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泪腺多形性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良性12例,恶性4例)经病理证实的泪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泪腺多形性腺瘤CT表现为眶外上方泪腺区肿块,良性多形性腺瘤呈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块影,边界清,光滑;密度均匀;泪腺窝骨壁可有压迫性改变;偶有局部眶壁骨质缺损。恶性多形性腺瘤边界不清或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局部骨质破坏;可有周围浸润。结论:CT扫描对泪腺多形性腺瘤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肿块,圆形、卵圆形16例,分叶7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4例,不均匀9例。结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是腮腺混合瘤的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 男,40岁,主因左侧颌面部肿胀3个月来诊.查体:左侧腮腺区触及一3.5 cm×3.0 cm肿物,质韧,形态规则.边界尚清晰,活动度较小.左侧颈部触及散在肿大淋巴结,有轻微压痛,无其他异常发现.B超示:(探头频率7.5 MHz)左侧腮腺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其近下颌角处探及一大小为3.8 cm×2.9 cm实性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回声,内部呈均匀低回声.左侧颈部探及两个肿大淋巴结回声,L/S>2,髓质均匀性扩大.CDFI示肿块周围探及包绕其动脉血流信号,收缩期峰值速度46cm/s,RI:0.61.超声诊断:①左腮腺实性肿瘤(考虑多形性腺瘤);②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手术所见:腮腺内肿物3.6 cm×2.9 cm,有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完整切除肿物及左侧颈部肿大淋巴结,肿物切面呈淡黄色,有软骨样组织.病理诊断:多形性腺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增强CT联合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PA)的价值。方法 对37例Warthin瘤(Warthin瘤组)及28例PA(PA组)行颌面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量平扫及增强CT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病灶CT值,记录其强化方式及双期增强净强化值,计算增强CT相关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Mean)、标准差(StdDev)、最小值(Min)、最大值(Max)、中位数(Median)、偏度(Skew)及峰度(Kurt)。比较组间各参数值差异,绘制各参数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PA的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组间各期CT值、AP净强化值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eanAP、MinAP、MaxAP、MedianAP、SkewAP、MeanVP、StdDevVP、MinVP、MedianVP及Skew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方式、AP净强化值、MeanAP、MinAP、MaxAP、MedianAP及SkewAP鉴别诊断PA与Warthin瘤的AUC及约登指数均高于VP直方图参数,其中SkewAP的约登指数最高(0.71),AUC为0.88;强化方式+SkewAP联合诊断效能最高,其AUC、约登指数、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0.80、83.58%及96.43%。结论 增强CT联合AP直方图分析有助于鉴别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各参数联合诊断效能优于单一参数。  相似文献   

5.
小涎腺系指人体内除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大涎腺外的其它涎腺。据统计人体内约有500-700左右个小涎腺。小涎腺肿瘤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10%,半数以上发生于腭部,肿瘤一股位于一侧腭后部及软硬腭交界区,而不发生于中线及硬腭前部,因此处不含腭腺,其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多形性腺瘤,笔者将收集的具有完整资料的7例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分析如下,以增强对该病变的认识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形态圆形或卵圆形13例,结节状浅分叶8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7例,不均匀4例,均未见钙化。结论边界清楚,密度高于腮腺,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是腮腺混合瘤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闯绩  陈纲 《磁共振成像》2016,7(11):870-871
正患者男,51岁,右侧耳前无痛性肿物渐进增大10年余,右侧颌下出现肿物3个月余。专科查体:右侧耳前腮腺区域可触及一约4.0 cm×3.5 cm大小类圆形肿物,质地中等偏硬,活动度尚可,边界尚清,无明显触压痛,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右侧下颌角下方可触及一约3.5 cm×3.0 cm大小的肿物,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尚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右侧颈部上份斜方肌前缘区域可触及浅表散在肿大淋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CT增强扫描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30例,CT增强扫描早期30 s和延迟期120 s,对肿瘤实质部分行密度测量。结果:30例良性18例,恶性12例。腮腺腺淋巴瘤早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腮腺混合瘤和腮腺癌早期强化不及腮腺腺淋巴瘤,延迟期持续强化。结论:CT增强强化形式有助于辨别肿瘤良恶性和组织学分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5例多形性腺瘤、18例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85例多形性腺瘤全部单发,男女比例接近,绝大多数位于腮腺非后下象限,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呈缓慢延迟强化,约一半病灶出现强化范围扩大、实性成分强化不同步的特点;18例腺淋巴瘤几乎全部发生于老年男性,绝大多数位于腮腺后下象限,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呈快进快退模式。2在瘤体最大径、左右侧分布、深浅叶分布、边界是否清晰、密度是否均匀、有无钙化、有无包膜外结节、有无下颌后静脉移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多发、肿瘤形态、象限分布、有无贴边血管征、有无胸锁乳突肌受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及双期增强CT值、各期CT值增加幅度及强化范围有无扩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可有效将二者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探讨其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7例为单侧,1例为双侧;1处病灶位于深叶,其余均位于浅叶。病灶边缘清楚,大小约2~4 cm,多数偏于腮腺后下叶,增强后除囊变区无强化外,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根据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及影像学改变,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分析探讨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及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二者的临床认识及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与阳春市中医院2015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并有手术病理结果的腮腺肿物患者87例,选择其中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别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率)及CT征象(包括病灶数量、位置、形态、大小、边缘清晰度、平扫密度及增强类型、囊变、血管贴边征、患侧颈外静脉致密征),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腮腺Warthin瘤39例(男37例),多形性腺瘤20例(男11例)。两组发病率及性别、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35例(53个病灶)Warthin瘤及18例(19个病灶)多形性腺瘤患者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检查,两组病灶的数量、位置、最大纵横径比、囊变率、增强类型、血管贴边征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病灶大小、平扫密度及边缘清晰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有8例(8/35)Warthin瘤及1例(1/18)多形性腺瘤可见患侧"颈外静脉致密征",虽然X^2检验P>0.05,但此征象在Warthin瘤中明显多见。结论:阳春地区Warthin瘤为腮腺第一常见良性肿瘤;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临床与CT影像均具有一定特征性,紧密结合临床及CT资料可以提高二者的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小涎腺多形性腺瘤是小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硬腭和软硬腭交接部,很少发生于颞下窝。现将我科收治的发生于颞下窝的小涎腺多形性腺瘤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32岁。因鼻外伤来我院,行鼻骨CT检查发现右颞下窝类圆形软组织占位性病变,上起颅底,下至硬腭水平,外与下颌骨升支相邻,内至翼内肌,约3 cm×3 cm×3.5 cm大小,密度均匀,包膜完整,与邻近组织界限清楚(图1)。穿刺取病理证实为小涎腺多形性腺瘤。例2:男,27岁。因咽部异物感2 a余来我院,查体见咽右壁局部隆起,咽腔狭窄。CT检查见右颞下窝椭圆形软组织占位,位于翼内肌和翼外肌…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6岁,发现左侧腮腺区无痛性肿块2个月。查体:面神经功能无异常。左侧腮腺区轻度隆起,可扪及直径约2cm肿物,无明显压痛。彩超:左侧腮腺内见约1.4cm×2.7cm囊实性肿物,边界清晰,其后缘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CT:平扫示左侧腮腺肿大,密度略不均匀,腮腺深叶界限不清的囊实性病灶(图1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无明显强化,囊壁呈环形轻度不均匀强化(图1B);静脉期病灶实质部分轻度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腮腺恶性肿瘤CT误诊原因。方法:分析8例CT误诊腮腺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及CT表现。结果:8例中腺泡细胞癌4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腺癌1例。CT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平扫密度均匀6例,不均匀强化3例,有浅分叶6例,4例部分边缘模糊,1例合并淋巴结肿大。结论:分化较好或病灶较小的腮腺恶性肿,CT定性诊断困难。肿块有浅分叶或部分区域轮廓模糊时,提示有恶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26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关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研究多见文献报道,国内相关影像学文献较少,笔者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26例,旨在探讨其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而切除肿瘤及瘤周0.5-1.0 cm腺体组织方法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186例。结果:186例经2-12 a随访,复发2例,面神经暂时性麻痹17例,味觉出汗综合征22例。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较好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肿瘤直径小于3.0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PAG)的可行性。[方法]36例PAG随机分为三组,其中16例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A组),1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B组),8例行腮腺全切除术(C组),随访时间3-5年。【结果】A组术后瘢痕和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发生及腮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B、C组,肿瘤的复发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是PAG临床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诊断主要依靠钡餐造影、食管镜和拉网细胞学检查 ,而这些传统方法对食管癌的分期、手术可切除性及预后判断尚有一定难度。近年来 ,CT广泛应用 ,为临床评估食管癌手术可切除性提供了重要手段。笔者收集本院 1998年 9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 35例食管癌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其CT表现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 ,男 2 6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8.3(38~ 81)岁。主要临床症状有进行性持续性吞咽困难 32例 ,食管内异物感及呃逆 15例 ,胸骨后…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2000—08~2005—10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1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的可行性手术方式。方法:对98例腮腺混合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无永久性面瘫、无术后复发。其中52例(53.06%)腮腺区域性切除患者术后面部基本对称,其余中6例(6.12%)出现暂时性面瘫,3例(3.06%)出现腮腺瘘(2周后愈合),2例(2.04%)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对于肿瘤最大径≤4 cm的腮腺混合瘤,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术式选择;对于直径〉4 cm则行腮腺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