13例Ⅲ~Ⅳ气道经光导纤维镜行PFT导管插管的病人,经配对检验和普通管相比,PFT导管优于普通管(P〈O.01)。Ⅱ组病人在导管推进过程中也未遇到阻力,视屏显示,PFT导管前端可平滑地越过声带。应用PFT导管的病人术后均未诉咽喉痛。结论光导纤维镜外套柔头微创导管通过声门时明显降低失败率,使用柔头微创导管术后咽喉痛发生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8.
杨松  孙福德  杨小霖 《四川医学》2012,33(10):1721-1723
目的比较喉罩置入与气管内插管用于小儿七氟烷全麻短小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T组,n=32)和喉罩置入组(L组,n=33)。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成功后,L组置入喉罩,T组通过喉镜明视置入气管导管。监测记录围麻醉期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记录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有无呛咳、恶心、呕吐、喉痉挛等相关副反应。结果气管内插管组在插管及拔管时的MAP、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1或P<0.05);气管内插管组的副反应显著高于喉罩置入组(P<0.01或P<0.05);SpO2、VT、PETC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全麻小儿短小手术置入喉罩操作简单,通气可靠,对心血管应激反应小,与气管内插管相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病人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4~ 2 0 0 3年 6 2例MG病人行胸腺切除术 ,经口气管内插管 2 1例 ,经鼻气管内插管 4 1例。静吸复合方式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带管回ICU进行呼吸治疗。结果 :2 1例经口气管内插管于术后 4~ 6h拔管 ,5例因肌无力危象反复发作须再次气管插管 ,4 1例经鼻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延长到 6h至 5天后拔管 ,无一例再度行气管内插管。经鼻气管插管组与经口气管插管组相比 ,再插管例数明显少于经口组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气管切开和死亡例数两组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MG病人行胸腺切除术的麻醉中 ,经鼻气管内插管有利于术后延长机械通气治疗 ,有效预防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 ;充分术前准备 ,术中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加强呼吸道管理是围术期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