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去甲斑蝥素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NCTD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Hochest33258染色、AnnexinV/PI染色、DNA琼脂糖电泳检测NCTD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NCTD对HepG2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NCTD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呈质量浓度(5、10、20和40μg/ml)依赖性,40μg/ml NCTD作用48h时HepG2细胞抑制率达(81.27±3.25)%。NCTD作用HepG2细胞24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HepG2细胞出现核固缩和核裂解现象;DNA琼脂糖电泳显示,基因组DNA呈现典型的凋亡梯状图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5、10、20和40μg/ml NCTD作用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7.33±0.25)%、(18.23±1.19)%、(32.5±2.30)%和(48.23±1.17)%。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随着NCTD作用剂量的增加,HepG2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结论:NCTD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凋亡的发生与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类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5-Fu组、NCTD 组和5-Fu+NCTD 组,分别应用MTT、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NCTD 对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抑制率、凋亡率和survivin、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 NCTD对人类胃癌SGC-7901 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呈剂量- 时间效应关系;凋亡率由(8.30±1.49)%上升到(20.56±1.32)%;survivin基因表达由(86.57±4.39)%下降到(26.11±2.27)%;bcl-2基因表达由(85.35±3.25)%下降到(30.26±1.83)%;caspase-3基因表达由(54.49±3.07)%上升到(92.78±2.47)%;与5-Fu联合应用上述作用更明显。结论 NCTD能抑制人类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与5-Fu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凋亡,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去甲斑蝥素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凋亡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去甲斑蝥素作用食管癌Eca-109细胞后,应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RT-PCR法检测caspase 8和caspase 3 mRNA的表达,Western 印迹法检测Fas、细胞型含死亡域的Fas结合蛋白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ellular FADD-like interleukin-1β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 protein,c-FLIP) 、caspase 8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去甲斑蝥素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时效和量效依赖关系.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 食管癌Eca-109细胞趋于凋亡.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典型的DNA梯状条带.RT-PCR检测显示,caspase 8和caspase 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 (P<0.01).Western 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去甲斑蝥素作用后,食管癌Eca-109细胞中Fas、caspase 3和caspase 8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c-FLIP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去甲斑蝥素能够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Fas、caspase 8、caspase 3的表达和下调c-FLIP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系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透射电镜下观察去甲斑素处理HepG2细胞后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5~40μg/ml去甲斑蝥素均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P<0.05),其抑制率与作用时间及NCTD浓度相关。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去甲斑蝥素处理HepG2细胞后,实验组G2/M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提示细胞周期停滞于G2/M期。透射电镜下可见,HepG2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去甲斑蝥素对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系MCF-7adr生长及凋亡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测定NCTD抑制效应;利用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处理后的细胞形态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细胞免疫化学检测增殖、凋亡相关因子bcl-2、p53的表达。结果:NCTD对乳腺癌细胞MCF-7adr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NCTD处理48h后,MCF-7adr细胞内ki-67阳性指数由(96.8±1.3)%下降至(18.8±1.9)%;PCNA蛋白阳性指数由(95.4±1.1)%降至(59.2±1.9)%。NCTD处理48h后,在光镜下可见MCF-7adr细胞出现发泡、皱缩,有些细胞出现碎裂,经Hoechst染色证实NCTD处理后出现典型的凋亡表现。流式细胞术显示NCTD处理48h后,出现亚二倍体峰,随剂量的增加(120、240、360、480μmol/L),凋亡率分别增加11.67%、16.51%、18.29%、20.79%。NCTD处理48h后,MCF-7adr细胞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率为(97.8±1.64)%,经NCTD240μmol/L处理后表达率下降为(47.2±9.8)%;Bcl-2蛋白表达率由(98.87±3.74)%下降为(17.5±1.64)%。结论:NCTD能抑制MCF-7adr细胞生长、增殖,降低ki-67阳性指数率,促进MCF-7adr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因子bcl-2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类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的生长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NCTD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QBC939细胞系,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检测。结果 0.125、0.75、2.5、10、120 μg/ml NCTD作用48 h,对QBC939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绘制浓度效应曲线,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66±1.14)μg/ml;在分别作用12、24、36、48、72 h后,生存率有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随着NCTD浓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增高,各浓度组分别为(8.6±0.4)%、(17.6±0.3)%、(22.9±0.4)%、(25.5±0.9)%、(31.1±1.5)%(P<0.001);质量浓度为2.5 μg/ml的NCTD作用QBC939细胞48 h后,出现G2/M期阻滞现象,NCTD与对照组分别为(14.1±1.0)%和(5.7±0.3)%(P<0.05)。不同浓度的NCTD作用于QBC939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3蛋白表达均增加。结论 NCTD具有抑制人类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细胞生长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戎煜  梁福佑  陈莉  杜海军  刘乐尧  孙红柳  安威 《癌症》2000,19(12):1077-1081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10μg/ml去甲斑蝥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素MCF-7。处理后,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普通光镜、电子显微观察去甲斑蝥素对乳腺癌细胞的诱导凋亡现象。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百分比,用蛋白印迹杂交方法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经10μg/ml去甲斑蝥素处理12h后,可观察到MCF-7细胞变形、出泡,从培养瓶底脱离。细胞染色和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染色质浓聚、边集,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百分比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降低。结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作用人食管鳞癌细胞Ec9706后细胞凋亡率,并进一步探讨去甲斑蝥素诱导Ec9706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去甲斑蝥素应用于临床抗癌药物提供基础实验。 方法 不同浓度去甲斑蝥素 (0、5、10、20、40 μg/ml)分别作用Ec9706细胞不同时间(12、24和48h)后MTT方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不同浓度去甲斑蝥素(0、5、10、20 μg/ml) 分别作用Ec9706细胞不同时间(24和48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Caspase-3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去甲斑蝥素作用Ec9706细胞后呈现不同程度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而且随作用浓度及时间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呈现显著增高趋势。去甲斑蝥素作用Ec9706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Ec9706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去甲斑蝥素具有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Survivin蛋白及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对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去甲斑蝥素应用于临床抗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不同质量浓度去甲斑蝥素 (0、5、10、20、40 μg/ml)分别作用Ec9706细胞不同时间(12、24和48 h)后,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Caspase-3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去甲斑蝥素作用后Ec9706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而且细胞增殖抑制程度随作用剂量及时间增加不断增强,40 μg/ml去甲斑蝥素作用48 h时,Ec9706细胞增殖抑制率达(80.00±2.15)%。去甲斑蝥素显著诱导Ec9706细胞凋亡,其20 μg/ml作用48 h时,Ec9706细胞的凋亡率达(38.57±1.76)%。去甲斑蝥素作用后,Ec9706细胞中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而Surviv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去甲斑蝥素明显诱导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Survivin蛋白及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石铖  张一昕  李猛 《中国肿瘤》2016,25(12):999-1003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去甲斑蝥素(noncantharidin,NCTD)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特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经NCTD作用后的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率,Western-blot 检测Bcl-2、Mcl-1、Bax的表达.[结果]扫描电镜下可见,SGC-7901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经去甲斑蝥素处理SGC-7901细胞后,实验组G2/M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10μg//m1和20μg/ml浓度去甲斑蝥素均能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P<0.05),其抑制率与NCTD浓度及作用时间相关.Western-blot检测Bcl-2、Mcl-1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加,呈明显的剂量关系.[结论]去甲斑蝥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沙利度胺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沙利度胺 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组(TLD TACE组)和单纯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组(TACE组)。结果TLD TACE组近期有效率、1年局控率分别为57.5%和65.0%,明显高于TA-CE组的34.5%和43.1%。不良反应以腹胀、便秘、头晕、嗜睡最常见,患者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Fan YZ  Fu JY  Zhao ZM  Chen CQ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5):271-274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 (NCTD)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系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GBC SD细胞 ;以MTT法检测NCTD对GBC SD细胞的杀伤抑制率 ;以Matrigel侵袭实验、过河实验和SABC法检测NCTD对GBC SD细胞的侵袭力和对PCNA、Ki 6 7、MMP2 、TIMP2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NCTD可明显抑制GBC SD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且随浓度提高或时间延长作用增强 ,呈剂量 时间效应关系 ;IC50 为 5 6 .18μg/ml,最强抑制作用时间为第 4 8小时。Matrigel侵袭、过河实验显示 ,NCTD在 5 μg/ml时 ,即能抑制GBC SD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 ,随浓度提高 ,过膜细胞减少 ,过膜死亡细胞增多 ,过河时间延长 (P <0 .0 1)。免疫组化测定显示 ,NCTD(IC50 )作用 4 8h后 ,GBC SD细胞PCNA、Ki 6 7、MMP2 表达下降 ,TIMP2 表达上升 ,MMP2 /TIMP2 比值下降 (P <0 .0 5 )。结论 NCTD可抑制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的生长 ,低浓度下也能抑制其体外侵袭能力 ;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GBC SD细胞迁移运动 ,干扰GBC SD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Ki 6 7和细胞基质溶解相关基因蛋白MMP2 、TIMP2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外周血AFP mRNA表达与原发性肝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通过检测手术或介入治疗前后的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 mRNA)的表达,了解原发生性肝癌的血行播散情况及肝癌综合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技术,对54例原发性吕患者外周血样本AFP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54例样本中,26例(48.1%)AFP mRNA阳性,20例正常人及10例良性肝病患者分别只有1例阳性。16例伴  相似文献   

14.
mdm2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iu S  Ye S  Wu Z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56-259
目的以mdm2基因为指标,研究与肝细胞癌侵袭性有关的分子机理。方法应用RT-PCR方法,研究mdm2基因在34例癌组织和19例癌周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结果mdm2基因表达值(x±s)癌组织高于癌周肝组织(50.18%±5.24%对27.70%±7.43%,P<0.05),侵袭性肝癌高于非侵袭性肝癌(59.09%±7.28%对37.87%±6.37%,P<0.05),但不同大小肝癌及不同包膜状况肝癌,其mdm2基因表达值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mdm2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Ad—hTERTp一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Ad-hTERTp—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类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将带有hTERT启动子驱动HSV—TK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hTERTp-HSV-TK作为载体。感染复数(MOI)为100转染HepG2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Ad-hTERTp—HSV-TK/GCV、奥沙利铂及二者联合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用锥虫蓝活细胞拒染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F)法检测各干预组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结果3组HepG2细胞的生长均不同程度被抑制,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显著增强。Ad—hTERTp—HSV。TK/GCV联合奥沙利铂组抑制率最高(86.63%),与Ad—hTERTp—HSV.TK/GCV组抑制率(72.12%)及奥沙利铂组抑制率(59.4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TRTq:Tp—HSV—TK/GCV联合奥沙利铂可显著增强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加靶向性的同时可以降低药物浓度,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癌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比较单纯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单纯外照射放射治疗 (RT)、TACE RT对原发性肝癌 (PHC)的疗效。方法  10 7例PHC患者随机分为 3个组 ,A组 39例 (TACE 1~ 5次 ,平均 3 .2次 ) ,B组 32例 (RT 45~ 6 0Gy ,平均 5 0Gy) ,C组 36例 (TACE RT ,先行TACE 1~ 4次 ,平均 3次 ,休息 4~ 8周后RT ;TACE和RT方法与A ,B组相同 )。介入化疗选用顺铂 6 0~ 12 0mg、阿霉素或吡喃阿霉素 5 0~ 10 0mg、丝裂霉素 16~ 2 0mg、氟尿嘧啶 1~ 2 g、环磷酰胺 1.2g中的两种药。三联栓塞化疗选用顺铂或阿霉素类或丝裂霉素与 40 %碘化油 10~ 30mL混悬 ,再用 1~ 2mm明胶海棉颗粒栓塞肝动脉。放射源为6 0 Co,采用超分割加常规分割照射。结果  1、2、3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 6 1.3%、34.0 %、19.8% ;B组分别为 5 3.1%、31.3%、18.8% ;C组分别为 74.8%、5 7.0 %、40 .4%。C组 >A组和B组 (Logrank检验 ,PABC 、PAC、PBC<0 .0 5 ,PAB>0 .0 5 )。并发症主要为发热 ,C组 >A组 >B组 (χ2 检验 ,P <0 .0 1) ;白细胞下降 ,C组 >A组 >B组 (t检验和方差分析 ,P <0 .0 1) ;肝功能不全 ,C组 >B组 >A组 (χ2 检验 ,P <0 .0 1)。结论 PHC疗效TACE RT优于单纯TACE和RT ,TACE与RT相近。并发症主要是发热、白细胞下降 (TA CE RT >TACE >  相似文献   

17.
BHRF1表达对鼻咽癌细胞抗凋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EB病毒(EpsteinBarvirus)基因BHRF1(BamHIHrightwardreadingframeI)表达对鼻咽癌细胞抗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BHRF1重组载体并转入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中,以检测癌细胞在60Co照射后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果BHRF1表达可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促使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重新分布,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下降,生存能力增强。结论BHRF1的表达可增强CNE2细胞抵抗放射线诱发细胞凋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Yan D  Li H  Wei WQ  Liu DZ  Zeng HY  Yang LX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1):867-870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疗效,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266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原发肿瘤为结直肠癌161例,胃癌67例,食管癌22例,胃肠间质瘤16例。共行TAIT 754例次,观察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45.4%。中位生存期为14.3个月,0.5、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56.8%、17.7%、9.3%和1.5%。132例患者于TAIT后1~5 d内出现轻-中度肝区不适、疼痛、恶心呕吐、低热等,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原发肿瘤来源、肝转移瘤数目、肝转移瘤分布、是否伴有门静脉栓子、肿瘤血供情况、原发肿瘤是否切除是消化道肿瘤肝转移TAIT治疗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AIT是治疗不能根治性切除肝转移瘤的有效姑息治疗方法。食管癌来源、多发肝转移、转移瘤累及多叶、伴有门静脉栓子的患者预后较差,而富血供肿瘤、原发肿瘤已切除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腺病毒 5型早期区 1A(Ad5E1A)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为人肺腺癌E1A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本室构建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 E1A ,通过脂质体介导将E1A基因转入人肺腺癌细胞系 (Anip 973) ,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E1A基因的转染细胞 (Anip 973 E1A)。通过体内、外实验 (生长速度、倍增时间、软琼脂集落形成、裸鼠致瘤性及转移能力等 ) ,观察E1A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 ,Anip 973 E1A细胞生长速度减慢 ,倍增时间延长 ;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 ,亲本Anip 973、Anip 973 vect和Anip 973 E1A细胞集落形成率分别为 19.7%、17.2 %和 2 .3% ,集落形成抑制率为 86 .6 %。体内实验显示 ,Anip 973 E1A细胞组出瘤时间晚 ,肿瘤体积小 ,有 2只裸小鼠至实验结束未触及肿瘤 (2 /6 ) ,抑瘤率为 6 0 .1%。第 2 1天计数肺转移灶 ,亲本Anip 973、Anip 973 vect和Anip 973 E1A细胞组肺转移灶数目分别为 16 .1± 3.2、15 .4± 3.8和 7.3± 2 .3个 ,转移抑制率为 5 2 .6 %。结论 E1A基因能显著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降低裸鼠致瘤性 ,减少肺转移灶形成 ,为人肺腺癌E1A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