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讨论了影响人体棘球蚴病,特别是泡球蚴病流行的潜在因素及可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棘球蚴病流行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该文概述了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从自然、宿主和社会三个方面,综述了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的流行因素研究进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疾病研究的新手段,已被应用到探索多房棘球蚴病自然因素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棘球蚴病由细粒棘球绦虫或多房棘球绦虫引起。人是其中间宿主。当误食虫卵后,六钩蚴经肠壁随血循环侵入组织,主要是肺和肝。孤立的原发性脾棘球蚴病很罕见。继发性的脾棘球蚴病主要是自发的或者手术引起的肝棘球蚴囊的破裂导致原头节向脾播散。这里介绍第一例用超声介导的细针诊断技术诊断的原发性脾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4.
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导致的泡型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采用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EmII/3、Em14-3-3、EMY162、TSP3、CRT、EmLDH、GluT1和TPx蛋白是几种常见的疫苗候选分子,Em疫苗的种类有死疫苗、DNA疫苗、重组抗原、表位肽和载体介导疫苗等。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全国棘球蚴病防治进展,总结防治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对2022年全国棘球蚴病防治工作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370个棘球蚴病流行县(市、区、旗) 29 926个流行村。2022年全国流行县(市、区、旗)现有棘球蚴病患者25 227例,平均患病率为58.35/10万(25 227/43 232 609)。细粒棘球蚴病15 554例,多房棘球蚴病8 169例,混合感染255例,未分型1 249例。新发现棘球蚴病患者1 270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991例,多房棘球蚴病89例,混合感染5例,未分型185例;<12岁人群102例,≥12岁人群1 168例。2022年,全国棘球蚴病流行省(自治区)共开展人群腹部超声筛查3 576 121人次,其中,<12岁人群筛查751 440人次,≥12岁人群筛查2 824 681人次;血清学检测超声筛查疑似人员17 404人次。2022年370个监测点<12岁人群超声筛查患病率为0.02%(60/287 437),其中新发现患者占患者数的40.00%(24/60)。Ⅰ、Ⅱ类流行县(市、区、旗)监测点≥12岁人群超声...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全国棘球蚴病防治进展,对2021年全国棘球蚴病防治工作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370个棘球蚴病流行县(市、区、旗) 30 421个流行村,流行乡常住人口4 758.41万人。2021年全国流行县(市、区、旗)现有棘球蚴病患者26 773例,平均患病率为0.06%(26 773/47 584 117),其中细粒棘球蚴病16 625例,多房棘球蚴病8 327例,混合感染311例,未分型1 510例;新发现棘球蚴病患者1 346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1 075例,多房棘球蚴病86例,混合感染7例,未分型178例;<12岁人群147例,≥12岁常住人群1 199例。2021年,全国棘球蚴病流行省(自治区)共开展人群腹部超声筛查447.17万人次,其中,<12岁人群筛查87.15万人次,≥12岁常住人群筛查360.02万人次;血清学检测11 358人次。2021年370个监测点<12岁人群超声筛查患病检出率为0.02%(72/336 959),其中新发现患者占检出患者数的58.33%(42/72);≥12岁常住人群中,Ⅰ、Ⅱ类流行县(市、区、旗)监测...  相似文献   

7.
棘球蚴(包虫)病的控制策略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控制棘球蚴(包虫)病,作者在包虫病高发区内,针对犬体中的成虫进行了灭绝性驱杀,而对棉羊等中间宿主体内的幼虫不作干预,以此为策略,在新疆呼图壁及温宿两县开展了区域试验。具体做法是:采取“吡喹酮”药饵剂型,对实验区内全部家牧犬实行成虫期驱虫,一月一次。此外,尽量捕杀无主流窜犬,杜色病原散播隐患。三年实验表明,上述两实验区内家牧犬细粒棘绦虫感染率,已分别自18.5%和14.7%降至零和0.5%;新生仔  相似文献   

8.
人源细粒棘球蚴染色体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鉴定棘球地细胞系及棘球绦虫的遗传分类提供依据,本实验测定了人源细粒棘球拗染色体。从外科手术的包虫病人体内获取棘球蚴原头节和生发层细胞,按染色体的常规制备方法并加以改进,制备染色体标本。通过对141个分裂像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细粒棘球蚴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在5~20条之间,14~18条占明显优势。每一核型有一对染色体呈大棒状,似呈中间或亚中着丝粒,其余染色体呈方点状,似呈端着丝粒。本实验建立了适合棘球蚴染色体制备的方法,在国内首次测定了人源细粒棘球蚴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囊性棘球蚴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宿主对棘球蚴感染的先天性抵抗、早期免疫、包囊形成期免疫、影响CD4+ T细胞分化因素、细胞因子在细粒棘球绦虫(Eg)感染中的作用、Eg感染与变态反应、Eg感染的逃避机制等7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棘球蚴病是一种由棘球属绦虫幼虫所致的人畜共患性疾病。我国主要致病绦虫类型为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分别引起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目前,棘球蚴病治疗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对于部分就诊时已出现一种或多种并发症以及病灶侵及肝门、重要血管及胆管的复杂性棘球蚴病病例的治疗仍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根据近年来文献报道,结合临床经验,对复杂性肝棘球蚴病的外科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动物棘球绦虫及棘球蚴的感染状况,为该地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8月耀2007年9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选择玛曲县和碌曲县的8乡2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采用鼠夹、粘鼠板捕捉啮齿类动物进行剖检,收集当地屠宰场绵羊、牦牛的肝、肺和心脏等剖检,进行棘球蚴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查。对家犬、牧羊犬采用15%槟榔碱溶液驱虫,随机捕杀无主野犬剖检十二指肠成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331只,经剖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和鉴定,4只感染多房棘球蚴,即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和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感染率分别为1.2%(1/87)和2.3%(3/132);6只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34只西藏鼠兔(Ochotona tibetana)和72只小家鼠(Mus musculus)未感染棘球蚴。剖检绵羊1 021头,其中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分别为11.1% (113/1 021)和0.3% (3/1 021)。剖检牦牛634头,其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为19.9% (126/634)和0.3%(2/634)。犬的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3.0%(17/74)和5.4%(4/74)。牧羊犬、家犬棘球绦虫的检出率为24.6%(15/61),无主野犬检出率为6/13,未发现两型绦虫的混合感染。结论:甘南藏族自治州动物以细粒棘球绦虫感染为主,有少量多房棘球绦虫感染。  相似文献   

12.
泡球蚴病的免疫病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房棘球绦虫的中绦期所致泡蚴病的发病机制涉及泡球蚴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包括局部和全身的作用,在泡球蚴的各种产物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之间,有复杂的信号分子介导,这是引起占位性病变显著病理变化的原因,本文就泡球蚴病实验研究的结果和临床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以阐明发病机制的某些环节。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是泡球蚴病重要流行区。1991年起对西藏、四川、青海三省(区)11个县的调查结果,其中5县查到该病自然宿主.流行区均系海拔近4000m的纯牧区。终末宿主赤狐寄生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57.1%(12/21),藏狐为59.1%(13/22),犬11.5%(12/104)-26.4%(14/53)。成虫寄生数量从12条至20000余条不等,同时在两只藏狐肠内查见近10000条形态变异的虫体。中间宿主黑唇鼠兔寄生泡球蚴的感染率为3.5%(4/113)-9.4%(24/256),灰尾兔为6.7%(5/75)。其中,藏狐与灰尾免为自然宿主新纪录。此外,大牲畜亦查见泡球蚴感染,其中牦牛0%(0/1033)-8.6%(66/766),绵羊0%(0/1193)-7.5%(3/40),猪3.1%(1/32)。但在牲畜内脏的泡球蚴发育不全,囊泡胚层细胞核稀少,无育囊与原头蚴,均属不育囊。  相似文献   

14.
Shaikenov等为研究棘球蚴病流行病学变化的原因,对哈萨克斯坦南方阿拉木图、江布尔和南哈萨克斯坦等3个州的犬和羊进行了相关检查。该研究检查了2400只羊的肝和肺以明确其是否有细粒棘球蚴寄生;对2071条犬采用槟榔碱法导泻,并计数其粪便中的细粒棘球绦虫;用漂浮法检查了阿拉木图市350份城市犬粪便中细粒棘球绦虫卵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对比不同时间两种肝棘球蚴病灶周围组织纤维化情况,进一步了解肝棘球蚴病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为肝棘球蚴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动物模型,使用HE,Masson染色以及COL1,COL3、α-SMA、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对比观察两种肝棘球蚴病在不同时间纤维化情况的不同。结果 随着时间的变化肝细粒棘球蚴病灶周围纤维化由弥漫到聚集,可形成连续致密的纤维外膜;肝多房棘球蚴病灶周围组织纤维化始终为弥漫性,无法形成连续质密的纤维外膜。细粒棘球蚴组病灶周围COL1(r=-0.768,P<0.05)、COL3(r=-0.781,P<0.05)、α-SMA(r=-0.867,P<0.05)、TGF-β1(r=-0.854,P<0.05)的表达强度与时间呈负相关,多房棘球蚴组病灶周围COL1(r=-0.349,P>0.05)、COL3(r=-0.037,P>0.05)、α-SMA(r=-0.107,P>0.05)、TGF-β1(r=-0.148,P>0.05)的表达强度与时间无相关性。 无相关性同时观察到两种包虫周围细胞外基质胶原含量不同,细粒棘球蚴组I、III型胶原比高于多房棘球蚴组(Z=-3.23,P<0.05)。结论 相较于多房棘球蚴,细粒棘球蚴病灶周围可产生连续致密的纤维外囊。细粒棘球蚴在外囊形成后纤维化进程减弱或停止,多房棘球蚴在整个病程中均有活跃的纤维化反应。细粒棘球蚴相较于多房棘球蚴外囊的I/III型胶原比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79例肝棘球蚴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为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行影像学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9例肝棘球蚴病患者病历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肝棘球蚴病患者中,细粒棘球蚴病57例,多房棘球蚴病22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中,单囊型21例,多子囊型16例,内囊塌陷型9例,实变型4例,钙化型7例。79例患者中,62例为常见影像学征象。单囊型细粒棘球蚴病表现为肝内囊性水样病灶,囊壁薄厚均匀、无强化;多子囊型表现为“囊中囊”、“玫瑰花瓣”、“轮辐征”等;当内囊塌陷分离时表现为“飘带征”、“双环征”等征象;囊壁钙化时呈弧线状、蛋壳状,囊内容物呈现絮状或者整个病灶钙化。多房棘球蚴病表现为肝内实性肿块,密度及信号不均匀,边缘不规则;病灶强化不明显,病灶内散在或者群簇状分布的“小囊泡”,常伴有钙化,整个病灶呈“地图样”外观。另外17例患者表现为复杂少见的影像征象;其中6例细粒棘球蚴病囊内含脂肪,影像表现为囊内单发或多发脂肪密度结节灶,CT值为-28~-84 HU;4例病灶破入胆管,邻近胆管密度增高,胆管壁增厚,周围胆管扩张;4例合并原发性肝癌,影像表现为肝内细粒或多房棘球蚴病合并实性强化肿块,增强呈“快进快出”表现;3例合并感染,影像学表现为囊壁明显增厚且强化明显,其中2例囊内见气体影,1例囊肿合并感染并侵及腹壁。结论 肝棘球蚴病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在临床工作中需认真分析,做好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棘球蚴(包虫)病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前,寄生虫病的防治手段主要是药物防治,但近年来,由于寄生虫耐药风险的增加和不理想的控制效果,以及大面积药物的使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寄生虫病控制的研究方向逐渐向免疫预防转移。本文从棘球绦虫疫苗研制的策略,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抗虫疫苗的研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做一综述。在我国,EG95已经大面积接种绵羊用于囊性包虫病的控制。但泡球蚴病病原的传播是循环于犬,狐狸和狼等终末宿主和鼠类之间,终末宿主抗虫疫苗研制是泡球蚴病控制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小鼠细粒棘球蚴不育囊的超微结构。其囊壁由角皮层和生发膜构成,角度层含有纤维基质和不规则形颗粒,生发膜又可分皮层区和细胞区。在皮层区基部见到线粒体,微毛间见到“吞饮泡”样质膜凹陷;在细胞区主要有皮层细胞、肌细胞、含糖原细胞等,在有的含糖原细胞中还见到“核仁管系统。”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1岁,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德泽乡人。3年前B超检查肝左外叶囊性占位性病变,怀疑肝囊肿。2003年3月B超复查囊肿明显增大。2004年4月彩色B超查见肝左外叶约(8.4×7.6×6.9)cm的囊性无回声区,边界清楚,透声良好,诊断为肝囊肿。当天局部麻醉,行B超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抽出的无色透明液体(277ml)中见许多淡黄色小颗粒状物。75%乙醇蛋白定性试验,2次均阴性。抽出液分别送本院检验科及昆明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检查。送检液体无色透明,其中悬浮许多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原头蚴及囊壁碎片,确诊为肝细粒棘球蚴病,行肝棘球蚴病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