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萎缩性胃炎则一般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Hp与不同类型的胃炎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165例Hp阳性及1403例Hp阴性慢性胃炎患从胃粘膜病理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海尔曼螺杆菌(Helicobacter heilmannii,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胃镜及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10-01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的53559例病例的相关资料.对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与H.pylori相关性胃炎在内镜所见、炎症浸润、癌前病变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heilmannii感染病例的检出率为0.1%(46/53559);与H.pylori相关性胃炎相比,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病例中螺旋杆菌定植量较少(P<0.001),胃黏膜急、慢性炎症程度轻(P<0.001),内镜下溃疡性病变更为少见(P=0.021).此外,两组病例中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病例中细菌定植量仅与胃黏膜急性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相关(P=0.02).报道1例伴发H.heilmannii感染的胃印戒细胞癌病例.结论: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非常少见且其炎症反应较轻,但是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程度与H.pylori相关性胃炎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表明H.heilmannii在胃恶性相关性病变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与H.pylori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儿童与成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病理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和成人各个年龄段人群感染Hp后的胃粘膜病理变化特点及探索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0例儿童和45例成人Hp相关性胃炎病人的病理变化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以浅表炎症为主,而在成人年龄越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越高,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11.93,P<0.005)。成人组胃粘膜炎症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儿童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31.17,P<0.005)。成人组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也明显高于儿童组(分别为x~2=11.93,P<0.005,x~2=11.84,P<0.005)。而儿童组淋巴滤泡形成明显高于成人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5.89,P<0.025)。结论:各年龄段人群感染Hp后在胃粘膜病理变化上存在着差异,随着年龄增大,急性炎症越明显,胃粘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亦越高。提示Hp感染存在某种与年龄相关的宿主方面反应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56例慢性胃炎(胃镜活检标本)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与肥大细胞(MC)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伴HP感染的胃炎中MC计数较之无HP感染者明显增多(P<0.01)。且HP越多,组织中的MC数量也越多。本文结果提示:胃粘膜组织中MC可能在HP相关性胃炎的病变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必胃炎99例和阴性慢性胃炎74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慢性胃炎病人在消化不良症状、血清基础胃泌素水平、胃酸分泌及十二指肠胃反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中度以上十二指肠胃反流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减少趋势;在组织病理学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7.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内镜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Hp长期感染是否促进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形成与发展,对首次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而不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120例Hp阳性患者和87例Hp阴性患者进行内镜随访。随访时间3~8年,平均4.8年,随访次数2~10次,活检组织进行Hp检查、病理学检查和AgNORs,银染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p阳性患者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Ⅲ型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胃粘膜PCNA标记指数和AgNORs数也显著高于Hp阴性胃粘膜。表明Hp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粘膜细胞的过度增殖、更新加快,促进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内镜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Hp长期感染是否促进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形成与发展,对首次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而不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120例Hp阳性患者和87例Hp阴性患者进行内镜随访。随访时间3~8年,平均4.8年,随访次数2-10次,活检组织进行Hp检查、病理学检查和AgNORs,银染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p阳性患者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Ⅲ型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胃粘膜PCHA标记指教和AgNORs数也显著高于Hp阴性胃粘膜。表明Hp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粘膜细胞的过度增殖、更新加快,促进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疣状胃炎端粒酶活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G)是一种常见的特殊类型的胃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是否癌变结论还没有统一,据国内外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Hp)可能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另有研究认为VG与组织细胞的过度增殖状态、胃癌的生物学变化有相关性。端粒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为RNA依赖的DNA聚合酶,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迄今发现的一个最为广谱和特异的肿瘤标志,即使在肿瘤的癌前病变阶段,端粒酶就可出现表达的异常,但疣状胃炎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国内尚少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对VG中端粒酶活性、脚感染的检测以及VG中病理学改变特点的研究,探讨VG的病因以及与胃癌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胃肠动力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几乎所有的Hp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Hp相关性胃炎也是近年来胃炎领域主要的研究内容。现就Hp相关性胃炎的胃肠动力改变作一综述。 1 Hp相关性胃炎的胃肠动力紊乱 1.1 Hp相关性胃炎与餐后胃动力。胃排空时间是餐后胃动力状态的客观指标,近年来很多学者从多方面研究了Hp感染与胃排空时间的关系,大多数资料显示两者之间没有联系,Koskenpato et al探讨了Hp相关性胃炎、年龄、性别、消化不良症状的程度、乳糖酶缺乏、吸烟嗜好及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等多种因素对胃排空时间的影响,除发现服用NSAIDs者固体食物排空的初始延迟相延长,以及年龄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分析中医综合方法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奥美拉唑钠肠溶胶囊、阿奠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方法,包括:健康宣教、情志疏导、体质辨识和辨证论治相结合,服用中药汤剂予以预防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胃脘痛、灼热、泛酸、饱胀及嗳气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显效率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显效率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可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胃炎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各临床症状,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我院地处秦巴山区之间,从胃镜开诊以来十五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除单纯性浅表性胃炎以外.胃镜检出阳性率仍在37%-51%之间。我们选择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病例进行Hp试纸测定,以探讨Hp感染与以上三种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曹萍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5,25(4):228-230
核因子-kB是一类具有多向活性的转录调控因子,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核因子-kB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此文重点介绍核因子-kB的结构和激活机制,及其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表达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例行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取胃窦黏膜分别行组织病理学HE染色及Hp检查(快速尿素酶、改良Giemsa染色)、改良甲苯胺兰染色,分别计算黏膜及黏膜下的完整和脱颗粒MC数。结果MC计数在Hp阳性和Hp阴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黏膜内MC脱颗粒者明显多于后者(P〈0.01);MC计数在活动性炎症组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炎症组(P〈0.01)。结论MC可能在Hp相关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院地处秦巴山区之间,从胃镜开诊以来十五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除单纯性浅表性胃炎以外,胃镜检出阳性率仍在37%~51%之间。我们选择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病例进行 Hp 试纸测定,以探讨 Hp感染与以上三种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占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7,(1)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潘占荣贵州省凯里市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内科556000SubjectheadingsGastritis/microbiologyHelicobacterinfections/complicationsHelicobacterpylor...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部疾病的病理变迁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清除与否与胃黏膜病理转归的关系。方法:191Hp感染的胃炎或溃疡病患者分别随机给予抗Hp或非抗Hp治疗,1年后复查胃镜,病理分型根据悉系统。结果191例患者中,慢性炎症1年后的炎症程度较1年前减轻(P<0.05)。其中萎缩和肠化生的程度也较前减轻(P<0.05),但活性动性炎症和蔼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1年后胃镜复查有无Hp清除分为两个队列,Hp清除列有107例,Hp未肖除列有84例,Hp清除列较未清除列1年后慢性炎症程度轻(P<0.05)活动性炎症者少(P<0.05)。对不疾病和不同的治疗分层后发现,Hp清除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总是较Hp未清除者轻(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Hp感染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关系较为密切。Hp清除有利于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减轻。 相似文献
19.
20.
慢性胃炎因病因各异而分为不同类型 ,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 ,但目前认为大多数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 (Hp)感染[1] ,称为 Hp相关性胃炎。西药有许多根除 Hp的方案 ,但由于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耐药性的产生 ,以及同时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方面的作用有限 [2 ] ,影响其临床疗效的发挥。我们从 1 997~ 2 0 0 2年采用法莫替丁加中医辨证治疗 Hp相关性胃炎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均来自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 ,经胃镜检查 ,同时取幽门前区粘膜作快速尿素酶检测 (试剂盒由杭州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