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确定结直肠癌患者有效的预后参数及最佳预后指标。方法 对83 例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 的表达、巨噬细胞的浸润、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 的表达、肿瘤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其它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得出的有关预后因素中,经多因素分析只有Dukes 分期一项进入COX 模型。结论 Dukes 分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重要和最佳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细胞外黏液成分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病理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0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按照病理诊断分为黏液腺癌组(A组:局灶性黏液性腺癌62例;B组:黏液腺癌53例)和无黏液腺癌组(C组:低分化腺癌22例;D组:高中分化腺癌70例).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软件,分析各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情况.结果 黏液腺癌组与无黏液腺癌组在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T分期及TNM分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B组相比,在性别、肿瘤最大径、T分期及N分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亚组的年龄、癌胚抗原(CEA)阳性率、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TNM分期、脉管癌栓及神经浸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匹配相同TNM分期条件下,黏液腺癌组和无黏液腺癌组相比,以及四个亚组相比,3年无瘤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直肠腺癌细胞外黏液成分的有无以及多寡在临床病理特征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不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对进行根治性切除的99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235例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治术后全组总体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7%和55.8%;术后复发组则分别为43.9%和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发组患者中,再次行根治性切除者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0.2%和32.7%;而予以姑息手术或保守治疗者则分别为25.8%和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的结直肠癌患者年龄、癌性肠梗阻和腹水、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体分型、侵袭程度及病理分期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癌性肠梗阻和腹水、肿瘤大体分型及病理分期与术后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结论根治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的复发和转移与癌性肠梗阻和腹水及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再次手术切除可以提高复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iR-195与DLL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探讨二者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95在5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icroRNA相对表达量,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DLL4蛋白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分析二者表达模式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5.
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至2001年7月收治的151例小于4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青年组)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与同时期收治的465例65岁及其以上(老年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结直肠癌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在家族史、肿瘤大小、组织分型、分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肿瘤的病理分期、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4.6%和5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青年组和老年组在病理分期和预后方面无差异,因此,年龄不是决定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182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对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82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Cox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82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76.8个月,5年生存率5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出现症状的时间、肿瘤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应加强普查和早诊的意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癌性贫血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09年7月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血红蛋白低于120g/L者定为癌性贫血。结果35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男195例.女159例,年龄22-92(中位年龄65)岁。女性患者(P〈0.01)、术前白蛋白下降者(P〈0.01)、右半结肠癌患者(P〈0.01)及全层浸润者(P〈0.05)更易出现癌性贫血。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癌性贫血是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0,95%CI:1.05-2.44;P〈0.05),但并不是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HR=1.43.95%CI=0.97~2.12:P〉0.05)。结论合并癌性贫血在结直肠癌发展及预后中有重要作用.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共计599例结直肠痛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DM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并作Logistic多因素同归分析;并对直接接受根治手术的402例患者进行预后影响凶素的Cox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共58例(9.7%)罹患糖尿病,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在体质量、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淋巴转移、TNM分期及脉管癌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病理因素无相关性(P>0.05).直接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生存分析显示:术后3年的转移复发Kaplan-meier曲线及生存曲线有、无糖尿病的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21、0.9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未提示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P=0.991).结论 在接受了外科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罹患糖尿病并不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糖尿病在结直肠癌发展与转归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确定结直肠癌患有效的预后参数及最佳预后指标。方法 对83例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巨噬细胞的浸润、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肿瘤的浸润探度、Dukes分期及其它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甲因素分析得出的有关预后因素中,经多因素分析只有Dukes分期一项进入COX模型。结论 Dukes分期是结直肠癌患最重要和最佳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一步探讨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者原工作单位)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55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对各种影响预后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 随访截至2010年4月23日,平均随访时间为(63±2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3个月.255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3%和83.7%.术前无肠梗阻或肠穿孔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9%和85.6%,高于术前出现肠梗阻或肠穿孔患者的72.7%和68.4%(x2=4.546,4.573,P<0.05).手术切缘阴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3.9%,高于手术切缘阳性患者的75.0%和75.0%(x2=7.020,6.009,P<O.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肠梗阻或肠穿孔是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Wald=4.477,相对危险度为2.371,95%可信区间为1.066~5.275,P<0.05);接受辅助化疗和无辅助化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3%和82.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0%和80.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肠梗阻或肠穿孔是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行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1年7月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256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病人总的1、3年存活率分别为82.6%和63.1%。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贫血、血小板增多、分化等级、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小板增多、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血小板增多是继肿瘤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后,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人与中老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影响青年人(40岁以下)结直肠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比研究青年人与中老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分析影响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结直肠癌预后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青年组5年生存率(37.5%)与中老年组(62.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2)。青年组中DukesA加B期占41.7%(10/24),C期占58.3%(14/24),与中老年组66.9%和33.1%(101/151和50/15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青年组中组织学类型分化较好者占41.7%(10/24),而分化较差者占58.3%(14/24),与中老年组79.5%和20.5%(120/151和31/15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全组生存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Dukes分期(P=0.0007)和组织学类型(P=0.0285)是影响5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肿瘤部位、患者年龄、性别与5年生存率关系不相关。按Dukes分期计算标准化5年生存率,青年组为49.7%,中老年组为61.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82)。结论青年人结直肠癌预后差的主要因素是Dukes分期较晚和组织学类型分化较差。  相似文献   

14.
E-钙黏附素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E-钙黏附素(E-cadherin)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巢式PCR技术(nMSP法)研究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100例癌旁组织E-eadherin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有33例呈E-cad基因甲基化阳性(阳性率33.0%),相应的癌旁组织无甲基化。Dukes分期中C、D期组织E-cad基因甲基化阳性率(72.7%)明显高于A、B期(27.3%)(P〈0.05);伴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甲基化阳性率(81.8%)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18.2%)(P〈0.01);在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大体类型、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等其他病理特征,E-cad基因甲基化阳性组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E-cad基因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Dukes分期明显相关,E-cad基因甲基化可能是结直肠癌侵袭性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73例接受住院治疗Ⅰ~ⅢA期≥65岁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特点。结果73例患者中65~69岁有42例,≥70岁有31例。≥70岁患者伴有合并症的比率较65~69岁患者的高(72.4%vs 42.6%,P=0.009),≥70岁患者ER/PR阳性的比率较65~69岁患者的高(80.6%vs57.1%,P=0.045),≥70岁患者未接受辅助化疗的比率较65~69岁患者的高(58.1 vs 26.2%,P=0.045)。中位随访85个月,无病生存率为82.2%,总生存率86.3%。单因素分析发现乳腺癌的无病生存与肿瘤大小(P=0.020)、淋巴结转移(P=0.010)相关,总生存与HER2状态(P=0.001)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老年乳腺癌的预后与年龄(P=0.644)、合并症(P=0.314)、肿瘤大小(P=0.363)、淋巴结状态(P=0.387)、ER/PR(P=0.250)、HER2(P=0.579)、手术方式(P=0.666)、辅助化疗(P=0.787)、放疗(P=0.107)、内分泌治疗(P=0.340)无明显关系。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发现年龄、合并症、ER/PR、手术方式、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均与DFS和OS无明显相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乳腺癌患者ER/PR阳性比率增加,伴有内科合并症多,应全面综合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获益程度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Pulmonary metastectomy for 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a well accepted procedure although data regarding indications and prognostic outcomes are inconsistent.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se our experience with resection of pulmonary CRC metastases to evaluate clinically relevant 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survival.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of the records of all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metastases from CRC who underwent a thoracotomy between 2004 and 2010 at a single surgical centre.

RESULTS

Sixty-six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metastases from the colon (n=34) and the rectum (n=32) were identified. The 30-day hospital mortality rate was 0%, with 63 patients undergoing a R0 resection and 3 having a R1 resection. The median survival was 45 months and the cumulative 3-year survival rate was 61%. Size of pulmonary metastasis and ASA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grad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p=0.047 and p=0.009 respectively) with lesions over 20mm associated with a worse prognosis. Sex, age, site, disease free interval (cut-off 36 months), primary tumour stage, hepatic metastases, number of metastases (solitary vs multiple), type of operation (wedge vs lobe resection), hilar lymph node involv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were not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CONCLUSIONS

Pulmonary metastectomy has a potential survival benefit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RC. Improved survival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hepatic metastases or multiple pulmonary lesions justifies aggressive surgical management in carefully selected patients. In our cohort, size of metastatic deposit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or prognostic factor.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至2015年美国SEER数据库中的T1M1期结直肠癌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524例,中位随访14个月,结直肠癌特异性死亡443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是否多发转移、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化疗、CEA与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密切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手术、化疗、多发转移是影响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5岁、右半结肠癌、组织分化程度差、多发转移、未接受手术及化疗的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更短。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对结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检查没有统一的规范,对直径〈5mm的小淋巴结的检出和转移状况不重视。而传统的淋巴结检查方法,对小淋巴结漏检的可能性极大。多个研究表明:小淋巴结中不仅存在转移,且其占阳性淋巴结总数的50%以上。小淋巴结的检出精确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分期,有利于术后正确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临床上应改进结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检查方法,提高小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