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的研究已经表明分子量为80KD_a的多肽(kp)和恶性疟原虫在感染的红细胞膜上形成小节有关。并且还发现kp和鹇疟原虫的富组氨酸的蛋白质(HRP)具有共同抗原决定因素。现作者用短周期标记法对kp的合成和代谢作进一步研究。作者用~3H-组氨酸分别标记体外培养的有节恶性疟原虫(K~+)和无节恶性疟原虫(K~-),用冻融法破细胞,离出上清与用鹇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质免疫所得抗血清制得免疫沉淀物。将所得离心沉淀与免疫沉淀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2小时标记时,K~+及K~-疟原虫红细胞均出现一分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HLA-A*2402限制的HBcAg特异性CTL细胞克隆。方法取HLA-A*2402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PBMC,用限制性表位肽(HBV core117-125,EYLVSFGVW)和重组HBcAg刺激,并以有限稀释法对活化的T细胞进行克隆化,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对所获克隆进行鉴定。结果PBMC经表位肽激活后,特异性细胞毒活性达到43.7%;从活化细胞获得11株T细胞克隆;除2株是CD4+T细胞克隆外,其余9株为CD8+T细胞克隆,其中2株为Tc1,3株为Tc2和4株为Tc0。9株CD8+T克隆在效/靶比例为2.5:1时均具有HBcAg特异性靶细胞溶解活性(33.9%~90.2%)。结论用HBVcore117-125能激活HLA-A*2402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随之建立的9株CD8+T克隆均具有HBcAg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恶性疟原虫在低K~+浓度红细胞中的连续培养。培养的原虫为恶性疟原虫FCR-3株和GGG株,在红细胞中加入0.2mM的箭毒苷(以不加箭毒苷为对照)预先培养3天,以降低K~+、增加Na~+水平。将预先培养的红细胞用于培养恶性疟原虫FCR-3株,每天更换含有或不含箭毒苷的培养液连续3天。每隔3天将培养过的原虫转种至加入或不加入箭毒苷预先培养3天的新鲜红细胞中,作连续培养。培养时的起始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膜钾通道的细胞内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上主要有3种钾通道(K~+通道),分别是电压依赖性K~+通道(K_v通道)、Ca~(2+)激活的K~+通道(K_(Ca)通道)和ATP激活的K~+通道(K_(ATP)通道)。一些细胞内的信息物质(如cAMP、cGMP、PKA、PKG、PKC、NO等)调节着K~+通道的活性,对肺动脉产生收缩或舒张作用,从而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膜K~+通道细胞内调控因素的研究动态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已知ATP敏感K~+通道的抑制是胰岛素分泌机制中的重要环节。ATP和或糖代谢产生的其它代谢产物增加,能关闭K~+通道,减少β细胞对K~+的通透性,造成细胞去极化,从而释放胰岛素。作者用K~+通透性指示剂-(86)Rb,研究长时间高糖(16.7mM)处理胰岛后,~(86)Rb的流出量。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分离其胰岛。对照组用5.5mM葡萄糖,高糖组用16.7mM葡萄糖分别培养24小时,然后用0.2mM~(86)Rb温育2小时,洗脱三次后,先用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一氧化氮(NO)和外源性硝基血管扩张因子通过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和cGMP的代谢产物来舒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近来有证据表明几种类型的 K~+通道,包括Ca~(2+)激活K~+通道(K_(ca))、ATP敏感K~+通道(K_(ATP))、K_(IR)和延迟整流K_+通道(K_(DR))在脑血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在感染了K~+型恶性疟原虫后,其膜在形态、抗原性以及功能上均发生改变,其中包括由该寄生虫诱导而产生的一种称为结节(knobs)的结构。电镜下,这种结构是一种由高电子密度倒杯状结构构成的表面突起,外面覆盖着红细胞膜,其功能可能与感染细胞对毛细管内皮的粘附有关。 Kilejian曾报道分子量为80KD_a的富含组氨酸蛋白与结节有关。恶性疟原虫至少能产生三种富含组氨酸蛋白(HRP),与结节有关的HRP则被命名为PfHRP-1,不同分离株的PfHRP-1的分子量有所不同,对它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方面一直有争议,一些研究表明它是结节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但也存在相反的看法。本文作者用PfHRP-1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正常献血者利用血细胞分离机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前、采集后及采后2周电解质指标的变化。方法:利用Amicus、com.tec、MCS+、COBE Spectra、Spectra Optia 5种血细胞分离机分别采集12例固定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单采前后15 min采集外周血液标本,检测电解质结果,单采后2周采集血液标本行电解质检测,观察这3次血液电解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单采后献血者血K~+、血Cl~-与单采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而血Na~+在单采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采后2周血K~+、血Cl~-与采集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集单个核细胞后献血者血K~+、血Cl~-有一过性降低,需要在采集前进行适当干预或者在采集后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密度体外培养条件下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及对Bio-oss胶原复合的影响。方法利用全血贴壁法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进行不同密度的培养,观察细胞克隆的形成及形态变化。细胞消化后进行爬片,测定Stro-1+、CD4+4细胞表面抗原,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培养细胞CD3+4、CD4+4表达变化并与非低密度培养组比较。低密度培养细胞成骨诱导后,进行钙化结节诱导,同时进行碱性磷酸酶(ALP)定量测定。把诱导后的细胞与Bio-oss胶原复合,观察与载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并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结果低密度培养的细胞可形成克隆,细胞爬片后CD4+4、Stro-1+免疫荧光测定显示阳性,钙化结节在成骨诱导14 d后形成。低密度培养的细胞CD3+4阳性率为43.83%,而正常培养的细胞CD3+4阳性率为4.20%,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后细胞ALP定量测定为(1.666±0.015)U/(g.prot),而非诱导细胞为(0.450±0.023)U/(g.prot),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后的细胞与Bio-oss胶原复合较好,电镜扫描观察细胞表面有大量"伪足"形成。结论低密度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可表达较强干细胞特性和成骨能力,与Bio-oss胶原复合后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以及EPCs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用含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细胞在接种后每2 h去除1次未黏附细胞共2次,然后隔日换液1次,7 d后计数早期克隆。每例血样均分为2等份,1份在获得早期克隆后进行下列实验;另1份持续培养直到晚期克隆出现进行相同实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直接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结合荆豆凝集素及摄取乙酰化LDL,胶原凝胶细胞种植实验测定体外血管生成功能。结果:早期克隆中心为圆形细胞,周边是放射状排列的纺锤形细胞,再种植不能形成第2代克隆且无体外血管形成功能,细胞表面主要表达CD14和CD45。晚期克隆形态不同于早期克隆,在培养21~28 d间出现,再种植可形成第2代内皮细胞克隆,并能在胶原凝胶中形成管腔样结构。其构成细胞与早期克隆相比CD45、CD14表达显著减少(P<0.01)而CD146表达明显增加(P<0.01),2种克隆的构成细胞在结合植物凝集素和摄取乙酰化LDL方面未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内皮培养条件下可形成早期克隆和晚期克隆,早期克隆属于单核细胞系列,晚期克隆细胞具有EPCs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心肌细胞静止时,其细胞内外主要电介质的浓度差值大(左图),即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相比,Na~+浓度高出10倍,Ca~(2+)浓度高出100万倍,K~+浓度低到-30倍,(即心肌细胞内K~+浓度高出30倍)。众所周知,心肌细胞膜由类脂质双层膜组成,其将心肌细胞分成细胞内、细胞外两部分,允许细胞内外上  相似文献   

12.
梭链孢酸(Fusidic acid)是一种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主要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在体外抗恶性疟原虫也有效。本试验用了4种恶性疟原虫培养系:来由坦桑尼亚的对氯喹和乙胺嘧啶敏感株D_(32),来自泰国的对氯喹和乙胺嘧啶敏感株KI,抗氯喹而乙胺嘧啶敏感株克隆96,以及既抗氯喹又抗乙胺嘧啶株克隆102。4个虫株保持在连续培养液中。4ml含4%红细胞悬液(血型A阳性)的培养液,盛于50ml瓶中,放于37℃烛缸内。培养基每24小时更换一次。培养物每周2次用A型阳性红细胞悬液转移到新培养基中,并最终稀释到含虫血细胞为0.4%。皆不加抗菌素。  相似文献   

13.
狼疮模型鼠各脏器中T细胞受体Vβ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MRL/lpr和(NZB×NZW)F1两种狼疮模型鼠中致病性T细胞克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狼疮模型鼠各脏器中的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SSCP)分析TCRVβ的表达,并应用磁珠细胞分离法(MACS)确定广泛浸润于各脏器中的T细胞的表型。结果两种狼疮模型鼠在SLE发病时,多个脏器中出现相同的T细胞寡克隆扩增带;该广泛浸润的T细胞克隆扩增呈TCRVβ限制性;此共同的T细胞克隆大多来源于CD4+T细胞。结论两种狼疮模型鼠的CD4+T细胞被活化后呈克隆扩增,广泛浸润于多脏器。  相似文献   

14.
H~+-K~+-ATP酶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K~-—ATP酶抑制剂的开发是基于对泌酸机制深入的认识:从膜受体深入到壁细胞内部泌酸最后共同通路(H~-—K~-—ATP酶),从多种受体集中列关键性一步上,这类药物(以使用得最广泛的奥美拉唑Om为代表)的使用,还促进了我们对酸和消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含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基(SFM)培养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悬浮球对CD133与乙醛脱氢酶1(ALDH1)表达的影响以及ALDH1是否可作为卵巢癌干细胞(CSC)的标志物。方法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对卵巢癌SKOV3细胞进行培养作为实验组,以含血清培养基(SSM)组作为对照,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自我增殖、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卵巢癌SKOV3细胞和悬浮球中ALDH1、CD133表达情况;体外化疗实验富集ALDH1high细胞初步探索ALDH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作用。结果实验组自我增殖、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LDH1high、CD13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化疗实验表明顺铂连续作用于卵巢癌SKOV3细胞72 h后,实验组ALDH1high、CD133+细胞比例明显增加,ALDH1high细胞比例增加了3.23倍,CD133+细胞比例增加了2.34倍,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能够形成肿瘤干细胞球及高表达ALDH1,ALDH1可能是卵巢癌干细胞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当心肌细胞膜受到电刺激或传导来的兴奋并达到除极阈值时,则发生0相除极,此时,细胞外的Na~+顺浓度差(外高内低)和电压梯度(-90mV的外正内负)而快速内流(-2ms)进入细胞膜内形成+30mV的超射,随后快Na~+通道关闭,同时K~+通道短暂性开放并形成K~+外  相似文献   

17.
<正>维持正常人血糖的平稳,需要先天的、后天的多种因素的参与:遗传基因、酶、胰岛素等,其中尽管各因素有多大比例参与,但是通常葡萄糖运输足以有效地允许细胞内和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快速平衡~([1-2])。悉知胰岛素在其中伴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还有一个就是ATP敏感K~+通道(K~+-ATP通道)。1 K_(ATP)通道存在于β细胞膜上,是由两类受体组成:一个是高亲和性磺脲类受体~((SUR1))和一个内向校正的K~+通道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磺酰脲受体、离子通道及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和阐述。 β细胞有多种离子通道调节其兴奋性。1981年,Hamill等人发明的斑—钳技术(Patchclamptechnique)可对单离子通道的电流进行研究。当磺酰脲类使β细胞的受体达到饱和的浓度时,可与细胞膜上的ATP抑制性K~+通道的外表面的蛋白质结合,抑制通道电的活性,使细胞内的K~+外流减少、静息膜电位降低,导致细胞去极化,造成电压  相似文献   

19.
一些物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 ,天然抗疟药物如奎宁和青蒿素来源丰富。但标准的抗疟活性测定方法是以放射性同位素为基础的 ,由于这些发展中国家通常不在抗疟药开发项目中 ,大量科研资源的获得受到限制 ,因此需要重点发展一种经济有效的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替代技术。以荧光物PicoGreen插入原虫DNA为基础的微量荧光分析法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抗疟药活性检测技术。恶性疟原虫的两株氯喹敏感株 (塞拉利昂D6克隆株和坦桑尼亚F32克隆株 )和一株氯喹抗性株(印度支那W 2克隆株 )被用于该项研究。 3株虫株用改进的Trager和Jensen法进行体外培养 ,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培高利特 (pergolide)对大鼠纹状体神经营养活性的影响。  方法 取 1d的新生大鼠中脑腹侧细胞悬液 ,将其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中进行培养。实验分 4组 :单纯培养组及 3个实验组 ,实验组为分别向培养液中加入经生理盐水、培高利特及培高利特 +氨黄酰基苯甲酰胺化合物 (sulpiride)腹膜内注射 7d后的大鼠纹状体提取液。培养 7d后 ,应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多巴胺 (DA)能神经元的生长状态。 结果 实验组的各培养孔内的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及其细胞突起的数量增多 ,长度增加 ,与单纯培养组〔TH阳性细胞数为 382 ,第 1级突起数为 0 8± 0 1,最长突起长度为 (11 7± 0 9) μm〕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中尤以培高利特组的变化更为明显 (TH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15 2 0 ,第 1级突起数为 2 7± 0 2 ,最长突起长度为〔92 1± 3 7) μm〕 ,而生理盐水组与培高利特 +Sulpiride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培高利特能促进纹状体神经营养活性 ,其机制可能与刺激DAD2 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