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总结脑出血中后脑休克期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脑休克的重视。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6例脑出血患者,人院后48h完成巴塞指数(BI)评分、NIH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分为有脑休克组和无脑休克组,比较两组的NIHSS、BI评分;并以NIHSS评分为基线,将136例患者配对为有脑休克组39例,无脑休克组39例(以NIHSS评分相差1~2分内进行配对);6个月后,按mRS量表将两组配对患者分为预后良好和不良,比较两组预后良好率。结果136例卒中患者,有脑休克者95例,无脑休克者41例,脑出血后休克组患的NIHSS评分高于无休克组,巴塞指数评分低于无休克组;6个月后,两组配对患者中,有脑休克组死亡2例,失访1例,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25例;无脑休克组死亡1例,失访2例,预后良好29例,预后不良7例,伴有脑休克的患者预后差于无脑休克组。结论伴有脑休克的脑出血患者神经缺损症状重,生活自理能力差,脑休克期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对伴有脑休克的卒中患者及早进行干预,可望改善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高血压脑出血(ICH)后脑断联休克的影响。方法:将63例入选的I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治疗1~3个疗程后,临床观察脑休克期、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al指数)、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995年)。结果:FNS治疗影响脑休克时间,脑休克影响Bartha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休克时间长,预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高、缺损程度高。结论:FNS治疗能缩短ICH后脑休克期,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整理本院1997年5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烧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比较患者年龄、烧伤面积以及患者烧伤后入院时间,计算其发生休克的发生率,总结出影响烧伤休克发生的因素。结果年龄≤7岁的儿童与≥60岁的老人烧伤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烧伤面积越大的患者休克发生率越大;入院时间在4-12h的患者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并且〉12h,时间越久发生率越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烧伤后需要对儿童与老年人加强护理,防止发生烧伤休克,对烧伤的患者做好预防工作,预防烧伤休克的发生而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影响血肿扩张的因素。方法:将197例HICH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血肿扩张组(15例)和未扩张组(182例)在性别、年龄、易患因素、起病时间间隔、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异同。结果:血肿扩张组多有饮酒、肝脏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易患因素。起病时多有血压高,起病至第一次CT检查时间间隔短(<6小时),血肿体积大(>25cm~3)。实验室检查多有血糖高、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损害。结论:饮酒、肝脏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凝血系统疾病、起病时间间隔短(<6小时)、血肿体积大(>25cm~3)均是影响和预测血肿扩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8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病例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年龄>70岁11例,良1例(12%),死亡8例(72%);<70岁75例,优良62例(82%),死亡1例(1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术前GCS积分,<8分30例,优良11例(36%),死亡15例(50%);>8分56例,优良50例(88%),死亡4例(7.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3)基底节、丘脑、脑干脑出血46例,优良25例(54%),死亡17例(37%);脑叶出血40例,优良38例(95%),死亡2例(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4)出血<60 mL50例,优良43例(86%),死亡7例(14%);出血>80 mL28例,优良16例(57%),死亡10例(3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5)术前脑疝形成、心脏损害,术后并发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再出血,其死亡率均高于平均死亡率。(6)24 h内手术49例,死亡9例,差2例,优良38例(77%);24 h以后手术37例,死亡10例,差2例,优良25例(67%),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术前病人状态及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作者利用新鲜未肝素化白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的脑出血模型.观察了实验性脑出血后24小时内不同血肿量和不同出血都位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结果提示:出血量越大,继发性脑缺血范围越广,持续时间也越长.丘脑出血比尾状核出血所致的远隔区域额叶皮层rCBF下降程度大。  相似文献   

7.
分析90例新生儿休克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诊治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新生儿休克的90例中,14例死亡,死亡率约为15.5%。休克预后与pH、脏器功能衰竭、呼吸支持及抗休克治疗药物的应用早晚有关。新生儿休克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加强监护,早期诊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孟祥锋 《系统医学》2021,(10):17-20
目的 分析泌尿腔内治疗对患者术后尿脓毒症休克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定该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泌尿腔内手术后发生尿脓毒症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休克分组,将22例发生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将78例未发生休克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单因素、Logistic分析尿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男﹙5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继发吸入性肺炎分为继发吸入性肺炎组30例,未继发吸入性肺炎组72例.调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继发吸入性肺炎组意识障碍、不良体位、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长期鼻饲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均实行血肿清除术,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量表评价患者预后,将预后不良的42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预后良好的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性脑出血经颅多普勒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的脑血流的变化。方法 :对 6 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和 6 0例健康对照组使用TCD测定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Vm)及脉动指数 (PI) ,观察其参数有无差异性。结果 :在血肿量 <2 5ml出血患者组中 ,病灶区V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血管P <0 0 5或 <0 0 1,而患者组中出血半球与未出血侧比较P <0 0 5。大量出血组的出血侧Vm低于中量以及小量出血组Vm ;PI值大量出血组高于中量以及小量出血组 ,P <0 0 5。结论 :应用TCD检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变化 ,某些参数与出血量有高度相关性 ,TCD所测得脑血流参数值可间接推断出血量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1例电击伤合并脑外伤引起的失语症。方法对1例电击伤合并脑外伤引起失语症进行个案分析。结果和结论经过3个月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患者的语言功能及实用性社交能力较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004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30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营养治疗,伤口愈合良好,所观察的营养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结论:术后合理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应激性高血糖。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光  陈善成 《中国康复》2004,19(1):23-2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部位、防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我院 1996-2 0 0 2年脑出血早期手术患者 3 2 2例 ,并对其中 69例手术后再出血 (再出血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结果 :早期手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 2 1.4% ,其中出血 <6h手术组再出血率为 43 .1% ,6~ 12h手术组再出血率为 2 0 .9% ,13~ 2 4h手术组再出血率降为 3 .6%。再出血发生时间分析 ,手术后 <12h发生率为 3 .1% ,12~ 2 4h为 15.5% ,而 >2 4h仅为 2 .8%。再出血位于基底节区占 92 .6%。高舒张压状态、术后血压控制不稳、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出血部位、术中止血困难或不彻底均与再出血的发生率呈显著相关性 (P <0 .0 1) ,其中高舒张压状态 ,术后血压控制不稳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术后再出血不容忽视 ,术后 <2 4h是再出血高危阶段。舒张压控制在 85mmHg以下 ,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春红  刘弘 《天津护理》2001,9(3):140-141
本文介绍了一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提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的抢救和心理护理是减低死亡率的关键,并指出孕期宣教保健工作对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死亡因素的logistic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1991.5 ̄1996.5间我院收治的2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死亡5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对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死亡的作用。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1)出血部位,(2)出血破入脑室,(3)血肿量,(4)并发消化道出血,(5)意识状态是影响死亡的有意义的因素。而进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者仅意识状态一项,指出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急性颅内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颅内出血(TAICH)后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CT动态观察93例 TAICH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和非血肿扩大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伤后至首次CT间隔1h内、高血压、长期饮酒、脑内不规则形出血、血肿量 ≥20ml与血肿扩大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凝血功能障碍(OR=7.25,95%CI=3.812~ 14.173)和脑内点片状出血(OR=2.56,95%CI=1.095~5.994)与血肿扩大密切相关。【结论】老年人、伤后 至首次CT1h内、高血压、长期饮酒、脑内不规则形出血、血肿量≥20ml是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凝血功能障 碍和脑内点片状出血是血肿扩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7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7例患者中,存活92例,死亡5例;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自理18例;部分恢复生活自理或可独立生活37例;需要他人帮助、扶拐可走19例;卧床但意识清醒9例;植物生存状态4例。结论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