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寐汤治疗顽固性不寐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均其  高乃芳 《广东医学》1998,19(5):396-396
我们自1992年以来,用自拟安寐汤治疗顽固性失眠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18-60岁。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入选:持续两天以上完全不能入睡,或持续1周以上每天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曾服用其他中西药疗效不佳者。回.2治疗方法:以自拟安寐场为主治疗。方药组成:生地25g、熟枣仁25g、百合30g、麦门冬15g、夜交藤30g、龙齿30g、获神20g、黄连6g、生甘草6g。水煎,每天1剂,睡前2小时顿服。随症加减:兼气郁者加郁金、合欢皮;伴肝阳头痛者加钩藤、石决明、白芍;内有痰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颗粒及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失眠的疗效。方法:30例抑郁症失眠患者,先用地西泮5mg,每晚口服,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疗程结束后停药1周,再服用解郁安神颗粒及抗抑郁药(治疗组),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对失眠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失眠明显改善,有效率96.7%,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失眠的有效率76.6%,疲乏、精神不佳等副作用发生6例(20.0%)。结论:抑郁安神颗粒及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失眠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岳晓钟 《中国病案》2012,13(1):77-7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睡眠护理干预模式和临床疗效。方法恶性肿瘤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睡眠干预,4周后进行效果评定,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睡眠信念态度量表评估患者对睡眠的认知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15例失眠症状消失,8例可疑失眠,7例仍失眠,对照组6例无失眠,10例可疑失眠,14例仍失眠,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睡眠卫生教育等综合心理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不良睡眠习惯和行为,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4.
中风验案2则     
<正> 例1,男,45岁。1996年8月23日诊,诉左侧上、下肢沉重、活动欠灵活2周,伴头晕、气短乏力,口干不欲饮,纳谷不佳,睡眠尚可、但易醒,大便软,小便尚可。查体:血压100/60mmHg患者神清,消瘦,无口角歪邪,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缓,查颅部CT,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中医诊断:中风(气虚型),治以扶正益气之法,方用补中益气汤:黄芪30g、党参30g、白术20g、当归10g、陈皮10g、炙甘草6g、升麻6g、柴胡6g,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1周后,患者自述左侧肢体沉重感明显减轻,但手指活动欠灵活。药已生效,不予更方,续服上药,略事增减,至3周,患者诸症消失,饮食亦增,精神佳,自觉精力明显改善,嘱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引火归元配穴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将85例失眠患者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采用引火归元配穴法针刺治疗,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休息1 d,共2个疗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对照治疗,每晚睡前30 min由患者自行口服,每次1 mg,依患者实际情况,可酌加为2 mg/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2周睡眠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阿森斯失眠量表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两组患者睡眠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阿森斯失眠量表组间比较、组内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火旺型失眠,采取引火归元取穴法治疗,可以明显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日间精神状态,远期疗效较口服镇静药物佳。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5岁,2003年6月初诊。主诉:在2003年2月上旬被一木头打击右头部,当时即感头晕、恶心、片刻后症状消失故未治疗。1周后常感到患部作痛不适,夜间更甚,口苦多梦,睡眠欠佳.记忆力明显减退,心烦易疲劳。检查:患者神志清楚,头颅左右对称无畸形,右侧头颞部仍有压痛,无损伤性骨下陷,BP120/80mmHg,精神不振,脸色萎黄而略赤,苔薄黄质稍红,舌下静脉紫暗,脉眩细,辨证:瘀阻经络.血不养肝.治则:化瘀定志,酸甘养阴,白芍40g,赤芍15g,甘草20g.牡蛎(先煎)10g,川芎15g.丹参20g。5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患者精神转佳,痛减过半.夜间能安睡,继守前方5剂.服后诸症痊愈。2年后因劳累受凉复发.继守前方加白芷10g,5剂而愈。  相似文献   

7.
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2~38岁,病程1~3年,其中全秃6例,斑秃12例,18例均经过其他治疗而收效甚微.治疗方法:当归20g、首乌25g、熟地20g、女贞子15g、黄芪15g、黑豆30g、桑椹子15g、甘草6g.消化不良者加山药、麦芽,睡眠不佳者加枣仁,每日1剂,服12~15剂后加枸杞子、丹参,再服20天左右(此时新发一般开始生长)后,改以外治为主,加服六味地黄丸或二至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在阿普唑仑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PSQI评分和A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PSQI评分和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20年12月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除药物治疗外同时进行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睡眠进程指标觉醒次数(AT)、实际睡眠总时间(TST)、睡眠效率(SE)、睡眠潜伏期(SL)、潜伏期(RL)、睡眠结构指标睡眠阶段1(S1)、2(S2)、3(S3)及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占睡眠百分比。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PSQI、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AT、SL、R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TST、SE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S2占睡眠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S3、REM占睡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的CBT-I能够改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五味子联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压力性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符合中青年压力性失眠诊断的患者140例,采用数字表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评,2组均给予五味子5~10g水煎剂,睡前30分钟口服,试验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于治疗4周后再次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评,对比治疗结果,比较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有效率64.29%,试验组有效率91.43%,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干预后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的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五味子联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中青年压力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睡眠紊乱状态,促进睡眠健康,未见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老年人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针灸及褪黑素进行临床干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老年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连续治疗4周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针灸治疗对老年患者情绪亦有调节作用。结论针灸治疗老年失眠与褪黑素疗效相当,尚能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肝病患者睡眠护理干预方法并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60例在我院接受慢性肝病治疗的患者纳入到选择中,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其常规睡眠护理干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其足浴以及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分别于护理干预2周后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1周以及护理后2周2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社会关系、环境、心理等生存质量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生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慢性肝病患者足浴和神经肌肉放松训练,能够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3.
闵春华  李颖芳  庄静 《吉林医学》2023,(4):1131-1133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治疗社区老年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足底按摩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上行八段锦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干预。干预4周后,对比两组干预疗效、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焦虑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干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SAS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上述评分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治疗社区老年性失眠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其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颗粒及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失眠的疗效.方法30例抑郁症失眠患者,先用地西泮5mg,每晚口服,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疗程结束后停药1周,再服用解郁安神颗粒及抗抑郁药(治疗组),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对失眠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失眠明显改善,有效率96.7%,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失眠的有效率76.6%,疲乏、精神不佳等副作用发生6例(20.0%).结论抑郁安神颗粒及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失眠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2岁,国阵发性幻听、幻视半个月,于1997-4-13入院。患者在4年前,因头晕、头痛、失眠、心烦、周身乏力,在我院门诊诊断为“神经衰弱”服用阿普哩仑后睡眠改善,精力恢复,偶觉头晕、头痛。以后持续服用,以缓解其心烦、头晕。半月前,患者自认为长期服药对大脑神经有刺激,开始逐渐减量,由0.sing每日睡前口服1次,改为0.4mp,4d后完全停服。停药后,即开始出现躯体依赖症状,表现头晕、焦虑、睡眠欠佳,周身不适,停药6d后,自觉头晕加重,焦虑不安,有时表现呆滞、双眼直视前方。于lop7-ffi-17到我院门诊仍诊断“神经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方择时给药治疗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睡眠改善的效果。方法:57例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抗病毒、护肝降酶基础治疗,并予逍遥散加减方早8:00、晚18:00 2次分服;治疗组30例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并予逍遥散加减方早9:00、晚22:00 2次分服,观察治疗后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睡眠效果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有效减少入睡时间(P0.05),明显延长总睡眠时间(P0.05),提高失眠症治疗的显效率(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方可明显改善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按中医时辰治疗学原理择时给药较常规早晚给药更能有效减少入睡时间及增加总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7.
方药组成:柴胡10g,直蒲10g,远志109,仙鹤草15g,丹参30g。随证加减:脾虚加山药、意茁仁;肝郁气滞明显加合欢皮、积壳;血瘀明显者可加大黄;心火盛加莲子心;痰火甚加天竺黄、胆南星。典型病例:陈某,男,50岁。8个月来,傅志抑郁,焦虑不安,失眠早醒,头晕头痛,胸闷气短,胸部压迫感,症状是重夜轻,不思饮食,面色无华,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查体无异常发现。西医诊断:神经衰弱。中医辨证为心阴不足,气郁湿滞。拟疏肝宁神方加柏于仁、五味子、炒积壳、天竺黄。6剂药后复诊,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踏实,胸闷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络催眠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确诊为失眠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予安定片口服,研究组30例患者行经络催眠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睡眠指标与多导睡眠图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0.00%高,PSQI评分(7.54±1.42)分与REM%(12.57±3.87)%较对照组(10.25±1.37)分、(17.08±5.41)%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SDS、SAS评分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觉醒次数、REM期时间、NREM%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催眠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热针联合针灸理疗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32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理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内热针联合针灸理疗,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现时疼痛强度评估分级(PPI)评分、头痛频率和头痛持续时间、对头痛缓解的自我评价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和3周后两组患者PPI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3周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3周后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且研究组患者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头痛环节的自我评价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类似晕针的不良反应患者经休息后均缓解。结论:内热针联合针灸理疗能显著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头疼痛,降低头痛发生频率和缩短头痛时长,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40岁,于2009年5月18日初诊。左侧偏头痛,局部有热感,影响工作与睡眠。喉吐黏痰。恶心、逆气频作,手心热,思冷饮,小便黄,舌苔白腻,少津,脉弦数。证:属肝阳上饶胃气不和。治则:平肝清脑,润气和胃。处方:珍珠母(先煎)30 g、紫贝齿(先煎)12 g、菊花9 g、夏枯草12 g、连翘15 g、云参24 g、麦冬18g、扁豆花9 g、竹茹9 g、陈皮9 g、藿香9 g、神曲9 g、(布包)旋复花9 g、代赭石包15 g、海浮石12 g。3付水煎服。诊断:头痛渐缓。逆气除,其余各症均有减轻。仍以平肝清脑为主,佐以调中。处方:珍珠母先30 g、紫贝齿先15 g、菊花9 g、白蒺藜12 g、夜交藤15 g、夏枯草12 g、连翘15 g、桑叶9 g、钩藤9 g、云参30 g、麦冬18 g、扁豆花。9 g、竹茹9 g、陈皮9 g、藿香9 g。3付水煎服。患者,男,49岁,干部,2009年3月15日初诊。头痛3 d,左侧较重。患者15日下午开始头痛如裂,面目红赤,眼睛流泪,口苦咽干,颈强。痛苦时全身汗出,烦躁易怒,四肢抽搐,睡眠不宁,小便黄。曾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