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0年广东省部分医院伤害住院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特点,为开展居民的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2个城市、3个县共9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2010年1—12月在哨点医院住院,并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诊断明确的伤害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有伤害住院病例19 194例,其中男性13 696例,占71.4%,女性5498例,占28.6%,性别比为2.49∶1。前3位的伤害类型是运输事故(29.3%)、跌倒(24.3%)、暴露于无生命机械性力量下(22.8%),上下肢损伤最多(43.6%),流动人口占总伤害住院病例的52.6%,流动人口伤害类型构成比的前3位是暴露于无生命机械性力量下(30.5%)、运输事故(23.5%)、跌倒(19.3%)。住院医疗总费用及日平均花费的中位数分别为4940.26元和629.79元。结论伤害的医疗负担沉重,应根据伤害的流行特征,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部分医院流动人口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伤害的流行特点。方法在广东省随机抽取深圳市、珠海市、新兴县、清新县、南雄市和连平县,共16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其中城市医院6家,农村医院10家,研究对象为2009年1-12月到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首诊患者。由各监测哨点医院医生/护士填报《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结果流动人口伤害发生率为56.0%,以15-54岁的劳动力人口为主,占82.8%,伤害原因以钝器伤(27.1%)为主,性质以挫伤/擦伤(44.1%)占第1位,大部分在休闲活动(49.9%)发生伤害,最多发生在上肢(34.9%)部位,伤害好发地点在工业和建筑场所(23.7%)。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伤害发生有明显不同,伤害发生年龄15-44岁、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发生钝器伤、刀/锐器伤、在有偿工作和工业/建筑场所比例高于本地人口。结论伤害严重侵害流动人口的健康,威胁着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成为严重的卫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2010年广东省部分地区运输事故伤害住院患者状况,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广东省伤害城市监测点深圳市、珠海市各选3家二级以上共6家医院,农村点南雄市、新兴县、连平县各选取1家市(县)人民医院,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所有伤害住院病历首页,对其中运输事故伤害住院病例分析。结果广东省9家综合医院因运输事故伤害住院病例5427例,占伤害住院病例的28.3%,男女性别比为2.24∶1(3752/1675),运输事故伤害高发于冬季(33.5%),43.7%的伤害病例为流动人口,以骑摩托车人员在运输事故中损伤最多(36.3%),头部损伤2227例(41.1%),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0 d,住院费用中位数为5468.97元。结论广东省运输事故伤害不容忽视,流动人口的交通运输安全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洛阳市西工区儿童伤害的特点,为预防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2-2014年在哨点监测医院就诊的儿童伤害监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伤害监测病例3 289例,其中男童2106例,女童1183例,男、女性别比1.78:1;1-4岁伤害发生率最高,跌倒/坠落为首位伤害原因。秋季为伤害高发季节,伤害发生的两个高峰为10-11时和17-20时,伤害损伤部位主要是头部(56.37%)。伤害中以意外事故为主(94.80%),伤害发生后大部分治疗后回家。结论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钝器伤及头部伤害在儿童伤害中占主要比例,应积极消除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加强对儿童伤害的干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淮北市居民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淮北矿工总医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接诊并填报的伤害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报告卡9 368张,其中男性6 255例,女性3 113例。伤害发生的原因依次为跌落伤、车祸、锐器伤、钝器伤、中毒,这5种原因的伤害占总伤害病例数的88.56%。挫伤/擦伤、锐器伤、骨折居伤害病例的前3位。0~10岁年龄组发生跌落伤、烧烫伤较多;11~50岁年龄组发生车祸、锐器伤、钝器伤、中毒较多。全部伤害病例中,非故意伤害占87.49%;自杀/自残占1.67%;暴力/攻击占10.49%。自杀/自残、故意伤害病例较多的职业为:待业、商业服务业、在校学生、农牧渔业。结论跌落伤、交通事故、锐器伤、钝器伤、中毒是本市伤害干预的重点,商业服务业人员、待业人员、在校学生、农牧渔业人员是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20年宝鸡市眉县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伤害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收集2020年宝鸡市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的基础信息,采用Excel 2007软件和SPSS 25.0软件进行伤害监测数据整理和分析。分类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20年宝鸡市哨点医院共报告伤害监测病例3 273例,其中男性1 900例,女性1 373例,男女比例为1.38∶1。伤害发生原因前4位分别是跌倒/坠落(27.28%)、动物伤(24.17%)、机动车车祸(23.46%)、刀伤及钝器伤(13.47%)。伤害发生年龄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45~64岁组、65岁及以上和30~44岁组,其中45岁以上年龄组占总数的53.55%。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是公共/街道(37.55%)、家中(34.49%)和公共居住场所(13.93%)。伤害部位前3位分别是头部(25.88%)下肢(25.45%)和上肢(24.11%)。结论伤害威胁形势日趋严重,预防伤害应以男性,跌倒/坠落伤、45岁以上的人群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扭伤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居民扭伤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广东省18510名调查对象一年内扭伤发生情况。结果18510调查对象一年内1109人次发生扭伤,扭伤的人次发生率为6.0%(占所有伤害的19.7%)。其中男性、女性发生率分别为7.4%和4.5%,男性高于女性(χ2=67.72,P<0.001);城市为5.6%,农村为6.4%,农村高于城市(χ2=6.01,P<0.05);下肢是扭伤最常见的受伤部位,占47.9%;最常见的扭伤地点是学校(33.3%)、家里(27.3%)和路上(12.4%)。27.2%受伤居民需医院门诊处理,3.2%的扭伤居民需住院治疗,无残疾发生;52.3%居民扭伤后不需要休息,16.7%扭伤居民需休息2~7d。结论扭伤严重影响广东省居民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预防重点是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健康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田县农村居民伤害的流行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新田县2001年5个自然村的1480户4674名居民1年内(2000年11月1日~2001年10月31日)伤害发生情况。结果伤害发生率占31.64%,发生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刀割或锐器伤、跌伤、碰撞伤、交通伤、动物咬伤,其中男性为35.45%,女性为27.59%。调查对象共支出医疗费269805.60元,人均57.72元,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建议在农村居民中加强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伤害与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列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类疾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死因之一,是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伤害,占死亡总数的11%,是居民的第5位死因。伤害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直接的经济负担,还会造成潜在的生产力巨大损失,因此作为卫生政策重要组成部分,预防与控制伤害越来越受到重视。此调查对某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的伤害死亡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宁波市居民近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关部门开展伤害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urban pet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in France during the last twenty years. Two main questions need to be answered regarding rabies and other bite transmitted zoonoses: What is the actual incidence rate of dog and cat bites in an urban area; and how sensitive is the animal bite reporting system?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four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the Lyon area, France, in 1989: 1) an analysis of the consultation reports to the Pasteur Institute and of the bite reports sent by veterinarians to the local veterinary services for 1987 and 1988; 2) a survey of 10 veterinary clinics located in the Lyon area and an analysis of their bite reports for the period May 1987 — April 1989; 3)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175 clients of these veterinary clinics; 4) a street survey of a random sample of the Lyon adult population (310 questionnaires). Bite incidence rates ranged from 10/100,000 persons/year for rabies post-exposure treatments to 37.5/100,000 persons/year for reported bites. However, less than half of the bite reports from the ten veterinary clinics were submitted to the veterinary services. The surveys conducted among pet owners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dicated that, overall, bites were common events (3.4%) and occurred more often in pet owners (8.6%). In 74% of the cases, victims belonged to the pet owner's family and one fourth of the accidents occurred when playing with the pet. However, 12% of the accidents resulted from apparently unprovoked aggressions. According to these data, estimates of the incidence rate of bites for the Lyon area were at least one hundred times higher than the official reported rate of 37.5 bites/100,000 persons/yea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社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SAR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摸清社区SARS病例的发病规律、流行特征,为当前更有效地减少社区发病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164例社区SARS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其三间分布特点。结果 截止2002年5月12日,广东省共报告1:164例社区SARS病例,病例分布在15个地级市,以珠江三角洲一带人口流动大的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其中广州病例最多,高达86.43%。发病的高峰在2月上、中旬,占病例总数的38.75%,并由2月上旬日均30.8例下降至5月上旬日均0.7例。社区病例以20~59岁年龄段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0.96%。社区病例病死率为4.30%,农民病死率最高,达12.50%。80.7%的社区病例无明确同类病例接触史。结论 广东省社区SARS病例以散发为主,且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犬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与患者创面急诊抗感染处理,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杨林镇社区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犬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患者创面的急诊抗感染处理与临床疗效,组间数据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3年中222例犬咬伤患者,夏秋季节发生126例,冬春季节96例,以夏秋季节占优势(χ2=218.0,P<0.01)。222例犬咬伤患者创面全部愈合。随访至今,全部患者无破伤风及狂犬病发生。结论在农村社区夏秋季节易发生犬咬伤,及时抗感染处理犬咬伤创面,对控制犬咬伤创面的感染、预防破伤风和狂犬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分析日均气温、相对湿度与犬咬伤就诊人数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北京市三所综合型三甲医院的犬咬伤急诊就诊数据与同期气象数据资料。定量评估日均气温、相对湿度与犬咬伤就诊人数的关系。结果当平均气温5.6℃时,每升高1℃,犬咬伤日均就诊人数增加2.46%(95%CI:2.36%~2.66%)。当相对湿度72%时,每增加1%,犬咬伤日均就诊人数增加0.58%(95%CI:0.57%~0.75%)。广义相加模型对犬咬伤月均就诊人数的预报和逐步回归模型对日均人数的预报效果较好,准确率分别为94.3%和99.7%。结论气象因素与犬咬伤就诊人数存在一定的统计关联。 相似文献
15.
16.
广东省SARS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等,为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对策、依据与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广东省SARS聚集性病例进行三间分析、潜伏期以及传染力变化的分析。结果 截至2003年6月6日止,广东省15个地级市共报告SARS病例1511例,发生聚集性性病例483例,占总病例数的31.9%。其中医院聚集性病例309例,占聚集性病例的64.0%:社区聚集性病例174例,占36.0%(其中家庭聚集性病例16.5例,公共场所聚集性病例9例)。聚集性病例发病的时间高峰在2月上、中旬,其中医院聚集性病例的发病时间有一个最高峰和两个小高峰,最高峰为2月上旬至2月中旬,医务人员共发病157例,占医院聚集性病例总数的50.8%,两个小高峰为3月中旬和4月上旬。聚集性病例分布于11个地级市,医院聚集性病例主要集中于广州(259例)、江门(20例)、中山(13例)3个市,共发病292例,占94.5%(292/309)。年龄分布以20~49岁组发病数较多,占81.16%。分析91例聚集性病例,其潜伏期为1~12d,中住数为4.5d。分析326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0%)和干咳(32.6%)。分析有明确传播链的287例病例显示,一、二代病例的病死率分别为45.5%(10/22)、3.77%(8/212);53例三代、1例四代病例均无死亡;22例一代病例均有传染性,212例二代病例仅有10例有传染性。结论 SARS聚集性病例大部分出现在流行初期,主要集中在医院和家庭,中青年发病为多。SARS聚集性病例的病死率和传染力随着下传代数的增加而下降。控制聚集性病例是重点,而控制医院内感染是关键,同时应加强对社区家庭中高危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发热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近年来日本、美国学者报道[1],川崎病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部分市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六安市10 a来碘缺乏病的流行状况、实行全民食盐加碘后的预防成果及动态变化趋势,探索补碘的合理化方案。方法采用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居民用户碘盐合格率和人群尿碘水平等指标对安徽省六安市10 a监测结果和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年龄≤14岁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82年的41.87%下降至2001年的4.75%;销售点碘盐合格率由1992年的79.69%上升至2000年的98.22%;尿碘中位数由1992年的309.54μg/L上升至2001年的237.17μg/L。结论六安市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正逐步取得显著效果;适度补碘可以降低甲肿率,过度补碘有时反而可使甲肿率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广东省2006年登革热的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为今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广东省登革热疫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广东省2006年登革热的流行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实验室资料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结果2006年广东省疫情监测报告系统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 010例,年发病率为1.10/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发生10例以上的暴发疫情共14起。疫情涉及广州、汕头、佛山等7个市。全省从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共经历3个发病高峰,3个高峰依次降低。病例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以20~39岁为主(41.5%),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人员、工人、农民、学生为主。14例输入性病例的输入地来自柬埔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实验室检测发现,2006年广东省登革病毒的流行株均为登革Ⅰ型,各1例输入性病例分别分离出登革Ⅰ、Ⅲ型毒株,其与本地检测的流行株无关联。结论广东省2006年登革热流行呈波及面广、输入病例与本地传播并存、散发与多点暴发并存及季节性等特点,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广东省已成为地方性登革热流行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