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学生身体锻炼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对福建省4所医学专科高校的160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1602人中,睡眠差者占27.9%;PSQI总分为(6.24±2.44)分;身体锻炼得分为(15.19±16.62)分;37.1%学生在睡觉前2h内剧烈运动或活动对睡眠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低锻炼量组PSQI总分高于中等锻炼量组和高锻炼量组;中等锻炼量组和高锻炼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应分析表明,中等锻炼量组和高锻炼量组的学生睡眠好,低锻炼量组学生睡眠差。结论适量体育锻炼有助于睡眠质量,睡前剧烈运动不利于睡眠,应加强午后或傍晚参加适量体育锻炼,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2.
了解壮族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及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壮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在广西4所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中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4 614名壮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体育锻炼状况调查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亚健康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壮族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为17.40%,睡眠障碍检出率为9.82%.体力活动1 h/d每周在3d以上的城市生源学生检出率为32.05%,农村生源为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6,P<0.01);肌肉锻炼每周1d以下的城市生源学生检出率为61.32%,农村生源为6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7,P<0.01);中等运动量和大运动量活动等级城市生源学生比例均高于农村学生(x2值分别为26.81,136.51,P值均<0.01).同时男生中等和大运动量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21.11,294.65,P值均<0.01).不同体育活动等级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和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48,5.49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锻炼与睡眠的交互作用对壮族大学生的心理病理症状存在一定的影响,在体育运动量相同的条件下,存在睡眠障碍的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比无睡眠障碍的大学生高;运动量越大并且无睡眠障碍的学生其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越低.结论 存在睡眠障碍的壮族大学生体育锻炼量越低,心理问题检出率就越高.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对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起到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3.
了解大学生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特征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锻炼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锻炼动机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扬州某高校1 16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锻炼行为3个维度男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3,4.68,4.37,P值均<0.01);大学男生摄人调节、无动机维度得分分别为(1.72±1.16) (0.45±0.21),低子女生的(1.96±1.09) (0.30±0.12)(P值均<0.01).大学生内部动机(r=0.21~0.33)、整合调节(r=0.21~0.43)、认同调节(r=0.22~0.42)以及摄入调节(r=0.13~0.26)分别与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呈正相关(P值均<0.01);男大学生无动机维度与锻炼频率呈负相关(r=-0.21,P<0.05);女大学生锻炼动机外部调节和无动机维度与锻炼频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5,-0.15,P值均<0.05),无动机维度与每次锻炼时间呈负相关(r=-0.12,P<0.01).整合调节(β男=0.21,β女=0.39,P值均<0.01)和认同调节(β男=0.26,β女=0.19,P值均<0.01)是大学生锻炼频率的预测指标;整合调节是大学生锻炼持续时间预测指标(β男=0.16,β女=0.21,P值均<0.01);摄入调节是女大学生锻炼强度预测指标(β=0.12,P<0.05).结论 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存在差异;自主性动机能预测大学生锻炼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探讨大学生留守经历及睡眠质量与抑郁的关系,为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1-12月对齐齐哈尔市2所大学的908名在校大学生抑郁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留守经历和睡眠质量对抑郁的影响.结果 齐齐哈尔市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0.62%,不同性别大学生抑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26.3%,女32.3%,x2=3.15,P>0.05),乡村户籍地的大学生抑郁检出率(34.9%)高于城市户籍(25.9%),非独生子女检出率(35.03%)高于独生子女(25.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61,8.9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留守方式、留守时年龄、留守时居住类型、留守期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及睡眠质量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OR=0.28~6.00,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的抑郁与留守经历、睡眠质量有关.高校应关心留守经历大学生及其睡眠质量,以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普通高校学生睡眠质量及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屏幕时间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苏、陕西、湖北和重庆的四所普通高校1 220名不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国际通用的7天身体活动回顾问卷。结果 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为43.28%(男生41.74%,女生44.71%),在睡眠质量各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为日间功能障碍(1.32)、主观睡眠质量(1.18)和睡眠障碍(0.85)。不同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性别和身体质量指数(BMI)等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大三年级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消极因素(OR=0.68,95%CI:0.51~0.90),每日屏幕时间≤6 h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积极因素(OR=1.30,95%CI:1.04~1.63),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不能显著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结论 近一半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年级和屏幕时间是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应该重点引导学生限制屏幕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尤其是大三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探讨大学生睡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标准化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随机调查扬州大学639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并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评定量表简表中文版(WHOQOL-BRIEF)的调查结果作为健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探求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共筛查出存在睡眠问题的大学生85名,大学生睡眠问题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睡眠对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睡眠问题不容乐观,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舞蹈啦啦操锻炼对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标准化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72名女大学生在参加舞蹈啦啦操锻炼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探求舞蹈啦啦操锻炼对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经过9周舞蹈啦啦操的锻炼,受试者睡眠质量的各因子均有积极效益,在睡眠效率因子上,锻炼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安眠药物3个因子方面,锻炼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这3个因子虽然锻炼后平均值都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PSQI总分与运动前比较有较显著性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9周舞蹈舞蹈啦啦操学习能够有效提高或改善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773名在校大学生为测试对象,以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问卷为工具,调查大学生的睡眠卫生知、信、行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得分依次为(16.30±2.79)、(40.61±7.46)、(49.65±8.61);不同性别在睡眠卫生信念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卫生信念及行为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P0.01);睡眠卫生信念和行为与PSQI总分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164和-0.177(P0.01)。结论睡眠卫生信念和行为对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睡眠卫生信念与睡眠卫生行为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大学生睡眠卫生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773名在校大学生为测试对象,以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问卷为工具,调查大学生的睡眠卫生知、信、行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得分依次为(16.30±2.79)、(40.61±7.46)、(49.65±8.61);不同性别在睡眠卫生信念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卫生信念及行为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P<0.01);睡眠卫生信念和行为与PSQI总分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164和-0.177(P<0.01)。结论睡眠卫生信念和行为对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睡眠卫生信念与睡眠卫生行为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大学生睡眠卫生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了解使用校园跑APP进行课外锻炼的方式对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和课外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培养运动习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用整群抽样法,选择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2016级1 327名学生,使用跑步APP利用7周课余时间完成56 km的课外锻炼行为,进行跑后与跑前对比研究.结果 56km课外跑步对男生的1000m跑指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用时减少3.69 s.女生在50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的测试值分别提高了0.12 s,1.83 cm,2.12 cm和2.28个,与跑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生体质测试总评得分跑后与跑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体测总评成绩与跑前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校园跑APP进行课外锻炼方式对于增强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近20年我国大学生睡眠质量研究结果进行元分析,以客观准确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睡眠状况。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NKI学术搜索等数据库检索、收集2000-2019年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我国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文献,按照一定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收集189篇文献,775组数据,325 435名被试。运用SPSS 19.0对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建立数据库,进行相关统计量的运算。结果 大学生PSQI总分的平均效果量95%置信区间为0.050~0.350;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常模分(t=4.594,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PSQI总分在性别(t=3.214,P=0.001)和年级(F=21.861,P<0.001)变量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大学生睡眠质量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存在性别和年级的差异,需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睡眠指导。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218名围绝经期妇女的睡眠情况。结果: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围绝经期妇女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明显小于不常运动的妇女(P<0.05)。结论:体育运动能明显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睡眠质量,能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在日间嗜睡与抑郁症状间的调节效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大学生一般情况、睡眠状况和抑郁症状检出情况。结果 评定为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为29.0%,大学生轻度一般日间嗜睡、轻度过度日间嗜睡、中度过度日间嗜睡和重度过度日间嗜睡检出率分别为43.1%、10.2%、6.8%和4.3%。PHQ - 9筛查的轻度、中度和重度及以上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31.4%、7.5%和6.1%。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状程度变化与日间嗜睡程度呈正向线性相关,OR值(95%CI)分别为5.53(4.71~6.51)、12.75(10.21~15.93)、18.38(14.20~23.79)、51.70(37.83~70.64)。日间嗜睡、睡眠质量及两者的交互项均显著预测抑郁症状(β分别为0.47、0.69、0.04,P<0.01),睡眠质量在日间嗜睡与抑郁症状间起调节作用(R2 = 0.49)。结论 大学生日间嗜睡报告率高,日间嗜睡程度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呈正向关联,两者的关联受到睡眠质量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大学生睡眠时长和时型与非稳态负荷(allostatic load,AL)流行现状,并探讨睡眠时长和时型与AL的关联强度,为大学生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9年4—5月在安徽省和江西省2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和体质检查,共纳入729名问卷有效及生物标志物完整的大学生。使用自评问卷和《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进行调查,根据生化检查、血压和人体形态学测量结果评定大学生AL水平。使用〖XC小五号.EPS;P〗检验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睡眠时长和时型分组间大学生AL水平,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和时型与AL水平的关联。结果 大学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56.2%,清晨型、中间型和夜晚型时型检出率分别为15.1%、74.2%和10.7%,AL高水平的检出率为52.0%。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AL水平与睡眠不足(OR=1.63,95%CI=1.21~2.20)和夜晚型(OR=2.01,95%CI=1.11~3.66)均成正性关联。结论 大学生睡眠时长和时型与AL之间存在显著关联,需要进一步纵向研究阐明大学生睡眠时长和时型与AL的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15.
王海清饶珈铭叶云凤张思恒董晓梅 《实用预防医学》2016,23(4):429-433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与睡眠质量的现状,探讨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制手机使用状况问卷,对13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生手机使用率为98.6%,睡眠障碍检出率为33.6%。不同性别、生源地和自评性格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港澳台地区和情绪型大学生每天手机上网6h以上,手机依赖倾向高分组的比例均较高,女生、情绪型大学生的睡前使用手机频率和睡前使用手机时间均较高;不同年级、生源地、自评性格和不同手机使用行为的大学生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四及以上、港澳台、情绪型性格、每天手机上网时间6h以上、经常睡前使用手机、睡前使用时间1h以上和手机依赖高分组的大学生睡眠质量障碍检出率最高。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年级(大二、大四OR分别为1.68、1.42,95%CI:1.19~2.38、1.02~1.99)、港澳台地区(OR=1.74,95%CI:1.31~2.31)、情绪型性格(OR=1.39,95%CI:1.31~2.31)、每天手机上网时间6h以上(OR=1.61,95%CI:1.02~2.53)和睡前使用手机时间1h以上(OR=1.95,95%CI:1.07~3.55)的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结论 大学生手机使用会影响睡眠质量。开发手机软件的相关部门可考虑健康预警、使用限制等,大学生自身应合理使用手机,适当调节情绪,以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中医药高校大学生的睡眠状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国内四个区域8所中医药高校,获取7 14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6 534份,男生有1 778(27.21%)人,女生有4 756(72.79%)人;平均年龄为(20.32±1.23)岁。PSQI平均得分为(4.58±2.30)分,睡眠差(PSQI ≥ 8)的检出率为10.33%。城市生源学生的PSQI得分(4.36±2.32)优于乡镇(4.64±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9,P<0.001),外向型(4.50±2.38)和中间型(4.54±2.25)性格的学生PSQI得分优于内向型(4.7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81,P=0.002),体质指数正常者的PSQI得分(4.52±2.22)优于低体重者(4.64±2.38)、超重者(4.89±2.60)和肥胖者(5.0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92,P=0.001);性别间PS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5,P=0.996)。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日常压力数、生活满意度、规律饮食等12个因素可能影响了大学生的睡眠状况。结论 我国中医药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多,睡眠质量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