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6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2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2例术后石膏外固定(石膏组),10例安装铰链式外固定架(外固定架组)。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5(12~26)个月。末次随访时,石膏组肘关节屈伸(68.5±16.5)°,前臂旋转(85.6±16.1)°,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71.4±4.2)分;外固定架组肘关节屈伸(118.5±22.7)°,前臂旋转(151.3±18.4)°,Mayo评分(92.8±3.6)分。外固定架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均优于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可靠,其牵开作用可维持关节高度,患者可早期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恢复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2月,本组应用手术治疗闭合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6例。桡骨头骨折按改良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3例。术中发现肘内、外侧副韧带均有撕裂。按照McKee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在肘关节屈曲90°和前臂旋转中立位的姿势下,以长臂石膏后托外固定7~10 d,之后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主动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6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亦复位良好,未见畸形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1周(8~19周);2例患者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2例患者术后15个月X线片显示肘关节轻度退行性改变;最后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9±12)°,前臂旋转活动度(97±15)°,未发现肘关节僵硬、复发性脱位以及桡神经损伤症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对随访患者进行评价,其中优2例,良3例,一般1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由于伴发损伤多,导致肘关节的严重不稳;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恢复和重建肘关节的稳定结构,同时配合早期的康复训练,才能较好地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4~57岁,平均(39.57±9.95)岁。高处坠落伤5例,车祸伤2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例。桡骨小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1例。手术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副韧带,术后石膏托将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固定,3周取下石膏行伸屈肘及前臂旋转功能锻炼。结果术后7例均获得6~27个月随访,平均(14.00±7.05)个月。所有病例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20周,平均(13.29±3.82)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范围为85°~145°,平均118.57°±20.35°;前臂旋转范围为90°~150°,平均126.43°±21.35°。Mayo肘关节评分65~95分,平均(82.86±10.35)分;优3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5.71%。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采取手术治疗,尽可能重建骨性结构及软组织解剖结构,恢复肘关节稳定性,术后尽早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合并尺骨鹰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合并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合并尺骨鹰嘴骨折11例,尺骨冠突根据Regan-Morrey骨折分型:Ⅰ型5例,Ⅱ型4例,Ⅲ型2例.桡骨小头根据Hotchkiss改良的Mason骨折分型:均为Ⅳ型.尺骨鹰嘴骨折分类Colton(1973)Ⅰ型2例,Ⅱ型9例.外固定架于肘关节屈曲至90°固定,术后6~9 d开始行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主动锻炼.结果 本组获随访8~24个月,未出现骨折不愈合;肘关节屈曲-伸直活动范围平均在107.8°;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平均为137.6°;肘关节按照Mayo标准评分:优3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72.7%.结论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合并尺骨鹰嘴骨折要求手术重建肘关节的稳定性,及时行功能康复锻炼,才能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以φ3 mm钛空心拉力螺钉或φ1.5~2 mm克氏针分别固定尺骨冠突和桡骨头,并缝合修复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后开始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康复训练.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标准:优7例,良4例.结论 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可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例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肘关节屈伸范围(121±9)°,前臂旋前范围(85±7)°、前臂旋后范围(60±4)°;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9;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螺钉松动、钢板断裂、骨折移位等并发症,1例骨化性肌炎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结论手术治疗可重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冠状突、桡骨头和软组织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康复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概念(肘关节后脱位同时伴有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并报告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自2004年4月~2007年3月,作者共收治肘关节三联征损伤5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Ⅱ型4例,Ⅲ型1例;按Schatzker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4例;按O′Driscoll法分类:5例均为Ⅰ型。4例采取了手术内固定治疗,以3 mm钛空心拉力螺钉或1 mm K针分别固定冠突和桡骨头,并缝合修复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开始屈伸和旋转康复训练。[结果]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经3个月~3年随访,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幅度平均120°,前臂旋转幅度平均110°。3例随访1年以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例,良1例。未手术治疗的1例功能评定为差,有肘关节不稳定和疼痛。[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骨折片虽然很小,但伴有肘内外侧副韧带撕裂,肘关节严重不稳定。只有在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及早(3周内)进行康复锻炼,才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手术方法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5-09采用改良手术方法治疗的1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中对桡骨头、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以及内侧副韧带复合体重建,而未修复尺骨冠状突。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160(100.10±32.32)min,术中失血量150~500(287.20±132.17)ml。10例均获得随访6~15(10.90±2.77)个月,无切口感染、尺神经麻痹表现、肘关节再脱位、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X线片显示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内愈合。末次随访肘关节屈曲活动度110°~130°(118.53±6.11)°,伸展活动度为0°~20°(13.40±6.33)°,前臂旋前活动度45°~80°(63.20±11.46)°,旋后活动度25°~75°(52.91±15.31)°。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0~94(87.12±4.01)分,优8例,良2例。结论在不固定Regan-MorreyⅠ、Ⅱ型冠状突骨折的情况下,通过手术固定或修补肘关节其他结构,也能恢复"恐怖三联征"患者的肘关节稳定性,且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并修补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随访5~36个月,按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采取手术治疗,尽可能恢复骨性解剖结构、修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5—2016-07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24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随访时测量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度,采用Mayo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 24例均获得6~28(13.8±7.2)个月随访。外固定架固定时间6~12(7.5±1.6)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125.4±7.5)°,伸直受限(6.5±6.3)°;前臂旋前(68.8±4.2)°,旋后(69.0±3.6)°,旋转范围(137.7±5.5)°。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94.2±6.4)分,其中优2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采用铰链式外固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效果满意,一方面能有效修复肘关节骨性和软组织结构,维持肘关节的整体稳定性;另一方面患者能尽早行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减少肘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桡骨头置换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在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3年8月,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33~75岁,平均46.7岁。左侧6例,右侧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4 d,平均7.6 d。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8例,Ⅱ型5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Ⅱ型2例,Ⅲ型11例。采用Mayo评分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2个月,平均15.6个月。13例患者评分,优10例,良2例,可1例。末次随访时,可见1例人工桡骨头松动,未见脱出,肘关节功能可,12例未见感染、异位骨化、人工关节松动、脱出、肘关节滑膜炎、功能障碍、旋转时疼痛等并发症。结论人工桡骨头置换在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短期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早期恢复肘关节稳定性,能够使肘关节早期活动,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陈旧性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患者的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7例陈旧性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5.14±15.79)岁(18~61岁)。患者从受伤到手术翻修时间平均为(99.57±67.85)d(38~240 d)。伤肘右侧5例、左侧2例。损伤原因:摔伤4例,车祸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所有患者无神经损伤表现。桡骨头骨折Mason分型为: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型为:Regan-morrey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例;按O'Driscoll分型均为冠状突尖部骨折,第1亚型4例,第2亚型2例,第3亚型1例。肘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5例,完全脱位状态2例。切口为内、外侧联合切口或后正中切口联合外侧切口,行关节松解、冠突及桡骨头重建、韧带修复。术后进行规范功能训练,进行早期主动功能锻炼。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13.28±4.34)个月,10~2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Broberg-Morrey评分系统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均无骨折畸形愈合、空心钉退出、空心钉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术前为(42.86±11.13)分(35~55分),术后为(85.29±2.75)分(80~89分,P=0.000018)。Broberg-Morrey评分:术前为(33.43±12.79)分(11~48分),术后为(85.57±2.23)分(83~89分,P=0.00004)。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6.43±0.98)分(5~8分),术后为(1.00±0.00)分(0~1分,P=0.000006)。伸直角度:术前为42.14°±10.35°(30° ~60°),术后为18.57°±8.02°(10° ~30°,P=0.0581)。屈曲角度:术前为75.71°±35.99°(20° ~110°),术后为120.00°±8.16°(110° ~130°,P=0.0272)。旋前角度:术前为24.29°±41.58°(0° ~90°),术后为80.00°±5.77°(70° ~90°,P=0.0126)。旋后角度:术前为32.86°±43.09°(0° ~90°),术后为84.29°±15.12°(50° ~90°,P=0.0154)。 结论临床上需重视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早期诊断,以防漏诊和延误治疗。对于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患者行手术治疗,并注重早期功能锻炼,能使患者尽早尽快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修复前关节囊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采用手术修复前关节囊治疗8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根据影像学评价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肘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肘关节屈位0°~15°,伸位130°~145°,平均活动范围为115°,旋前60°~90°,旋后40°~70°,平均旋转范围120°。术后无骨折块移位、内固定失效、锁定接骨板螺钉松动或断裂、切口感染、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6例,良2例。 结论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时修复前关节囊,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及早配合正规的康复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要点,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肘外侧入路修复桡骨小头骨折和肘外侧副韧带,肘前内侧或肘内侧入路修复冠突、前侧关节囊及内侧副韧带,恢复肘关节同心圆稳定性。早期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结果本组术中出血平均250(200~600)ml,手术时间平均2(1~2.5)h。本组1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7.5(4~2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屈曲平均125°±30°,伸展25°±15°,前臂旋转120°±35°。无感染和皮肤坏死,无骨不愈合病例,4例发生骨化性肌炎。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5例,可2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选择肘外侧入路联合肘前内侧或肘内侧入路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显露;骨支持结构特别是冠状突的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关键因素,也是软组织得以良好修复的前提;早期合理的康复方案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自2008-05—2012-03诊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38例,桡骨头骨折Mason分型:Ⅱ型28例,Ⅲ型10例;按Johnston-Mason分型因合并肘关节的脱位38例均为Ⅳ型;尺骨冠状突骨折Regan-Morrey分型:Ⅰ型8例,Ⅱ型17例,Ⅲ型13例。38例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修复关节周围韧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观察X线片及患肢活动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方法评估:优23例,良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4.2%,肘关节功能恢复可。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为高能量损伤、伴有侧副韧带损伤,对肘关节功能影响明显,早期行手术治疗重建骨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结构稳定,同时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可恢复到较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明确高空坠落、车祸伤等高能量损伤外伤史,X线片及CT检查肘关节脱位,合并桡骨小头骨折及尺骨冠状突骨折且选择手术治疗。排除存在较为严重的复合伤、多发骨折,或合并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良恶性骨肿瘤患者,合并脊髓损伤影响上肢功能者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和中途退出本研究患者。其中男20例,女5例,手术时年龄平均(35±11)岁。采用Mayo评分以及Broberg-Morrey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截止至2018年3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肘关节骨折部位均已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5)周。术前患者前臂旋转活动度为(73±9)°,术后前臂旋转活动度为(1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19,P<0.01),术前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63±8)°,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79,P<0.01)。肘关节Mayo评分:优14例,良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6 %;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0%。手术时机<3 d、3~14 d、>14 d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60%、25%(P=0.011);冠状突骨折Ⅰ、Ⅱ、Ⅲ型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50%、45%(P=0.016),桡骨小头骨折Ⅰ、Ⅱ、Ⅲ型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4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内外侧联合入路、单纯肘关节外侧入路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43%(P=0.032);制动时间<2周、2~4周、>4周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3%、67%、25%(P=0.013)。 结论手术治疗是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与手术时机、冠状突及桡骨小头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制动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In the realm of orthopaedics, the 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 is infamous, not simply because the prognosis is poor for most patients, but also, maybe to a greater extent, because the unique name of this malady attracts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nd interest in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The adjective terrible is bestowed on an elbow triad that comprises three coexisting complicated traumas; namely, radial head and ulnar coronoid process fractures and 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the elbow joint. In this review, the classification, treatment principles and prognosis for different forms of management of the radial head and ulnar coronoid process fractures and the ligaments lesions are introduced sequentially and various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their efficacy are discussed. This triad has long given orthopedic surgeons headaches. Nonetheless, in recent years a series of anatomical mechanical studies on the elbow joint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breakthroughs in surgical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this elbow triad. This review examines some memorable millstones and unveils trends in the current clinical norm for this triad. The accomplishments achieved recently have reportedly resulted in enhanced prognoses in the last two or three years compared with previous years. It is therefore high time to revise our thoughts about the justice and accuracy of defining this triad of the elbow as terrible. Lastly, we may safely conclude that the 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 is much less terrible than previously, provided the commonly approved clinical approaches are undertaken.  相似文献   

18.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临床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疗效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4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19~68岁,平均45岁。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Ⅲ型7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Ⅱ型2例,Ⅲ型8例,Ⅳ型4例。术中依次固定冠状突骨折和桡骨头骨折,修复侧副韧带,并根据具体情况应用铰链外固定架撑开固定。术后6个月按照Broberg & Morrey、DASH、Mayo三种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18.7个月。骨折达临床愈合为术后10~18周,平均12.6周。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位(0°~20°)伸位(130°~140°),平均活动范围为114.5°;旋前(60°~85°)旋后(45°~75°),平均旋转范围为128°。Broberg & Morr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6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DASH评分标准评价:优7例,良4例,一般2例,差1例;Mayo评分标准评价:优7例,良3例,一般3例,差1例。1例出现肘关节僵硬;1例术后1天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1个月后症状消失;3例术后6个月出现异位骨化。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造成肘关节严重不稳定,手术应尽可能恢复骨性解剖结构、修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并辅以外固定支架。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内侧副韧带及合并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2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病历资料,男17例,女4例;年龄16~57岁,平均37.6岁;左侧12例,右侧9例.术前常规行MR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制定内侧副韧带及合并损伤的治疗策略.对于MRI提示没有损伤或部分撕裂但内侧副韧带前束完整的患者,术中并不常规探查修补;对于MRI提示内侧副韧带前束起、止点撕脱或体部断裂者,则常规采用前内侧入路探查修补,对于起、止点撕脱者采用锚钉予以缝合,对于体部断裂者则采用“8”字缝合,合并屈肌-旋前圆肌复合体损伤者也同时予以缝合修补.术后予以可屈性支具固定,无一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2.4个月(6~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为135.2°±10.2°,平均伸直受限6.7°±2.2°,平均屈曲142°±11.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2分(85~100分),17例患者功能为优,4例为良.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尺神经麻痹3例、异位骨化2例、迟发性尺神经炎1例,无肘关节残留不稳定、脱位、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内侧副韧带前束起、止点撕脱或体部断裂者应常规采用内侧入路探查修补,有利于恢复肘关节即刻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